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 | 高中歷史學習方法,選文科/歷史的同學不要錯過!

2021-02-22 綠卡圖書

對於文科生來說,文綜三科,哪一科都不是省油的燈,都需要很多的時間去記憶、總結。

立志於學文的高中生,從高一開始,應該注重哪些知識儲備,應該培養怎樣的思維,應該在考試中運用哪些技巧?今天特搜集了港大學霸的高中歷史學習方法及考試技巧給大家參考:

1. 學習歷史有階段性

等你上了高三你會發現,高三的歷史學習和高一高二很不同,它是一個高度概括和整合,反覆鞏固的過程,這就要求你在高一高二有很紮實的基礎和"歷史基本功"。

我的觀點是高一、高二階段,不必苛求知識的深度,但要注重追求知識的廣度。

你會發現語文水平的高低和課外知識的豐富程度對歷史學習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建議你多讀一些課外歷史書籍,注重古文能力和語感的培養,建立自己的一套歷史觀和世界觀。

這些東西對你的影響可能不會馬上體現在分數上,但上了高三以後你會發 現它們太重要了。

2. 抓住課堂

要說實在的東西,課堂是很實在的。聽課也有聽課的方法,我認為課前預習是很重要的,你可以在預習的過程中把你理解的這一課的知識框架和系統大致構建出來,充分去領會書上每一個部分、每一個框題是為了說明什麼;

然後在聽課的過程中,有的放矢地在原有的基礎上調整你的思路和框架,形成一份完整的聽課筆記,課後再與參考書上的知識重點、知識框架進行對比補充,拓展自己的思路。

3. 充分利用老師

每一個歷史老師對歷史都有自己深刻的理解,他們也都是經歷過高考的。你可以主動地和老師交流你對歷史問題的觀點,從老師的回應中吸取對你有益的東西。

4. 史實問題和思維問題——兩大關鍵

你會發現我們做歷史題,做來做去無非就是考察兩個問題:要麼是史實,要麼是思維。

史實問題通常就是要考你的記憶,比如:法國大革命什麼時候爆發的?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是哪些?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是什麼……這些都是不容更改的史實,你必須非常熟悉和了解,這需要平時的積累和記憶。

記憶史實其實並不是什麼痛苦的過程,重要是要對歷史抱有激情和信念。最終你會發現一切都不難,就像你不會忘記家裡的門牌號和好朋友的電話號碼一樣。

同時,你還可以編一些順口溜來幫助記憶,比如,我就是用"工程隊"三個字來記憶中共一大的局限性的:"工——關注工人階級,忽略了廣大農民;程(城)——把城市作為重心,不符合中國國情;隊(對)——鬥爭對象指向資產階級是錯誤的"。

思維問題考察的是你對歷史事件或人物的理解,比如說我們見到"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導火索"這樣的字眼,那麼這道題應該就屬於是考察思維的。

這些問題通常是選擇題裡比較難的部分,但其實也有一定的規律和方法。

一般來說,"根本原因"通常是經濟基礎(生產力發展)或者本質矛盾(階級矛盾尖銳);

「根本原因」通常看起來和該歷史事件的關係並不明顯;

"直接原因"通常是經過一步推理而不用深入分析就能直接得到的原因,和事件的關聯性非常強;

"導火索"通常都是一個偶然性很大的事件,不是出於社會和歷史發展必然。比如"五四"的導火索是巴黎和會外交失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導火索是國王召開議會企圖徵稅等;

"主要原因"是最難的,有時它是直接原因,有時是根本原因,這就要求你深入探究事物的內部邏輯,通過對比來決定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哪一個因素才是對事情起決定性作用的。

思維的鍛鍊要靠大量做題和有效總結來實現,這一點也是積累的過程,上了高三老師也會經常給你一些提示,注意吸收,一定會有提高。

5. 掌握一套既定的分析處理問題的方法

歷史學習裡面其實有很多約定俗成的東西,很多概念我都可以用"三條"或"兩條"來總結,比如:

了解一個事件我們通常是從"背景(原因),內容(經過),影響和意義(結果)"來記憶;

分析問題我們總是有"政治,經濟,文化"三個維度來思考;

分析背景時我們會分"國內環境,國際環境"來進行;

評價意義時我們有"正面(積極)和負面(消極)"兩個方面。

你在答大題時會輕鬆地發現這些既定的思路可以迅速幫助你理解題目和入手分析。至於這些既定的方法你可以自己在學習中很容易地提煉出來,或者我建議你可以看<高中歷史學考必備手冊>(貌似是湖南大學出版的)最後一部分談到的一些學習歷史的思維和方法,都非常實在和具體!

6. 宏觀地學習歷史,自己要在心裡有一幅完整的知識網絡圖。

很多同學可能會覺得歷史很煩瑣,細節很多,有沒有什麼主線可以把它們串起來?

當然有!你可以適當地進行發散思維,把歷史事件串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不受課本的限制),比如說把一整個時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整合在一起進行全面理解和思考,這樣一來你會發現你的歷史知識非常有條理,不光可以從宏觀上解答很大的問題,也可以隨便拿出一個部分進行微觀細緻的分析,這就達到了很高的境界,可以說"絕學無憂"了。

比如說在我腦海裡,整個歷史是由中國史和外國史構成的,中國史裡又分古代史、近代史和現代史,近代史分為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舊民主主義革命這一階段整體由四次大型侵華戰爭(鴉片戰爭,二次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和三次中國人民的反抗(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和辛亥革命)組成,期間經濟方面的顯著特點是自然經濟開始階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經濟形態形成以及民族資本主義的誕生和發展;

思想文化方面出現了向西方學習的思潮(地主階級抵抗派,地主階級洋務派,資產階級維新派,資產階級革命派,激進的民主主義者)和實踐(洋務運動,維新變法,三民主義,新文化運動),歷經四次大型論戰(洋務派與頑固派,維新派與守舊派,革命派與保皇派,問題與主義)……

歷史的每一個階段都可以被我這樣拿出來進行全面的分析和理解,再細到每一個事件和人物都是如此,所以這應該是你努力的目標和方向。

-END-

聲明:本文來源於提分高中生(tifengzs)由綠卡圖書整理,未找到原文出處。如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立即聯繫管理員(QQ2712750795),我們會更改或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

相關焦點

  • 高中歷史學習方法,選文科/歷史的同學不要錯過!
    今天特搜集了港大學霸的高中歷史學習方法及考試技巧給大家參考: 1. 學習歷史有階段性 等你上了高三你會發現,高三的歷史學習和高一高二很不同,它是一個高度概括和整合,反覆鞏固的過程,這就要求你在高一高二有很紮實的基礎和"歷史基本功"。
  • 選文科的同學不要錯過!高中歷史必修1-3知識點匯總,快來看看吧
    我是北大博士邱崇的小助理湯圓,來自清北助學團隊的邱崇學長,結合自己8年家教經驗為大家總結出乾貨資料供大家學習參考,喜歡的同學記得收藏關注。今天,我們來說說高中歷史歷史學科知識是把人類文明發展演進過程中的重要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編纂而成,從而體現人類社會發展的階段特徵和發展趨勢。從微觀上講,就是要了解一個個歷史史實的前因、後果和大致過程。
  • 準高一:學霸傳授歷史學習法,選文科的不要錯過
    特搜集了港大學霸的高中歷史學習方法及考試技巧給大家參考:01學習歷史有階段性等你上了高三你會發現,高三的歷史學習和高一高二很不同,它是一個高度概括和整合我們文科和理科不同,很多聰明的理科生不聽課,照樣可以考好;但是一個歷史生如果不聽課,他什麼成績都別想拿到。
  • 高中文科學習計劃表及方法
    高中文科學習計劃表及方法文綜,在高中就成為了一個難題,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學習文科,使得文綜的成績穩定上升呢?下面有途高考網小編整理了一篇高中文科學習計劃表及方法!供各位考生參考!競爭中經常是光想贏的不能贏,不怕輸的反而贏了。從求知出發看高考,就會少點浮躁,少點急功近利。
  • 高中歷史大事年表!文科狀元:歷史高分就是這麼來的
    高考不過百日,最近有學弟學妹和我說歷史在答題的時候感覺自己寫的一大堆,但是得分卻很少,那麼今天學姐和大家分享一下答題技巧,方法適用其他科目。其次要對歷史大事年表有一定的了解,我會在下面附上歷史大事年表。第三,不要絕對化,做到史論結合,提煉出自己的觀點,論述表達要全面。這是學姐給大家整理的歷史大事年表,需要完整版的同學請點擊頭像關注後,發消息留言即可!(無償發給大家,別客氣)抓緊收藏學習!
  • 九江高中學習經驗分享會幹貨滿滿,今晚這場直播別錯過
    為了更好地助力全市中學生提升高效學習能力,掌握創新學習方法。遠洲國際大酒店4樓陽光廳舉行,我們會邀請2020年九江市高考文、理科頂尖學霸,高考單科發揮出色,及高考成績逆襲的優秀學子來到現場,為九江即將備戰高中學習生活的學子帶來一場精彩的學習心得分享會。
  • 統編高中歷史「新」在何處?——人教社歷史編輯室主任李卿為您解讀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
    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在學習歷史過程中所養成的相對穩定的、不可或缺的、具有歷史學科特徵的最關鍵、最必要的共同素養。《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提出,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五個方面。
  • 高中歷史知識框架筆記,學霸現身說法,選文科的孩紙注意
    學習歷史的方法歷史是文科中的一門重要學科,一個人有豐富的歷史知識,能夠從歷史唯物主義與辯證唯物主義的角度去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就能看清社會的發展,看清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就能立住自己的腳跟,做好自己的工作。
  • 歷史乾貨!高中歷史全面詳細的時間軸+大事表,複習必備收藏
    歷史學科的學習令很多同學感到頭疼,這不僅是因為歷史屬於文科類,需要背誦和記憶的內容比較多,而且伴隨新高考「3+1+2」模式的實施,歷史學科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今天我們就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學習歷史的建議及歷史大事件的時間軸和大事年表。
  • 高中文科歷史怎麼才能學好
    高中文科生怎麼才能學好歷史?有哪些學習方法?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中文科歷史學習方法及技巧,供參考。讀歷史教材「讀歷史教材」需要「讀」目錄、引言、課文、插圖、材料、地圖、引文、注釋、思考題和大事年表。我們文科和理科不同,很多聰明的理科生不聽課,照樣可以考好;但是一個歷史生如果不聽課,他什麼成績都別想拿到。
  • 15頁高中歷史乾貨分享!涵蓋中國古代史階段特徵,真有用
    翻開高中歷史必修一的課本,就是從中國史階段特徵開始講起的。原始社會的「刀耕火種,石器鋤耕」,是中華文明緩慢演進的時期。知道大家心裡苦,所以今天給大家帶了15頁的高中歷史乾貨分享,涵蓋中國古代史階段特徵,用過的同學都說:真管用。
  • 高中文科怎麼學才高效 如何學好高中文科
    高中文科怎麼學才高效 如何學好高中文科高中文科主要包括:語文、英語、數學、政治、歷史、地理。因為有很多需要記憶的東西,這也就使得高中文科的學習方法明顯不同於高中理科。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高中文科怎麼學才高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新高考選科,選歷史會很吃虧嗎?
    如何選擇科目,已不再是單單學習的問題,還決定著今後考生適合報考的專業。而專業,又影響著學生未來的就業。選科,不只是一個動作,而是一個長遠的人生規則。今天,我們要說說新高考選擇,怎麼看待是否選擇歷史科目的問題。
  • 高中歷史難學嗎?歷史高級教師:掌握了這些方法就可彎道超車
    #高考改革的號角吹得越來越響,部分省市已經取消了文理分科,將高考改革成為了「3+3」模式,所謂「3+3」,就是高考總成績中,必選三門主科,也就是語文、數學、英語三科。雖然取消了文理科的限制,但是在選課的時候,老師總會強調學生儘量要在物理和歷史中選擇一門進行學習。而有些省份,為了保證學生們能夠選擇歷史,甚至直接將高考模式改革成為「3+1+2」也就是語文、數學、英語必選,隨後考試可以在物理、歷史中任選一門,最後在化學、生物、地理、政治中再選擇兩門。可是無論是哪一種高考模式,都對歷史這一科目的重要性極其強調。
  • 美帝文科課程適應不了?頂尖美高老師手把手帶你學歷史和寫作!
    接下來學霸君還會更加努力給大家帶來考試乾貨、學霸技能、和備考經驗的!快來點擊標題下方的北美學霸君關注我,麼麼噠!但幸好,棕櫚大道攜手 Prestans (美國波士頓)為大家帶來了文科速成預備營,來自美高頂尖寄宿高中的美國老師,會針對中國學生設計出怎麼樣的課程?
  • 新高考選物理還是歷史好?新高考歷史和物理哪個難?
    新高考選物理還是選歷史好高考歷史和物理哪個難?高中歷史和物理,一個屬於理科,一個屬於文科。喜歡文科的,覺得歷史簡單,喜歡理科的覺得物理簡單。我從他們一些不同的特性而言,進一步的進行區別。對於抽象思維和計算能力不好的同學比較難。但對於不喜歡記憶,只喜歡靠圖片記憶喜歡思考的同學而言,這將會是一門比較簡單的學科。對於考試而言物理比歷史更容易拿高分,物理你做對了,基本上就不會扣分,容易得滿分。對於3+1+2,物理和歷史都採用考試分直接記如總分,會學物理的人,相對而言還是比較有優勢。高考歷史和物理哪個難?對於不同的人而言,是不同的結果,但總結為。
  • 高考總分673分的文科狀元,用這3個方法學習歷史
    劉嘉森坦言,除了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來學習以外,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也至關重要。隨著網絡的普及,劉嘉森也開始在社交平臺上發布一些他的學習經驗,讓家長和學生們少走彎路。前段時間,他就專門錄製了一個視頻,講述他學習歷史的秘訣。
  • 如何學好高中歷史?
    繼被「高考狀元選擇北大考古系」這一新聞刷屏後,是否又勾起了你對高中歷史的回憶?很多文科寶寶們對歷史這一科都懷著各種感情,或許是又愛又恨,或許是欲罷不能,或許是充滿迷茫,或許是棄之可惜。歷史是文綜裡的壓軸科目,同時背誦篇幅又長又多,複習又很少考書上內容,導致很多寶寶臨考前只是匆匆翻過或乾脆放棄,選擇「裸考」,這樣做是非常不科學的。
  • 高中選課,物理,生物和歷史組合,好不好?有什麼利弊?
    有人說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但問題是很多同學和家長不知道什麼樣的組合才叫適合自己的。李老師把這樣抽象的概念給量化,具體來分析。一、這樣的組合對哪種學生好?每個學生在高中階段的學習是不一樣的,無論是學習成績,還是學習能力、方法都是有區別的。有的同學不用怎麼學,都能聽得懂,會做題,我們習慣把這樣的學生稱為學霸。
  • 高中歷史學習目錄:包含必修+選修+通史複習,超詳細,三年都適用
    各位同學、家長大家好,每天分享學習方法與乾貨,希望能幫助大家。歷史說實話,我覺得還是蠻重要且需要細心對待的。面對高中答題問題,其實是有實用技巧的,今天就把我的答題技巧告訴大家。歷史考試其實是在你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去分析聯繫,構建脈絡體系。4、刷題個人認為刷題還是蠻有用的,題刷多了,套路自然就深入人心了。題做多了,自然就有題感,速度也會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