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建民委員:增強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

2020-12-18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

本報訊(記者何文卿)全國兩會期間,鄒建民委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以及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也是對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堅定信心。

 

「建設文化強國需加強頂層設計,築牢文化自信的基礎。」鄒建民委員建議,把提升中國文化的世界影響力擺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來抓,制定長遠文化輸出共贏合作規劃與願景,為進一步提升文化影響力、增強文化自信提供更為具體的指引,並在繼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推陳出新、革故鼎新」,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進行文化創新,從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入手築牢文化自信的基礎。

 

鄒建民認為,可創新方式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與國際化表達方式有機結合起來。在文化交流、借鑑的基礎上,推出融會多種文化特質的新文化,藉助大眾傳媒及其他各種途徑,更加主動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讓中華民族的文化理念走出國門。

 

此外,鄒建民還建議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加強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文化交流合作,提升文化影響力;堅持以文化人、以文建信、以文聚心,深化中外思想文化交流,加強與國際組織的合作,提升我國在國際文化事務中的話語權。

相關焦點

  • 在堅定文化自信中實現文化強國
    人類社會每一次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升華,無不伴隨著文化的歷史性進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然召喚著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新使命。(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支撐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把我國建成文化強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同時,把「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之一,設置專章對「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作出戰略部署。這為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不斷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指明了努力方向。
  •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意義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實現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必然伴隨著中華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然召喚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文化建設提升到一個新的歷史高度,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並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制度確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的一項根本制度,把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
  • 習近平:滋養民族心靈 培育文化自信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習近平給國家圖書館老專家的回信 習近平:滋養民族心靈 培育文化自信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2019年09月09日 19:50 來源:新華網 作者: 字號 內容摘要
  • 【學習明理】堅定文化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內在動力
    原標題:【學習明理】堅定文化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內在動力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並對如何實現這一戰略目標作出新的規劃和部署。習近平總書記曾在不同場合多次談到文化自信,黨的十九大更是把文化自信寫入了黨章,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的一個標誌性事件。因此,研究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自信重要論述的理論來源及其現實意義具有重要意義。
  •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建設文化強國
    本文轉自【光明網】;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建設文化強國——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訪談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
  • 【學習強國】十九屆五中全會|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文化強國建設,就是要堅持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有機結合,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不斷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促進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顯著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充分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
  • 更好把握建設文化強國的方向與思路
    需要認識到,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任務,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支撐。我們要堅定不移把《建議》部署的一系列重要任務落到實處,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努力在「十四五」時期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打下堅實基礎。
  • 文化強國:文化軟實力的中國目標
    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從中國全面實現現代化的進程看,中國在改革開放中實現了經濟騰飛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後,文化強國的建設就成為今後15年的主要目標。再從2050年的長期目標看,民族的偉大復興除了成為經濟強國、軍事強國之外,還必須以文化復興作為標誌,而文化強國目標的實現就是邁向2050年全面實現現代化達到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臺階和砝碼。
  • 「學習明理」堅定文化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內在動力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並對如何實現這一戰略目標作出新的規劃和部署。習近平總書記曾在不同場合多次談到文化自信,黨的十九大更是把文化自信寫入了黨章,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的一個標誌性事件。因此,研究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自信重要論述的理論來源及其現實意義具有重要意義。
  • 人民日報海外版:奮力前行 建設文化強國
    日前,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規劃《建議》),對此以專門一個部分進行闡釋,並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藍圖宏闊,催人奮進,給人力量。這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時代命題、重要目標。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 奮力前行,建設文化強國(望海樓)
    日前,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規劃《建議》),對此以專門一個部分進行闡釋,並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藍圖宏闊,催人奮進,給人力量。 這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時代命題、重要目標。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 17名政協委員聯名提案推動經典進校園: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
    要讓各個學段的老師喜歡優秀傳統文化,能有這方面修養,開口就能「白日依山盡」。第二,新編中小學教材中增加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特別是經典名篇的比重。目前中小學教材中的優秀古詩文比例已經提升了,這很必要。詩歌朗朗上口,又有節律,讀起來能調節身體,還能調節心情,孩子們會很喜歡。必須把教材建設這件事做好。第三,建設校園文化。
  • 推進文化強國建設要把握好根本遵循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首次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如何紮實有效推進文化強國建設,全會審議通過的《建議》為我們規劃了清晰的實踐路徑;如何確保文化強國建設始終沿著「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既定的方向接續前行,則必須學深悟透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論述,並將其作為根本遵循,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 增強優秀傳統文化自信 推動儒家文化普及化大眾化
    濟寧新聞網訊(濟寧臺 曹務行)7月14日上午,市政協召開「增強優秀傳統文化自信,推動儒家文化普及化大眾化」專題議政會。市政協主席張繼民出席會議並講話,副市長吳霽雯,市政協副主席陳希忠、秘書長張言申出席。
  • 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陳來:堅定文化自信 建設文化強國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26日訊今天上午,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論述暨
  • 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文化強國建設,就是要堅持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有機結合,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不斷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促進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顯著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充分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
  • 【地評線】大洋網評:以弘揚紅色文化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高度重視文化建設,明確提出「建成文化強國」,在部署「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任務中強調「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體系中,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所創造的紅色文化是重要的組成部分。
  • 2021國考申論模擬題: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建設文化強國
    2021國考招錄專題 國家公務員考試公告職位表報名信息匯總2020年11月3日公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還用專門一個部分對文化建設進行部署,提出今後五年文化建設的基本思路和重點任務,顯示了我們黨對文化建設的高度重視。
  • 建設文化強國 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建設文化強國,高校必須牢牢把握新時代的發展要求。要把文化建設貫穿於學校發展的全過程,體現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各方面,使大學文化建設成為推動高校發展的重要力量。因此要把文化育人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貫穿教育教學各環節、各方面,提高育人實效;要樹立「人人都是育人工作者」的理念,時刻注意樹立良好形象,自信自尊自律;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思想實際和理解接受能力,結合專業培養目標,積極拓展文化育人的途徑;要充分發揮校園各類媒體傳播主流價值理念,讓學校各種文化載體都能潛移默化地教育人、引導人、鼓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