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文化講座│如何把現象級刷屏長圖文做成紙質書

2020-12-20 澎湃新聞
北京│膠片電影《狗十三》的拍攝揭秘

時間:

12月7日(周五)19:00-21:00

地點:

朝陽區酒仙橋路14號兆維工業園B區3號樓2門1層影視工業網(北京中心)

主講人:

羅攀(攝影師)

12月7日登陸全國院線的《狗十三》,是羅攀與曹保平導演早於《烈日灼心》前合作的電影。藉此上映機會,我們邀請到羅攀老師,與大家聊一聊影片拍攝的幕後故事,以及數字和膠片在藝術與技術上的區別、影像技術在未來的發展趨勢、網劇與電影在銀幕呈現上的區別等。

北京│聽陳薪伊談中國原創歌劇《蘭花花》

時間:

12月8日(周六)10:30-12:00

地點:

西城區西長安街2號國家大劇院

主講人:

陳薪伊(導演)

《蘭花花》是陝北民歌中最廣為流傳的一首,它以質樸、高亢的旋律,直抒胸臆的音樂語言,述寫了陝北女子蘭花花純真熾烈的性格和對愛情的追求。這首歌曲從上世紀30年代傳唱至今,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2017年,國家大劇院以「蘭花花」為素材,推出了中國原創歌劇《蘭花花》。本場經典藝術講堂,特別邀請到著名導演陳薪伊,和我們一起聆聽這曲命運之歌。

北京│在自己的房間,書寫她們眼中的世界

時間:

12月8日(周六)14:00-16:30

地點:

朝陽區朝外大街乙6號朝外SOHO-B座三層023基路書店咖啡

「藏書閣讀書會」常規主題活動好久沒有做文學書了,所以在本期活動又迎來了熟悉的文學主題。我們來一起討論當代外國文學女作家的作品,每人分享一本你讀過的當代女作家的作品。

北京│阿加莎小說裡的人性潛規則,你了解多少?

時間:

12月8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朝陽區建國門外大街乙12號一層L110號商鋪建投書局

主講人:

陳豔濤(建投書店公司總經理)

無論是貪慾,還是妒忌,還是恐懼,人性深處才有萬事萬物的答案和密碼。這是阿加莎·克裡斯蒂小說最動人處,也是她對偵探類小說最大的貢獻。本周六,來阿加莎·克裡斯蒂的讀書會,和陳豔濤女士一起探究懸疑作品裡的真實人性。

北京│藝術、理想、自由——從音樂劇《媽媽咪呀!》看當代女性

時間:

12月8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朝陽區七聖中街12號愛琴海購物中心3層單向空間

嘉賓:

陳松伶(演員)、晴飛(演員)、袁野(演員)

被譽為「世界第一音樂劇」的《媽媽咪呀!》,由瑞典國寶級樂隊ABBA的22首膾炙人口的流行金曲串聯而成,圍繞著一位單身母親和她的年輕女兒,講述了一個有關愛情、友情和親情的故事。在這次分享會裡,《媽媽咪呀!》中文版第四季的主創——音樂劇演員陳松伶、晴飛和袁野,將會結合自己在劇中的角色和人生經歷,與大家分享在生活方式越來越全球化的今天,現代女性是如何在藝術產業中摸索、找尋自己的定位,並在藝術經驗中獲得更多屬於自己的感悟。

北京│家,心所在的地方——《探享家》新書分享會

時間:

12月8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東城區國子監街42號失物招領Lost&Found

嘉賓:

李若帆(失物招領Lost&Found創始人)、馮驌(好好住創始人/CEO)

曾經的「家」被形容為避風港,而今天,「家」越來越多地變成了人們實現自我理想和願景的場所。「你就是你所居住的地方」——選擇城市還是鄉村?用什麼樣的風格營造?怎樣用細節彰顯個性與情緒?又邀請何人與自己同居?在《探享家:家,心所在的地方》出版之際,我們邀請兩位嘉賓,與大家一起探討「家」是什麼。

北京│好選題的誕生——把現象級刷屏長圖文做成紙質書

時間:

12月8日(周六)15:00-17:00

地點:

東城區美術館后街77號77文創園內本土一間

嘉賓:

馬旭(設計師、內容策劃)、魯昊(編劇、內容策劃)、肖堯(圖書編輯)

局部氣候,成立於2016年,是一個致力創作原創大眾科普的內容品牌,他們製作的《一起下潛,海底一萬米》、《一九三一》等多個作品引起全網現象級轉發。局部氣候是科普長圖的開創者。肖堯,現為中信出版集團見識城邦策劃編輯,主要策劃方向為歷史、哲學、科普,曾策劃出版《萬物漫遊指南:上天下海》、《講故事的動物》、《十字軍的故事》、《給善惡一個答案》等書。本周六的「做書者說」,我們邀請局部氣候的團隊成員與肖堯一起對談如何把現象級刷屏長圖文做成紙質書。

北京│婚姻裡,我們需要喝點酒

時間:

12月8日(周六)19:30-21:00

地點:

朝陽區郎家園甲10號東郎電影產業園B103號正午酒館

嘉賓:

過士行(劇作家)、劉丹(演員)、巫昂(詩人、作家)

53歲的伯格曼拍完《呼喊與細語》以後,發現自己陷入了嚴重的財務危機,於是他就替瑞典電視臺拍攝了一部六集的電視電影《婚姻情境》。經過了四次婚姻,此時的伯格曼儼然一個婚姻專家,《婚姻情境》雖然描述的只是一個特定的情節,但每個人卻都能找到似曾相識的感受。12月8日晚,我們邀請來了話劇《婚姻情境》的主創,以及詩人、作家巫昂,和大家聊聊婚姻,聊聊伯格曼。我們還安排了一個沉浸式互動環節,讓大家也來過過戲劇癮。

北京│曉航對話平臺,2018年我們談論了什麼?——科幻新作《雙生夢》新書籤售

時間:

12月9日(周日)14:00-16:00

地點:

海澱區遠大路1號世紀金源購物中心4樓字裡行間書店

嘉賓:

曉航(作家)、李笛(微軟小冰之父)、宋睿華(微軟小冰首席科學家)、張菁(《青年文學》主編)、趙依(《人民文學》編輯)、周建彤(民謠歌手)、黎剛輝(導演)、張雲(作家)

關於未來,我們邀請微軟小冰之父李笛先生、首席科學家宋睿華女士,以及幾位嘉賓,與曉航一起從《雙生夢》談起,展望人類可以想像的未來。關於時光,曉航會講三個過去的故事,同時民謠歌手周建彤將演唱四首民謠。關於當下,青年評論家張菁女士、青年評論家和作家趙依女士、青年作家和編劇張雲先生,將與曉航一起談《雙生夢》和當下生活的關係,以及未來城市文學的發展。城市與鄉村的關係部分,則首先欣賞電影片段《我的遊戲情人》(黎剛輝執導),之後由青年導演黎剛輝、張雲與曉航一起從正在籌備中的電影《你好父親》談起,討論城市與鄉村的關係。

北京│至真至情——京劇之美

時間:

12月9日(周日)14:00-16:00

地點:

東城區龍潭東路9號角樓圖書館

主講人:

魯威(京劇乾旦演員)

在「50後」、「60後」的眼裡,京劇是過年過節婚喪嫁娶的必備;在「90後」、「00後」的眼裡,京劇正在漸漸消失。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對京劇的印象似乎停留在小時候的中央11臺,停留在《霸王別姬》的「男怕夜奔女怕思凡」,停留在奶奶的一曲《沙家浜》中。本周,跟隨京劇老師魯威,從京劇的產生與發展、京劇的行當與流派講起,一同走進至真至美的京劇世界,感受名家的藝海人生,一探往昔的京華煙雲。

北京│晚清畫報中的女子學堂與帝京想像

時間:

12月9日(周日)14:00-16:00

地點:

海澱區中關村南大街33號中國國家圖書館學津堂

主講人:

陳平原(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在晚清畫報中,「女性」與「帝京」是兩個熱門話題。這端賴於大眾媒體的發達、都市現代化的進程,以及啟發民智的內在需要。再加上人們對性別與政治的好奇心理,使得畫報對這二者具備天然的親和力。而北京作為帝都的特殊性,既決定了它必然偏好「興辦女學」等啟蒙話語,也將這個城市置於高度被想像、被窺視的位置。如此騷動不安、雜花繽紛的女子學堂與帝京圖景,既是晚清社會的真實寫照,也蘊含著某種變革的動力。

北京│表演與導演

時間:

12月9日(周日)14:00-17:00

地點:

朝陽區姚家園南路1號惠通時代廣場7號樓K區山下劇場

主講人:

田壯壯(導演)

作為中國「第五代」導演的核心人物之一,田壯壯亦以精湛的演技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在「表演與導演」大師分享課上,田壯壯將從自己的多重創作身份出發,講述表演與導演的交流之道。

北京│一代文化大家左宗棠——《左宗棠:家書抵萬金》新書發布會

時間:

12月9日(周日)15:00-17:00

地點:

海澱區王莊路1號清華同方科技大廈D座1層111號三聯書店

嘉賓:

徐志頻(作家)、楊東梁(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十年砍柴(作家)

《左宗棠:家書抵萬金》收錄現存的全部156篇書信,凡十萬言,從家書的角度,可以看作「左宗棠自傳」。一代偉人教子之方、為官之道、治軍之要,皆體現於這一手原始資料之中。而且,左氏生平的行跡,包括每一個事關中國前途與命運轉折關頭的心跡,這裡都有最真實與全面的私記,這些都是在官方典籍中找不到隻字片言的。12月9日,《左宗棠:家書抵萬金》作者徐志頻將與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楊東梁、著名文史作家十年砍柴一起與讀者圍繞左宗棠進行對談,再現真實的歷史人物。

北京│中國政治40年

時間:

12月11日(周二)19:00-21:00

地點:

海澱區中關村大街59號文化大廈6層602會議室

主講人:

楊光斌(中國人民大學特聘教授)

楊光斌,中國人民大學特聘教授,國際關係學院院長,研究領域包括政治學理論與方法、比較政治(世界政治)、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中國國內政治經濟與對外關係。本次講座,楊教授將為我們講述中國政治40年。

上海│傳統藝術的當代化傳播

時間:

12月7日(周五)14:00-16:00

地點:

徐匯區汾陽路20號上海音樂學院小音樂廳

主講人:

王珮瑜(京劇演員)

王珮瑜一直以來堅持對傳統劇目、骨子老戲的踏實傳承,同時在京劇藝術的傳播方式上不斷探索創新、敢於實踐,2017年以來,在多檔綜藝節目中亮相,收穫粉絲無數,以輕鬆娛樂的方式,花式推廣傳統文化,越來越多的人因她而走近京劇,曾經「不知道自己喜歡京劇」的人們紛紛走進劇場,開始探索美妙的京劇世界。本次活動,王老師將與我們分享傳統藝術的當代化傳播。

上海│數據閱讀城市

時間:

12月7日(周五)19:00-21:00

地點:

浦東新區浦城路150號陸家嘴圖書館3樓·融書房

主講人:

湯舸(城市研究者、數據科學家)

本期陸家嘴讀書會作為「新鄉愁:探索未來城市」主題月活動的第一期,我們邀請到城市研究者&數據科學家湯舸,給我們講講數據,還有那些與數據有關的有趣故事。

上海│黑暗之中,總會有光:《愛的藝術》

時間:

12月7日(周五)19:30-21:00

地點:

黃浦區復興中路517號思南書局3樓

嘉賓:

程何(音樂劇譯配)、沈道靈(音樂劇演員)

本周五晚,我們請到了職業音樂劇譯配程何、音樂劇演員沈道靈作為嘉賓,結合目前正在上海熱演的音樂劇《近乎正常》和大家一起學習艾裡希·弗洛姆的名作《愛的藝術》。現場還會有音樂劇的演唱環節,期待你的到來。

上海│思考生活的模樣,三者三樣

時間:

12月8日(周六)14:00-15:30

地點:

黃浦區淮海中路775號無印良品3F

嘉賓:

楊芳州(讀庫副主編)、默音(作家)、沈宇(圖書編輯)

MUJIBOOKS創刊人物系列,以「人與物」為理念,以在不同領域中洞察生活的作家為主題,收錄了多篇短篇文章,以一人一冊的形式推出。創刊第一期有《柳宗悅》、《花森安治》、《小津安二郎》三本,從三個角度洞察著不斷變化的日本。這次第二期,出版了《佐野洋子》、《茨木則子》、《米原萬裡》三本,繪本、詩、隨筆……我們邀請了讀庫副主編楊芳州老師、作家默音老師、世紀文景資深編輯沈宇老師,一起聊一聊這超越流派並不斷磨練語言的三位女性。

上海│藝術史中的複製及其觀點

時間:

12月8日(周六)14:00-15:30

地點:

徐匯區豐谷路35號餘德耀美術館

主講人:

陳研(上海師範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講師)

「複製」這個不可迴避的話題僅僅發生在當今時代嗎?當我們放眼世界藝術史,又能發現「複製」本身所具有的哪些創造力和可能性呢?本周六的講座將以「藝術家此在」展覽中核心的部分——「複製」為主題,追溯藝術複製史,介紹藝術史中的複製及其觀念,並以此討論藝術與複製在當代的價值,以期在普及藝術史知識以外,激發觀眾對藝術史中的複製觀念進行思考。

上海│文學與翻譯——黃葒《一種文學生活》新書分享會

時間:

12月8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徐匯區復興中路505號思南文學之家

嘉賓:

黃葒(南京大學法語系教授)、毛尖(華東師範大學教授)、袁筱一(華東師範大學外語學院院長)

《一種文學生活》是南京大學法語系教授黃葒關於文學與生活的一部隨筆集,或者說是一部有關文學生活的隨筆集。在書裡的篇章中,我們可以看到黃葒是以怎樣的方式走進這些作家作品所營構的空間之中的,她與這些作品的相遇與撕纏,她的柔和、清練的筆調,又為我們勾染出一位法語文學教授與翻譯家怎樣一種日常的文學生活。12月8日在思南,讓我們與作者黃葒以及嘉賓毛尖、袁筱一等幾位老師一起聊聊文學,談談翻譯,以及它們是如何介入和影響我們的生活的。

上海│歇家與明清江南社會

時間:

12月8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虹口區公平路18號8號樓嘉昱大廈一層建投書局

主講人:

胡鐵球(浙江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

12月8日,建投讀書會第三季「走進江南」系列第三期,我們有幸邀請到浙江師範大學歷史系胡鐵球教授。長期從事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的胡教授將從「保歇制度」入手,帶我們揭秘歇家的興起如何悄然改變明中期至清初的社會結構。

上海│洪晃首部小說《張大小姐》新書籤售會

時間:

12月8日(周六)14:00-17:00

地點:

黃浦區南京東路829號世茂廣場G層ICICLE之禾

主講人:

洪晃(作家、媒體人、出版人)

《張大小姐》以一樁兇殺案為切入點,講述了一個叫張燕的年輕女人橫跨18年的殘酷愛情故事,同時披露時尚圈、公關界真實景象,是一個關於獨立和依附,偽裝與真相,愛情及回憶的故事,而這一切,都與虛榮有關。本次活動,「一個專業的不務正業人士」、本書作者洪晃將攜新書與讀者分享自己的創作靈感。

上海│上海貓業指南

時間:

12月8日(周六)19:00-21:00

地點:

黃浦區九江路686號7樓城市考古辦公室

主講人:

何韻(城市記錄者)

「上海貓業指南」的題名取自著名的上海史研究資料《上海百業指南》,分享人會從流浪動物的角度,討論當今「城市共生」與「市井生態劇變」等社會性議題。在我們的城市裡,到底會不會有「流浪貓鮑勃」的故事?

上海│海豹在幸福裡等你!——王XX的海豹之家大發現!

時間:

12月9日(周日)14:00-16:00

地點:

長寧區番禺路381號幸福裡A座幸福集薈

主講人:

王XX(插畫師)

小海豹的宇宙裡都有些什麼呢?有點散漫、有點可愛的海豹一開始就是這樣圓滾滾的嗎?夥伴小章魚是什麼時候出現在海豹的世界裡的呢?醜醜的海牛真的沒人喜歡嗎?海豹的狂熱粉絲、海豹漫畫的創作者王XX將帶著大家暢遊海豹宇宙,了解海豹的一切!

上海│談談「流散」東北的古代書畫珍品

時間:

12月9日(周日)14:00-16:30

地點:

靜安區威海路870號靜安書友匯

主講人:

吳啟雷(文化學者)

萬眾矚目的遼寧省博物館年末特展徐徐拉開帷幕,本次特展展品之豐富、陣容之豪華,堪稱近年來海內外中國古代書畫受展覽中的「核彈級」大展。作為國內中國古代書畫文物收藏「四大重鎮」之一的遼博,其館藏書畫作品多為晉唐宋元時代的名作,這些作品傳承有序,在中國古代書畫史上有極高的地位。主講人將為大家解讀遼博及其前身東北博物館的歷史,並介紹遼博所藏國寶級書畫的情況。

上海│在自己的房間,書寫她們眼中的世界

時間:

12月9日(周日)14:00-16:00

地點:

徐匯區漕溪北路33號1樓宜芝多三樓

「藏書閣讀書會」上海分舵第一次活動,一起討論當代外國文學女作家的作品。

上海│黑洞——時空彎曲的神秘旋渦

時間:

12月9日(周日)14:00

地點:

徐匯區淮海中路1555號上海圖書館正門四樓多功能廳

主講人:

袁峰(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研究員、副臺長)

什麼是黑洞?與宇宙中一般的天體如恆星比較,他們有什麼奇異的特性?黑洞真的存在嗎?他們存在於宇宙中的什麼地方、是如何形成的?黑洞周圍在發生著什麼物理過程?天文學家們如何發現、研究他們?天文學家為什麼對他們特別感興趣?他們在宇宙中扮演了什麼角色?本次講座,邀請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研究員、副臺長袁峰先生,帶大家去認識這些黑洞,探索它的奧秘!

上海│我的詩與我的畫

時間:

12月10日(周一)10:00

地點:

徐匯區淮海中路1555號上海圖書館西區三樓5304室

主講人:

嚴陣(詩人、作家、 畫家)

著名詩人、作家嚴陣,被譽為「中國的歌者」,他的作品洋溢著對祖國的摯愛,寄予了對民族未來的期待。作為中國一位前衛夢幻畫家,他的繪畫以現實為夢幻,視夢幻為現實,通過無規則的藝術手段,揭示視覺裡瞬息萬變的奇玄奧秘的心靈風景。嚴陣先生說「詩歌是文字不朽的符號」,而他的繪畫作品又是「不需要被翻譯的詩」。本期講座,嚴陣老先生將與大家分享:他的詩與他的畫。

上海│中國製造的好萊塢

時間:

12月10日(周一)18:30-20:00

地點:

靜安區南京西路1376號上海商城東峰540室上海美國中心

主講人:

孔安怡(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媒體研究助理教授)

中國蓬勃發展的電影市場已成為好萊塢電影製作時的重要考慮因素。就這個話題,上海美國中心請到了獲獎圖書《中國製造好萊塢》作者、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媒體研究助理教授孔安怡(Aynne Kokas)。在《中國製造好萊塢》中,孔安怡研究了各種瞄準中國新興中產階層錢包的商業合作,包括龐大的主題公園和好萊塢大片。美國的娛樂巨頭們越來越頻繁地與中國片商合作,並在設計和製作過程中迎合中國市場。孔安怡博士將在講座中和大家探討這些新趨勢,以及好萊塢「夢工廠」與「中國夢」之間的區別如何變得越來越模糊。

上海│杜保瑞教授講《人物誌》

時間:

12月12日(周三)19:00-21:00

地點:

徐匯區廣元西路60號南洋廣元公寓

主講人:

杜保瑞(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

《人物誌》是三國曹魏時人劉劭所著,是中華文明史上最玄奇的「人物評鑑理論」以及「用人寶典」。《人物誌》是領導者必備的人事管理工具書,本課程將藉由原典的逐字導讀,介紹書中的原理,說明理論的意義,輔以實例的討論,帶領學員進入管理的最高智慧之道。本次活動,一起聽上海交通大學杜保瑞教授講解《人物誌》。

廣州│打開閱讀之門——曹文軒老師讀者見面會

時間:

12月9日(周日)11:00-13:00

地點:

天河區天河路123號廣州購書中心6樓多功能廳

主講人:

曹文軒(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曹文軒的作品長於用純美地道的語言,講述一個個曲折動人的故事,謳歌苦難和成長,挖掘人性與人情,處處流露出對兒童生存狀態和心靈世界的關注,對廣闊生活和生命本質的思索,催人淚下而又充滿了脈脈溫情。讀者見面會現場,曹文軒將暢談自己的閱讀和寫作經歷,並就羊城學生和家長們關心的讀書和寫作分享心得,傳授經驗。

武漢│中華曲藝的文化形象

時間:

12月8日(周六)9:30-12:00

地點:

武昌區公正路25號湖北省圖書館長江報告廳

主講人:

吳文科(中國藝術研究院曲藝研究所所長)

吳文科,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曲藝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本次活動吳所長將結合自己的研究為我們講述中華曲藝的文化形象。

西安│《媽媽,我自己來》繪本分享

時間:

12月8日(周六)11:00-12:00

地點:

未央區明光路71號旭弘西北廣場五樓鍾書閣

主講人:

嶽老師

繪本《媽媽,我自己來》抓取幼兒成長過程中的典型事件,配以精美的手繪插圖,通過文字和生動的語言定格孩子成長的有趣瞬間,能讓孩子們在閱讀時自覺代入,引起強烈的情感共鳴,並產生審美的愉悅感。同時,也為父母們傳達了正確的育兒理念。12月8日,鍾書閣西安店,嶽老師為我們分享繪本《媽媽,我自己來》的故事,讓小朋友學會自立,慢慢收穫成長的喜悅。

南京│時光的星辰——紀念勒內·夏爾與霍夫曼斯塔爾

時間:

12月8日(周六)14:30-16:30

地點:

鼓樓區廣州路173號先鋒書店

嘉賓:

李雙志(學者)、張博(學者)

這個冬日,我們相約譯者李雙志、張博,以一場詩歌沙龍來討論這些主題,回憶一個時代,紀念兩位詩人:2018年,是勒內·夏爾逝世三十周年,而即將到來的2019年,是霍夫曼斯塔爾逝世九十周年。跨越布滿灰塵的時光,我們望見一個世紀前傳來的星光,至今熠熠生輝。他們以詩歌的火焰與藝術的光芒守護了各自的時代,而世人將他們這擁有永恆魅力的詩人圖像放置在群星之下。他們始終留在我們身邊,寫作,抗爭,成就永恆。

南京│袍哥的世界:傳說、歷史與故事——王笛新書《袍哥:1940年代川西鄉村的暴力與秩序》分享會

時間:

12月9日(周日)14:30

地點:

鼓樓區廣州路173號先鋒書店

主講人:

王笛(澳門大學特聘教授、歷史系主任)

秘密會社、會黨研究是中國近代史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課題領域。與廟堂相對,我們也可以將這個廣闊的世界稱為江湖。迄今為止,中外學者已有諸多關於天地會、白蓮教、青幫等秘密組織的研究成果發表,但從微觀史學方法出發,深入江湖的著作還非常鮮見。用微觀史學來研究江湖,有什麼特別之處?又能給我們帶來哪些故事?12月9日,歷史學家王笛將帶著他的《袍哥:1940年代川西鄉村的暴力與秩序》來到先鋒書店,用微觀史學深入底層江湖,敬請期待。

南京│鏡中世界:虛實之中的歷史全息圖——趙柏田《萬鏡樓》新書分享會

時間:

12月12日(周三)10:00

地點:

浦口區雨山西路86號南京審計大學浦口校區內先鋒書店潤澤書局

主講人:

趙柏田(作家)

趙柏田最新的歷史散文集《萬鏡樓:歷史的紀實及其虛構》融合了文學的詩性和歷史的智性,書中有故事,有人物,有評說,有段子,有龐然的大歷史,也有歷史旋渦中的人。作者用史筆詩心,為我們復原了一個時間深處的中國,堪稱近年來難得一見的歷史寫作佳構。12月12日,趙柏田老師將來到先鋒書店潤澤書局,走進歷史和文學這個精妙的「鏡中世界」。

長沙│河森堡《進擊的智人》新書分享會

時間:

12月9日(周日)14:30-16:30

地點:

嶽麓區楓林三路1099號梅溪書院L2層講堂

主講人:

河森堡(博物館講解員)

12月9日,我們邀請到這位最會講故事的國家博物館講解員來到噹噹梅溪書店。智人是如何順利通過造物主的層層考驗,最終擁有了主宰世界的力量?河森堡將用博物學、化學、生物學、進化心理學刷新你對華夏文明的認知:匱乏貫穿著人類進化史,我們究竟如何走到今天。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一周文化講座│為什麼湖南會產生湘軍
    原標題:一周文化講座│為什麼湖南會產生湘軍8月12日下午,我們有幸邀請到了學者吳其堯、吳剛和石黑一雄的兩位譯者馮濤、張坤,與你共讀他的兩部代表作《長日將盡》和《莫失莫忘》。上海│尋跡山火 時間:8月12日(周日)19:00-20:30 地點:黃浦區虎丘路20號上海外灘美術館 主講人:鄭晉(藝術家) 本次講座不僅展示雲南的傳統博物館,還將探索有關文化生態村的概念。
  • 一周文化講座│基因為什麼與我們息息相關
    本次講座,他將為我們詳細解讀中國的文化構造與漢字藝術。;而宮廷又具有一個時代文化的代表性,故本次講座以清代皇家過年作為解析對象。本次講座旨在解密廣府文化,於是要從「廣府文化系個咩東東」講起,解密廣府毫無疑問不可以不談粵語。
  • 一周文化講座│轟動日本的中國漫畫——《鏢人》
    《如懿傳》藝術指導韓忠,將其在大銀幕電影上的精益求精同樣應用在小屏幕電視劇的美術創作上,並堅持在其創作中將中國的傳統文化融合在影視劇的視覺美術中,形成其獨特的美學風格。9月29日,聽藝術指導韓忠聊聊他如何「打造」故宮的陳設和器物。
  • 一周文化講座│陳引馳、傅傑:今天為什麼需要讀古典?
    284期,800多位作家、學者和文化人士,40000多人讀者來到現場。接續傳統,理解當下,想像未來,是思南讀書會五年來的精神指歸。在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方面,思南讀書會曾邀請過不少專家學者,講述中國傳統文史哲的經典作品。古典在今天是不是還活著?古典曾經有怎樣的價值及今天價值何在?如何接受古典和傳習古典?
  • 一周文化講座│村上春樹新書正式發售,48小時狂歡
    其實,中國文化是一個有機的系統結構,一旦摸清這個系統,就能把握住中國文化的大體和精髓。本次講座將帶領觀眾一同梳理中華文化的格局,使大家了解其脈絡。中國詩詞大會年度亞軍)除了動漫與宅,除了日劇與東野圭吾,在離不開社交網絡的快閱讀時代,或許你還想了解當下中日年輕人的表達差異、文化差異,了解他們的相同與不同,了解每一個文化現象背後的成因。
  • 一周文化講座│八十年代,我們的文學回憶
    本次講座,中國文物學會理事梁鑑老師將為我們詳細講述佛光寺和中國營造學社的歷史貢獻,以期為建築遺產的保護傳承貢獻一點力量。觀復貓為你講述節日背後的文化進程,帶你重溫節日的儀式感,體會貓樣人生的溫暖瞬間。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姜宇輝教授,為大家帶來一場有關形上繪畫的講座,現場與基裡科和莫蘭迪進行哲學對話,探討藝術與哲學的關係,一起藝術在生活。
  • 一周文化講座│本土賽博朋克:從旺角黑夜到瀋陽街頭
    同時胡新宇也將對北京和倫敦兩座城市進行比較,探討城市肌理的保護如何便於我們營造良好的「人與城」關係,以及不同的城市如何使用不同的探索方法。北京│如何不被算法淘汰,找到自己的競爭力?本次講座將以《傳習錄》,以及《傳習錄》以外的各種語錄和《陽明先生文錄》為例,具體分析王陽明的語錄和文集的編纂與出版傳播過程、現存諸本的基本情況和相互關係,並希望能夠通過對王陽明相關文獻的考察,進一步揭示王陽明的言語和文章是如何記錄下來的。
  • 一周文化講座│《達·文西密碼》作者丹·布朗來上海了!
    從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到貝多芬的《月光鋼琴奏鳴曲》,從曹雪芹的《紅樓夢》到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從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到達·文西的《蒙娜麗莎》,從中國的樂器古箏、二胡、琵琶到西方的樂器小提琴、大提琴、鋼琴,我們今天的講座,就以音樂文化為切入點,在一帶一路這個千年的文化走廊上,帶領聽眾朋友們感受一次文化穿越之旅。
  • 一周文化講座│一帶一路VS逆全球化:世界秩序的「新周期」
    (原人民美術出版社社長)本次活動從中國傳統文化經典繪本《山海獸》談中國乃至世界「神怪熱」現象與溯源。從這一問題出發,《文化縱橫》曾經組織過一系列專題文章進行討論,討論文章也初步結集為《新周期:逆全球化、智能浪潮和大流動時代》一書出版。為了持續和深入推進這一問題,我們邀請了著名學者、杜克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高柏先生(也是《新周期》一書作者之一)以「『一帶一路』VS『逆全球化』」為題展開深度討論,與讀者們一同探討和認知新時代、新全球化。
  • 一周文化講座|我們從未現代?
    在第一現場工作的全球寫作者與思想者,來自不同文化背景和工作經歷的他們,思考上是否有共鳴,行動上如何找到共同的方案?他們的會面與談話,將試圖為當下的困境破局。北京│我們從未現代?北京的胡同,對《胖子》這本小說來說是很重要的,書裡的配角們,他們快人快語,他們嬉笑怒罵,作者一個字都沒有描寫過他們的長相,但你讀小說的時候,你自然知道他們長什麼樣。
  • 一周文化講座|端午與傳統文化
    為與讀者分享這本精彩而豐富的書,我們將在中信書店·僑福芳草地店舉行新書分享會,請外國文學專家陸建德與青年作家蔣方舟進行對談。兩位嘉賓將聊兩位作家、聊本書、聊各自對書中涉及話題的見解。這個端午假期,李爽老師將為大家帶來一場關於端午與傳統文化的講座,讓我們一同走進歷史,走進海澱文化,了解老北京的端午民俗和文化意蘊,感受北京文化的魅力與內涵吧。
  • 一周文化講座│從東京到北京,新女性的一萬種可能
    「做書者說」邀請朱贏椿,講述如何從一個創意開始,幾番構思,幾多嘗試,幾經變化……又是幾度春秋,尋著思索的軌跡,探其何以成為如今書的模樣。本周日,建築師、建築學教師劉秉琨將為大家講述建築文化比較中所見的東西方審美方式的不同。上海│如何寫「後四十回」?
  • 一周文化講座│明天我們能放心住進養老院嗎?
    ,他又該如何謝幕?如何從日常中理解日本及日本人?文化如何通過日常傳承和維繫?什麼造就了中國與日本的不同深度解讀中國文化與日本文化?12月15日,用心感受,每個人都是生活裡的民俗學家。北京│《寫給大人的睡前故事》——新書籤售會時間:12月15日(周六)15:00-17:00地點:朝陽區常通路1號院1號樓龍湖北京長楹天街西區5層貓的天空之城主講人:陳諶(暢銷書作者)
  • 一周文化講座|你留在北京的理由是什麼
    新的思想體系又是如何回答古希臘先賢們提出的問題的呢?世間種種究竟何為真假?我們又應該相信什麼?人類究竟能不能觸及世界的真理?請參加哲學簡史講座第二集:康德譜系。本次講座中,馮源教授將深入解讀生產青年:從PSA的「青策計劃」看當代藝術中的代際現象。
  • 一周文化講座︱自我迭代:領軍人物們如何理解新事物
    唐隱從外企金領到千萬級IP的專業作家,轉行、出書、跨界,這一步步是如何走來的?大唐盛世的斷案靈感從何而來?本次分享會,唐隱將就以上問題,為觀眾一一解答。如何權衡創新與風險是創業成功的關鍵。王志榮博士將會在本次香港大學開放日講座中介紹和講解網際網路思維的重點和當今流行的顛覆性科技,分析其給商業社會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並與大家分享新興企業和傳統行業的攻守策略。譚國韜博士將為我們講解如何平衡創新與風險之間的關係,幫助我們更好的面對充滿了荊棘和曲折的創業之路。
  • 一周文化講座|走近孔子看儒家學說的時代價值
    4月8日在上海舉辦由李老西老師宣講的講座,主題為「如何做好孤獨症的家庭幹預」。如何認識「子職教育」引發家長對於問題的思考。當下身處傳媒發達的網絡時代,教育孩子的形式、內容、方法、手段等應該怎樣革新?面對小升初、中高考等壓力,應該如何幫助孩子進行排解?家庭內部存在教育理念的矛盾應該如何平衡?家長行為、家庭環境等對孩子成長有何影響?本次講座,將給予聽眾更多全新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方式。
  • 一周文化講座│來小區沙發上坐一坐,聊聊沒有刀光劍影的江湖
    本講座將分兩期來介紹這部手工藝傳世經典的成書年代、地域以及影響,通過對其「百工之事」的特點和攻木、攻金、攻皮、設色、刮摩、摶埴六大技術門類分論篇章的內容陳述,探討該書所闡述的傳統手工藝中蘊含的工藝基因與現代工藝創新的關係。
  • 一周文化講座|上海製造——那些年的美術電影
    >一西平措(中國西藏文化博物館研究員、首都師範大學客座教授)本次講座以佛像的發展歷程和種類為線索,系統地為大家介紹中國歷代佛像的藝術特點、種類和藝術價值、漢傳佛像鑑賞與藏傳佛像鑑賞等知識。有趣的是,20世紀西方三位最重要的美術史家李格爾、潘諾夫斯基和貢布裡希,都對這一現象進行了理論闡釋。本講座試圖通過對這段學術史片斷的追溯,分析三位美術史家的理論起點與得失,探討美術史理論對圖像媒介進行理解、闡釋與重構的種種可能性。
  • 一周文化講座|氣象預報員宋英傑談天氣:影響中國人名的變化
    所長自己對古城牆也有所涉獵,本次講座所長將圍繞以下內容展開:鐵路修建——北京城牆被拆毀的罪魁禍首;喜仁龍與他的國外同行們——古建築在中國,研究在國外;除卻紙質出版物,資訊時代古建存續的新構想。(藝術家)本次講座,UCCA誠邀藝術品收藏家、通商律師事務所創始人劉鋼律師與藝術家趙半狄就與藝術品版權相關的法律問題進行討論:當侵權、抄襲行為發生時,藝術家如何利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權益?
  • 一周文化講座|願風指引你的道路:發現自己與家庭的新聯結
    本次分享會,我們特邀四位嘉賓,和大家聊一聊怎樣看待作家「跨界」現象?怎麼區別專業與業餘的創作?怎麼定位他們身份與角色?本次講座通過對傳統中國與近代中國思想資源的釐清,農耕、遊牧與海洋文明之文明類型的分梳,嘗試思考中國如何突破民族主義的話語體系,進入普遍主義的敘事邏輯,從而成為真正的世界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