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詩】李清照:此花不與群花比

2020-12-12 騰訊網

漁家傲

雪裡已知春信至,

寒梅點綴瓊枝膩。

香臉半開嬌旖旎,

當庭際,

玉人浴出新妝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

故教明月玲瓏地。

共賞金尊沈綠蟻,

莫辭醉,

此花不與群花比。

注釋

漁家傲:詞牌名。《詞譜》卷十四云:「此調始自晏殊,因詞有『神仙一曲漁家傲』句,取以為名。」雙調六十二字。

春信:春天的消息。瓊枝:此指覆雪懸冰的梅枝。梅枝著雪,白如玉枝,故稱。

點綴:稍加裝飾襯託,使事物更加美好。瓊枝:像美玉製成的枝條。膩:這裡形容清瘦的梅枝著雪後變得粗肥光潔。

香臉:指女人敷著胭脂散發香味的面頰。此處用以比擬半開著的散發芳香的梅花。旖旎(yǐ nǐ):柔美貌。

玉人:美人。此處用以比梅花。

造化:天地,大自然。

玲瓏:明亮貌。

金尊:珍貴的酒杯。尊:同「樽」。沈:同「沉」。綠蟻:本來指古代釀酒時上面浮的碎的屑沫子,也叫浮蟻,後來衍為酒的代稱。

創作背景

據山西古籍出版社的《李清照集》所附李清照年譜,本首詞是李清照十八歲所作,及公元1101年(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

---------------------------------

推薦好書好詩好故事

天天送好書,

分享即快樂!

相關焦點

  • 【溼地課堂】謝申:此花不與群花比 ——《如夢令》《漁家傲》(李清照)教學設計
    ——《如夢令》《漁家傲》(李清照)教學設計部編版八年級上冊教材中涉及的李清照詞作品共兩首,分別為課內的《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和課外誦讀部分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今天,我們學習的課題叫《此花不與群花比》,「此花」是宋代女詞人,她幾乎以一己之力,撐起了古典詩詞的半壁江山,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她是誰?(李清照)李清照 (1084-1155) 號易安居士,南宋傑出女文學家,章丘明水(今屬山東濟南)人。李清照出生於一個愛好文學藝術的士大夫家庭,與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後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靖康之變後,金兵入據中原,她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 李清照《攤破浣溪沙》:易安難擬,此花不與群花比
    李清照《攤破浣溪沙》:易安難擬,此花不與群花比江弱水病起蕭蕭兩鬢華,臥看殘月上窗紗。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詩書閒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終日向人多醞藉,木犀花。(宋徽宗趙佶文《文會圖》局部)此詞當是李清照晚年病後所作,以藥代茶,有益於養痾去疾。但日常生活的滋味猶在,心情不差。「枕上詩書閒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二句,從平淡中得風流。「枕上」與前面的「臥看」、後面的「終日」相接相應。易安早期詞作中儘是「瑞腦」「紗櫥」「羅裳」之屬,有著《紅樓夢》式的太平華貴;晚期則多寫尋常的居家、簡樸的物事,更容易讓一般讀者產生共鳴。
  • 李清照《漁家傲·雪裡已知春信至》,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
    李清照《漁家傲·雪裡已知春信至》雪裡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共賞金尊沉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易安,每當夜晚來臨時,每當思緒萬千時,總能想起你,那個淡淡有如輕愁的嫣然女子,那個才華橫溢、驚醒古今文壇的曠世才女,總也放不下對你的那份難捨情懷。喜歡你的柔情百轉,喜歡你的滿腹才華,喜歡陶醉在你的《聲聲慢》《一剪梅》《武陵春》《醉花陰》裡不知歸期。
  • 李清照唯一一首推崇某花為第一流的詞,寫花也是寫自己,收藏了!
    在詩詞領域,關於花的詩詞可真不少。「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這是菊花的氣節;「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這是梅花的品質;「葉上初陽幹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這是荷花的魅力。李清照也寫過很多花,寫海棠,「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寫菊花,「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 李清照的花語人生:她最愛什麼花?
    身世背景不求顯赫,外在之美也是過眼雲煙,在李清照心中,那遠播彌久沁人心脾的香味才會被真正稱道於世。為此,心氣甚高的李清照竟然貶責起了一向善於用芳草譬喻美人的屈原。「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你屈原為何這麼沒有情思才思,這麼沒有審美情趣,你當年寫出的萬人叫好的《離騷》等篇章,怎麼就不知道收錄一下這「梅定妒,菊應」的桂花呢?
  • 李清照寫「花」無數,唯有三朵花,寫成經典永流傳
    此詩字裡行間都流露著對桂花的喜愛。顏色淡黃而不媚豔,花瓣錦簇而又輕盈。靜若處子躲在角落裡,即便是無人問津,也照樣散發著悠遠的芳香。看得出來易安居士太喜歡桂花,桂花的色香味儼然是一副少女的模樣,不需要濃妝淡抹,不需要諂媚於人。做人能夠達到這樣的境界,才是花中一流,人中龍鳳。 所謂「花中一流」又有更加深層次的意思。鮮花綠葉各有所愛,桂花也只是李清照認為的花魁,不可能代表所有人的觀感。
  • 李清照的《如夢令》,寥寥數語,將愛花、憐花的憂與思表達出來
    十六七歲,正是人風華正茂的年紀,女兒情懷也在這個年齡段猛烈迸發,詞人正是目睹了風吹雨打花落的景色,觸發了多情的心靈,一揮而就,成就了這篇佳作。《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李清照與侍女「濃睡不消殘酒」,詞人睡了一晚醒來後,濃烈的酒意仍未褪去。
  • 讀懂李清照—風住塵香花已盡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據李清照在《金石錄後序》中云:「餘建中辛巳,始歸趙氏。」當時李清照之父作禮部員外郎,趙明誠之父作吏部侍郎,均為朝廷高級官吏。李清照夫婦雖系「貴家子弟」,但因「趙、李族寒,素貧儉」,所以,在太學讀書的趙明誠,當初一、十五告假回家與妻子團聚時,常先到當鋪典質幾件衣物,換一點錢,然後步入熱鬧的相國寺市場,買回他們所喜愛的碑文和果實,夫婦「相對展玩咀嚼」。
  • 李清照的「自是花中第一流」,是指什麼花?詩詞大會中許多人答錯
    答案則毋庸置疑,那就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後世評價李清照,有太多讚美的詞彙,但筆者認為,其中最恰當、最精準的當屬那句「自是花中第一流」。女人如花,而李清照則是當之無愧的花中之冠,這個「第一流」說的不只是才華,還有道德和品格。李清照的魅力就在於,不僅有詠絮之才,更有高潔之姿。
  • 李清照最「懶」的一首詩,一個「花」字重複17次,卻寫盡了一生
    三是李格非的女兒李清照,在這一年結婚。她剛過十八歲,老公是官宦子弟趙明誠。提起李清照,真真是一個不按常理出牌的女子,在當時封建閉塞的宋朝,她喝酒賭博寫詩,女人該做的她一概不喜,男人想做的她統統沾邊。李清照傳奇的一生,從她寫的那些詩詞中就可見一斑。不管是少年時的肆意灑脫、濃情蜜意,還是晚年時的憂國憂民、顛沛流離,她都堪稱「千古第一人」,此後無人能與她比擬。李清照的詞,不似雄性荷爾蒙旺盛的豪邁派,也不像纏綿悱惻的婉約派,她的詞清新質樸,像一股清流。
  • 易安居士李清照詩詞全集:花開花落花無悔,緣來緣去緣如水
    漁家傲·雪裡已知春信至宋代:李清照雪裡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共賞金尊沈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宋代:李清照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
  • 李清照《如夢令》的前世今生
    去年《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電視劇一播放,讓李清照又火了一把。我們先來品讀一下這首《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李清照《如夢令》寫的場景是不是和這個場景如出一轍?李清照抄襲了小孟!真是這樣嗎?民國學者胡懷琛先生寫過一本《中國八大詩人》評出中國最有名的八大詩人,書中有一段對於什麼是好詩的評論,他是這樣寫的:「詩是人們情感 的表現,沒有情感的就不能夠稱其為好詩。」
  • 李清照最「懶」的一首詩,一個「花」字重複17次,卻寫盡了一生!
    三是李格非的女兒李清照,在這一年結婚。她剛過十八歲,老公是官宦子弟趙明誠。提起李清照,真真是一個不按常理出牌的女子,在當時封建閉塞的宋朝,她喝酒賭博寫詩,女人該做的她一概不喜,男人想做的她統統沾邊。李清照傳奇的一生,從她寫的那些詩詞中就可見一斑。
  • 李清照寫過最懶的作品,全詩出現17個「花」字
    這個詞就是"花"字,從古至今,很多文人詠花,而李清照的這首詩,正如唐代詩人李商隱的同名詩作一樣,被稱為"殘花"。首先,我們來看看李商隱是如何寫出這個題目的:"殘花泣露莫留春,尖發誰人不怨,獨掩工作夢,寶釵怎能不生塵埃",在李商隱的理解中,高枝上那些美麗的花朵雖然盛開一時,但終究會被風露所騙,留不住紹興的美麗春天。但誰允許你自己成長呢?
  • 千古第一女詞人「李清照,「人比黃花瘦「中,黃花指什麼花?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首詞出自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是李清照前期的懷人之作。公元1101年,十八歲的李清照嫁給太學生趙明誠,婚後不久,丈夫便「負笈遠遊」,深閨寂寞,她深深思念著遠行的丈夫。公元1103年,時屆重九,人逢佳節倍思親,便寫了這首詞寄給趙明誠。
  •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金秋時節,賞菊花,讀詩詞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寒菊 宋 鄭思肖 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寒菊 宋 蘇軾 輕肌弱骨散幽葩,真是青裙兩髻丫。 便有佳名配黃菊,應緣霜後苦無花。3、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宋 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 李清照一首「懶」詩,一個「花」字用了17次,重複度高卻成名作
    李清照的詞作可以說是詞壇的一股清流,她的詞作不似男子充滿雄性荷爾蒙的豪邁,也不似尋常女子的纏綿悱惻,她的詞清新質樸,讓人耳目一新。我們都知道李清照詞寫得好,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實她的詩寫得也很不錯,有一首詩便是李清照的隨筆之作,卻被世人稱之為李清照最「懶」的一首詩,全詩僅僅只有54個字,單一個「花」字就重複了17次,沒成想卻成為了她隨筆中的巔峰之作,成為了千古絕唱。
  • 李清照寫了一首「懶詩」,「花」字重複17次,不料卻成千古名作
    中年的李清照就再也寫不出「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這樣的句子了,而只有"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了。這和《紅樓夢》中那些小姐們的結局有些相似,可能這便是封建制度的弊病之處吧。當然,說她"懶"只是玩笑話,一首54個字的詩,一個花字用17次,還能成為千古名作,這不就是李清照用實力證明了她的詩詞造詣有多高,不愧是「千古第一才女」,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首《殘花》,寫的究竟有多好。殘花花開花落花無悔,緣來緣去緣如水。花謝為花開,花飛為花悲。花悲為花淚,花淚為花碎。花舞花落淚,花哭花瓣飛。
  • 金秋十月:此花開盡更無花。最美菊花最美詩
    因此,後世一般認為菊花的「花中隱士」的稱號和陶淵明有很大關係。詠菊花的詩句很多,元稹很直白地說喜歡菊花,他在《菊花》詩中說道:「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有人讚美菊花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高潔的氣質,而元稹的這首詠菊詩,則別出新意的道出了他愛菊的原因。
  • 李清照寫的一首詩,「花」字重複了17次,卻成千古名作流傳至今
    提到歷史著名的女詞人,除了李清照,大家腦海中很恐怕很難浮現出第二個女性詞人的面孔了。作為「千古第一才女」的李清照,她的寫詞風格分為兩個階段。前期主要寫她的閨中的生活,或是飲酒賦詩,或是兩地相思。如「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後期主要是抒發傷時念舊和懷鄉悼亡的情感,大都表達了對自己命運的悲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