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聲在線
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田甜 視頻剪輯 何佳潔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家住長沙縣黑水壩的72歲退休老教師汪沛霖用自己的一生在詮釋著這句話。退休以後,他14年內免費給500多名周邊村學生輔導功課。問及原因,他只是淡淡的回答一句:「我想發揮我最後的餘熱。」今日,三湘都市報記者聯繫上了這位老教師,來聽聽關於他的暖心故事。
村上留守兒童多 想當好他們的「大家長」
「我是1978年參加工作,在村上的學校當小學老師,一直到做到了2006年才退休。」,眼前的汪沛霖雖然已經72歲,但眼不花耳不聾,說起話來慢條斯理、邏輯清晰。他告訴記者,半輩子都在忙於教書的他,退休以後,突然閒了下來,離開了講臺,離開了學生們,他深感不適。
「那個時候正好趕上了暑假,我周圍幾戶老鄰居都和我抱怨說,孩子爸媽都不在身邊,他們也有農活兒要做,沒人管他們。輔導作業就更不可能了,他們都快愁死了。」聽到鄰居們的抱怨後,汪沛霖立馬生出了給這些鄰居小孩兒們義務輔導功課的想法,這樣既可以讓鄰居們安心幹活,也可以幫助孩子們有一個更良好的受教育環境。
「要是你們信任我,寒暑假的時候就把小孩子送我家裡來,我給他們輔導輔導作業,也給你們減輕了負擔。」因為這樣一句承諾,汪沛霖開始在寒暑假時擔任學生們的「大家長」的工作,這個「大家長」一做就是14年。
「當時剛開班的時候,只有兩三個小孩兒,都是來我家裡學習的,我們那個年代教書,也沒有隻教一門的,所以這些孩子跟著我,語文、數學、歷史、美術……我都可以教他們一點,課程的話就是從早上8點半開始一直到中午12點才算結束。」回憶起退休後輔導的第一批學生,汪沛霖仍記憶猶新,他說,從這一批學生開始,越來越多的鄰居開始找上門來,想把自己的小孩交與他輔導,他的學生也從開始的兩三人變成了幾十人。
「學生一多,我家裡就沒辦法容納了,村裡領導知道後就免費提供了一間會議室給我,作為我們臨時的教室。」汪沛霖說,村裡對於他的善舉非常認可和支持,他也很開心,雖然教室是臨時的,但他可以幫助輔導更多的學生了。「我們村裡基本都是留守兒童,我覺得人來世上一遭不容易,所以我要盡我的能力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作為老師,我本來就應該以教育下一代為己任,現在我就想發揮我最後的餘熱。。」心細如絲的汪沛霖在每次義務開辦寒暑假班時,都會把思想教育品德課作為開班的第一節課,因為他知道給這些孩子們樹立正確的道德觀是最首要的任務。截至目前,汪沛霖已經義務輔導了500多名學生。
只要走得動,就會一直做下去
「我的孫子在汪老師那裡免費學習了5年了,以前真的是個調皮孩子,學習成績也不怎麼好。還多虧了汪老師對學生有耐心,我的孫子是看著看著越來越懂事,成績也越來越好,我是真的感謝他。」和汪沛霖同村的周奶奶說起汪沛霖時難掩感激之情,她告訴記者,汪沛霖的上課路並不容易,上課地點離汪沛霖家有10裡路,他每天都要慢慢步行過去。「你說前段時間那麼熱,汪老師也是一點怨言都沒有,按時按點的去給學生們上課。」汪沛霖做的又何止如此,周奶奶告訴記者,在汪沛霖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也加入了這個義務培訓班,她們的孩子受到的輔導也越來越專業。
「這些大學生大部分都是我以前學生的子女,你看教育就是這麼有意義,它是傳承的,是流動的,現在有了這些大學生的加入,我也不擔心以後我身體不好了,沒人管這些小孩子了」說起最近新加入的老師們,汪沛霖臉上露出了開心的微笑。他告訴記者,這些年如果他能夠走的動,他就會把這個義務培訓班一直辦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