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關注公眾號《康復小南寧》,本公眾號是小編業餘時間,用來學習分享,因此有添加小編微信號或者留言的同道,回復有所怠慢請見諒。
小編在後臺看到有不少的同道留言說要小編來分享一篇關於脊髓損傷的康復,就這藉助這篇文章來介紹一下脊髓損傷,先用文字來介紹一下關於脊髓損傷相關基礎的知識,文末還有附帶六個講述脊髓損傷的康復視頻,分別是1.脊髓損傷的基本概念 2.不同階段脊髓損傷後的康復處理 3.脊髓損傷康復系列之運動療法 4.脊髓損傷康復系列之作業療法 5.脊髓損傷合併症的處理 6.脊髓損傷患者的康復故事。
脊髓神經位於後背部,存在於脊椎骨所形成的管腔中,由延腦沿伸到上腰部,其直徑約為人的指頭寬,長約50公分,柔軟且具伸縮性〈看起來與市場上看到的豬的龍骨骨隨相同〉約每隔半公分左右兩側各分出一條呈索狀的神經根。 脊髓神經共有頸髓8 節、胸髓12 節、腰髓5 節以及薦髓4-5 節。 脊髓的功能就像雙向的電話線,其功能在於溝通腦部與周圍神經,也就是說,它可傳達腦部的訊息到四肢或內臟,也可傳達四肢或內臟的感覺到腦部,是腦部與四肢的信號交換站。 腦部發出的信號經由脊髓當作轉送站傳到四肢及軀幹的肌肉,並將全身的感覺、觸覺、冷熱覺等信號再傳到腦部告訴大腦現在全身是在什麼樣的情況。 除此之外,脊髓神經也傳達著自律神經的信息;自律神經是由交感神經以及副交感神經所構成,二者互相協調支配內臟的活動,包括血壓的調節、胃腸汝動及排便功能、膀胱收縮及排尿功能、體溫的調節。
脊髓損傷系一種脊髓(包含神經根)的急性創傷,脊髓一旦損傷就會造成不同程度之運動及(或)感覺功能的喪失,因而產生許多的問題,包括:運動感覺機能障礙、排尿排便困難、呼吸機能障礙、性功能障礙、皮膚並發病、自主神經機能異常等。
造成脊髓機能障礙的原因可分為兩大類,一為外傷性脊髓損傷,另一為非外傷性脊髓疾病,兩者約為四比一。 在臺灣地區,造成外傷性脊髓損傷的原因,以車禍居多,幾乎佔一半的病例,其次為高處跌落、被重物壓傷、運動傷害〈例如:跳水〉、刀槍傷等。 常造成一個或許多個脊椎的斷裂或脫臼,這些脊椎骨頭受壓其碎片侵入脊髓而使脊髓失去作用。
至於引起脊髓損傷的非外傷性原因,則以神經腫瘤、血管瘤、血管畸形、腦脊髓炎以及結核性脊椎病變的併發症居多。 因為腫瘤或癌症引起的腫脹,對脊髓神經造成壓迫,使其漸漸失去功能。 脊髓損傷以20 歲至29 歲之年齡層的發生率最高。 以性別而言,男女之比約為五比一。
脊髓損傷後產生的症狀,依損傷部位的高低以及損傷的嚴重性而有很大的差別。 臨床上可分成下列幾項:
一、兩下肢麻痺:
脊髓受損部位在胸腰部而造成兩下之及需幹運動及感覺傳導受阻礙,這種阻礙可能是完全性的,即任何信號都無法通過叫做「兩下肢完全麻痺」。 也可能是不完全性的,即意外或疾病後仍有部分的運動及感覺的傳導存在,叫做「兩下肢部分麻痺」。
二、四肢麻痺:
指神經傳導阻礙存在較高的頸部,使四肢〈雙手、雙腳〉都受影響而失去運動或感覺的功能,因同時會有呼吸機的麻痺而引起呼吸動作受限制,同時咳痰的動作不易進行。
三、自主神經失調:
因為人體的脊髓神經掌管部分的自主神經功能〈包括心跳、血壓、排汗、大小便控制和性功能〉。 所以脊髓損傷常會造成大小便失禁、體位性低血壓以及性功能失常等。
通常在急性期〈受傷後6-8 周之內〉,如果沒有任何神經好轉的跡象,則以後恢復機會甚微,因為神經細胞壞死不可能再恢復。 如果在這6 至8 星期中出現神經功能好轉情形,將可期待繼續慢慢恢復的可能,這種情形表示脊髓神經只是部分受損,未受損的脊髓神經可以慢慢地接管受損神經的工作,而使其功能漸漸好轉。
脊髓損傷者除了在急性期給予適當的內、外科療法使其損傷程度降至最低,為了要達到恢復獨立生活的能力,接受完整的復健治療是必要的。 完整的復建治療包括物理治療 、 職能治療 、 膀胱訓練 、 心理重建 、 後遺病變的預防 。
脊髓損傷患者多為青壯年之男性,正是社會中具生產力之一群,且常為家庭收入主要提供者,當其突遭意外造成癱瘓,身體諸多功能受損,日常生活處處依賴他人,事業或學業因而中斷,另外得面對家庭、婚姻問題,其心理衝擊不可謂不大,壓力與衝突悄然而生。 走過低潮時期,學習接納自己,重新調整腳步再出發,很多人都這樣走過來的,或者經營事業,或者專業作畫,或者開店營生,或者投入協會,都有可觀的成績。 現代醫學治療及復健訓練的進展,自我照顧已不再是難事,而壽命也可達一般人之八九成左右。
1. 運動機能障礙:截癱、全癱、痙攣
2. 知覺機能障礙:知覺異常、知覺喪失
3. 呼吸機能障礙:呼吸肌麻痺或無力導致之呼吸困難或完全無呼吸功能
4. 排尿障礙:神經性排尿困難、尿道感染、結石、腎臟衰竭
5. 排大便困難:便泌、腸阻塞
6. 性功能障礙:陽萎、不孕
7. 皮膚並發病:褥瘡
8. 自主神經機能異常:頭痛下高血壓、低心搏率、起立性低血壓
1. 沮喪、精神不振2. 自殺
1. 醫療支出浩大
2. 就業困難
3. 婚姻危機
***************************************************************
建議wifi環境下觀看
1.脊髓損傷的基本概念
2.不同階段脊髓損傷後的康復處理
3.脊髓損傷康復系列之運動療法
由於公眾號文章限制一篇只能放三個視頻,接下來三個視頻將以二維碼形式分享,長按識別就可以觀看了
4.脊髓損傷康復系列之作業療法
5.脊髓損傷合併症的處理
6.脊髓損傷患者的康復故事。
精彩歷史文章:
相鄰關節假說(Joint-By-Joint Approach)
肌肉收縮原理:肌絲滑行學說
(作業治療)上肢觸診解剖與應用
詳細說說託馬斯測試
本體感覺的解剖基礎、評定及康復舉例
腰部核心肌群和呼吸的啟動
學習|最全髖關節運動學
骶髂關節錯位分析你懂了嗎?
關於腹直肌分離症
關於前庭的康復
最全脊髓損傷康復
用骨盆改變腳底支撐面
呼吸中肋骨與核心穩定關係
呼吸動力學二
呼吸功能康復專題(一)呼吸動力學
關節為什麼會粘連?
治療從骨盆開始吧
呼吸和姿勢分析
人體平衡的表現和機制
脊柱的共軛現象
脊柱的生物力學
平衡的運動生理
最全肌內效貼講解
治療師應該掌握的神經張力手法
關於疼痛真相
關於「超量恢復」訓練原則
動態神經穩定技術的肩胛骨穩定技巧
基於「前饋控制」的腰椎穩定度訓練
脊柱的不穩定治療
膕肌——膝關節穩定肌
物理治療師分析關節運動需要到怎樣的程度呢?
神經康復|傾斜綜合症
分享|運動康復生物力學
骨盆動態穩定性(Outer unit)
最全|肌肉起止點、神經支配、作用說明書
關於「代償」的種類
聊聊「代償」
上斜方肌不能忽視其力偶關係
股直肌(Rectus femoris)
中立位置其實只是治療的起點
臨床思維:soap評估
特別重要的肌肉——腰方肌
闊筋膜張肌 Tensor Fascia Lata (TFL)
什麼是動態膝外翻?
學校沒有教你的前鋸肌
多裂肌
呼吸的終極殺手——斜角肌
以旁觀者看物理治療師的辛酸
經驗分享:下梁不正上梁歪
關於神經重塑的理解
腹橫肌
淺談中風物理治療
視頻詳細講解|踝關節疼痛評估與治療
運動鏈不只是開鏈運動和閉鏈運動
什麼是阿基裡斯肌腱炎?
下肢肌肉疲勞對姿勢控制的影響
認識上交叉綜合症
認識梨狀肌症候群
認識下交叉綜合症
點壓高爾基腱器官是降低肌肉張力的重要途徑
新bobath|步行講解(偏癱康復)
腦卒中康復|新bobath講解支撐面(BOS)
脊髓損傷康復
肌拉力線—骨骼肌功能解剖學的分析法
set懸吊技術與技巧
疼痛與疼痛門控理論(閘門學說)
髖關節置換術後康復
(精品)肌肉失衡評估與治療
ICF在康復醫學中的應用
關於腰痛的四大誤區
感覺統合訓練究竟是個什麼東西?
分享書籍|淋巴引流手法實用指南
標準體態評估
物理治療師如何處理慢性下背痛?
物理治療幹預|姿勢不良—頸痛
解剖|詳講神經傳導通路(感覺上行傳導和運動下行傳導)
康復|Maitland手法治療肩周炎
如何辨別是肌肉問題還是關節所造成的問題
髂腰肌觸診定位方法
斜方肌定位觸診與常見問題處理
康復師也能輕鬆閱片——脊柱影像
....
更多精彩內容請查閱歷史文章或點擊掃描下方二維碼識別進入號內搜索關鍵詞搜索相關知識講解。識別二維碼搜索知識
如果覺得公眾號對於您的學習有幫助,動動手指學會知識共享。
內容來源 | 編輯 | 康復小南寧
如有侵權請後臺留言聯繫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