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慧學孩子說不想學時,究竟該不該逼孩子一把?

2020-09-10 天才密碼全腦教育

上周六和孩子去海洋公園玩了一天,回來後按平時的習慣周天帶他去學畫畫。


可能周六玩得太開心了,小傢伙突然纏著我撒嬌,「媽媽,我不想畫畫 ,我要去公園玩......」,還大哭大鬧起來,看著淚流滿面的孩子,我當時也有些心軟,但最後還是狠下心來,讓他一定要去學。


孩子當時氣鼓鼓的,還是乖乖地去了。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問題:當孩子不想做某件事,想放棄時,要不要逼孩子一把?做父母的到底push到何種程度,才不算對孩子的強迫呢?


其實應該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困惑。


那孩子的「快樂」和家長的「苦心」,是否可以兩全?


《戰國策》有一句流傳千古的話,「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因為孩子對於人生和社會的認知是有限的。


歌手周杰倫在演講節目《開講啦》中不無玩笑地談起自己出道後,同公司的師姐徐若瑄來拍《可愛女人》的mv,「她當時是女神哎!她來拍mv,竟然問我,能不能教她彈鋼琴,那時候我才發現學鋼琴是對的!」


這當然是玩笑話,但周杰倫同時也坦誠,自己小時候成績不好又喜歡打球,考不上大學。如果不是鋼琴,他不可能發揮出自己的音樂才華,改變平凡的人生,更不可能在北京大學的百年紀念講堂來給全國最優秀的年輕人演講。


如同他歌裡唱的:

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問號

為什麼別人在那看漫畫

我卻在學畫畫對著鋼琴說話

別人在玩遊戲

我卻靠在牆壁背我的ABC

我說我要一臺 大大的飛機

但卻得到一臺 舊舊錄音機

為什麼要聽媽媽的話

長大後你就會開始懂了這段話


電視劇《家有兒女》中有這樣一個片段:


劉星和小雨在「吐槽」媽媽沒有給自己報名興趣班,「如果從小培養我,我也會彈鋼琴,或者拉小提琴,或者吹小號,或者吹薩克斯。」



劉星媽媽:「小時候給你報這班那班,想讓你學,你自己不學啊!」


劉星:「我不願意學,你就不讓我學啦!那時候我還小,我還不懂事,難道您也不懂事嗎?您就應該從小培養我、教育我,從小您就逼著我學。」


劉星說完,媽媽頓時語塞。



對啊,孩子不願意學,難道家長不知道讓孩子學嗎?


孩子的人生有無限可能,但他暫時無法知道。


在原則性問題上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幫助孩子規劃自己的人生,是父母的責任,這當然沒有錯。



真正的「快樂」並不是一味的放縱。

近年來許多家長奉行「快樂教育」的原則,表面上是尊重孩子的意願,孩子想學興趣班就學,不想學就不學,實際上是逃避了幫助孩子成長的責任。

真正的「快樂」並不是一味的放縱,而是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道路,體會到付出之後收穫的成就感。

放棄一件事情並不會快樂,相反,放棄只會帶來更多的挫敗感,真正的快樂,往往建立在經歷艱難和挑戰之後的自我突破。那種快樂是自我認同,是樂觀和自信,而這種快樂,是需要家長和孩子共同去努力的。

鋼琴家郎朗的成長故事已經被講了太多遍了,然而大家只關注到父親郎國任曾經讓郎朗「去死」的失控時刻,卻少有人強調,是父親最早發現了郎朗的天賦,並堅持讓他走這條道路,鋼琴其實是這對父子「共同的夢想」。

郎朗小時候鋼琴「事業」受挫之時,曾經與父親冷戰,三個月沒碰鋼琴。

某天郎朗在菜市場裡遊蕩,隨手去敲西瓜聽聲音,這時,賣西瓜的小販看到了他,對他說:「你像在敲擊一件樂器。」

郎朗聽到他這麼說,回答道:「我是個退休的鋼琴家。」

小販被逗樂了,問:「你幾歲呀?九歲半?九歲半你就退休啦?」遇到一個對自己感興趣的陌生人,郎朗變得很想聊天,開始和他傾訴這件他在心底壓了很久的事。

這個小販後來被郎朗稱作二叔,成了 他的朋友。熟悉之後,郎朗帶著他爸見了這個二叔,於是二叔就成了他們之間的傳話人,二叔還經常帶點東西去給他們做飯。有一天,二叔讓郎朗彈首曲子給他聽,郎朗終於重新開始彈鋼琴。

在這個耳熟能詳的故事裡,沒有人注意到,小小年紀的郎朗,內心也認為自己是「鋼琴家」的。

試想如果他恨透了父親,對鋼琴沒有絲毫的興趣,怎麼會在內心對自己有這樣的身份認同,怎麼會因為自己的鋼琴事業暫時停滯而心情鬱悶,又怎麼會被「二叔」無意中的話觸動呢?不用彈琴了,不是應該高興還來不及嗎?更不用說他從7歲就開始保持高強度的訓練,這不是光靠「棍棒」和父親的威嚴就可以堅持下來的。

郎朗的早期的鋼琴老師朱雅芬教授在接受外媒採訪時說,她當時就察覺出了郎朗的天分,別的孩子彈鋼琴,會緊張地看著她,等她評價,而郎朗則是表演,似乎只是想給她看。

所以說,年幼的郎朗對自己的天賦多少有所覺察,也能夠享受到彈琴帶給他的樂趣,懂得這件事情對自己的意義。

父親所做的,是在這一切的基礎之上推他一把,天才少年郎朗才得以長久地與鋼琴為伴。

郎朗的成功自然是無法輕易複製的,但是從他的故事裡,我們可以看到這種家長和孩子為了同一個目標各自努力的狀態。

聰明的父母懂得理解孩子、支持孩子、陪伴孩子,成為孩子的「戰友」而不是「敵人」,這樣才能激發孩子的創造力,教會孩子「堅持」,而不是「逼」孩子堅持。

真正愛孩子,不是給他無限的自由和一味放縱,而是適當的時候逼孩子一把。

相關焦點

  • 該不該「逼」孩子學特長?
    順其自然,尊重孩子的意願  @狼行天下:還是得看孩子的意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他想學的東西你不用逼,他不想學的東西你逼了也不學,所以順其自然吧。  @潔:如果孩子內心足夠強大,不覺得自己沒特長是個事,那就不用逼孩子了。如果孩子還是羨慕人家能唱會跳,並且為此感到自卑,那還是稍微逼他學點吧。
  • 該不該逼孩子學藝?Angelababy:為什麼當初沒有人逼我?
    其實,一個有遠見的家長並不會讓孩子隨心所欲的成長,而是能合理地引導和規劃,在適當時候學會「逼」孩子一把。 有才華的人都是被「逼」出來的 在綜藝節目《嚮往的生活》中,嘉賓劉憲華(Henry)絕對是一個音樂才子,樂器玩的那是非常棒了,精通了好幾門樂器。
  • 「我不想學鋼琴了」當孩子這麼說的時候,該不該讓孩子堅持下去?
    ——巴斯德很多父母都曾經糾結過,當孩子不想堅持的時候,該不該讓孩子選擇真正喜歡的興趣?很多育兒專家會告訴你,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本身沒錯。但是所有的技能和特長都不可能只靠興趣來完成。當遇到困難的時候,放棄和逃避是人的本能,喜新厭舊也是人的本能。大人尚且如此,更何況孩子呢?
  • 孩子該不該學鋼琴
    很多孩子在剛開始學習某個興趣班時興趣高昂,但學著學著就沒有了興趣,反而很厭惡。而很多父母開始糾結困惑:到底是該讓他們像國外孩子那樣散養,還是該追隨國內教育大軍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當孩子哭著說「我不想去上鋼琴課了」,又該怎樣去面對孩子的放棄.....
  • 到底該不該讓孩子學習特長?
    不學吧,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學了吧,又覺得技多不壓身,就想著到底要學幾門才夠。我小的時候,家長們都覺得學習特長沒什麼意義,只要好好學習就可以了。是的,80後也確實是擁有自由童年最後一批了吧。只要寫完學校布置的作業,就可以出去瘋玩了。沒有補習班,沒有特長課,也沒有電子產品。真真是擁有純真樸實,又自由奔放的童年時光。
  • 究竟該不該讓孩子玩遊戲?專家這樣說
    另一方面,我們又面對著全民玩遊戲的現實,這不得不讓人反思網絡(遊戲)成癮背後的機制究竟是什麼?作為教育主陣地的學校和家庭究竟該怎麼辦?本文試圖對這些問題做一個討論,以期能夠為教育和遊戲的發展提供一些參考。一、網絡成癮再認識去年,10名全國人大代表聯名建議「網遊如精神鴉片極大危害青少年,需要嚴控」。
  • 孩子該不該學鋼琴?
    女兒五歲開始學鋼琴,現在已經一年了。最初的老師比較溫和,沒有特別嚴格的要求,我們上課也是斷斷續續,懶懶散散,上課時學一下,回家不願意練琴,經過半年多的學習,也算入了門,但是進步很慢。後來換了一位嚴厲的老師,要求必須連續上課,假期集中授課,還增加了樂理知識課程,進度加快了許多。每節課都布置不少的練習作業,有新的曲子要自己回去彈熟,有樂理知識的作業要寫,有視唱練習要打拍子唱譜。
  • 當孩子說「媽媽,我不想學了」,你的回答可能改變孩子一生
    前兩天,送孩子去書法班的時候,在小區門口看到一位媽媽,她正拽著孩子往車裡進,孩子哭著掙扎:「我不想學舞蹈了,我不去,太累了……」我不禁想到一個問題:到底該不該「逼」孩子一把?當孩子皺著眉頭跟我們說:「媽媽,我不想學了!」我們又該如何應答?
  • 孩子上幼兒園大班了,拼音數學都要學,家長很糾結到底該不該學?
    幼兒園小朋友究竟該不該學拼音數學?網友講述:孩子五周歲半了,在幼兒園拼音數學都要學。教育局有規定不讓學, 幼兒園都是偷著在教,家長們不想讓學吧,又怕上課一年級時跟不上,不知道究竟該不該讓孩子學?幼兒園的小朋友到底要不要學拼音和數學呢?關於這個問題,我來談一談我的感受。每一個人從娘胎裡來到這個世界上,無不都是在自主學習和被動學習之中一天天長大。學習是一個伴隨我們終身的大事,既然漢語拼音和數學在小學一年級都要求學,為什麼在幼兒園就不能學呢?
  • 當孩子說「我不想學了」,你的回答很重要
    當孩子說不想學的時候,爸媽們常常糾結:是聽孩子的選擇放棄,還是要繼續堅持,逼一下孩子?我覺得,在真的放棄之前,父母有責任適當地逼一逼孩子。因為放棄誰都會啊,可以說是非常容易的事。可是要堅持下去卻要足夠的耐力和勇氣。怎麼理解這個「適當」,考驗著為人父母的智慧。
  • 班主任:寒假裡,最不該偷懶的是家長,最不該放縱的是孩子
    現代社會的誘惑太多,如果家長不約束、管教孩子,孩子就沒有足夠的自覺性和自控能力,只會越學越壞。有時候,孩子小時候過得沒一點壓力,長大了未必對父母心存感激。學習的「苦」,規則的約束,是每個孩子都應該學著去承受的。真正的快樂教育並不意味對孩子放任自流、缺乏管教。對於孩子,該有的規矩要有,該有的能力要練。
  • 當孩子說「媽媽,我不想學了」,你的回答可能改變孩子一生
    ,在小區門口看到一位媽媽,她正拽著孩子往車裡進,孩子哭著掙扎:「我不想學舞蹈了,我不去,太累了.」媽媽怒吼著:「你今天去也得去,不去也得給我去!」最終,孩子還是拗不過媽媽,上了車,去學舞蹈。我不禁想到一個問題:到底該不該逼孩子一把?當孩子皺著眉頭跟我們說:「媽媽,我不想學了!」我們又該如何應答?
  • 「媽媽,我不想學了」,你的回答影響孩子的一生
    母女倆開始互相埋怨:「從小就叫你學鋼琴、學跳舞、學編程,結果都是學一半就喊累、無聊,不想學,沒一個堅持下來的,看,後悔了吧!?」「我一個小孩懂什麼,我說不學就不學,你當媽的也不知道逼我一下!」「學習是你自己的事,幹嘛要我逼?!」……我邊聽邊苦笑。
  • 孩子不想學就不學,那還要家長做什麼?值得所有家長深思
    他繼續鬧,然後感嘆了一句:「大人真幸福,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小孩真不幸福,什麼都要聽大人的!」明明媽告訴他:「很多事情你們小孩還不懂,不能做決定,就得聽大人的!」也許有人不贊同明明媽媽的做法,孩子不想學就別學了,幹嘛非得強迫他,現在不是都在講要「尊重孩子」嗎?要和孩子做朋友嗎?
  • 當孩子說不想上學了,我們該怎麼辦呢?
    我和女孩的奶奶同住一個單元,孩子哭著說:「看到父母的期望目光,我就難過,不知道如何才能達到父母的要求。但是現在看到書都煩,想把這些書扔出去。」孩子說離家出走的原因:「每天早上5點多起床,中午最多一個半小時的睡眠,一堆作業寫不完,晚上經常都是11:00--12點左右才睡覺。
  • 初三孩子不想上學該怎麼辦?
    昨天有個朋友打電話給我說,我家孩子今年初三了,再有幾個月就參加中考了,到馬上開學了,孩子死活不想去學校上學,問為什就說不想上了,該怎麼辦?!其實這不是個例,現階段有很多孩子都有這種想法。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想法呢?
  • 孩子不想學鋼琴了,究竟該尊重她的選擇還是繼續堅持?
    有媽媽問,女兒今年6歲了,之前學了幾個月的鋼琴,可現在她連碰都不想碰一下琴鍵。她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還應該繼續堅持讓女兒學琴。其實,年幼的孩子,很容易對目前所學的「才藝項目」表示沒興趣,不想再學下去。作為父母,在面對這種情況時,首先要做的,就是先不著急下決定堅持或者放棄,而是要弄清楚孩子不想碰鋼琴的最關鍵原因是什麼。比如,是曲譜太難了記不住了?是每天練習時間太長坐不住了?是輔導老師太兇太嚴格,挨得批評太多產生挫敗感了?
  • 逼孩子和放任孩子,究竟哪個更殘酷?引無數家長反思
    在《小別離》裡面有這樣一句經典臺詞「進不了重點高中,你就進不了重點大學,進不了重點大學,你等於這輩子完了」「我知道學這些沒用,但對不起,它就考這些沒用的」。或許點中了大部分學生家長內心的痛點。《小別離》熱播後,引發了不少討論:父母到底是該逼孩子學習,還是該放任孩子、給他一個「快樂」的童年呢?最近有家長反饋說孩子不想學習,但是又不想孩子因為不學習而落後於其他孩子,今天老師再一次和大家來讀一讀這篇文章的故事,相信能給很多家長一些啟示!
  • 該不該逼著孩子學習?看完扎心了!
    在對待孩子的學習問題上,現在的家長往往容易陷入到「逼」退兩難的境地。80%的家長會逼著孩子學,他們的想法很無奈也很現實:不逼著學習,孩子的基本作業都完成不了,只會越來越散漫 ,形成惡性循環。20%的家長放棄逼孩子,開始逼自己,他們知道逼迫、打罵是沒用的,心態一定要穩住!其結果,表面看對孩子不那麼逼迫了,自己卻憋出一身內傷!
  • 早教該不該讓孩子學舞蹈鋼琴繪畫書法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親子>潛能開發>興趣藝術>正文早教該不該讓孩子學舞蹈鋼琴繪畫書法 2012-10-24 15:10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