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是真正按部就班的教學

2021-02-19 佟愛國老師

恭錄自佟愛國老師2017年6月3日淨土正果講堂第29期網絡問答

學生提問:阿彌陀佛,佟老師,您好。上一期您說,「學習就要按部就班,不要積累一些沒用的資糧」,請問您,怎樣才算是按部就班?您能在這上面羅列出一個順序嗎?從初學佛到往生。

佟老師答:這一點,問題問得也很好,這涉及到我們每一個人的學習方法。我也常常問同修們,你們是系統地學習呢,還是東一耙子、西一掃帚地學習呢?換句話說:你是按部就班地學習呢,你還是就像積累資料一樣,東拼西湊地學習呢?

有的人一聽,就有一種感覺,「我當然喜歡系統地學習了,我當然喜歡按部就班地學習了」。可是你仔細觀察他,他就不是這樣的學習。不是這樣地學習的人,是什麼樣呢?是這樣學習的人,又是什麼樣呢?我們大家仔細觀察,這個人,今天聽一聽經,明天念一念經,後天念一念佛,今天看看淨土宗的,明天看看密宗的,大後天看看禪宗的。你要問這些知識,他好像比誰都明白:你說禪,他也能跟你談點兒;你說密,他也能跟你談點兒;你說淨土,他也能跟你談點兒。但是,就是不能把它系統化起來。有的時候,一個見解不但把自己引錯了路,而且在引導別人的時候,還會把別人引錯了路。

這兩種人有什麼區別呢?一種是東拼西湊的學習方法。就好比準備建樓房的材料一樣,今天攢點這個材料,明天攢點那個材料。攢了二十年了,這個樓房地基還沒蓋。另一種是系統的、按部就班的學習方法,是什麼樣的呢?他是:現在我沒有那麼多材料,我只夠打地基的,我就打個地基;然後又買點材料,只夠建一層樓的,我就建個一層樓;再有點材料,只夠建二層樓的,我就建個二層樓;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又去學習建我這個樓房的方法,構畫我這座樓房的整體和局部。這樣下去,五年、十年、二十年下來,不一樣的。

而這兩種方法,大家在應用嗎?我仔細地告訴大家,在我們這個時代四眾同修裡,幾乎百分之九十八的人,都沒有應用這種系統的、按部就班的學習方法。用的是什麼方法呢?用的是東拼西湊的,準備材料的方法。所以大家學不好,原因就在這裡。

為什麼學不好呢?這裡就涉及到了一個問題,什麼問題呢?師承幾乎沒有了。大家想想,這種系統的、按部就班的學習方法,那要靠師承的教學。師承的教學是什麼樣子的呢?三個條件。也就是這個老師教你,你就得聽這一個老師的,其他老師的你不能聽。這是這個時代,非常難的事情。當你聽一個老師的,去學習的時候,別人會給你扣個帽子,你這搞的是個人崇拜。實際上,這個在師承的道路裡,跟個人崇拜是不一樣的。

我們看在這個世上,也確實有的時候搞的是個人崇拜,但他不是師承的教學。這個師承的教學,它是超越於個人崇拜的。雖然我聽這一個老師的,這是在自己成就之前;自己成就之後,那就可以誰的都聽,怎麼聽都不會害了自己。就這個道理。開始的時候為什麼不聽,是為了保護你。就像我們小孩一樣,你小,你還在上學,幼兒園、小學、初中,你必須得得到父母的監護,或者家人的監護,你必須得有監護人。為什麼呢?沒有監護人,可能就會出這樣和那樣的問題,嚴重的可能會出現生命危險。

這個師承也是這樣,當你真正按部就班、系統學習的時候,你要聽這一個老師的。也就是說,讓這一個好老師監護你,這一個好老師的條件:必須他是懂法之人。換句話說,最低限度他是解悟之人,更好一點兒,是既有解悟又有證悟之人。只有解悟沒有證悟,這是「能說不能行,國之師也」。既有解悟又有證悟,這是「能說又能行,國之寶也」。

也就是說,你要想真正地按部就班地學習,系統地學習,你就要找到解悟的人。就是最好找到證悟的人,「國之寶也」,最好找到國之寶;不得已的時候,找不到國之寶的時候,那就要找到「國之師也」,就是找到國之師。有國之師這個能力的人,就是解悟的人,在解法裡他不會迷惑了,總是給你引入正向的路。這兩種人,是這個世上的善知識。

找不到這兩種人,你遵循著師承那也沒有用。為什麼呢?他還不懂得教學,怎麼能把你教好呢?也就是說,他還是一個迷路之人,怎麼能把你從這個迷路中給帶出來呢?

    但我們淨土法門也有一個好處。總而言之,大的方向「念佛求生極樂世界」這是沒錯的,這大的方向是沒錯的。不管這一生的修學左點右點,修得好一點,修得差一點,只要我臨終的時候,能達到這幾個點,「信真願切,萬緣放下,一心念佛求生極樂世界」,就夠了。這個時候,你找到的老師偏一點或者不偏一點,只要你能往生,這還成,還湊合。但是你要是想弘法利生,想把法講得好,你這個老師找岔了,就會出現偏差;你再給理解岔了,那就更偏差。

所以在這個時代,要找到這樣的老師,然後再找到好的學生。也就是說,你是一個好的學生,才配被這種老師來教你;你如果不是一個好的學生,遇到這種老師,也等於沒有遇到。為什麼呢?遇到這些好的老師,你不能學,你學不到。你會感覺他講的法很高,他要求我們做到的很高,自己夠不到,不能夠把它學到手,不能夠按他所說的去做。這說明什麼呢?說明你不是一個好學生。所以有這樣的老師,還得有這樣的好學生。

這樣的好學生什麼樣呢?我在這裡簡單地告訴大家,就是一個能夠成就法器的人。你自己是不是一個法器?如果你是法器,遇到這樣的老師,我告訴大家,沒有不成功的。你是這樣的法器,非常好學,而且十善業基礎打得好,而且內心裡也非常清淨。

你是這樣的法器,又好學,心又清淨,十善業基礎又打得好,哪個老師不願意教這樣的學生呢?這樣的學生才配被跟這個真正的老師來學習。教一點,他就能夠拿到一點,因為他是法器。而我們現代的人成就不了法器,遇到好老師了,教你多少你也拿不到,那不白浪費時間了嗎?所以必須是這兩種人結合到一起,方能達到師資道合,道業才能真正地成就。

如果你說,「我達不到法器這個標準,但是,我還在往成就法器這個道路上走」,也可以。也就是說,你是一個很好學的人,內心裡充滿著無窮的力量和信心。遇到這些煩惱,你都能夠去降伏它,能夠使自己成就法器。縱然這個時候,你是一個初學佛的人,甚至你是一個沒學佛人,剛被這個老師要引進佛門。或者是被這個老師剛引進佛門,或者要引進佛門,或者還沒有引進佛門,但只要你跟這樣的老師接觸,漸漸地你會被他感化,會入了佛門。入了佛門,勇猛精進,很快你就會成就法器;成就法器之後,很快就會學到這個老師的見解,而且能夠去實行。這樣才能達到師資道合,你這一生才能成功。

如果這個老師是一個國寶級的人物,你跟他學習,不但把見解學來,而且還身體力行,有修有證,那將來你也會是一個國寶級的人物。如果這是個國師級的老師,你也能說,但是行得不是太好——雖然盡力了,但是達不到那種效果和要求,那麼你起碼也能獲得「國之師也」的這個標準,你能夠解悟。如果你能說又能行,你既能把正確的見解學來,你又能真實地去修行,遇到國師級的老師,你也能成為國寶級的人物。到這個時候,那個老師的修學不如你,他的見解跟你一樣,他的修學不如你。這叫什麼呢?這叫「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是這個道理。

可是在這個時代,我們也常常聽祖師大德說,一個好學生想找到一個好老師,難!一個好老師想找到一個好學生,更難!大家仔細體會體會這兩句話的含義。大家要仔細體會,為什麼「更難」,這說明什麼呢?說明在這個時代想找到一個好學生都難了。正因為沒有這樣的好學生,這樣的好學生太少了,大家想想,那個國師級、國寶級的這些人物,這些善知識來到這個世上幹什麼?來到這個世上沒有學生教,他可能是更上一層樓去了。

只是有些菩薩們,示現成凡夫,示現成各種人物,在我們周圍度化我們。因為我們進步太慢了,所以不敢以正面的教學的形式出現。如果以正面的教學形式,大家又不是這個根機,大家又成不了法器,教一輩子,誰也沒有成功,這個老師多失敗。他要是菩薩的話,那多「失敗」,他哪能費這個力量?

所以從這裡我們就想到,弘一大師、印光大師,等等,這些大德高僧們,為什麼有的說我不收徒弟,這一生不收徒弟?為什麼有的說我沒有徒弟?——有徒弟也說自己沒有徒弟,為什麼呀?就是因為他看到了,大家不是做一個學生、做一個法器的這塊料。說句實話,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學生,能夠成就法器,這樣的人物都太難找太難找了,那證果呢,成聖成賢呢,這不就更難了嗎?

所以有這樣的好學生,遇不到好老師按部就班地教,難;有這樣的好老師,能夠按部就班地教,又找不到好學生,這也是個難事。這就是這個時代的悲哀,不論哪個道場,大家的學習都是在煩惱裡打滾。縱然有的在善知識身邊,也是煩惱重重。這怎麼能學得好呢?

所以這方面的學習,我們大多數都是東一耙子、西一掃帚地學習。對於往生來說:有的學得好一點的,有受用的,能夠做到了,挺好;學得不好的,那就是撞大運。所以這一點,我們大家一定要看清楚。如果你這一生想做一個法師,我告訴大家,你必須要找到好老師,必須要找到具足正知正見的老師;否則的話,你學出來也可能變成個邪師。為什麼呢?佛在《楞嚴經》裡說:「末法時期,諸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恆河沙子特別細,意思是說什麼呢?在這個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太多太多了,遍地都是。就這個道理。

那大家想想,如果你找不到好老師,自己把法也學邪了,然後還去弘法利生,你弘的什麼樣的法?你利的什麼樣的生?這大家要仔細掂量一下。換句話說:你不是造很大的業,就已經很不錯了;你再把大家引錯了路途,你造大業了。所以,蓮池大師在《竹窗隨筆》裡也說過,在正法時期、像法時期,找善知識唯恐你分別。為什麼呢?因為那個時候善知識如林,你一旦錯過了,交臂失之,損失的就是你自己。可在這個末法時期找善知識,唯恐你不分別,唯恐你亂認一個老師。假如你這個老師是邪師說法,你這一生豈不毀了嗎?所以在這個時候,一定要詳細地觀察,正確地選擇。

現在正是這個時代,所以我們應該怎麼學習,這也是很重要的。在這方面我也有個想法,在這個時代,師承幾乎已經不見了,有這樣的好老師,說是師承教學,但是下邊沒有學生。有好學生,一個半個的,有時候也很難遇到老師。所以這種師承的教學,幾乎是看不見了。有的人說,也有師承的教學,可是他師承的教學,老師見解邪了,也在走師承的教學,那教出的徒弟呢?這種師承教學不算數。我們是指正確的師承教學,幾乎看不見了。

所以未來,我會把這個師承教學,給大家模擬地演練出來。也就是用話劇的形式,或者用生活化的形式,看怎麼樣表演一下。這師承的教學究竟是什麼樣的,給大家演練出來。演練出來以後,它既是一份教材,又讓大家看到了,師承的按部就班的教學法,它的好處都在哪裡。這樣有什麼好處呢?這樣會讓我們:沒有學好的學生,怎麼樣當一個好學生;沒有成就法器的好學生,怎麼樣能成就一個法器;然後怎麼樣來選擇一個好的老師,怎麼樣來跟他配合;一個沒有達到師承的老師,或者沒有達到解悟,或者解悟和證悟這樣的老師,就是國師級的和國寶級的,自己不是這樣的老師,怎麼樣讓自己通過修學,變成一個這樣的老師。也就是在這個模擬演練的過程當中,能把這些給大家表演出來,讓大家能夠去看得清楚,這樣就好了。

因為古人的教學,那個時候沒有攝像機,沒法留下影像資料,也只能是通過記錄,記錄一些師父和徒弟的教學過程。所以今天這個時代,有攝像機這樣的高科技的產品,我們把它利用起來,能夠給大家模擬演練出這些,我想對大家是非常有幫助的。能夠讓大家感受到,從初學佛一直到往生,我們要怎麼學。

    好,這是第二個問題。

相關焦點

  • 教學研究:無論課堂教學怎樣改,教師都要做好「精講點撥」
    教學研究:無論課堂教學怎樣改,教師都要做好「精講點撥」教學研究:無論課堂教學怎樣改,教師都要做好「精講點撥」王營傳統課堂教學,教師按照事先設計好的教案按部就班地講解知識點,造成教學重複、低效。在這一背景下,有的教師認為,課堂教學不再需要教師的講解了,有的學校甚至硬性規定「課堂上教師只講5分鐘」。其實,無論課堂教學怎樣改,都不能忽視教師的作用。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變化,由原來的主演變為導演,由課堂的主宰變為平等中的首席,教師作用的發揮主要體現在組織學生高效學習和精講點撥上。那麼,教師在課堂上應精講點撥哪些內容?怎樣講才算精講呢?
  • 30歲,我才明白按部就班是最好的人生
    01「30歲了,我才知道了努力的方向,真後悔以前沒有好好上學!」這是表弟30歲生日時對我說的話。80後的農村孩子,大多都是自己村裡上小學;不像現在,農村裡的學校早已一一廢棄,即便是鄉鎮上也沒有什麼學校了。表弟也不例外,小學在村裡上。
  • 高三學生按部就班學習,還能提高多少分?
    ,並不用投機取巧,並不用有什麼特殊的辦法,而是按部就班的學就可以保證這個成績的提升,千萬不要迷信,有什麼捷徑?真正的方法都是用時間積累下來的,只不過我們根據現在的需要,把數學和小科作為重點,是因為他們在短時間內能夠提高更多的分數,但是只要付出時間,所有的科目都可以提高成績,這是必然的。按部就班的學習就是說和往常一樣,該怎麼學就怎麼學?
  • 醒醒吧,按部就班不是混吃等死
    唯有按部就班地學會坐、學會爬,行動力逐漸增強,再到行走,才是正確的生理發展之路。學習也是一樣。二十六個字母還沒認全呢,怎麼可能會拼寫單詞?單詞都不會,又怎麼能學會句子?曾國藩的父親教育曾國藩:不讀懂上一句,不讀下一句。不讀完這本書,不摸下本書。不完成一天的學習任務,絕不睡覺。
  • 《Alike》:摒棄按部就班的人生法則,才是人創新思想的甦醒
    相較於成人的成熟穩重,孩童的天真無邪,一系列微表情的起伏變化,隨著劇情的改變不斷的升華,也在無意識中引領著觀眾去反思按部就班的「人生法則」對創新型教育理念的影響,從而達到明確主題思想的作用。④人物角色的代入在這麼一部極具教育意義的短片裡,創作者所選取的角色,無非是茫茫人海中比比皆是的普通人:忙碌刻板卻慈祥的父親、活潑快樂的孩子、忙碌於三點一線的工作者,以及追求夢想的提琴手...這也間接的給予了觀眾選擇:你願意成為怎樣的人?
  • 小香學英文/按部就班英漢例句
    本書詳細介紹了數學的思維方式,包括持續的、按部就班的分析、實驗和真知灼見。他放棄了按部就班的政治工作,不再參與公眾事務。He gave up on programmatic politics and turned his back on public life.《柯林斯英漢雙解大詞典》5.我塑造了所有的人物和地方,如果我按部就班的話也許會毀掉這一切。
  • 按部就班的行政思維是食品頻出安全問題根源
    類似的解釋還不在少數,其背後的癥結就是衛生行政部門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按部就班官場思維在作祟。  《食品安全法》第十五條規定:「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及時向國務院有關部門通報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結果。」然而,時下卻是得等到出了問題才可能有真正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出來。那麼,何謂「風險評估」?該法第十六條解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是制定、修訂食品安全標準和對食品安全實施監督管理的科學依據。
  • 【英語視頻】|「按部就班」英文怎麼說?
    step by step 一步一步地,按部就班地I can be enticed step by
  • 除了金牛座會按部就班的工作之外,還有誰也是按部就班的工作
    你習慣了自己的步調,你有了屬於自己的做事風格,看似按部就班的生活,實則是你不願意去冒險。十二星座按部就班的星座會有哪些?現在讓我們看看一下吧,有沒有你?
  • 按部就班的你,為什麼被領導拋棄了呢,原因如下
    那為什麼,你按部就班的工作,最後卻成了領導拋棄的對象呢?難道工作不該按部就班嗎?這截然相反的結果,換作是你,你會心安理得的接受嗎?反正我是不會。於是我深思了一下,覺得按部就班的工作,還能被領導拋棄,一定是在你按部就班的工作過程出了問題,比如:1、執行死板,結果愁人領導讓往東,你聽了指令沒二話,利索地往東了。
  • 這樣做,才是課堂互動教學的真正效果!
    互動教學在教學中並不是一觸而就,需要在長期的教學中不斷提高,促使學生與教師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同時促進教師順應時代潮流。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發揚教學民主,真正成為學生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真正理解互動教學的內涵和意義,在教學實踐中,認真落實互動教學精神,使數學教學活動真正實現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教學目標。
  • 俞敏洪:按部就班的生活逼我創業
    但之所以能夠走出來,還是因為自己不喜歡按部就班的生活,同時,又面臨外面世界的誘惑,才勇敢邁出了這一步。  俞敏洪回憶,創業之初,家族問題一度成為新東方的最大矛盾。因為涉及家族成員,辦事情就比較困難,因此下決心把所有的家族成員從新東方請出去。回想起創業初期的艱辛時,俞敏洪表示,儘管自己創業很累,但心靈卻很放鬆。
  • 按部就班,穩中求勝
    按部就班,穩中求勝  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 怎樣的愛才是給孩子真正的愛,這是最好的答案
    父母到底應該怎樣愛孩子?應不應該給孩子無條件的愛?01有條件的愛,易讓孩子成為價值感低的人周末在外面吃飯,旁邊一個媽媽正眉頭緊鎖的訓斥旁邊耷拉著腦袋的兒子:你還有臉說啊,你看看你才考多少分?無條件積極關注是一種沒有附加價值條件的關注體驗,即使自己行為不夠理想時,仍覺得受到父母或他人的真正的尊重、理解和關懷。這樣的無條件的積極關注才是真正無條件的愛。精神上的需求被滿足了的孩子,才不會有生命的匱乏。
  • 讀書筆記丨怎樣才是真正的富有?
    怎樣才是真正的富有?《富爸爸窮爸爸》裡看到了一句話,「財富就是支撐一個人生存多久的能力,或者說,如果我今天停止工作,我還能活多久?」你可以用這條標準檢驗一下自己,你可以活多久呢?一個月,一年?
  • 怎樣才是真正的把握自己的命運?
    所以啊,我們在選配手機號碼的過程中,不僅需要根據個人命格的喜神忌神來搭配對應五行的數字磁場,同時還要考慮手機號碼中8組數字磁場本身之間的刑衝剋害關係,這樣的號碼才是適合你的號碼。老師始終相信,信命、知命,但不要認命。
  • 又按部就班地走完了一年!時間,是自己最不能掌控的……
    可是,怎樣才能算好呢?我們要以什麼為基準,去判斷好與不好呢?我不敢說自己在這一年過得更好,畢竟,我好像除了年齡的增長,身體的增長外,別的都沒啥變化。如果真要說有什麼變化的話,那就是臉上多了好多痘痘,怎麼也不會消失。記得前不久跟家裡親戚視頻,她問我:「在澳洲是不是吃得很好,臉都圓了。」也許吧!
  • 【言語理解】成語辨析--按部就班 / 循序漸進
    言語答疑練習群微信:2231616722(備註:言語)按部就班
  • 為什麼說修般若才是真正的修行?怎樣才是在修般若
    為什麼說真正的修行是修般若呢?般若為梵文音譯,意思是"終極智慧″"辨識智慧″,指如實觀察認知一切法及萬有本源的智慧。後又逐步延伸發展出幾種般若的分類,主要是,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實相般若,的三分法。和,文字般若,方便般若,觀照般若,實相般若,眷屬般若,境界般若,的六分法。
  • 按部就班,從來都不是貶義詞
    那時候,比起特立獨行,按部就班聽起來就像是一個十足的貶義詞。我對班級裡那些踏踏實實好好學習的優等生嗤之以鼻,我把他們這種上課聽講下課作業的生活方式稱之為「老齡化」。我想要的青春,絕對不會是這個樣子。所以高一高二的那兩年,我在英語課上看小說,大開本的課本下面,是花花綠綠的雜誌,有我喜歡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