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前, 傳統線下教育培訓行業,全面停課已是定局,不論機構大小,都將面臨部分學生退費、春季招生推遲、資金鍊受影響等問題。特別是對於現金流緊張和抗風險能力差的小機構來說,這將是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同時,各省的開學日期不斷延後,這意味著學生的周末和暑假將會公立校補課,疫情後線下教學的開展與運營依然面臨極大挑戰。
而同時,以在線課堂為核心的在線教育企業卻藉助疫情免費做了宣傳、獲取了流量,加強了在線教育的普及率和轉化率。
為了應對疫情,留住學生、防止大面積退費,各大機構紛紛試水線上課程,短期內,將線上課程作為免費增值服務給到客戶,是增加客戶粘性,降低退費風險的重要方式,但長期來看機構轉型線上還面臨一系列問題:現有課程是否線上教學?現有師資是否支持線上教學?線上教學的服務支持誰來做?……
OMO(線上線下融合)是未來教培機構的必然趨勢,而區域教培機構如何抓住OMO的發展趨勢,需要要求機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產品體系,哪些產品放到線上會更有效地傳遞給學生?哪些產品放在線下會更有價值?OMO既是將線上技術應用到線下課堂,同時也是線下課堂中的一部分內容放到線上。
線下教培機構探索OMO需要構建具備流量屬性的產品矩陣,同時通過產品矩陣引導轉化邏輯,真正實現線上和線下的融合,根據用戶的學習需求與學習特點,實現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場景構建。未來區域教培機構,仍將是以線下教學為核心場景和陣地,補充發展線上教學產品和服務。
區域教培機構發展線上教學場景,核心需要完成以下三個定位:
1.通過補充線上教學場景,優化教學效果,提升續班、轉介紹等機構運行效率;
2.通過補充周中線上教學場景,提升教學服務,作為提升客單價的一種方式;
3.通過補充線上教學場景,實現機構對周邊次一級城市或縣域城市的滲透。
而作為沒有線上教學和運營經驗的線下教培機構,如何發育線上教學場景將是機構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戰略舉措。
區域機構的OMO切入,可以根據機構的特點和能力屬性從以下四個方面切入:
1.教學線上化。
線下內容線上化,新增類別豐富的線上課程。一方面方便現在的學生補課或複習,滿足學生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回歸教學的本質——「因材施教」;一方面,通過線上化來打破「三公裡半徑」,拓展生源,實現業務增長;另一方面,可以實現教學服務可視化,打造差異化競爭。
2.線上增值服務。
服務線上化教育機構可以在周中師生不見面時,做一些錄播課、在線答疑、在線作業批改等,作為線下課程的增值服務和有效補充,通過提高服務質量和頻率,來提升續班率和口碑。
3.教研線上化。
知識圖譜、教研資源庫實現將線上課程、線下課程知識點無縫銜接。
4.前端招生與獲客線上化。
通過微信群運營、線上公開課等方式,實現前端流量矩陣的構建線上化。
而長期來看,OMO仍需完成教學和服務的線上線下全融合,才能實現以學生為導向的個性化教學,才能在在線教育企業不斷下沉的情況下,構建差異化優勢,實現機構自我升級與突破。
從實現路徑上來講,線下機構要完成三個切片化升級,才能降低機構線上教學與服務的的風險,提升線上教學的效率:
1.教務切片,服務環節切片
將學生的學習態度、家庭情況、性格特徵等進行記錄,分析提取關鍵因素後標籤化分類,再根據這些因素,輔以系統和人工雙重匹配,為學生挑選最適合的老師、班型、課程、教案。
2.教學切片
「測教學練考-教學環節切片;教學知識點切片,形成教學知識圖譜。
3.學員潛能切片
將學員潛能和能力進行切片分析,對應產品。
區域機構探索OMO是化解競爭危機,實現自我突破的必然選擇,而機構切入OMO的路徑根據機構差異需做出不同的選擇,首先圍繞自己的能力優勢領域進行探索和嘗試,並在此基礎上完成三個底層切片的能力準備。
撰文|閆娜
編輯|堇雯
校對|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