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聯大:近九年光輝歲月,成就動蕩年代璀璨星辰

2020-09-18 古凌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曾言:&34;。千百年來,教育一直是中華人民討論的熱門話題。

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教育手段和教育理念層出不窮,這些教育手段和理念大多都要求老師把更多的目光和精力放在學生身上。

在很多人看來,只有&34;的教育才能收穫滿滿,然而,情況卻並非都如此,有一個學校的老師一不高興就開罵,整個學期只講半篇文章,學生卻能輕鬆上哈佛。

一:國難當頭,齊聚一校

這個傳奇的學校便是著名的&34;。七七事變後,日寇對我國多個地區展開了猛烈的侵襲,一時間,神州大地處處狼藉。

為了保住民族的希望,教育部便決定把國立清華大學,國立北京大學,國立南開大學合為一校,開始時,教育部把這個大學命名國立長沙臨時大學,並在長沙建立了校區。

然而,僅僅過了一年,日本人就轟炸了長沙,無奈之下,這個學校又被迫遷到了昆明,來到昆明後,這個學校便正式改名為了西南聯大。自此,中華民族的歷史上又多了一顆璀璨的星星,西南聯大所創造的傳奇將永遠被後人銘記和敬仰。

為了更好的管理三校的學生,張伯苓和蔣夢麟主動退出了權利的爭奪之戰,他們把最大的權利交給了最年輕的梅貽琦。在梅貽琦的管理和指揮下,西南聯大迅速展現出了生機。

在這裡,每個學生都有一個&34;的學號,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學生帶著自己的希望來到了西南聯大學習。

為了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所學,有所長,西南聯大給了學生充分的自由。&34;。這種自由管理的模式既給了學生足夠的時間來支配自己的行動,又促進了三校學生的交流。

在老師和學生的努力下,西南聯大取得了極大的教學成果,它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人物,也為中國的科研發展保留了大量的實力。

二:性格迥異的老師和學生

西南聯大不僅對學生推行自由管理的政策,同時它也給了老師極大的自由,當西南聯大成立的消息傳開後,在自己的領域上有所成就的人物,都紛紛來到了西南聯大任教

看著外敵入侵,這些人的眼裡心裡充滿了怒火。然而,這些怒火終究無法燒毀那慘無人性的侵略者,此時,唯有點燃民族的希望之火,方能徹底消滅外敵。

秉承著這樣高尚的信念,那些老師們迅速的走上了講臺。然而,正如哥德所說:&34;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優秀的人身上的個性往往會更加獨特。

一向把尊重自由的西南聯大並沒有要求這些老師以固有的教學模式來完成講授任務,相反地,每個老師都能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講授自己擅長的知識。

劉文典先生也是西南聯大教師團隊中的一員,他在西南聯大教授文學課,這個飽腹才學的大師並不如看上去那般文質彬彬,他十分隨性自然,只要心情不好,劉文典便會破口大罵,有時候還會摔門而出

劉文典從未制定教學大綱,興致來時,他能連著幾節課都講同一個課題,曾經有一次,劉文典用一學期講了半篇《海賦》。

即便如此,前來聽課的學生仍是絡繹不絕,大家都十分仰慕於劉文典老師的學識。此類的現象對西南聯大的學生來說都是見怪不怪了,自由的思想早已經融進了西南聯大師生的血脈裡

或許,正是這份自由才成就了西南聯大的學生,曾在此處學習的學生王浩,僅僅在兩年之內便取得了哈佛的碩士學位

三:碩果纍纍的原因

西南聯大僅僅存在了8年零11個月,但這近九年的光輝歲月,成就了動蕩年代的璀璨星辰,成了教育史上的一個豐碑,以下便是西南聯大碩果纍纍的原因:

1:卓越的老師

正如梅貽琦所說:&34;。老師是決定學校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他們在教學工作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個好的老師能影響一個學生的一生,在西南聯大任教的老師大多是名師和才子,他們是走在各自領域上最前面的人,這些老師把先進的知識傳授給了學生們,在這些名師的教導下,學生自會有所成就,有所突破。

2:自由的氛圍

環境影響著人的成長和發展,不同的環境往往會養育出不同的人。自創立初期,西南聯大便給了學生們極大的自由。每個學生都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來選擇學習的專業,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們也可及時調改專業。

這種自由的管理模式是史無前例的,在這種自由的氛圍裡,每個學生都能找到為之奮鬥一生的事業。同時,這種自由的環境也讓學生們養成了自律和自立的習慣。這些習慣也在不經意間影響了學生的發展。

3:優秀的學生

基礎決定高度,學生的質量往往決定了學校的發展。越是成績優異的學生越能為學校的發展帶來活力和希望。

西南聯大的學生是來自清華、北大、南開的優秀學子。在之前的學習中,這些學生已經掌握了一部分知識,在以往的積累中,他們大多數已經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也有了更大的目標。

來到西南聯大後,這些有理想,有擔當的青年人聚在了一起,他們一起探討著晦澀的學術問題,一起尋找著民族的希望。

各種原因交織在一起促成西南聯大鼎盛的局面,時間定格了歷史,卻無法衝淡人們的記憶,無論何時,那博學狂傲又自信的大師模樣,和那積極聰敏又勤奮的學生模樣,終會時時浮現在人們心中。

相關焦點

  • 光陰|西南聯大:戰火中的南渡歲月
    同時,聯大的課程設計有意放寬口徑,讓每個學生都能自由選擇,對轉專業也予以自由寬容的政策——只需要填一張表格,沒有其他要求。1939年,何兆武進入西南聯大學習。起初他並不清楚自己的興趣所在,迷茫中選擇了土木系,但第二學期他就發現自己不志於此。「戰爭時期我們關心中國的命運,我希望從歷史裡找出答案」,出於這樣的目的,他轉入歷史系學習。
  • 「神奇的西南聯大」,中國第一的大學究竟是什麼模樣?
    上世紀三十年代,在雲南昆明誕生了一所可以彪炳於世界大學之林,絲毫不遜色於牛津、劍橋、哈佛、耶魯的"天字第一號"的中國高校,那就是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三所高校組成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西南聯大以它艱苦惡劣的生存環境而廣為人知,也以它碩果纍纍的學術思想而聞名於世。
  • 西南聯大三部曲:先生之風
    ……林語堂評價西南聯大,物質上不得了,精神上了不得。楊振寧說,西南聯大奠定我一切成就的基礎。美國弗尼吉亞大學約翰·伊瑟雷爾教授甚至認為:這所大學的遺產是屬於全人類的。在那個雨打風吹的年代,西南聯大務實又浪漫,艱苦而活潑,大師星布,盡顯風流。今天,讓我們隨著這套《西南聯大三部曲》,一起走進西南聯大,了解她的前世今生,探索她得以在逆境中創寫輝煌篇章的奧秘。
  • 「西南聯大」時期的法學軼事
    特別是在「西南聯大」這一特殊時期中,雖條件艱苦,法律系的大師先生們時刻不忘教書育人之天職,創造了中國法律教育史上一大奇蹟。  抗日戰爭爆發後,1937年平津淪陷。當時的國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南遷湖南長沙,開始先是在長沙組織臨時大學。由於清華和南開沒有法律系,因而西南聯大法律系基本上就是原北大的法律系。
  • 《我們的西南聯大》將播,主角顏值高,演繹熱血革命歲月
    它就是在1937年抗日戰爭時期,由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三所大學聯合組建的「西南聯大」。西南聯大前後共存在了8年零11個月,它保存了抗戰時期的重要科研力量,培養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優秀人才,遺存了足夠豐富的精神資源。
  • 《西南聯大國文課》:暌違七十載西南聯大國文課本首次完整再現
    西南聯大存在的時間不滿九年,就讀學生不過八千,而且條件簡陋,生活艱苦,但前後任教的教授有朱自清、聞一多等三百餘人,他們都是各個學科、專業的泰鬥、頂級專家。並培養出了一大批人才,其中包括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四位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六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近百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
  • 西南聯大的國文課,就是西南聯大的精神遺產
    「這麼多年培養的學生,還沒有哪一個的學術成就,能夠跟民國時期培養的大師相比。」錢老的這兩個感慨,也是我們心裡一直以來的疑惑。這也促使人們頻頻回顧、屢屢望向坐落於昆明的那所傳奇名校——「中國教育史上的奇蹟」——西南聯大。
  • 走進西南聯大 讀懂家國情懷
    它,就是在抗日戰爭炮火洗禮中成長起來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8月17日,「大道康莊」人民網全媒體調研行雲南團記者走進西南聯大舊址,追憶那個大學精神閃耀的時代。1937年「七七事變」後不久,平津陷落。8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陸續南遷。1938年,三校在昆明聯合組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抗戰勝利後,聯大「勝利關閉」,三校各自北歸復校。
  • 書:西南聯大英文課,58元
    《西南聯大英文課》大一&大二教本,現一條生活館有售▼ 《西南聯大英文課:大一英文教本》限時特惠 ¥58 (圖書定價 ¥98)《西南聯大英文課:大二英文教本》限時特惠 ¥59 (圖書定價 ¥98)《西南聯大英文課》大一+大二英文教本
  • 西南聯大 | 擾攘不安的歲月
    西南聯大《除夕副刊》主編的《聯大八年》於1946年7月出版,這本書收錄了近距離敘述學生運動的文章。除夕社是在1945年「一二·一」運動中有左翼青年學生發起成立的,當時參與協調民盟、民青工作的中共地下黨員洪德銘,在後來的回憶文章中曾經說除夕社一部分同學思想「極左」。
  • 滿江紅——西南聯大
    創作背景是1938年,清華北大南開組成的聯合大學,從長沙遷往昆明後,成立國立西南聯合大學,馮友蘭牽頭一眾學者為西南聯大創作了校歌、校訓等。後來各大學回遷北京,於其原址設立國立昆明師範學院,今雲南師範大學,仍沿用西南聯大校歌為校歌。
  • 西北聯大與西南聯大比較研究
    內容提要:西北聯大與西南聯大共同書寫了中國抗戰史和教育史的光輝篇章。,還是西南聯大的重返平津,都為新中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西北聯大與西南聯大是抗戰時期國民政府組建的兩所大學共同體,它們共同創造了中國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蹟。其組建與成立不僅在民族危難之際保存了中國高等教育的火種,保證了中華文脈弦歌不輟,而且鑄造了輝煌的教育成就,是一座永遠的豐碑。
  • 西南聯大的獨立性精神 ———民國時期西南聯大與政府和社會關係研究
    [1]同樣西南聯大的獨立性精神是對自由的追求,西南聯大擁有一個較大的知識分子群體,其獨立性精神包含全體師生對民主的渴望, 對獨裁和思想控制的抵制,以及對自由與民主追求構成了西南聯大的獨立性精神的內涵。這種獨立性精神是圍繞西南的知識分子群體在與國民政府、國民黨思想控制等一系列抗爭中表現出來的。
  • 與汪曾祺先生一起,夢想回到西南聯大
    西南聯大一直是我心中一個特殊時期的特殊印記,每次我提到他,我都覺得像朝聖,儘管我離那個年代很遠。也許是因為我對西南聯大的故事看得太多了,從的電視劇《我親愛的祖國》到的電影《無問西東》,從中央電視臺8集紀錄片《西南聯大》到《我在西南聯大的日子》,西南聯大先生汪曾祺,大學和生活在其中的人們的形象從模糊到清晰,變得更加深刻。在中國西南邊城昆明,西南聯大由國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私立南開大學合併而成。
  • 百度教育文庫平臺獨家上線西南聯大珍貴史料
    在紀念會現場,百度教育文庫平臺的西南聯大史料專題及數字復原項目正式對外發布,共同為西南聯大獻上了一份特殊的禮物。  活動期間,在網頁版百度搜索框內輸入「西南聯大」等相關關鍵詞,即可看到「百度AI追尋未消失的西南聯大」專題活動。
  •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是否存在被神化現象?西南聯大到底有多厲害
    今天心安想和你們聊一聊一所只在中國存在8年的一所大學——西南聯大。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由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於1937年組成。在戰爭的時代,西南聯大保存了抗戰時期重要的科研力量,培養了大批卓有成就的人才,為中國和世界的發展做出來傑出的貢獻。很多專家都說過:西南聯大是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蹟!更是被譽為「中國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瑪峰」。
  • 後人眼中的西南聯大:國之西南有大學泱泱
    向西南然而在往昔、在二十世紀上半葉,這昆明市的西北角哪裡是平靜之地?翠湖的漣漪見證過烽火中的西南聯大歲月——中國歷史上知識分子集體出走的一次壯舉。平津淪陷以後,為在抗日戰爭中保存中國教育與思想的精英,國立清華大學、國立北京大學、私立南開大學等校師生南遷長沙、又到昆明,長徵萬裡,在這裡建起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 西南聯大與臺灣
    遠在昆明的西南聯大立即向臺灣派出了自己的畢業生,參與收復工作。到1948年國民黨敗退大陸時,北大清華昔日的兩位校長和一批著名學人登島。西南聯大師生在臺灣先後計有300多人。很快中國進入漫長的「兩岸對峙」年代,對他們的情況基本隔絕。     2001年,清華大學90大慶時,我在甲所採訪西南聯大在臺校友會副會長姚秀彥女士。
  • 看《無問西東》,走進僅存8年11個月的西南聯合大學
    南京淪陷後,戰火危及長沙,國立長沙臨時大學考慮到戰局動蕩,為了擁有一個穩定的教學環境培養人才被迫西遷昆明,國立長沙臨時大學僅僅存在了四個月。從長沙轉往昆明的遷徙之路,整整68天,用腳步丈量了1671公裡。因沒錢沒材料,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婦設計的鐵皮校舍從高樓變成平房,從磚牆變成土牆。
  • 看«無問西東»,走進僅存8年11個月的西南聯合大學
    時任西南聯大校長的梅貽琦曾說過「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在那個年代,警報聲比上課鈴聲響的還要頻繁,敵機一來,學生們便頭戴樹葉躲在山洞裡,聽教授在轟隆的爆炸聲中繼續講課。在這艱苦的歲月裡,師生們懷揣著一顆愛國、救國之心,克服困難,不間斷的學習。「見機而作,入土為安」,是他們對日寇飛機的蔑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