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改革後的高考已經不再分文科理科了,而是採用3+3或者3+1+2模式使得考生有更多選擇機會。但是在高考報志願選大學所學專業的環節,依然要面對是報考理科專業還是文科專業的問題,我們試著討論討論該如何選擇。
首先要避免一個誤區,認為語文好就要學文科。語文是一切教育的基礎,語文對所有學科都重要,如果沒有良好的語文基礎,就沒有其他學科的教育。學理工科不可能孤立的限制在自己的專業範圍內,人與人之間需要溝通、交流,工程報告、技術說明、科研論文等都要有良好的語文功底,因而學理工科同樣需要語文要好。語文是人類交流溝通的橋梁,是紐帶,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這也是每年高考必考語文的內在邏輯,每個人都要重視語文的學習提高。
數學好就不選文科嗎?不一定!有些文科需要很強的數學基礎,甚至超過理工科,比如:社會學、經濟學、財政學、金融學等等(具體專業可諮詢當地教師),這些學科如果沒有較好的數學基礎,會影響今後學業的發展。數學是學習其他學科,特別是理工科的基礎,同時還是提高人的判斷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的學科。學好數學很重要,數學是科學的基礎,重大科技進展無不與數學密切相關,沒有數學就沒有網際網路、高鐵、手機、飛機等,就沒有今天這麼豐富多彩的生活。
一旦高考成績確定,也就意味著所能報考學校的層次已經確定,專業志願的選擇變量無非是考生個人的興趣、特長、理想或志向等。興趣是學習的最大動力,無論選文科、選理科,興趣是第一前提,也是今後學習能出眾的基礎;特長是學習的助推器,以自己的特長選專業將會使考生在今後的學習中遊刃有餘,還可以把富餘出來的時間學習相近的學科,擴展知識面,考生的特長是選文科選理科的主要參考依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擇與自己的理想接近的學科並為之奮鬥,進入大學後的學習就可能更積極,更主動,學習成績也就可能更出色。
對於那些情商比較高、記憶力比較強、有大量的閱讀基礎、語言文字運用和表達能力比較強,對文科興趣大的考生,建議選報文科類專業。選學習文科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文科專業屬於人文和社會科學,凸顯人文精神和氣質,會使得文科生相對感性,同理心較強;整體上它訓練的是宏觀思維,偏重形象思維,使得文科生能夠更好地顧全大局,見識比較廣博,見解相對獨到。
對於那些愛思考、邏輯性強、做事講次序的人、動手操作能力強的考生更適合學理科。學理科其實與性格關係不是很大,興趣有一定的影響,但最主要是跟思維方式有很大關係,思維方式可以在大學學習中得到訓練。學習理科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多年前社會上就流行著一句話:「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從某種意義上體現了理科的重要和「萬金油」屬性,它側重邏輯思維或者是抽象思維的訓練,對於未來學業發展和就業適應性強。
就我個人認為,感性很重要,表達能力也很重要,但我們知道,在人生中諸多選擇包括學習和思考中,做出判斷的依據是要通過縝密的邏輯思維來支撐的,所以理性更重要。因此,如果不是有特別的理想,比如當作家;不是對文科的相關專業特別有興趣或者擅長,在本科階段,建議選擇理科專業,在大學期間重點訓練理性思維、思辨性思維。
此外,現在大學的專業選擇範圍其實已經相當寬了,如果在大學期間發現自己確實對文科相關專業有興趣,無論是輔修「雙學位」還是考文科相關專業的研究生,對於理科學生來說都不是什麼難事。如果倒過來,大學本科學文科,再想考研究生時改考理工科,那就基本上沒有什麼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