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門聯合印發指導意見,首次對「碰瓷」行為作出準確界定

2020-10-15 武漢晚報

近年來,「碰瓷」現象時有發生,性質惡劣、手法隱蔽多樣,既嚴重危害公民人身、財產安全,也擾亂社會秩序。為此,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近日聯合印發了《關於依法辦理「碰瓷」違法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懲治「碰瓷」違法犯罪行為的法律適用,公檢法部門間的分工配合,以及定罪量刑等問題。

《指導意見》既規定了通過「碰瓷」實施詐騙、敲詐勒索等常見犯罪行為的定性處理,又明確了實施「碰瓷」所衍生犯罪行為的定性處理。包括在實施「碰瓷」行為時,實施的搶劫、搶奪、盜竊、故意毀壞財物、非法拘禁、非法搜查等行為的定性處罰。

公安部法制局局長孫茂利:同時,還對「碰瓷」行為侵犯他人人身安全等情形明確了法律定性。如實施「碰瓷」故意或過失造成他人傷亡的,應分別視情以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過失致人死亡罪、過失致人重傷罪定罪處罰。

《指導意見》要求公檢法機關嚴格履職,依法及時開展對碰瓷案件的現場處置、偵查取證,起訴、審判工作,同時嚴格貫徹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周加海:對於「碰瓷」犯罪集團中的首要分子、骨幹分子,多次實施「碰瓷」特別是屢教不改者,以及後果特別嚴重、影響特別惡劣的,要作為打擊重點依法予以嚴懲。對於具有自首、立功、坦白、認罪認罰等情節的,依法從寬處理。要注意區分「碰瓷」犯罪與普通民事糾紛、行政違法案件的界限,準確適用法律,嚴格公正司法。

路面行車 謹防碰瓷

在此次出臺的《指導意見》中,第一次對「碰瓷」行為作出了準確界定,碰瓷是指行為人通過故意製造或者編造其被害假象,採取詐騙、敲詐勒索等方式非法索取財物的行為。實踐中,我們最常聽說的就是故意製造交通事故,利用被害人違反道路通行規定或者酒後駕駛、無證駕駛、機動車手續不全等違法違規行為,通過被害人害怕被查處的心理來實施碰瓷。下面就讓我們看一看路面上這些五花八門的碰瓷手法。

輕微追尾索賠6萬

前車車主「碰瓷」被拘

凌晨,一輛紅色小轎車正以很慢的速度通過路口,後車想要超越時,前車突然剎車,於是發生了追尾。事故發生後,紅車司機向對方索要6萬元賠償。在偵查過程中,民警發現,紅車其實早早地就在事發路段等待了,一直到20分鐘後,目標車輛出現,才突然起步,並壓低速度,伺機製造事故。涉案人員因涉嫌敲詐勒索罪被警方刑拘。

上海警方搗毀省際高速碰瓷團夥

2019年10月21日,江蘇的崔先生駕駛汽車由上海返回崑山,途經瀋海高速時,突然與一輛白色轎車發生了意外。畫面顯示,白色轎車實際上早就瞄上了崔先生的車,在跟隨了崔先生一段路之後,發現崔先生有變道動作,就同時緩慢靠近,並降下車窗彈射不明物體。

上海市公安局青浦分局刑偵支隊九隊隊長項俊:後排的作案人員會將他這一側的窗戶搖下來,放下窗以後使用彈弓彈射橄欖,使被害人車輛發出聲響,讓被害人誤以為發生了碰擦。

就在崔先生下車查看之際,白車司機趁崔先生不注意,在崔先生的車輛上用工具摩擦出一些痕跡,讓崔先生誤以為確實與對象車輛發生了碰撞。經過半個月的縝密偵查,警方在江蘇、湖南等地成功抓獲碰瓷團夥的8名犯罪嫌疑人,繳獲作案車輛兩輛。經查證,8名犯罪嫌疑人分屬兩個詐騙團夥,總共作案130餘起。

多次推輪椅「碰瓷」

廣西柳州一男子涉嫌詐騙被拘

再來看看廣西柳州的這一幕,當晚七點左右,一名推著輪椅的男子,沿著斑馬線走到馬路中間。當黑色小車經過時,男子把輪椅往前一推,之後連人帶椅「摔倒」在斑馬線上。事情發生後,駕駛員莫先生立馬報警,經過現場勘察,民警沒有在小車上發現「新傷」,而輪椅上都是舊痕。面對民警的調查,男子總是躲躲閃閃。

民警曹飛:我問他要不要去醫院?他說不用去了,要跟對方私了,剛開始說是要三千塊錢。這種現象不是很正常。

經過調查,民警發現,這名男子已經在柳州多次上演「碰瓷秀」,並且均以私了解決。碰瓷男子徐某被警方處以15日行政拘留的處罰。

對與「碰瓷」相關犯罪

進行分類予以明確

在前面的片子裡,您看到的大多還屬於一般的碰瓷行為,其實很多碰瓷行為還會滋生其他的違法犯罪。比如在「碰瓷」行為被識破後,有的會直接對被害人實施搶劫、搶奪、故意傷害等違法犯罪活動等。此次出臺的《指導意見》對實施「碰瓷」構成的犯罪進行了梳理,並分類予以明確。

公安部法制局副局長李文勝:常見情形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詐騙類。即製造假象,採取欺騙、蒙蔽手段誘使被害人上當,從而獲取財物的情形,其突出特點是「騙」,主要涉及詐騙罪、保險詐騙罪、虛假訴訟罪。另一類是敲詐勒索類。即不僅製造假象,而且對被害人或其近親屬以實施輕微暴力、軟暴力或者以揭露其違法違規行為、隱私、揚言侵害相要挾,從而獲取財物,其突出特點是「敲詐」,主要涉及敲詐勒索罪。

《指導意見》還規定了其他與「碰瓷」相關的犯罪

一、實施「碰瓷」,捏造人身、財產權益受到侵害的事實,虛構民事糾紛,提起民事訴訟,符合刑法第三百零七條之一規定的,以虛假訴訟罪定罪處罰;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從重處罰。

二、實施「碰瓷」,當場使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當場劫取他人財物,符合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條規定的,以搶劫罪定罪處罰。

三、實施「碰瓷」,採取轉移注意力、趁人不備等方式,竊取、奪取他人財物,符合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條、第二百六十七條規定的,分別以盜竊罪、搶奪罪定罪處罰。

公安部法制局副局長李文勝:同時,《指導意見》還規定對實施「碰瓷」,尚不構成犯罪,但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從而實現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有效銜接。

同時,《指導意見》對「碰瓷」案件中共同犯罪、黑惡勢力犯罪的認定和從嚴從重懲處予以明確,規定對於符合黑惡勢力認定標準的,應當按照黑社會性質組織、惡勢力或者惡勢力犯罪集團偵查、起訴、審判,有利於剷除此類犯罪組織的根基,淨化社會環境。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編輯:餘麗娜】

相關焦點

  • 兩高一部聯合印發指導意見,首次對「碰瓷」作出明確界定
    10月14日公安部新聞發布會在京召開,通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印發《關於依法辦理「碰瓷」違法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有關情況。發布會介紹,近年來,「碰瓷」現象時有發生,性質惡劣、手法隱蔽多樣,既嚴重危害公民人身、財產安全,也擾亂社會秩序。
  • 兩高一部首次準確界定碰瓷行為
    【#兩高一部首次準確界定碰瓷行為#】14日公安部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印發《關於依法辦理「碰瓷」違法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有關情況。發布會介紹,在《指導意見》中對「碰瓷」進行了定義:指行為人通過故意製造或者編造其被害假象,採取詐騙、敲詐勒索等方式非法索取財物的行為。這就第一次對「碰瓷」行為作出了準確界定,為司法實踐提供了指引。
  • 兩高一部首次準確界定碰瓷行為
    中央日報新聞報導:【兩高一部首次準確界定碰瓷行為】14日公安部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印發《關於依法辦理「碰瓷」違法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有關情況。發布會介紹,在《指導意見》中對「碰瓷」進行了定義:指行為人通過故意製造或者編造其被害假象,採取詐騙、敲詐勒索等方式非法索取財物的行為。這就第一次對「碰瓷」行為作出了準確界定,為司法實踐提供了指引。
  • 三部門印發指導意見聯合懲治「碰瓷」違法犯罪
    朗讀本文人民網北京10月14日電 (朱紫陽)10月14日公安部新聞發布會在京召開,通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印發《關於依法辦理「碰瓷」違法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有關情況。發布會介紹,公安部積極會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共同研究制定,近日以「兩高一部」名義聯合印發了《指導意見》。
  • 我國首次對碰瓷作出明確界定
    10月14日,據最高人民法院網站消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印發《關於依法辦理「碰瓷」違法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首次對「碰瓷」行為作出準確界定:指行為人通過故意製造或者編造其被害假象,採取詐騙、敲詐勒索等方式非法索取財物的行為。《指導意見》明確了懲治「碰瓷」的法律適用及定罪量刑等問題。
  • 我國首次對「碰瓷」作出明確界定
    資料圖10月14日公安部新聞發布會在京召開,通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印發《關於依法辦理「碰瓷」違法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有關情況。兩高一部聯合印發《指導意見》,首次對「碰瓷」行為作出準確界定:指行為人通過故意製造或者編造其被害假象,採取詐騙、敲詐勒索等方式非法索取財物的行為。《指導意見》明確了懲治「碰瓷」的法律適用及定罪量刑等問題。公安部法制局副局長李文勝介紹,《指導意見》對實施「碰瓷」構成的犯罪進行了梳理,分類予以明確。常見情形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詐騙類,一類是敲詐勒索類。
  • 我國首次對「碰瓷」作出明確界定!
    為此,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印發了《關於依法辦理「碰瓷」違法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下簡稱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懲治「碰瓷」違法犯罪行為的法律適用,公檢法部門間的分工配合,以及定罪量刑等問題。
  • 什麼算「碰瓷」?我國首次對「碰瓷」作出明確界定!
    為此,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印發了《關於依法辦理「碰瓷」違法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下簡稱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懲治「碰瓷」違法犯罪行為的法律適用,公檢法部門間的分工配合,以及定罪量刑等問題。
  • 三部門出臺指導意見 從嚴從重懲處「碰瓷」
    這種「碰瓷」現象既嚴重危害公民人身、財產安全,也擾亂社會秩序。10月14日,公安部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近日聯合印發《關於依法辦理「碰瓷」違法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有關情況。
  • 什麼是碰瓷?我國首次作出明確界定!速看!
    10月14日公安部新聞發布會在京召開,通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印發《關於依法辦理「碰瓷」違法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有關情況,對「碰瓷」違法犯罪予以明確界定。我國首次對碰瓷作出明確界定什麼是「碰瓷」?
  • 我國首次對碰瓷作出明確界定怎麼回事?具體是怎麼界定碰瓷的詳情介紹
    10月14日公安部新聞發布會在京召開,通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印發《關於依法辦理「碰瓷」違法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有關情況。發布會介紹,公安部積極會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共同研究制定,近日以「兩高一部」名義聯合印發了《指導意見》。
  • 我國首次對「碰瓷」作出明確界定用法治利劍斬斷「碰瓷黨」的魔爪
    10月14日,公安部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印發《關於依法辦理「碰瓷」違法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有關情況。公安部法制局副局長李文勝介紹,《指導意見》對實施「碰瓷」構成的犯罪進行了梳理,分類予以明確。常見情形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詐騙類,一類是敲詐勒索類。
  • 我國首次對碰瓷作出明確界定,多次碰瓷屢教不改者要依法嚴懲
    10月14日公安部新聞發布會在京召開,通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印發《關於依法辦理「碰瓷」違法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有關情況。對「碰瓷」違法犯罪予以明確界定。「碰瓷」是群眾對這一類社會醜惡現象約定俗成的用語,以往由於沒有明確定義,造成法律界限不明確。為解決這個問題,經調研後,在《指導意見》中對「碰瓷」進行了定義:指行為人通過故意製造或者編造其被害假象,採取詐騙、敲詐勒索等方式非法索取財物的行為。第一次對「碰瓷」行為作出了準確界定,為司法實踐提供了指引。揭露了「碰瓷」犯罪的主要手段方法。
  • 「碰瓷」的有治了!「兩高一部」首次對「碰瓷」作出明確界定
    會上介紹,近年來,「碰瓷」現象時有發生,性質惡劣、手法隱蔽多樣,既嚴重危害公民人身、財產安全,也擾亂社會秩序。公安部積極會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共同研究制定,近日以「兩高一部」名義聯合印發了《指導意見》。《指導意見》包括哪些主要內容?
  • 公檢法首次對「碰瓷」作出界定,對打擊碰瓷有什麼具體的作用?
    兩高一部聯合印發《指導意見》。首次對「碰瓷」行為作出準確界定:指行為人通過故意製造或者編造其被害假象,採取詐騙、敲詐勒索等方式非法索取財物的行為。《指導意見》明確了懲治「碰瓷」的法律適用及定罪量刑等問題。
  • 兩高一部首次界定碰瓷行為,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給予處罰
    14日公安部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印發《關於依法辦理「碰瓷」違法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有關情況。發布會介紹,在《指導意見》中對「碰瓷」進行了定義:指行為人通過故意製造或者編造其被害假象,採取詐騙、敲詐勒索等方式非法索取財物的行為。這就第一次對「碰瓷」行為作出了準確界定,為司法實踐提供了指引。《指導意見》還對實施「碰瓷」構成的犯罪進行了梳理,分類予以明確。
  • 兩高一部首次準確界定碰瓷
    公安部積極會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共同研究制定,近日以「兩高一部」名義聯合印發了《指導意見》。《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懲治「碰瓷」違法犯罪行為的法律適用,公檢法部門間的分工配合,以及定罪量刑等問題,突出了針對性和操作性,體現了公檢法機關對「碰瓷」違法犯罪行為依法嚴厲懲治、絕不姑息的決心和態度。
  • 「兩高一部」聯合印發辦理「碰瓷」違法犯罪案件指導意見
    10月14日公安部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印發《關於依法辦理「碰瓷」違法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有關情況。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發布會上獲悉,近日「兩高一部」聯合印發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懲治「碰瓷」違法犯罪行為的法律適用,公檢法部門間的分工配合,以及定罪量刑等問題。
  • 兩高一部對碰瓷作出明確界定,將聯合懲治該類違法犯罪
    發布會介紹,公安部積極會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共同研究制定,近日以「兩高一部」名義聯合印發了《指導意見》。《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懲治「碰瓷」違法犯罪行為的法律適用,公檢法部門間的分工配合,以及定罪量刑等問題,突出了針對性和操作性。
  • 關於「碰瓷」,兩高一部有了最新的指導意見
    《關於依法辦理「碰瓷」違法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懲治「碰瓷」違法犯罪行為的法律適用,公檢法部門間的分工配合,以及定罪量刑等問題。我國首次對「碰瓷」行為作出明確界定「碰瓷」現象近年來屢見不鮮,比如「碰瓷人」故意跑向處於停止狀態的機動車,或者在緩慢行駛的機動車附近假裝被碰撞、剮蹭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