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女博士的小理想:休學回國搞飲食「革命」

2020-12-13 澎湃新聞

​撰文 ▏浮琪琪

「80後」孟芊杉有很多標籤:佔星愛好者、英國皇家禮儀師、諾丁漢大學建築學城市可持續發展碩士、博士休學、世界飲食革命中國區大使、「妮妮環球食育」創始人、中國第一家法定社會企業創始人。

 

孟芊杉時常認識這樣的年輕人:他們飽受食物折磨,暴飲暴食,夢遊都在找食物,催吐到抑鬱,被迫休學。

這種與食物之間的非正常關係,一般可以回溯到幼年所受的食物教育。在中國家庭,很多父母習慣用食物對孩子進行獎懲和賄賂。長期以往,食物與孩子的情緒、行為建立強反射機制,壓力刺激下極易誘發進食障礙。

《中國學齡兒童膳食指南(2016)》數據顯示,學齡兒童快餐食用率高,誘發超重和肥胖。《中國兒童肥胖報告》預測2030年我國學齡兒童超重及肥胖檢出率將達到28.0%,人數增至4948萬人。不止兒童,成年人也吃得不營養,亞健康問題層出不窮。

進食障礙、超重肥胖、飲食不健康……我們在「吃」這件事上,出了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國際上主流方法是推行食物教育,簡稱「食育」。日本2005年通過《食育基本法》,英國「校餐革命」席捲學校,美國「從農場到學校」風靡全國,還有德國、義大利、法國、芬蘭等國家,「食育」從國家層面被推崇,以此來解決困擾全民的飲食問題。

在中國,孟芊杉——成都智慧源教育諮詢社會企業有限公司創始人,正發起一場圍繞食物的「革命」。

妮妮幼兒園食育

「我真的等不及了」

在英國諾丁漢SHERWOOD市政廣場,有一副大人牽孩子的壁畫。市民用這幅畫來紀念一家綠色有機食品店「NINI Ltd」(妮妮有限公司)。「NINI」是孟芊杉的英文名字,2006年她放棄博士獎學金,休學開了這家店。

所有人搞不懂她在做什麼。

這種事不是第一次發生。小時候同學搞不懂她為什麼對著一棵樹說話,為什麼看厚厚的哲學書,為什麼在高三自考營養師。2002年大學畢業,父母搞不懂她為什麼拒了承諾分房的跨國公司,一個人跑去英國讀建築。

現在,大家又搞不懂她了。這次,她試圖解釋自己。因為英國食物是「黑暗料理」,街上隨處可見大胖子,吃快餐的同學失眠脫髮,所以,她想做食物教育,改變人們的飲食觀。孟芊杉從小被教育好好吃飯,「祖祖輩輩非常尊重食物,不時不食,吃得有品質有規律。」奶奶95歲,長輩平均年齡90多,孟芊杉覺得,這要歸功於他們家族健康的食物教育。

休學成為不得不做的決定。「建築師少我一個不少,食育沒有人做,我真的等不及了。」銀行貸款,加上打工儲蓄,孟芊杉盤下之前做兼職的食品店,起名叫「NINI」。她砍掉雜物百貨,店裡只賣綠色有機食品,結果經營慘澹。

「當時沒看財務報表,這家店虧損很嚴重。而且我一個兼職的外國人,忽然變成老闆,本地員工不信服,本地顧客也不光顧。」孟芊杉很焦慮,壓力大到整夜失眠。

不管睡沒睡著,每天行程雷打不動。凌晨2點起床,開車跑很遠找農場挑蔬果。農場老闆一個個人高馬大,露著紋身,眼前的這個中國女生,個頭小小,一副學生樣子,不值得理會。孟芊杉的應對辦法是每天都報到,在旁邊晃蕩混個臉熟,趁老闆們抽菸的功夫,她上前與他們找話題聊天。

「他們以為我跑兩天就完了,沒想到我天天去,他們說我是『small Nini, big heart』」,孟芊杉笑說。

「NINI」周邊有七八家超市,他們經常囤貨打折,孟芊杉從不囤貨,店裡食物比市場價貴七八倍。摘掉「買一送一」的招牌,她每天待在店裡,宣傳「我讓我的倉庫空,你讓你的冰箱空」。兩年裡,孟芊杉影響了顧客的飲食觀,「NINI Ltd」逐漸被當地人接納,標有「妮妮推薦」的食物每天賣得最快,周六日顧客經常長隊排到店外。

2008年,四川發生舉世矚目的大地震。孟芊杉拿了一個雞蛋盒子,掏了個洞,放店裡為家鄉募捐。隔了10天,她倒出來一看,居然募集了1萬多英鎊,在當時相當於10萬元人民幣,「我當時真的感動慘了。」同樣,孟芊杉也在回饋社會,「NINI Ltd」是一家社會企業,店鋪收入的1/3捐給英國一個殘障機構。

市政廣場的壁畫

「做好了當烈士的準備」

孟芊杉保持兩年回一次國的頻率,她注意到國內飲食問題密集爆發:食品問題屢上新聞,外賣汙染環境,傳統食品日趨沒落,速食快餐大行其道,兒童肥胖率飆升,餐桌文化有損健康……不樂觀的環境,讓她萌生回國做食育的念頭。

周圍人潑了一盆盆冷水,「別人都聽不懂,又不是剛需,又不賺錢,從溫飽到紳士至少需要三代人!」 孟芊杉沒有被攔住,回英國賣掉了「NINI Ltd」。閉店那天,她玩失蹤,偷偷躲起來哭,不敢和所有人告別。一片反對聲,Bruce German是個例外,他是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食品健康研究所所長,這個老頭兒力挺孟芊杉,親自給她取名「妮妮環球食育」。

「老頭子說很多人會抄,要把自己名字寫上,最好把頭像貼上,一下子讓我想起『老乾媽』。」孟芊杉笑了。

2010年回到成都,雖然有思想準備,孟芊杉還是很震驚,「沒想到真的什麼都沒有。」她找了幾個應屆畢業生開始做調研。走訪了3000多個家庭,孟芊杉印證了自己的預判:英國那一套複製到國內行不通。

她發現,大家只有在兩種情況下才會特別關注飲食:一個是周圍忽然有人猝死或患癌了;一個當他們為人父母,有了孩子。第二種情況啟發了孟芊杉,她把食育聚焦到兒童身上。

「和英國不一樣,中國家庭結構,特別以孩子為中心。在飲食上,很多不太好的東西,你讓他父母吃可以,要是說給他孩子吃,他絕對不肯。」孟芊杉對《社會創新家》說。

她決定註冊一家社會組織,一番奔波,卻找不到一家主管單位。孟芊杉只好註冊成企業,招人組建了一個研發團隊,摸索適合中國家庭的食育模式。

城市社區美味花園

整個研發團隊蝸居在成都一個居民樓頂層。孟芊杉特別關注國際上食育做得不成功的案例。例如美國,米歇爾·歐巴馬推動食物革命,然而孩子們說:「I hate Michelle」。美國人營養考試得分最高,但依然體重超標。她形容這是「失敗的食育」,因為教育方式不適宜孩子接受。

有了前車之鑑,孟芊杉從朋友親戚那裡借來12個孩子,在他們身上檢驗課程有效性。研發推進得困難,每天都像摸石頭過河,還是閉著眼睛摸。孟芊杉每天投著真金白銀,日子艱難的時候,她對團隊成員講,如果錢投完了,這個行業還沒有起來,團隊只能就地解散,「錢就當打水漂,我已經做好當烈士的準備。」

經過漫長的研發,孟芊杉團隊建立了「妮妮環球食育體系」,囊括「擇食力」、「環保力」與「共食力」三個板塊,配套出了教材教具:美味花園,彩虹廚房和幸福餐桌。

在美味花園,孩子們調動五官品嘗酸甜苦辛,彩虹廚房給孩子提供動手烹飪的場景,幸福餐桌讓孩子明白食物的文化家庭意義。最受歡迎的是「用食物看世界」,通過食物了解全球 36個國家的文化。在一次英國食育旅行中,孩子們住進英國家庭,體驗當地人的飲食文化。接待他們的英國志願者,很多都是「NINI Ltd」的老顧客。

起初,只有這12個孩子跟著孟芊杉,他們開始了「食育遊擊戰」: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社區、農場……哪裡有空哪裡就是臨時課堂。在家長口碑傳播下,妮妮食育課程被引進幼兒園、社區。

妮妮和孩子們

讓孩子做家庭的「健康檢察官」

人們為什麼愛吃垃圾食品?孟芊杉認為食品工業是一個重要元兇。「食品專家在實驗室天天研究怎麼讓你吃得停不下來。」,她覺得全國嗜辣也是被食品工業培育的口味,「一個是掩蓋食材不新鮮,一個是刺激味蕾,讓你不斷想吃多吃。」

孟芊杉理解企業的營利本性,想要推動企業往健康食物上走,她把希望寄托在每一個消費者的食品選擇上。

在英國,因為民眾的消費選擇,很多種植綠色食物的農場倒閉。這些農場主只能按照超市要求,大規模生產標準化的不那麼綠色的食物。「食品工業會教育消費者,我們想破局,一樣要教育消費者。如果我們主動消費健康食物,根據供需關係,企業當然要生產好的東西。」孟芊杉說。

在她看來,食品工業還有一個密謀好夥伴——大眾傳媒。「電視上周杰倫天天手捧一杯奶茶,他沒想到自己作為一個公眾人物,應該傳達出一個更好更健康的飲食觀念。」新媒體知名視頻平臺播放大胃王吃播,「如果小孩子看到,他們會不會模仿?這是非常危險的沒有社會責任的導向。」

妮妮與耶魯食物大師

如何讓孩子面對食物做出正確的選擇?

孟芊杉的經驗是,相信孩子自己。她體會過一個小孩子,如果被相信,可以產生多大能量。就像她很小就被信任去五星級酒店彈鋼琴,賺取50元/小時的零花錢。孟芊杉曾經第一個站出來質疑學校收費不合理,「然後同學們都和我一起表達意見,反抗學校。」

整個食育體系貫穿「賦權孩子」的主線。課上孟芊杉讓孩子自己選擇食物,給孩子權力做家庭的「健康檢察官」,每天管理全家食譜,有的孩子被鼓勵給爸媽做早飯。「你讓他們自己管理,反而沒有更偏食或不健康。孩子在家裡的角色也從『王』轉變為『服務者』,懂得體諒父母。有的還會教同學,繼續影響其他孩子。」孟芊杉說。

妮妮食育課堂

「解決社會問題是最大的公益」

去年,成都市出臺政策,鼓勵社會力量興辦社會企業。經過嚴格審核認證,孟芊杉創辦的成都市智慧源科技有限公司獲批轉為社會企業,即成都智慧源教育諮詢社會企業有限公司,成為全國法定的第一家社會企業。

周圍人對孟芊杉的看法發生改變。母親成了她食育課堂的志願者。有一次,她聽到母親向別人誇獎自己,這是她第一次聽到母親的認同。當初潑冷水的朋友們,他們開始帶孩子上食育課,稱讚孟芊杉在解決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

團隊目前已服務6萬多兒童,然而全國人群面大,僅靠一個團隊是無法覆蓋的。今年孟芊杉與成都武侯區籤約,開始籌建一個1000平方的國際兒童食育中心。她想迭代課程標準和業務模型,進而發動當地力量,實現食育課堂的最大化複製。

未通過審核,視頻無法播放

國際兒童食育中心模擬圖

從解決問題到產生價值,孟芊杉想做影響力推動。從去年開始,她正式對外發聲。經過一年多的準備,「妮妮環球食育」進入險峰公益全國15強,孟芊杉個人從92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入選2019屆「銀杏夥伴」。

 

創業於她而言,就是在求虐的路上不斷狂奔,她感覺自己每一天都在打碎與重組。孟芊杉不給自己設商業目標,「僅僅是為了賺錢的話,如果我去做建築師,輕輕鬆鬆年薪百萬。我只是想解決社會問題,這才是最大的公益。我堅信,一旦你解決一個真正的問題,必然產生價值,就有它的回報。」

在北京見到她時,她已經跑了6個省市,連續出差21天。每一天思想都在震蕩,很多問題她都要重新思考:教育能不能用產品的形式傳播?拒絕企業合作的做法是不是太幼稚?要不要在提供內容的同時也提供解決方案?要不要改變自己做IP傳播?農村食育該從哪兒切進去?

困惑很多,但她並不畏懼,「徐永光老師說,只要不觸及底線和原則,什麼都可以做。如果願意突破自己粉身碎骨,那麼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都可以做更多。」孟芊杉說。

相關焦點

  • 去年休學的loser,今年竟然成了贏家?
    還是沒搞懂,「叛逆的理想」和「穩定的現實」怎麼可能發生在同個人身上? 我來告訴你,兼得魚和熊掌的秘訣其實就是:在2020年來一場gap year。 放在過去,休學是一個容易被誤解的概念。
  • 程式設計師吐槽女博士:一個搞算法的,竟然問tab和空格混用怎麼解決
    程式設計師吐槽女博士:一個搞算法的,竟然問tab和空格混用怎麼解決!隨著現在網際網路公司的要求越來越高,很多公司在面試的時候都會要求程式設計師會一點算法知識。一個好的算法不僅是編寫程序的模型,更是能保障程序正確執行又能提高效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時學習算法的還能提高自己的編程能力。近日,一位程式設計師吐糟同組搞算法的女博士,一直問一些弱智的問題,比如,怎麼知道我用的是python2還是python3?tab和空格混用怎麼解決?print家括號是python2的要求?c++怎麼釋放new申請的動態數組?
  • 女博士頭銜上的理想玄機
    當老師一直是郝嚴的願望,留在高校對她來說更是一個理想。  今年剛開始念心理學博士研究生一年級的她,正一步步把這個理想變成現實。  在筆者的大量採訪中,半數以上的女博士生表示,自己選擇讀博並沒有什麼宏大的理想,只是希望「能獲得更高的生活質量」,同時,80%的女博士期望畢業之後能夠留在高校工作。  郝嚴便是其中之一。
  • 劍橋女博士回國後每天和大便打交道,是為了做成這件事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施雯 通訊員 邵敏劍橋女博士每天的工作,居然是和大便打交道!這麼不可思議的事就發生在杭州,浙江省農科院的實驗室裡。如果醫院能快速找到病人腹瀉的真正原因,那就能開出一張飲食清單給你,告訴你該吃什麼,不該吃什麼。現在,醫院是通過革藍氏染色法,檢測腸道菌群,但準確度不高;或者利用宏基應組測序法,用生物信息學進行長達一個多月的測算,才能得到結果。
  • TheShy「回國原因」終於揭曉!為了IG戰隊,再次選擇休學至2020年
    IG戰隊的上單The Shy可以說是隊內絕對的核心,也是IG戰隊去年之所以能夠拿下世界冠軍的重要功臣,在今年IG戰隊遇到困難的時候,The Shy的狀態依然是值得信賴的,但是在最近有粉絲發現The Shy在最近選擇回國,因此對IG戰隊的現狀感到擔憂。
  • 女博士是草根男的理想擇偶對象?那我勸你娶妻別娶女博士了!
    而在婚戀市場中,對於女博士的誤會和刻板偏見似乎更甚。這不,最近微博上有一則稱擇偶市場中女博士為藍海的微博火了。ps:藍海指競爭較少甚至沒有競爭的領域因為他給出的讓草根青年大膽追求女博士的理由,確實讓人啼笑皆非。
  • 重溫革命歷史 堅定理想信念_正義網
    重溫革命歷史 堅定理想信念  ——高檢院黨校第28期學員赴西柏坡狼牙山黨性煅煉活動小記  正義網4月28日電(記者 黃春華 通訊員 黃璞 孫勇 翟望明)按照機關黨委要求和國家機關分校教學計劃安排,高檢院機關黨校第28期全體學員於4月27日至28日集體前往新中國發源地西柏坡和抗日革命聖地狼牙山,集體瞻仰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領袖開國建功偉業,深切緬懷狼牙山五勇士英勇壯烈事跡,重溫中國革命艱難歷程,接受優良革命傳統再教育,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陶冶情操錘鍊黨性,取得了豐碩成果。
  • 美國留學休學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當在學習或生活中遇到問題時,休學是美國留學生的選擇之一!本次美國出國資訊,美國留學小編為去美國留學的同學準備的正式休學的相關注意事項,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國際生在美國出國大學的休學事宜是由大學的ISSS辦公室(國際學生學者服務辦公室)負責的。
  • 那些因為疫情打算休學的留學生,後來都怎麼樣了?
    「休學」這個詞在一些留學生眼中,本來是有著傳奇色彩的。不是只有遭遇什麼重大變故才能休學。如今這個年代,拋開成見,選擇提前去做些自己想做的事、趁年輕體驗人生的學生也大有人在。用休學給自己一個gap year,增長人生閱歷。但是今年,「休學」這個詞真的太令人心酸了。隨著國外疫情的爆發,越來越多留學生在考慮之後選擇休學回國。
  • 南極行·記者日誌|走海冰進中山站:女博士「佔領」廚房
    車後面通過雪橇拉了兩個小貨櫃的貨物。到達中山站之後,我被暫時分配在了越冬樓的宿舍裡住,兩人間,比船上的宿舍寬敞不少。每個宿舍的窗外,看去正是遠處的冰川。南極中山站各樓棟分布圖 中國極地研究中心 供圖中山站科考隊員們的生活區域主要是在綜合樓、度夏宿舍樓、越冬宿舍樓三棟建築中。
  • 女博士數量年年飆升,男博士:我太難了!
    女博士還是人們口中的「第三類人」嗎?女博士,已經不再是一個「珍稀物種」,尤其是在新晉大學青年教師中,根據教育部的官方統計數據,2017年,中國普通高等學校專任教師總數約為163萬。其中,女性佔比49.83%,數量約為81萬,比2016年增長了足有2.5萬。
  • RMIT更新政策:S2回國籤證受影響嗎?如何休學?
    目前RMIT已經開始允許一小部分學生(Vocational education course)回去。除了這些學生,如果需要用lab等學校設施的專業,也會陸續安排返校。Course Coordinators會直接聯繫學生通知是否返校,注意及時查看郵件!
  • 四成受訪大學生稱「會選擇休學創業」
    「國家應允許大學生休學創業,這樣既通過保留學生學籍減輕學生和家長的擔心,又可以給有創業理想的大學生一個機會。」楊繼瑞說,也許本科生的知識儲備和對社會的認識還不夠,不過重慶工商大學在學生休學創業期間會給予創業方面的幫助,例如請創業指導等。對於創業學生的學業,也可以通過網絡學習、授課的方式彌補。
  • 女博士,不好嫁?對不起,你不配!
    顯然,博士群體,尤其是女博士,並非是大眾想像中缺愛的「孤獨患者」,而是愛並快樂著的「戀愛達人」。 所以,再次聲明,女博士們真的不!愁!嫁!而且,只要想嫁人的都能嫁得不錯,沒嫁出去的也是因為自己不想嫁;實在嫁不出去的一小部分,不讀博士也一樣嫁不出去。
  • 別人說娶女博士就是多個「滅絕師太」?我家的女博士是「搖錢樹」
    (來自讀者來稿,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別人說娶女博士就是多個「滅絕師太」?我家的女博士是「搖錢樹」我和我的妻子是通過相親認識的,她是一個博士,現在人們的觀點,娶女博士就是多個「滅絕師太,所以就便宜我了,起初在一起的時候,我因為是一個普通本科,所以還有點自卑,但是卻發現,學歷越高的人越知性,那種從骨子裡散發出來的書卷氣,讓人自然而然的想要親近,而且我們在一起從來不用擔心會尷尬,從來不會擔心沒有話題,因為她學識淵博,總是能夠談及各個領域的話題
  • 感習總書記強調「革命理想高於天」
    習近平講話指出,革命理想高於天。沒有遠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產黨員;離開現實工作而空談遠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產黨員。(1月5日新華社) 在筆者的印象中,「革命理想高於天」,曾經是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被中國共產黨人叫響的一句革命口號,這句響亮的革命口號,曾經成為激勵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鬥的強大精神動力。
  • 港臺腔:在香港搞「顏色革命」?休想!
    其中,港澳辦主任張曉明關於「顏色革命」的判斷尤為引人關注。「顏色革命」是一個分量極重的定性。2019年年初,全國公安廳局長會議要求始終堅持把防範政治風險置於首位,而防範抵禦「顏色革命」就是重點。過去這些年來發生在東歐和中東多國的一系列「顏色革命」,事實上都是謀取世界霸權的工具,絕非什麼帶去「民主」和「自由」的「革命」。
  • 休學創業,切忌曲解
    不過,一年後休學創業時,他並沒有堅持自己的愛好和想法,因為高職生搞研發類的創業,「畢竟很難」。在理想和現實之間,周踴棋選擇了後者,先與志同道合的小夥伴合夥,做個容易進入的項目,先嘗嘗創業這個果子的味道。周踴棋借來20萬元作為投入資金,與5個同樣休學創業的大學生一起入股,開了一家駕校,並設想將這家駕校開得與眾不同,真正通過口碑來改變人們對駕校的看法。
  • 顏寧:清華最年輕女博士,回國任教10年後又歸美,如今怎麼樣了
    根據教育部的數據顯示,從1978年到2018年,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為585.71萬人,其中365.14萬人在完成學業後選擇回國發展,佔已完成學業群體的84.46%。這個消息讓國人感到自豪,這說明中國越發強大,高素質人才的回歸儼然會在社會各個行業發揮所長,帶動經濟的發展。
  • 40歲男博士婉拒39歲女博士求婚,根本原因:擔心女博士難懷孕
    然而,一位40歲,事業有成,尚未結過婚的男博士,曾有一位39歲,也尚未結過婚的女博士熱烈追求他。於外人看來,是一雙門當戶對的「金童玉女」!紛紛看好他們,認為這對高智商的中年男女,一碰,就會閃出愛情的火花。結果,令人大跌眼鏡的是:男博士乾脆利落拒絕了女博士的求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