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心安想和你們聊一聊一所只在中國存在8年的一所大學——西南聯大。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由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於1937年組成。在戰爭的時代,西南聯大保存了抗戰時期重要的科研力量,培養了大批卓有成就的人才,為中國和世界的發展做出來傑出的貢獻。
很多專家都說過:西南聯大是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蹟!更是被譽為「中國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瑪峰」。8年內,西南聯大隻畢業了3882名學生,但卻有2名諾貝爾獎獲得者、4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8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117位兩院院士及100多位人文大師。
聯大的歷史說它是一部西遷史也並不為過,陳演恪、聞一多、趙忠堯、鄧稼先、李政道等人都走上了中國教育史的長徵之路。剛到昆明、聯大沒資金,沒校舍。最後只好蓋起了一棟棟的茅草屋。梅貽琦也變賣了自己所有值錢的東西貼補教師,梅太太也只能去街上買米糕。
即便是在這樣的戰火時代,西南聯大的教授每天步行幾十裡路,寧願被日機炸死,也不願缺課。曾經研究聯大的外國漢學家問過沈從文:為什麼在抗日戰爭的年代,西南聯大培養的人才超過了戰前三校30年人才的總合? 沈從文回答了兩個字「自由」
是啊,自由!老師講課絕對自由,怎麼講由自己掌握;教授之間觀點爭奇鬥豔;學生隨意旁聽老師課。老師也互相旁聽;不限制學生轉專業。學術的生命力就在於它的自由。但自由並不等於散漫,聯大有著極其嚴格的考試制度。
西南聯大的偉大不在於他擁有很多大師,而是他培養了許多的大師。一所只存在了8年的高校,卻能以天空中璀璨閃耀過的流星般被後者記錄懷念。聯大見證了文化的斷裂,也肩負了文化的復興。
我想現在的大學仍然能夠從聯大的歷史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什麼也不怕,就怕文化人格的失落。中國,太寂寞。(摘自文化苦旅 餘秋雨)
各位讀者怎麼看待西南聯大,在評論區寫出你的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