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九月附中小班啟動,那個時候,我們還是山大附中學生家長的身份,在家長們的支持和信任中來到了第七個年頭,附中小班更名為致慧小班,這些年,每屆孩子們取得優異的成績是我們不懈前行最大的動力,在集中了頂級高中最優師資的基礎上,聯合了大學教授、博士、優秀家長代表等具有先進教育理念和專業知識的共識之士,逐步完善針對高考的多形式文化課輔導及各項後續服務,常年開展學生學法指導,學生心理輔導,畢業學生志願輔導及專業方向選擇,大學生就業指導,研究生方向指導,中學生大學生出國留學指導,針對家長常年進行集體答疑座談,一對一家庭教育溝通,每年舉辦20多場自招及大學志願專業公益講座,每周二舉辦致慧讀書會,不定期舉辦北大媽媽講師團分享講座,互相成就的過程中,我們收穫的每一點進步都來源於你們,感恩!
致慧,有頂級的教師團隊解惑,有優秀的學習夥伴同行,更有先進的教育經驗和理念,在引領孩子們成長的同時,帶領家長們完善自己,從而更好地成就孩子。
諮詢電話:15525033109(畢老師)
13834693152(一對一)
13233660929(段老師)
17735277484(微 信)
前段時間,照例進行了一場高一文理分科答疑座談會,這些天,又對有困惑的30餘個正在致慧附中小班學習的孩子做了一對一家庭輔導,一起分析討論個性化的文理科選擇方向,並最終達到共識,今天,在以前總結成熟的因素之外,再添加一些新的經驗給到大家,以更科學的方式幫助孩子們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向。
那麼,如何確定選文科還是理科?如何正確對待不想學的「弱科」?家長又該怎樣幫助孩子選好文理科?高一學生如何儘快適應文理分科學習?
因人而異,每個孩子在選擇過程中側重點是不同的,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簡述如下
首先:考慮個人高中學科優劣勢和學科興趣,因為畢竟在現行高考制度中,成績最重要,而成績的高低,就看孩子們如何把自己的能力大致發揮出來,能力能否全面發揮,則和孩子們在文科理科中的適合度有關,一個孩子既有學科優勢,又有學科興趣,那麼就會出成績。
其次:考慮個人性格及個人日常興趣,不同的性格在文科理科的學習過程中,學習效率是不一樣的,結果自然也不一樣,比如一個內向型的孩子,從小到大沒事的時候,喜歡自己一個人拆拆卸卸,組裝小電器和機器人,那麼這個孩子無疑是適合理工科的。
第三:考慮個人職業方向,比如醫學世家的孩子有堅定學醫的計劃,還有航空航天,建築土木,機械製造及自動化,能源動力,計算機及通信工程等等,只能選理科,這也是為什麼男孩選理科多的一個重要原因,具體專業情況,請關注唐皓教育(聯繫武老師微信:18635192307)的大學及專業系列講座。
第四:考慮個人家庭因素,在文理科不同的未來職業方向上,家庭財力和人脈是主要的考量,箇中原因就不贅述了,有點敏感。單親家庭以及貧困家庭,在文理科選擇上也是很重要的考慮指標,這個主要是涉及到未來就業和收入期望值,比如一個未來寄予經濟高收入期望值的孩子,希望通過他改變家庭現狀,卻因為眼前喜歡一些野史,就決定學習文科將來走歷史專業研究,且不說這個孩子是不是真正喜歡歷史學,單單想通過這個專業去改變命運就很大程度上行不通,我沒有歧視歷史學專業的意思,僅僅是從社會實際出發的個人淺見,如有冒犯請見諒!
在一些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中,流行這樣一種看法:學文科沒有前途!首先是因為提高成績實在太難,高考考不好影響將來上大學,而且就算考上大學,由於沒有一技之長,將來也很難在社會上立足。
這種觀點其實是很片面的。理科也好,文科也罷,它們本身並不能決定一個人將來的發展前景。對它們的選擇只是影響了對大學及專業的挑選餘地,而此後自身的前途和命運都只能靠自己去把握。
選擇了理科,並不意味著就業面一定很寬;選擇了文科,也同樣不會註定一個大學生畢業即失業。重理輕文現象歷來存在,但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元化,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只要有實力,不論是學文還是學理,都能在社會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從近些年的高考錄取情況看,儘管文理科錄取比例有區別,但招生總量還是相當龐大的。不論選文還是選理,高中生都有較大的升學機會,關鍵是學生在選擇之後如何迅速適應文理科的學習要求。
每年省控線一出,總是有很多文科生表示不會愛,比如2019年高考,山西省文科本一542,理科本一507;文科本二481,理科本二432,這分數請大家自行感受。
首先,一個省份的錄取分數線,是由當年考生人數、試題難易程度、錄取人數等多種因素綜合決定的,與文科難不難考沒有關係。
一般情況下,文科分數線比理科高,這是因為文科考生少、錄取人數也少的原因。但是頂尖大學文科錄取分數線低於理科。
目前有一種很普遍的現象,高中文理分科時,男生偏理,女生偏文。一個文科班,五六十個學生,男生只有十來名,是絕對的「弱勢群體」。如何看待文科班這種「陰盛陽衰」的現象?是因為女生更適合讀文科嗎?
的確,女生認識上更傾向於形象思維,她們感受力、洞察力比較強,有表達上的優勢,選擇文科是正常的;而男生傾向於關注自然科學,喜歡技術研究、開發創新,分析力、判斷力強,邏輯思維發達,選擇理科也在常理之中。
不過,這兩者之間沒有絕對的界限。一些選擇理科的男生如果在女生成堆的文科班裡,可能會更加出類拔萃,而且文科男生將來大學畢業就業是非常有優勢的,一般來說,我們認為女生偏愛語言、文學等文科類專業,這並不是因為女生缺乏創造性思維和科學能力,而是女生教育中缺失了這部分內容,有不少人都認為這些應該讓男生去做。關鍵還是要看學生個人的興趣愛好以及學習能力的傾向。
上周六,一個高一附中女生找我說:段老師,我學不好理科,只能去學文科了。這是非常錯誤的一個想法,如果因難選擇,那麼你都學不好。
班裡同學或者朋友中,哪科報的多,我就報哪科。
興趣是一項重要指標,但由於高中學生經歷所限,職業興趣還沒有完全表現出來,現在的興趣可能是表層的,有一些它僅僅是眼前的興趣,很多興趣是可以作為一個終身愛好的,並不是一個好的職業方向,孩子們學習的目的是什麼?不管選擇文科理科,不管進入哪所大學,最終還要走入社會,安身立命為本,有些興趣是當不了飯吃的。
未來的就業趨勢很難預測,讀文科和讀理科都存在就業上的風險。文科和理科都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大學的東西只是提高你的綜合素質,讓你的接受能力更強,以後的前途是靠你自己的。
化學生物上面的知識點非常多,物理背的內容也不少。而文科也不僅僅是背書那麼簡單。文科要求的綜合能力比較高,有時一個問題可以橫跨幾千年,並且牽扯到世界各國的地理問題和政治問題,這就需要較強的分析問題能力和較廣的知識面。
以上這些都不是選擇文理科的科學依據,反倒是導致選擇後學習困難的主要原因,又有70%以上的學生因為這些原因選擇了不適合自己的科目,後悔莫及。選擇文理科時要突出優勢學科、避開弱勢學科,力爭讓自己的選測考出好等級。
有一類考生:數學能拿出手,英語也不差,能看得下去書,整理和記憶能力強,理化生沒有很高的天賦,成績平平,這樣的學生建議選文科。
另外一類考生則是:數學好,物理、化學至少有一科在前列;英語不差,不喜歡政史地,這樣的學生建議選理科。
選科關係到一個人未來職業發展的基礎:文理科生所看到的世界不同。文科生眼中往往容得下一滴水看世界的浪漫與瞬間的靈感萌動,浪漫與奇思構築的世界美麗如夢但充滿不確定性;理科生眼中的水首先是水分子,結構性與理智性構築的世界穩定簡潔。但無論你學習文還是理,毫無興趣就會在競爭中喪失主動性,這在高三體現的尤為明顯。
這帶有隱蔽性、後天性和可能性,高中生對此一般難以判斷。衡量潛能主要以學習的效率為標準,也就是對於同一個體,如果付出相當的努力,成績和效果較好的學科,正是其潛力和特長所在;反之,已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已投入了很多的精力,但收效甚微,對於這樣的學科,自己很可能就欠缺學習的潛能。
一個人的潛能主要決定其學習的效率和努力的效果,這在藝術類專業中尤為重要,因為,學習的效度和事業的高度,不全由個人努力的程度決定。
通過高一半學期的學習,各科孰強孰弱,有無偏科現象,大家心中已經有數了,因此可以區別不同情況做出不同的選擇。
①科目優勢比較明顯的應該揚長,即理科強的選理、文科強的選文。
②凡總體成績一般,科目弱勢比較明顯的應該避短,即理科弱的選文,文科弱的選理。
③凡各科成績比較均衡,並對文史類沒有特別興趣的一般應該選理。因為學理不僅報考時選擇院校及專業的餘地更大,而且以後考研、就業的範圍更廣,就業機會更多,適應崗位的能力也更強。須知學理的今後若從事文史類專業的工作大多能夠勝任,反之則不一定。
④對於數學成績特別好、文科各科也不錯的孩子,如果對理工類沒有特別的興趣建議選文。這樣可以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將來極有可能成為文科尖子生。理由是有相當一部分學文的是邏輯思維能力相對較弱,理科成績(包括數學)不太好的學生。如果文史類科目不比他們差,而數學卻比他們好,自然就成尖子生了。
⑤同理,對於語文、外語成績特別好,理科各科也不錯的孩子,如果對文史類沒有特別的興趣建議選理。
大致情況就是這些,孩子們正在進行期末考試,也是最後決定的關口,如果在致慧附中小班學習的孩子,選擇文理科還處於迷茫中,可以約段老師(微信:17735277484)的時間,進行一對一分析。
祝孩子們期末考試順利!
致慧附中小班2021寒假高一文理科線上課程
致慧附中小班歷屆成績展示
2015--2020年高考,致慧附中小班文科考入清華北大孩子13名,其中15屆翟穎佳同學為當年文科高考狀元。(寒假文綜老師基本是從15屆開始延續到現在的超豪華陣容)
期待更多優秀的孩子加入致慧附中小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