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高一:學霸傳授歷史學習法,選文科的不要錯過

2020-08-28 高中和你一起衝

對於文科生來說,文綜三科,哪一科都不是省油的燈,都需要很多的時間去記憶、總結。對應準高一立志於學文科的高中生,從高一開始,應該注重哪些知識儲備,應該培養怎樣的思維,應該在考試中運用哪些技巧?

特搜集了港大學霸的高中歷史學習方法及考試技巧給大家參考:

01學習歷史有階段性

等你上了高三你會發現,高三的歷史學習和高一高二很不同,它是一個高度概括和整合,反覆鞏固的過程,這就要求你在高一高二有很紮實的基礎和"歷史基本功"。

我的觀點是高一、高二階段,不必苛求知識的深度,但要注重追求知識的廣度。

你會發現語文水平的高低和課外知識的豐富程度對歷史學習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建議你多讀一些課外歷史書籍,注重古文能力和語感的培養,建立自己的一套歷史觀和世界觀。

這些東西對你的影響可能不會馬上體現在分數上,但上了高三以後你會發 現它們太重要了。

2抓住課堂

要說實在的東西,課堂是很實在的。我們文科和理科不同,很多聰明的理科生不聽課,照樣可以考好;但是一個歷史生如果不聽課,他什麼成績都別想拿到。

聽課也有聽課的方法,我認為課前預習是很重要的,你可以在預習的過程中把你理解的這一課的知識框架和系統大致構建出來,充分去領會書上每一個部分、每一個框題是為了說明什麼;

無論你是高一高二還是高三,我們高中三年那麼拼命的去學習,都是為考上我們理想的大學,可以和我一樣學習《瘋狂600》裡面涵蓋高中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錯題分析,以及知識考點,快速提分必備。有更多更好的學習方法和答題技巧,以及各個科目的知識考點,錯題分析等等!都會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的!

然後在聽課的過程中,有的放矢地在原有的基礎上調整你的思路和框架,形成一份完整的聽課筆記,課後再與參考書上的知識重點、知識框架進行對比補充,拓展自己的思路。

3充分利用老師

每一個歷史老師對歷史都有自己深刻的理解,他們也都是經歷過高考的。你可以主動地和老師交流你對歷史問題的觀點,從老師的回應中吸取對你有益的東西。

4史實問題和思維問題——兩大關鍵

你會發現我們做歷史題,做來做去無非就是考察兩個問題:要麼是史實,要麼是思維。

史實問題通常就是要考你的記憶,比如:法國大革命什麼時候爆發的?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是哪些?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是什麼……這些都是不容更改的史實,你必須非常熟悉和了解,這需要平時的積累和記憶。

記憶史實其實並不是什麼痛苦的過程,重要是要對歷史抱有激情和信念。最終你會發現一切都不難,就像你不會忘記家裡的門牌號和好朋友的電話號碼一樣。

同時,你還可以編一些順口溜來幫助記憶,比如,我就是用"工程隊"三個字來記憶中共一大的局限性的:"工——關注工人階級,忽略了廣大農民;程(城)——把城市作為重心,不符合中國國情;隊(對)——鬥爭對象指向資產階級是錯誤的"。

思維問題考察的是你對歷史事件或人物的理解,比如說我們見到"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導火索"這樣的字眼,那麼這道題應該就屬於是考察思維的。

這些問題通常是選擇題裡比較難的部分,但其實也有一定的規律和方法。

一般來說,"根本原因"通常是經濟基礎(生產力發展)或者本質矛盾(階級矛盾尖銳);

「根本原因」通常看起來和該歷史事件的關係並不明顯;

"直接原因"通常是經過一步推理而不用深入分析就能直接得到的原因,和事件的關聯性非常強;

"導火索"通常都是一個偶然性很大的事件,不是出於社會和歷史發展必然。比如"五四"的導火索是巴黎和會外交失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導火索是國王召開議會企圖徵稅等;

"主要原因"是最難的,有時它是直接原因,有時是根本原因,這就要求你深入探究事物的內部邏輯,通過對比來決定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哪一個因素才是對事情起決定性作用的。

思維的鍛鍊要靠大量做題和有效總結來實現,這一點也是積累的過程,上了高三老師也會經常給你一些提示,注意吸收,一定會有提高。

5掌握一套既定的分析處理問題的方法

歷史學習裡面其實有很多約定俗成的東西,很多概念我都可以用"三條"或"兩條"來總結,比如:

了解一個事件我們通常是從"背景(原因),內容(經過),影響和意義(結果)"來記憶;

分析問題我們總是有"政治,經濟,文化"三個維度來思考;

分析背景時我們會分"國內環境,國際環境"來進行;

評價意義時我們有"正面(積極)和負面(消極)"兩個方面。

你在答大題時會輕鬆地發現這些既定的思路可以迅速幫助你理解題目和入手分析。至於這些既定的方法你可以自己在學習中很容易地提煉出來,或者我建議你可以看<高中歷史學考必備手冊>(貌似是湖南大學出版的)最後一部分談到的一些學習歷史的思維和方法,都非常實在和具體!

6宏觀地學習歷史,自己要在心裡有一幅完整的知識網絡圖。

很多同學可能會覺得歷史很煩瑣,細節很多,有沒有什麼主線可以把它們串起來?

當然有!你可以適當地進行發散思維,把歷史事件串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不受課本的限制),比如說把一整個時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整合在一起進行全面理解和思考,這樣一來你會發現你的歷史知識非常有條理,不光可以從宏觀上解答很大的問題,也可以隨便拿出一個部分進行微觀細緻的分析,這就達到了很高的境界,可以說"絕學無憂"了。

比如說在我腦海裡,整個歷史是由中國史和外國史構成的,中國史裡又分古代史、近代史和現代史,近代史分為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舊民主主義革命這一階段整體由四次大型侵華戰爭(鴉片戰爭,二次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和三次中國人民的反抗(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和辛亥革命)組成,期間經濟方面的顯著特點是自然經濟開始階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經濟形態形成以及民族資本主義的誕生和發展;

思想文化方面出現了向西方學習的思潮(地主階級抵抗派,地主階級洋務派,資產階級維新派,資產階級革命派,激進的民主主義者)和實踐(洋務運動,維新變法,三民主義,新文化運動),歷經四次大型論戰(洋務派與頑固派,維新派與守舊派,革命派與保皇派,問題與主義)……

歷史的每一個階段都可以被我這樣拿出來進行全面的分析和理解,再細到每一個事件和人物都是如此,所以這應該是你努力的目標和方向。

相關焦點

  • 準高一新生:上課要不要做筆記?高三學霸:聽完這3點就明白了
    近幾天,阿玲鄰居妹妹忙於購買裝備,如一些必須的生活用品與學習用品。其中,鄰居妹妹每一科都準備了一個嶄新的筆記本,厚厚的,專門用來做筆記。阿玲看了以後,笑了笑。鄰居妹妹問道,姐姐,進入高一後上課還要不要做筆記?如果要做,我都準備好了筆記本,但怎麼做呢?阿玲說,你去問一下我的那個學霸哥哥,他對做筆記還有一套科學方法。
  • 高中歷史學習方法,選文科/歷史的同學不要錯過!
    立志於學文的高中生,從高一開始,應該注重哪些知識儲備,應該培養怎樣的思維,應該在考試中運用哪些技巧?今天特搜集了港大學霸的高中歷史學習方法及考試技巧給大家參考: 1.
  • 班主任眼中的文科"學霸":英法口語超流利 秀外慧中
    截至目前,四川高考文科最高分來自成都市實驗外國語學校塗涴童(女),總分668分(文科),語文133分、數學145分、外語148分、綜合242分。  班主任易老師介紹,塗涴童是成都實驗外國語學校雙語班的學生,她學習優秀、悟性高,尤其擅長數學和外語。
  • 乾貨 | 高中歷史學習方法,選文科/歷史的同學不要錯過!
    立志於學文的高中生,從高一開始,應該注重哪些知識儲備,應該培養怎樣的思維,應該在考試中運用哪些技巧?今天特搜集了港大學霸的高中歷史學習方法及考試技巧給大家參考:1. 學習歷史有階段性等你上了高三你會發現,高三的歷史學習和高一高二很不同,它是一個高度概括和整合,反覆鞏固的過程,這就要求你在高一高二有很紮實的基礎和"歷史基本功"。我的觀點是高一、高二階段,不必苛求知識的深度,但要注重追求知識的廣度。
  • 女兒今年高一,選的是物化政如何?這些人可選,其它人可能會哭
    一、高一選課的誤區現在很多學校都很著急似的,高一還沒有結束就進行選課走班,這一點李老師感覺是很不妥的,而且對不少學生來說容易誤了終身大事。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高一屬於適應高中階段學習的過程,很多門學科學生感觸是不一樣的,難易程度體感受也是不同的。
  • 高一文理分科,選文科好還是理科好?高中老師:做好這3點更重要
    第一點:要清楚孩子的考試成績文理分科,可以說成是「打包式」分科,歷史、政治、地理三科稱為文科,物理、化學、生物三科稱為理科,它比「3+1+2」選科更較為直接,有人認為它束縛了學生的興趣和潛力,但對比選科後高考填報志願難與易,眾多家長和考生還是喜歡「文理分科」。
  • 新高考浮現了哪些選科問題?準高一、高二考生不要再踩這些坑
    從前期搜集到的各省選考數據來看,學霸選考物化的概率很高,導致出現頂尖考生的賦分接近滿分,但許多中上遊考生賦分後較原始分低了不少。強強互掐,中上遊學霸之間的競爭愈加激烈。大文大理,讓人糾結新高考第一年,一些學校基於穩妥會建議考生選原來大文大理組合。但有的考生因為選「物化生」,不僅學習的很痛苦,成績出來後,選科分數生生讓整體排名向後走了好遠,得不償失。
  • 新高考模式下「學霸」應如何選科?物理是首選,其餘兩科這樣選
    但是隨著高一第一個學期馬上接近尾聲,考生必須面臨選科這個問題,如何選科也成了考生的一大難題,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新高考模式下「學霸」還如何選科。 新高考模式下「學霸」應如何選科?
  • 新高考,高一女生物理和歷史成績差不多,怎麼選科?
    物理和歷史成績差不多,怎麼選課?這是一個籠統的問題!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1、物理和歷史成績處於什麼層次?高一階段,如果這兩科成績都比較好,比如都能考80分以上,建議優先考慮物理;如果這兩科成績在70多分,要綜合多次考試成績和上課情況進行選擇,可以選物理也可以選歷史;如果只能考60分或者以下,那麼學習物理的難度就比較大了,建議選擇歷史。2、要看其他兩科選什麼!
  • 學生提問:在西工大附中,想學文科,高一應該放棄理科嗎?
    學生提問,本人西工大附中高一,中考理科滿分,高一直接不及格,周圍全是學霸,對文科有較大的興趣,想學文科,但學校對理科要求嚴格,每天下午都考試不說,題也是難得可以(好吧有的人覺得不難……)求各位哥哥姐姐指導一下~順便誰說一下文科班怎麼分班的
  • 高一分科,選文還是選理?
    首先,是高一,不是高三,你不知道這之中你的文科成績會有怎樣的變化。高一的題和高三的題是完全不一樣的,就文綜來看,高一考的文綜和高三的真的沒法比,高三的題是應對高考的,可以說是考驗你文科思維的,高一你的文綜成績就算好到天上去那也不是你的高考成績,除了文理分科後分班級層次有用外,實際屁用沒有其次,文理分科要看你的成績和喜好。
  • 準高三必看!高考學霸的學習經驗分享,千萬不要錯過
    準高三生們要開始著手第一輪複習了,在此給大家分享一位高考學霸的學習經驗分享,希望對大家有幫助!這樣得來的方法,我認為比很多所謂名師傳授、學霸交流來的經驗都更具個性與可行性。與此同時,我們還可以當別人的「老師」,這非但不會浪費時間和精力,相反,它有利於我們鞏固已掌握的知識,有利於我們形成更好的學習體系。
  • 高一學生該如何選科?
    這幾年,浙江省高考「7選3」,選到家長頭大,孩子手麻,校長膽顫,老師心傷,但無論如何,該選的還是要選。又到暑假,高一升高二的口子上,孩子又要選科了,有幾點想法,寫出來,也許只是嘮叨,但是幾年的心思,也是幾年的心病。
  • 高一學霸選科的3個重要提示,必選物理,化學還選嗎?
    導語:高一學霸選科的3個重要提示,必選物理,化學還選嗎?匆匆之中,高一第一學期已經臨近尾聲了,新高考的選科問題成為最熱門的話題。如何選科,是令學生、家長很頭痛的事,但是必須要選。作為高中老教師,我深感選科是門大學問,涉及的方方面面實在太多,也非一篇文章就能講得清。今天藉此問題,來關注高一學霸的選科問題。女生、年級至少前十,這是典型的學霸,加之還不偏科,高考絕對是霸主型選手。
  • 高中生到底是選文科,還是選理科,哪個更有前途
    但是在大一裡面學的科目最多,因為高一不分文理所有的科目都得學,所以會有一些辛苦,但是高一的時光依然很快樂。所以高中生到底是選文科還是選理科呢,哪一個更有前途。其實高中生在選擇的時候不管是文科還是理科對以後的就業方向都是有影響的。所以高中的學生們先要選擇好自己的就業專業。然後根據自己的就業方向再選擇是選文還是選理。
  • 高一化學怎麼學?學霸這麼說
    我們從初三開始學習化學,在初三大多數人覺得化學不難學,但是到了高中就不一樣了,因為化學成績不理想而選擇文科的比比皆是,還有的人認為化學比物理還難學。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那是因為高中化學和初三化學的學習方法大相逕庭 ,而大家依然按照初三學法來學習化學,當然成績不盡人意。
  • 新高考模式下,高一學生應該怎麼選課?「理化生」組合值得選嗎?
    今年又有一些省份加入到新高考模式中,傳統的文科和理科將會被改變,採用「3+1+2」模式讓學生一定程度上可以自由選擇科目。一般高一就要開始選課,關係到未來高考填報志願,高一學生應該怎麼選課?首先要注意新高考採用賦分制,並不是傳統的卷面分數相加,這樣大家肯定都會選擇容易考高分的科目。為了保證高考的公平性,一般要根據成績排名、學科的難易程度等因素進行賦分。
  • 高一分班,準備選物理化學歷史,這個選擇如何?
    剛才我剛回答了一個選政治、歷史、地理的選擇。政史地這個選擇在2017年山東的選課組合模式裡,屬於最受歡迎的,有16.7%的人選它。而物理化學歷史則是最差的幾個組合之一了,選課人數是2.04%。學物理對於優等生來說,其實不難,並沒有比數學、歷史和化學等多費時間。我自己的體會,好像看一遍就會了,也不需要背,也不需要刷很多題,反而可以節約時間來弄其他的。理科的學習都有這特點,學好了並不費時間。唯一不利的是,選物理的好學生多一些,有時候考高分並不能在賦分制裡佔便宜。賦分制是跟平常絕對分的計算方式不一樣,下圖是浙江賦分制的介紹。
  • 高一學生應如何選科?新高考選科組合優劣勢分析,深度解讀!
    選科不僅關係著高中的學習生活,更關係著高考志願填報及未來就業方向。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新高考選科幾種常見組合優劣勢分析,幫助高一的同學提前做好選科的準備。物理學習困難,化學和生物成績比較較好,且具備一定的實驗動手能力的考生;平時對動植物非常感興趣,並有喜歡一些有關於生物與化學的專業,例如生物工程、有機材料等。
  • 選文科?還是選理科?
    那麼,如何確定選文科還是理科?如何正確對待不想學的「弱科」?家長又該怎樣幫助孩子選好文理科?高一學生如何儘快適應文理分科學習?單親家庭以及貧困家庭,在文理科選擇上也是很重要的考慮指標,這個主要是涉及到未來就業和收入期望值,比如一個未來寄予經濟高收入期望值的孩子,希望通過他改變家庭現狀,卻因為眼前喜歡一些野史,就決定學習文科將來走歷史專業研究,且不說這個孩子是不是真正喜歡歷史學,單單想通過這個專業去改變命運就很大程度上行不通,我沒有歧視歷史學專業的意思,僅僅是從社會實際出發的個人淺見,如有冒犯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