衛生部印發地震傷員常見損傷早期康復治療指導原則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4月21日電 據衛生部網站消息,為指導各地科學、規範開展青海玉樹地震傷員早期康復治療,提高傷員整體救治水平,預防和減輕殘疾,衛生部、中國殘聯今日向青海、四川、西藏、陝西、甘肅五省區印發《地震傷員常見損傷早期康復治療指導原則》,供接收傷員的醫院為傷員實施早期康復治療時參考。

  地震傷員常見損傷早期康復治療指導原則

  康復治療的早期介入對於提高地震傷員的整體救治水平、預防和減輕殘疾,促使傷員早日回歸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為使醫務人員正確掌握地震傷員常見損傷早期康復治療的介入時機及標準、治療原則與方法,為傷員提供科學、規範的早期康復治療服務,特制定本指導原則。

  地震傷員常見損傷包括脊柱脊髓損傷、四肢骨折、截肢、腦外傷和神經源性膀胱等。

  如果收治醫院缺乏康復專業人員,相關醫務人員應在接受培訓和康復專業人員的指導下對傷員開展早期基礎康復治療和護理。待傷員生命體徵平穩後應儘早轉入專業康復機構。

  一、脊柱脊髓損傷的早期康復治療原則

  (一)介入時機及標準。

  傷員受傷或手術後生命體徵平穩,脊柱骨折、脫位固定後脊柱穩定,即可開始實施康復治療。

  (二)治療原則與方法。

  1.急性不穩定期。

  指損傷後或脊柱、脊髓術後4周內。以下內容適用於各類型脊柱脊髓損傷的康復。

  (1)開展呼吸功能訓練,包括胸式呼吸(胸腰段損傷適用)和腹式呼吸(頸段損傷適用)訓練、體位排痰訓練和胸廓被動運動訓練。

  (2)在急救階段多採用留置導尿,停止靜脈補液後應開始間歇導尿(每日4-6次)、自主排尿或反射排尿等膀胱功能訓練。

  (3)應儘早進行四肢關節的主、被動運動。為防止造成二次損傷,頸椎不穩定者肩關節外展不應超過9O°;胸腰椎不穩定者髖關節屈曲不應超過90°。要注意肢體的擺放,防止關節攣縮畸形。

  (4)原則上所有能主動運動的肌肉都應進行肌力增強訓練,防止肌肉萎縮或肌力下降。

  (5)進行促進血液循環和自主神經功能適應性訓練,包括由仰臥位逐漸坐起、由坐床邊至坐輪椅等。有條件時應及時使用傾斜床進行站立訓練。

  (6)為預防壓瘡,應每2小時軸向翻身1次,有條件時使用下肢血液循環泵預防深靜脈血栓。

  (7)單純脊柱骨折的傷員,本期主要進行軀幹肌等長肌力訓練,配戴支具,保護脊柱,防止進一步損傷。

  2.急性穩定期。

  指損傷後或脊柱、脊髓術後4-12周左右。本期的康復治療應在繼續上述訓練的基礎上,根據損傷類型增加以下內容:

  (1)四肢癱傷員藉助電動起立床、輔助器具和治療師進行站立訓練、體位變換與移動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訓練。及時給予大小便控制訓練,如清潔導尿、定時定量飲水、定時排尿、反射排尿以及排便訓練。

  (2)截癱傷員在四肢癱訓練項目的基礎上增加殘存肌力訓練。對於脊柱穩定性良好的傷員,在嚴密監護下可由有經驗的治療師指導傷員開始藉助膝踝足矯形器(KAFO)、踝足矯形器(AFO) 或重心移動式步行矯形器(如Walkabout或RGO)等進行步行訓練。

  急性期傷員訓練時應配戴頸圍(頸椎損傷)、腰圍(腰椎損傷)等保護性支具。

  (三)康復護理要點。

  1.應每日檢查壓瘡好發部位的皮膚情況,臥床傷員每2小時軸向翻身1次。

  2.留置導尿時應保持尿管通暢,注意定時夾閉和開放尿管。每日飲水量2000ml-2500ml,每次尿量控制在400ml左右,24小時尿量控制在1000ml-1500ml。重症搶救期間尿量可以有所增加。定時定量飲水,有條件時儘量停止留置導尿,應用間歇導尿。

  3.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保持1-2天排便1次。如有大便失禁,容易引起肛周皮膚破潰誘發壓瘡,應及時用清水將肛周皮膚洗淨並塗抹防護油。

  4.頸髓損傷致四肢癱瘓的傷員若損傷部位以下受到不良刺激(如膀胱充盈、壓瘡、肌肉痙攣、便秘等)可突然出現頭痛、大汗、憋氣、皮膚潮紅、心動過速或過緩、血壓增高等自主神經反射亢進的表現。出現以上症狀時應立即採取頭高腳低位並儘快排除誘因。如由膀胱充盈、尿路不暢或大便排出困難所致,應立即協助傷員排便。對於血壓升高不能緩解者可酌情使用降壓藥。

  (四)輔助器具的選配。

  1.頸髓損傷應視傷員情況選配高靠背輪椅或普通輪椅,上頸髓損傷者可選配電動輪椅。早期活動時可配戴頸託,必要時配置手功能位矯形器等。

  2.胸1-4脊髓損傷傷員常規配置普通輪椅、坐便器、洗澡椅和拾物器等。符合條件者可配備截癱步行矯形器或髖膝踝足矯形器,配合助行架、拐杖、腰圍等進行治療性站立和步行訓練。

  3.大部分胸5-腰2脊髓損傷傷員可通過截癱步行矯形器或膝踝足矯形器配合步行架、拐杖、腰圍等進行功能性步行訓練。

  4.腰3及以下脊髓損傷傷員多數可藉助踝足矯形器、肘拐或手杖獨立步行。

相關焦點

  • 衛生部印發氯胺酮依賴診斷治療指導原則的通知
    衛生部辦公廳關於印發氯胺酮依賴診斷治療指導原則的通知 衛辦醫政發〔2012〕112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    為規範戒毒醫療服務行為,提高新型毒品診療水平和服務質量,保證醫療質量和安全,衛生部組織制定了《氯胺酮依賴診斷治療指導原則》,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 高級康復治療師,不如初級醫生,中國康復醫學二十年之怪現狀
    「數以萬計的倖存者成為永久性的傷殘人士,需要長期的康復醫療服務。」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康復醫學中心主任何成奇在撰寫的論文中推算了地震的康復需求數據——僅僅骨折傷員就有6.8萬人。 上萬份骨折、脊髓損傷以及擠壓症候群等臨床病例,雖然讓何成奇帶領的康復團隊有了第一手的治療經驗,卻也暴露了康復醫學的短板。
  • 脊髓損傷後常見併發症的康復治療
    脊髓損傷後的常見併發症有很多,其中嚴重者可能會威脅到患者的生命。 因此,在SCI早期以及慢性期應當積極預防和治療這些併發症的發生,以提高患者的生活活動能力和生存質量,減少患者的再入院機率和病死率。
  • 值得收藏,膝、踝關節損傷幾個動作實現早期康復
    下面介紹一則循證醫學研究所得,目前主流的觀點認為有效,由三甲醫院運動康復科醫生多年臨床驗證的急性處理——POLICE原則。就先拿相對比較常見的踝扭傷(崴腳)來說,崴腳分不同損傷程度,重度情況在劇痛的同時可能伴隨關節變形甚至撕脫骨折、踝關節骨折,當場無法站立、腫脹、皮下淤青,這種情況顯而易見,都會得到重視。
  • 創傷性脊柱脊髓損傷康復治療專家共識
    從發病部位分析,頸髓TSCI最為常見,佔所有TSCI的55%~75%,其次為胸髓、腰髓。交通事故和高處墜落是TSCI的主要致傷原因。隨著年輕人從事高危工作與極限運動增多,相關的TSCI也隨之發生。如果不能有效促進肢體功能的康復,將導致壓瘡、尿路感染、腎功能衰竭等併發症而危及生命。因此,TSCI的康復治療顯得尤為重要。
  • 衛生部辦公廳關於印發《兒童孤獨症診療康復指南》的通知
    衛生部辦公廳關於印發《兒童孤獨症診療康復指南》的通知 衛辦醫政發〔2010〕123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  為進一步規範兒童孤獨症診療康復行為現印發給你們,請參照執行。
  • 衛生部印發七個專業社區衛生人員崗位培訓大綱
    衛生部辦公廳關於印發康復等七個專業社區衛生人員崗位培訓大綱的通知衛辦科教發〔2009〕105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指導意見》和原人事部等五部門
  • 國家康復輔具研究中心選派首批康復技術人員赴雲南地震災區開展...
    雲南省昭通市魯甸縣發生6.5級地震後,國家康復輔具研究中心始終關注震後災區的康復工作,第一時間與香港婦幼基金會取得聯繫,選派王崢、蘇文陽兩名康復技術人員作為中心首批康復救援團隊,趕赴災區一線開展康復援助。
  • 衛生部醫政司就醫院分級護理指導原則徵求意見
    衛生部醫政司關於對《醫院分級護理指導原則(徵求意見稿)》徵求意見的函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醫政處,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醫政處:為進一步加強醫院臨床護理工作,明確臨床分級護理標準,保證護理質量,我司組織起草了《醫院分級護理指導原則(徵求意見稿)
  • 【康復職稱考試·知識點】基礎知識―第一章 康復醫學概論
    康復預防與預防醫學在上述方面的內涵一 致。 (2)康復醫學與臨床醫學:其關聯不僅在於康復治療過程經常需要同時進行臨床治療,而且臨床治療過程也需要康復治療積極地介入。例如,心肌梗死、腦卒中、腦外傷、脊髓損傷等,患者均需要早期活動和功能鍛鍊,以縮短住院時間,提高功能恢復的程度。綜合醫院康復醫學科的生命力就在於積極滲透到疾病早期治療,使其成為醫院工作的基本組成。
  • 肩部的常見損傷(二):關於滑膜炎、肌腱損傷的康復訓練方法
    上一篇給大家介紹了一下肩部急性損傷,以及常見的肩周炎和肩峰撞擊問題及處理。(肩關節疼痛不一定是「肩周炎」引起,或許是更嚴重的急性損傷)本篇我們繼續對肩部的慢性其他問題進行介紹:1、滑囊炎常見的一種肩關節軟組織損傷問題,其中肩峰下滑囊炎、三角肌滑囊炎最為常見。
  • 九寨溝震區轉往綿陽治療的加拿大傷員今日出院
    今日下午3時許,九寨溝震區轉往綿陽市中心醫院治療的加拿大遊客Kathryan,經過出院前的系列檢查後,醫院認為可以出院,出院前,Kathryan在病床上用英語寫下:Chinese people friendly;Sichuan is beautiful;Thank you mianyang.
  • 重危傷員「零死亡」是怎樣做到的
    ,並成立前線臨時黨支部,後方大本營安排好200張床位、38張ICU(重症監護病房)病床、30間手術室等,全力救治地震傷員。    震後華西醫院是收治危重地震傷員最多的地方。醫院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開展「黨旗飄揚、黨員爭先」主題教育活動,前線和總部兩線作戰,地震傷員救治和日常病人診治雙軌運行。至今醫院總部共接診地震傷員398人,入院治療325人,已完成手術221臺,出院141人,死亡為零。
  • 被心腦血管疾病盯上的年輕人,切莫錯過早期康復時機
    如果不幸被腦卒中「盯上」,如何做好康復呢?日前,廣東省中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陳紅霞以腦卒中偏癱最常見、防治較為困難的併發症——腦卒中後肩痛,又稱「偏癱肩」在康復中應注意的問題為例,向大家介紹了腦卒中早期介入康復的重要性。「偏癱肩」在腦卒中偏癱患者中的發生率為48%-84%。一般來說,患者早期不會疼痛,腦卒中發病兩三個月後,疼痛感會很明顯。
  • 脊髓損傷的全面康復
    小編在後臺看到有不少的同道留言說要小編來分享一篇關於脊髓損傷的康復,就這藉助這篇文章來介紹一下脊髓損傷,先用文字來介紹一下關於脊髓損傷相關基礎的知識,文末還有附帶六個講述脊髓損傷的康復視頻,分別是1.脊髓損傷的基本概念 2.不同階段脊髓損傷後的康復處理 3.脊髓損傷康復系列之運動療法 4.脊髓損傷康復系列之作業療法 5.脊髓損傷合併症的處理 6.脊髓損傷患者的康復故事。
  • 關於印發新冠肺炎出院患者主要功能障礙康復治療方案的通知
    本文轉自【醫政醫管局】;關於印發新冠肺炎出院患者主要功能障礙康復治療方案的通知國衛醫函〔2020〕207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民政廳(局)、醫保局、中醫藥管理局:隨著新冠肺炎出院患者人數的逐漸增加
  • 軟組織損傷後處理原則的修正RICE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難免會遇到磕磕碰碰,跌倒扭傷,就會導致損傷局部出現腫脹、疼痛。對於這類「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為了減輕疼痛、腫脹、炎症反應等帶來的不良影響,我們可以採取「RICE」的4步處置原則。制動(rest,R),就是立刻停止活動,讓患部處於休息狀態,才能避免繼續活動導致破裂的毛細血管進一步出血;
  • 專家:運動損傷後不及時康復治療...
    今年16歲的小沈是個踢球的好苗子,然而在一場勢均力敵的足球賽中,準備射門的一剎那小沈被對手的衝撞導致膝蓋扭傷,檢查顯示:多處韌帶損傷。小沈計劃三個月後就能重新歸隊,等來的是前交叉韌帶重建手術的通知。手術後在第八人民醫院經過專業的康複評估後,康復專家們為她擬定了全面的治療計劃,經過康復治療她終於可以重返球場。
  • 第四軍醫大學:為了248名重傷員的生命(圖)
    5月21日,該校從口腔醫學系和護理系抽調了600多名學員,組成了擔架隊,分3個小組護送傷員。同時,在陝西省、西安市的支持下,衛生系統的230輛救護車參加護送。  在10輛警車、10輛摩託車的引導下,248名重傷員在最短的時間內被送到醫院。88歲的邱正芳是四川安縣農民,此次地震導致她右尺骨骨折,行動不能自理。
  • 人體前十字交叉韌帶損傷的治療和康復!
    常見原因前十字韌帶撕裂在女性中的發生率高於男性,從青少年到年紀較大的運動員都是如此。大部分前十字韌帶撕裂都來自於膝關節非接觸類損傷。需要原地旋轉和急轉方向的體育運動(足球和籃球)最常發生非接觸性前十字韌帶損傷。前十字韌帶撕裂可能伴隨半月板撕裂或側副韌帶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