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薛兆豐,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得到」App訂閱專欄《薛兆豐的北大經濟學課》的主理人。
我們這個經濟學課堂,現在已經有超過 20萬 的同學在一起學習了。
除了超大的規模,這個課堂的特別之處,可以歸納為三個隱形的因素:
1. 我們在這個課堂裡教的不是多數人以為的經濟學。
很多人覺得,經濟學是關於財務管理的學問,還有不少朋友,曾買過不同版本的經濟學教科書,在他們看來,經濟學是關於各種無差異曲線、包絡線、影子價格等數學知識的學問。
這樣的經濟學和自己的工作、學習、生活、興趣扯不上關係,所以也就對系統地學習經濟學不感興趣。
與此形成對照的,是在這個課堂裡面的同學,他們學習得非常歡樂。在這裡——
大家學習戰俘營裡面怎麼會有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一堆馬糞應該歸誰所有,它跟人類財富積累的規律有什麼關係。
同學們會深入地理解成本的概念,並且把它用到生活的決策當中去。
我們還討論了:產品請明星做代言人,他是否需要親自使用這些產品;企業內部,應該讓誰來做老闆,資本家和工人到底誰更容易欺負誰。我們解釋了未雨綢繆、到底是買保險更好,還是自己儲蓄更好。
我們還特別解釋了為什麼基尼係數所反映的收入差距,不值得我們去擔心;為什麼年輕人的上升空間從來沒有今天這麼大。「窮者越窮、富者越富」這句話,為什麼跟現實對不上號……
我們通過一個一個案例,讓同學們學會看見那些看不見的因素,了解那些事與願違的規律,分辨那些特別容易混淆的因果關係,正確建立個體和社會之間的合作方式。
總之,我們系統地替同學們建立地道的經濟學思維。
2. 它滿足了廣大人群不斷求知的需求和天性。
很多人說我們迎來了「知識付費的時代」,迎來了「碎片化學習的時代」,這個說法其實不準確。
為求知而付費從孔子的年代就開始了,哪怕是在兵荒馬亂逃難的年代,我們也還有被後人津津樂道、心嚮往之的西南聯大。
二戰以後,在擠滿了歐洲難民的紐約,猶太人一天辛苦工作之餘,還能夠堅持去聽講座。
改革開放初期,大批的年輕人為了彌補錯失的學習機會,跑到夜校裡、電視大學裡、函授大學裡學習。
直到今天,求上進的人不論年齡、不論職業、不論地理位置,仍然在接受MBA、EMBA這樣比較系統的職業教育,或者是接受各種專題小模塊的培訓。
這些都是知識付費,古往今來、五湖四海,這些都是碎片化學習。
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的是,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其實也能夠完成系統化的學習。
比如我們的這門經濟學課,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就能建立一個完整的經濟學思維體系。它包括了核心原理的講解以及如何在個人、家庭、企業,乃至社會各種場景當中具體應用。
有些人對碎片化學習冷嘲熱諷——
好像非自己專業的內容就不值得去關心,不是系統性的教科書或者論著就不值得去閱讀,不能做到全脫產、心無旁鶩,就沒有必要去學習。
這樣的求學態度,看起來高大上,但其實很容易走向封閉、僵化、懶惰和麻木。
回過頭看看就很清楚了。正兒八經的學位教育,只佔所有教育當中一個很小的比例。
今天任何一個卓有成效的學術領域,其實都是過去代代學者,不斷進行跨界研究和探索的結果。連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也是在他當專利局職員的時候,用業餘的碎片化時間完成的。
更重要的是,我們似乎還沒有完全看清楚,求知和進步之間的因果關係。
很多人會關心,我現在學的東西能不能直接地幫助我進步,卻忽視了反過來的因果關係,那些本來就能進步、本來就不斷向上的人,他們的天性就會去追求各種各樣的知識。
很可能不是「得到」所提供的知識吸引了用戶,而是社會上本來就存在著一群愛知識、愛求知的人選擇了「得到」,選擇了今天這種形式的知識付費和碎片化學習。
這種人本來就在社會中存在,他們本來就是會終身學習、不斷進步的。
3. 它滿足了人們要掌握社會發展規律的終極欲望。
把握事物發展的規律是人的天性,人們過去看見颳風、下雨、閃電、打雷就創造出各種神話、寓言,跟今天我們完善科學知識體系背後的推動力是一樣的,那就是渴望以抽象的方式、以一以貫之的方式、以簡單而優美的方式,把握這個紛紜複雜的世界。
經濟學是社會科學的皇冠,有許多社會科學著重的是對現象的描述、對數據的積累、對細節的刻畫——
這些素材固然非常重要,但還缺乏一條強有力的因果規律,把他們串起來,把它們融合起來,而這個因果鏈條就是經濟學。
所以我們這門課的亮點,不是展現具體的經濟數據,也不是為你複述這門學科的歷史,而是給你提供一套完整的經濟學思維方式。
學會了這套思維方式,同學們就可以把它運用到自己遇到的人和事上去。
它尤其能讓那些觀察力本來就非常敏銳,生活經驗本來就非常豐富,創造力本來就非常旺盛的人,感到忽然開了一扇窗,眼前豁然明亮,自己原來知道的一切都有了新的作用與意義。
今天《薛兆豐的北大經濟學課》已經有超過20萬的同學在一起學習,這看起來好像是個特殊的現象,但這其實只是自古以來就有的知識付費、碎片化學習的一種新的方式。
我們身處新的社會、遇到新的問題,也能夠用上新的技術,當然也就會進行新的探索。
這場新的探索才剛剛開始,199元的訂閱費用篩選的不是貧富,而是求學心、上進心和對知識的需求。
感謝你的關注,我為你的加入感到自豪,讓我們一起享受探索的樂趣吧!
訂閱指南
① 如果你是安卓手機用戶:
▽ 戳此直接訂閱
② 如果你是蘋果手機用戶:
請下載「得到」App,註冊登錄;
搜索「北大」或「經濟學」,點擊專欄完成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