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義務教授英語26年,77歲教師被贊「鄉賢」

2020-12-11 網易教育

退休後義務教授英語26年,77歲教師被村民稱讚「鄉賢」

  孔暉 給孩子們打開一扇窗看世界

77歲的孔暉在大興區龐各莊鎮南地村小有名氣,提起她,村民們會脫口而出,「哦,你說的是那位『鄉賢』啊。」

孔暉的家看似尋常,卻有一間由臥室改裝而成的教室,牆上掛著大小不一的黑板,室內擺放著約10套桌椅。

9月,正是開學季,今年因疫情耽誤的英語輔導,即將步入正軌。她準備將疫情防控的英語知識作為第一節課的第一個知識點進行教學。她站在凳子上,將高處的一塊黑板取下,平放在課桌上,彎腰寫下:「the new coronovirus新型冠狀病毒」。

孔暉在村裡義務教學已有26年。最初只有3個孩子圍在院子裡聽課,經過口口相傳,周邊村莊的孩子也被送來,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三,跨越12個年級,最多時候能有30多個孩子。

教室後方掛著一張世界地圖,純手工製作,各個板塊用不同顏色的紙片劃分,上面用英文標著各個地名。那張地圖代表了孔暉的心願,「給孩子們打開一扇窗看世界。」

籌備疫情後的第一課

「孔老師,你怎麼還沒開課?我都穿得漂漂亮亮地來了。」9月5日,又是一個周末,村裡的兩個孩子出現在孔暉的院子裡。

孔暉在家義務教授英語已有26年。今年因為疫情,課程停滯了,遲遲等不到開課的孩子們終於忍不住,背著書包來到她家中詢問。

「別著急,下周末就要開課了,老師正在做準備呢。」聽到孔暉的回答,孩子們還是不肯走,要留在她的小教室裡自習。孔暉只好由著孩子們,叮囑著在教室裡要間隔一個座位,戴好口罩。

村裡的家長們也一直在詢問開課時間。孔暉給村委會打了個電話,商議能否在疫情防控做到位的前提下開課。村委會表示支持,9月7日,村裡將消毒水、酒精、測溫儀和口罩等物資送到孔暉家中。

看到這些防控物資,孔暉突然想到,這是值得學生們學習的知識點。查完字典後,她將教室內一塊3平米左右的小黑板取下,寫上「新型冠狀病毒」「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常態化」的中英文。孔暉決定,這將作為今年開學第一課要講的第一個知識點。

在她看來,義務課堂的宗旨,不單單是講授英語,還應該讓村裡的孩子們了解自己所處的世界。為此,她專門上網看了看近期時政熱點,發現北京在開「服貿會」,便也將這個英文短句寫在了另一塊黑板上。

「我不能一問三不知」,在孔暉的課堂裡,這是必修的內容。她希望用這樣的教學方式幫助孩子們積累更多詞彙,同時也能跟上時代的潮流。

支援新疆27年

義務教學前,孔暉是一名援疆教師。

1966年,孔暉大學畢業,作為班級團支部書記,有著決定全班同學工作分配的權力。給同學們分完之後,還剩下兩個名額,一個是去大連,一個是去新疆支邊。

「所有人都以為我會將自己分配到大連,那是我的家鄉。」但想到另一位同學家庭比較困難,孔暉就把這個名額分給了他。

由於在校期間樂於幫助同學,擔任團支書一職時認真負責,孔暉曾被評為「學雷鋒代表」。大二時,孔暉與一些學生一同在瀋陽東北局大禮堂見到了周恩來總理。總理的講話鼓舞了孔暉,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她都記著「作為一個國民要有奉獻精神」。

1968年,孔暉坐著綠皮火車奔赴新疆。在車上,她想到之前在學校看到的《邊疆處處賽江南》,期待著新疆的歌舞盛況。一下車,卻傻了眼,這是她從未感受過的「冰天雪地」,雪厚得門都推不開。

雖然生活環境和之前差別很大,但孔暉決定堅持下去,「把每件事做到底」。

在新疆任教的學校裡,孔暉的英文水平高,大家都愛上她的課,最多的時候一周排了24節課,來上課的有應屆生,也有在職員工。有的學生基礎不好,她要從教發音開始講起。

除了上課,學校還經常讓孔暉做一些翻譯工作,好將外國的知識帶給學生。有一段時間,她每天晚上熬夜到5點,睡一個小時之後就要去上班,有時候路上來不及,她會冒險從冰上抄近路過去。

「人才和文化是扶貧的根本」

退休後,孔暉跟隨丈夫回到北京南地村。

1994年除夕,孔暉騎著車在村裡遛彎兒。走到一戶人家屋前的時候,她有點吃驚,「居然沒有圍牆」。走進去一看,一名男子正坐在小凳子上對著爐子烤火。

「過節了,你們家怎麼沒人做飯呢?」孔暉問他。對方邊拿手靠近爐子的火,邊回答說:「沒錢,媳婦兒去外邊兒弄米去了。」這讓孔暉倍感心酸,南地村的風沙太大了,連個圍牆都沒有,冬天冷風能直接從門灌到家裡去。

後來,孔暉從自己當月領到的1700元工資中抽出1500元,資助這位村民。她告訴對方,先打個圍牆,再找點活兒幹,要自己找到賺錢的辦法。此後半年,孔暉一直在資助這位村民,直到他開始蓋起羊圈,靠養羊營生。

村裡的貧困讓孔暉回想起童年生活。

孔暉說那時經常沒衣服穿,長袖穿破了,就剪成短袖繼續穿。家裡幾個孩子都要幫忙做手工,補貼家用。她是家中老大,底下還有7個弟弟妹妹,母親希望她擔起大姐的責任,在家裡多幫忙照看孩子、做家務。

母親曾希望孔暉高中畢業後就工作,賺錢幫扶家庭。語文老師找到她,提出願意資助一部分大學的費用,並且告訴她,「你一定要高考,要繼續上學,你要走出去。」老師的鼓勵讓孔暉堅定了上大學的信念,最後她考上了瀋陽師範大學的外語與英文系專業。

童年的貧困生活讓孔暉明白,人才和文化才是扶貧的根本,下一代不能延續這樣的困境,孩子們應該走出去。

1995年前後,村裡陸續有人找到孔暉,想要她幫忙輔導孩子的英語。通過向村委會申請,免費辦輔導班的計劃開始了。

「給孩子們打開一扇窗」

初期只有三個孩子圍在院子裡聽她講課。經過口口相傳,孩子越來越多,從一年級到高三,跨越12個年級,最多時能有30多個孩子,小院裡都坐不下。

2012年,孔暉徵得丈夫妹妹的同意後,將她20平方米大小的臥室收拾成教室,把家具全都丟了,只剩下衣櫃,送到住在城裡的妹妹家。

這些年,掛在牆上的小黑板越來越多。為了讓各年級的孩子們看懂,孔暉的字寫得方方正正,語法、時事熱點、地理知識、愛國主義教育知識、英文歌等內容填滿了這些黑板。每次上課,孔暉都會拿著一根約2米的長棍,棍子指到哪塊黑板,孩子們就學哪裡的內容。

「只有寫正楷,孩子們才能看懂,跟以前教大學生不一樣,寫字可費勁兒啦。」孔暉說。

她還摸索出了輔導班的教學方法,語法是每個年級必學的內容,有的時候可以編成歌謠,「唱會比硬背效果好」。低年級的同學,一般在課上做手工、表演對話、唱英文歌,高年級的同學則必須學好語法和時事熱點。

寒暑假之外,每到周六的早晨,孩子們就會準時來到孔暉的家庭教室裡。有時候,家長覺得不好意思,硬要塞錢給她。但孔暉從來不收,「他們說少給點,給多少我也不要。」

今年,孔暉在村裡帶的第一屆學生考上了北京郵電大學,他們特意邀請孔老師去家裡吃飯,以示感謝。此前,他們曾為復讀的事情諮詢過孔暉,在他們眼中,孔老師上過大學,是大學教授,還在村裡義務教學,「說什麼一定是為學生好」。

教室後方掛著一張世界地圖,純手工製作,各個板塊用不同顏色的紙片劃分,上面用英文標著各個地名。那張地圖代表了孔暉的心願,「打開一扇窗,然後讓孩子們看到這個世界。」

新京報見習記者 汪暢

本文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吳穎昕_NBJS11148

相關焦點

  • 退休後義務教授英語26年,77歲教師被村民稱讚「鄉賢」
    退休後義務教授英語26年,77歲教師被村民稱讚「鄉賢」  孔暉 給孩子們打開一扇窗看世界  77歲的孔暉在大興區龐各莊鎮南地村小有名氣,提起她,村民們會脫口而出,「哦,你說的是那位『鄉賢』啊。」  孔暉的家看似尋常,卻有一間由臥室改裝而成的教室,牆上掛著大小不一的黑板,室內擺放著約10套桌椅。
  • 大興「鄉賢」孔老師:義務教學26年,給孩子們打開一扇窗看世界
    77歲的孔暉在大興區龐各莊鎮南地村小有名氣,提起她,村民們會脫口而出,「哦,你說的是那位『鄉賢』啊。」沿著南地村走到村北,就能看到孔暉的家。9月,正是開學季,今年因疫情耽誤的英語輔導,即將步入正軌。她準備將疫情防控的英文知識,作為第一節課的第一個知識點進行教學。為了讓低年級的孩子都看得清楚,黑板上的字跡都方方正正。孔暉在村子裡義務教學已經有26年。最初,只有3個孩子圍在院子裡聽課,經過口口相傳,周邊村莊的孩子也被送來,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三,跨越12個年級,最多時候能有30多個孩子。
  • 大興「鄉賢」孔老師:義務教學26年,給孩子們打開一扇窗看世界
    77歲的孔暉在大興區龐各莊鎮南地村小有名氣,提起她,村民們會脫口而出,「哦,你說的是那位『鄉賢』啊。」沿著南地村走到村北,就能看到孔暉的家。看似尋常的房子裡,有一間由臥室改裝而成的教室,牆上掛著大小不一的黑板,室內擺放著約10套桌椅。
  • 鄭州大學90歲高齡教授退休後無償授課15年
    鄭大90歲高齡教授退休後堅持上講臺無償授課15年  當你老了,退休了,還會堅持在崗位上嗎?昨日,記者從鄭州大學獲悉,有位90歲高齡的教師,退休後卻依然站在講臺上,已無償給學生授課15年。  他  主動提無償授課  近日,鄭州大學基礎醫學院大二學生的第一節生理學課上,一位頭髮稀疏花白的老人顫顫巍巍地走上講臺,然而穿著風格卻與老年人迥異,藍色牛仔褲搭配格子襯衫,精神抖擻。
  • 張家口:退休老人義務輔導英語服務冬奧
    7月18日,張家口市橋東區退休居民侯寶存在怡安街社區為居民義務教授冬奧英語。憑藉40餘年自學英語的功底,從2012年至今,侯寶存在張家口市各社區開設冬奧英語學習班,義務給學員教授英語,聽課學員已達數萬人次。
  • 退休英語教師用QQ群語音義務授課
    陳麗麗曾是遼寧省錦州市實驗中學的高級英語教師,退休後來大連和女兒生活在一起。陳老師根據30多年教學經驗,編著了一本名為《英語語法應用指南》英語教材,將英語知識無償地傳授給更多的人。半島晨報、海力網攝影記者張騰飛  人物檔案  姓名:  陳麗麗  年齡:66歲職業:退休高級英語教師事跡:退休後發揮餘熱,編著《英語語法應用指南》一書,通過QQ群語音授課的形式,將英語知識無償地傳授給更多人。
  • 77歲老人街頭教英語、唐詩,所有人免費學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張曉冬/圖文2018年7月26日,鄭州市冉屯路與秦嶺路交叉口附近街頭公園內,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在陰涼的樹蔭下擺起露天課堂,義務教授孩子們學習英語和唐詩等。據秦嶺路巡防員陳亮介紹,老人姓吳,今年77歲了,去年夏季的時候老人就推著三輪車自帶著桌椅板凳、展板和音響等教課工具,在樹下選擇陰涼處給孩子們義務上課。老人退休後不喜歡打牌消磨時間,雖然年紀大了,但還是想為社會發揮一些餘熱。
  • 塘溪九旬退休教師童中人13年義務編寫村志
    童中人是土生土長的雁村人,1924年出生在雁村,1951年去錦堂師範讀書,退休前當過40多年教師,同時也目睹了雁村和童夏家村曾經的貧窮和這幾十年來的發展,為了讓晚輩記住鄉村的悠久歷史,讓更多的人了解家鄉美麗的山水,他花了13年時間義務編寫了4萬多字的《雁村志》,如今他又在修改第二版的村志,預計過年前完成。
  • 教授奶奶義務教300多個孩子學英語
    原標題:教授奶奶義務教300多個孩子學英語 陳怡敏是湖北醫藥學院的退休教授。2000年正式退休那年,放不下講臺的她在街頭偶遇需要補習英語的孩子,一句「讓奶奶教你」,家裡那間不足10平米的臥室從此變成了教室。這一教,就教了18年。 教授奶奶的英語補習班不收費 「陳奶奶前些天她還在問我到哪裡讀初中。」昨日,剛從十堰市三堰小學畢業的柏元明告訴記者。
  • 河間退休教師義務講授《詩經》
    2000多年後,在河間有一位叫董傑的人,他致力於義務傳播《詩經》。每日裡,他聽詩經、讀詩經、品詩經、講詩經,僅筆記手稿就寫了半米多高,有的已經微微泛黃。秦亡漢立後,毛亨、毛萇相繼在河間傳「詩」,依靠人們口傳心記,將「詩」留傳下來。後來,漢朝向天下徵賞書籍,使《詩經》得以流傳,後世稱為毛詩,尊為「詩經」。為了紀念毛萇,後人在三十里舖村修建了「毛公書院」。毛公墓位於三十里舖村北,為漢博士毛萇墓冢,後被毀,於2005年重建。2008年毛公墓被省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毛公書院被省、滄州市規劃為發展建設旅遊景區之一。
  • 91歲老教師閒不住 退休37 年來義務為孩子輔導作文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今年91 歲的老教師汪真從安徽省青陽中學退休37 年來完全閒不下來,除了讀書看報寫寫字「對抗衰老」,每年寒暑假還會義務為鄰居家孩子輔導作文「發揮餘熱」。今年教師節前夕,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趕赴青陽縣,採訪了這位精神矍鑠的老者。
  • 德藝雙馨 弘揚為榮——訪花都鄉賢臺胞江正誠教授
    春花遍地,甘做園丁勤灌溉  江教授20歲出頭就開始教書法,潛心弘揚國粹,本著「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教學宗旨,二十多年如一日,給學生們傳授書法、繪畫及文史哲藝術課程。他認為:「書法能怡情養心,用毛筆書法時的感覺猶如大俠,筆墨『輕、飄、拉、壓』好像大丈夫式的能伸能屈。」他教過的學生遍及全臺學校、機關、社區及退休老人。
  • 退休18年來先後教300多個孩子學英語,教授奶奶的補習班不收費
    2000年正式退休那年,放不下講臺的她在街頭偶遇需要補習英語的孩子,一句「讓奶奶教你」,家裡那間不足10平米的臥室從此變成了教室。這一教,就教了18年。教授奶奶的英語補習班不收費「陳奶奶前些天她還在問我到哪裡讀初中。」昨日,剛從十堰市三堰小學畢業的柏元明告訴記者。
  • 寧波退休教師錢樹德登上《新聞聯播》
    9月12日晚上,央視《新聞聯播》播出《發揮」五老「優勢,踐行初心使命》,其中就有北侖退休教師、北侖電視臺《山海經》欄目主持人錢樹德。  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退休教師錢樹德:我們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把孩子們培養成國家的接班人。
  • 92歲老教師義務輔導英語 15年教60多學生
    義務輔導英語,一堅持就是15年;從初一到高三,時間最長的學生他帶了6年,很多學生最後都如願進入大學。家住寶雞的92歲退休老教師李希元說,他還會教下去,直到幹不動為止。  從小學到大學 為孫子輔導英語  李希元老人今年92歲,家住寶雞市金臺區上馬營華苑北區,1986年退休前一直在寶雞鐵一中工作,一幹就是38年,曾擔任校長。  李希元說,退休後過了幾年,上小學三年級的孫子開始學英語,他本想找個老師給孫子輔導,但卻始終沒有找到合適的,於是,便想著親自上陣。
  • 長沙縣七旬退休教師14年義務輔導500名留守學生
    家住長沙縣黑水壩的72歲退休老教師汪沛霖用自己的一生在詮釋著這句話。退休以後,他14年內免費給500多名周邊村學生輔導功課。問及原因,他只是淡淡的回答一句:「我想發揮我最後的餘熱。」今日,三湘都市報記者聯繫上了這位老教師,來聽聽關於他的暖心故事。
  • 102歲老人學英語 退休後與教育結下「不解之緣」
    102歲老人學英語 退休後與教育結下「不解之緣」時間:2018-03-15 19:05   來源:第1眼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102歲老人學英語 退休後與教育結下不解之緣 第1眼消息,如果100歲,你會選擇怎樣的一種生活?
  • 八旬老人義務教留守兒童英語 十年教授千餘學生
    就在這間課堂裡,和縣烏江鎮濮城中學80歲的退休教師葉連平,十年義務為周邊留守兒童輔導英語課程,獨自撐起了一個「留守兒童之家」。 10年來,千餘學生在這個「家」 度過了自己的小學甚至初中的時光,他們也親切地稱呼他——葉爺爺。
  • 教了38年物理,60歲考上研究生,教師退休後可以幹點啥
    堅守講臺幾十年,你曾經想過退休嗎?相信很多在職老師,對退休的生活都有過想像,退休,是教師們一個美好的嚮往。這麼大年紀還在一線教學教了38年物理的教師60歲考上研究生,退休是新的起點王月朋是江蘇省東臺市安豐鎮人,2020年剛好滿
  • 60歲退休教師,考上「985」大學研究生,他是怎麼做到的?
    60歲,本應該是他退休的年紀! 他完全可以含飴弄孫,頤養天年。 但是,他卻沒有這麼做,他拿起了考研複習資料,與一大批90後、00後的孩子們一起加入到考研隊伍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