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豐:為什麼會有20萬人的經濟學課堂

2021-03-02 羅輯思維

你好,我是薛兆豐,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得到」App訂閱專欄《薛兆豐的北大經濟學課》的主理人。

我們這個經濟學課堂,現在已經有超過 20萬 的同學在一起學習了。

除了超大的規模,這個課堂的特別之處,可以歸納為三個隱形的因素:

1. 我們在這個課堂裡教的不是多數人以為的經濟學。

很多人覺得,經濟學是關於財務管理的學問,還有不少朋友,曾買過不同版本的經濟學教科書,在他們看來,經濟學是關於各種無差異曲線、包絡線、影子價格等數學知識的學問。

這樣的經濟學和自己的工作、學習、生活、興趣扯不上關係,所以也就對系統地學習經濟學不感興趣。

與此形成對照的,是在這個課堂裡面的同學,他們學習得非常歡樂。在這裡——

大家學習戰俘營裡面怎麼會有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一堆馬糞應該歸誰所有,它跟人類財富積累的規律有什麼關係。 

同學們會深入地理解成本的概念,並且把它用到生活的決策當中去。

我們還討論了:產品請明星做代言人,他是否需要親自使用這些產品;企業內部,應該讓誰來做老闆,資本家和工人到底誰更容易欺負誰。我們解釋了未雨綢繆、到底是買保險更好,還是自己儲蓄更好。

我們還特別解釋了為什麼基尼係數所反映的收入差距,不值得我們去擔心;為什麼年輕人的上升空間從來沒有今天這麼大。「窮者越窮、富者越富」這句話,為什麼跟現實對不上號……

我們通過一個一個案例,讓同學們學會看見那些看不見的因素,了解那些事與願違的規律,分辨那些特別容易混淆的因果關係,正確建立個體和社會之間的合作方式。

總之,我們系統地替同學們建立地道的經濟學思維。

2. 它滿足了廣大人群不斷求知的需求和天性。

很多人說我們迎來了「知識付費的時代」,迎來了「碎片化學習的時代」,這個說法其實不準確。

為求知而付費從孔子的年代就開始了,哪怕是在兵荒馬亂逃難的年代,我們也還有被後人津津樂道、心嚮往之的西南聯大。

二戰以後,在擠滿了歐洲難民的紐約,猶太人一天辛苦工作之餘,還能夠堅持去聽講座。

改革開放初期,大批的年輕人為了彌補錯失的學習機會,跑到夜校裡、電視大學裡、函授大學裡學習。

直到今天,求上進的人不論年齡、不論職業、不論地理位置,仍然在接受MBA、EMBA這樣比較系統的職業教育,或者是接受各種專題小模塊的培訓。

這些都是知識付費,古往今來、五湖四海,這些都是碎片化學習。

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的是,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其實也能夠完成系統化的學習。 

比如我們的這門經濟學課,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就能建立一個完整的經濟學思維體系。它包括了核心原理的講解以及如何在個人、家庭、企業,乃至社會各種場景當中具體應用。

有些人對碎片化學習冷嘲熱諷——

好像非自己專業的內容就不值得去關心,不是系統性的教科書或者論著就不值得去閱讀,不能做到全脫產、心無旁鶩,就沒有必要去學習。

這樣的求學態度,看起來高大上,但其實很容易走向封閉、僵化、懶惰和麻木。 

回過頭看看就很清楚了。正兒八經的學位教育,只佔所有教育當中一個很小的比例。

今天任何一個卓有成效的學術領域,其實都是過去代代學者,不斷進行跨界研究和探索的結果。連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也是在他當專利局職員的時候,用業餘的碎片化時間完成的。

更重要的是,我們似乎還沒有完全看清楚,求知和進步之間的因果關係。

很多人會關心,我現在學的東西能不能直接地幫助我進步,卻忽視了反過來的因果關係,那些本來就能進步、本來就不斷向上的人,他們的天性就會去追求各種各樣的知識。

很可能不是「得到」所提供的知識吸引了用戶,而是社會上本來就存在著一群愛知識、愛求知的人選擇了「得到」,選擇了今天這種形式的知識付費和碎片化學習。 

這種人本來就在社會中存在,他們本來就是會終身學習、不斷進步的。

3. 它滿足了人們要掌握社會發展規律的終極欲望。

把握事物發展的規律是人的天性,人們過去看見颳風、下雨、閃電、打雷就創造出各種神話、寓言,跟今天我們完善科學知識體系背後的推動力是一樣的,那就是渴望以抽象的方式、以一以貫之的方式、以簡單而優美的方式,把握這個紛紜複雜的世界。

經濟學是社會科學的皇冠,有許多社會科學著重的是對現象的描述、對數據的積累、對細節的刻畫——

這些素材固然非常重要,但還缺乏一條強有力的因果規律,把他們串起來,把它們融合起來,而這個因果鏈條就是經濟學。

所以我們這門課的亮點,不是展現具體的經濟數據,也不是為你複述這門學科的歷史,而是給你提供一套完整的經濟學思維方式。

學會了這套思維方式,同學們就可以把它運用到自己遇到的人和事上去。

它尤其能讓那些觀察力本來就非常敏銳,生活經驗本來就非常豐富,創造力本來就非常旺盛的人,感到忽然開了一扇窗,眼前豁然明亮,自己原來知道的一切都有了新的作用與意義。

 

今天《薛兆豐的北大經濟學課》已經有超過20萬的同學在一起學習,這看起來好像是個特殊的現象,但這其實只是自古以來就有的知識付費、碎片化學習的一種新的方式。

我們身處新的社會、遇到新的問題,也能夠用上新的技術,當然也就會進行新的探索。

這場新的探索才剛剛開始,199元的訂閱費用篩選的不是貧富,而是求學心、上進心和對知識的需求。

感謝你的關注,我為你的加入感到自豪,讓我們一起享受探索的樂趣吧!

訂閱指南

① 如果你是安卓手機用戶:

▽ 戳此直接訂閱

② 如果你是蘋果手機用戶:

請下載「得到」App,註冊登錄;

搜索「北大」或「經濟學」,點擊專欄完成購買。

相關焦點

  • 《薛兆豐經濟學講義》,我一氣呵成讀了三遍,明白了一個道理!
    《薛兆豐經濟學講義》,我一氣呵成讀了三遍,明白了一個道理,對老闆不用「低三下四」,使用兩種經濟學手段,老闆也會「怕」你!人這一輩子最怕的一件事,就是任勞任怨的埋頭苦幹,最後辛苦了一輩子,卻沒有獲得應得的東西,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呢?
  • 《薛兆豐經濟學講義》:經濟學小白入門必看
    曾在梅森大學講授「法律經濟學」課程,現正從事「公共選擇」與「法律經濟學」領域研究。薛兆豐在過去十年發表數百篇經濟評論和文章,其基礎紮實,言辭洗鍊,思想一貫,持續影響了讀者對市場經濟的認識。 薛兆豐1997年建立個人網站「制度主義時代」,2000年被《新周刊》評為頂尖人物。
  • 好書推薦|《薛兆豐經濟學講義》:經濟學小白入門必看
    薛兆豐一直強調"改造世界,非經濟學所長;但改造世界觀,卻是經濟學的強項。《薛兆豐經濟學講義》的內容來源於薛兆豐開設的在線經濟學課堂《薛兆豐的經濟學課》 在《薛兆豐經濟學講義》出版時,已經有超過26萬學員參與其中,一年期間學生留言總量達到7000萬字。
  • 薛兆豐 面向廣闊世界的經濟學教學之路 | 2018魅力人物
    我是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下稱「北大國發院」)作為學生認識薛兆豐的。在課堂上,他教的不是教科書中的公式或文字,而是融會貫通、自成一體的經濟學思維方式。他沒有灌輸,也不強加於人,而是從日常觀察和邏輯推理出發,注重啟發,鼓勵思辨。用他自己的話來說,由於透徹地懂了,所以也能向門外漢們說明白。
  • 萬人好評豆瓣8.3,人人看得懂的經濟學書籍,從此變身專業視角
    很多人是通過奇葩說才認識了薛兆豐,其實這位網際網路經濟學家,並不是普通的網紅。他是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經濟學博士、美國西北大學法學院博士後,曾任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的教授,還在當初羅永浩創辦的牛博網上筆耕多年。獨特的經歷,讓薛兆豐不但精通經濟學理論知識,還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更兼具了經濟學者中難得的通俗化網絡化的表達能力。
  • 解讀《薛兆豐經濟學講義》1、經濟學家眼中的世界
    這次我們要聊的書是《薛兆豐經濟學講義》,這本書脫胎於作者的付費音頻課程《薛兆豐的經濟學課》。薛兆豐是喬治·梅森大學經濟學博士,師承經濟學諾獎得主詹姆斯·布坎南。他的經濟學研究體系,是從亞當·斯密、馬歇爾,到科斯、布坎南這200多年一路傳承下來的,深厚的思想體系。在2018年之前,他一直在北京大學任教。
  • 《薛兆豐經濟學講義》讀書筆記
    《薛兆豐經濟學講義》有點厚,自從買回來後就沒有勇氣去翻它,直到實在沒有任何藉口的時候,才開始硬著頭皮去讀。
  • 薛兆豐經濟學講義1:經濟學也可以很簡單
    薛兆豐經濟學講義1:經濟學也可以很簡單讀書投資大腦,思維改變人生,大家好,歡迎來到老牟的讀書圈。我們經常會在各種節目中看到經濟學家叨逼叨各種經濟術語,總覺得很高大上,並且總是搞得一頭霧水。今天我們就用一本書來揭開經濟學的神秘面紗,讓枯燥難懂的經濟學變得通俗易懂,這本書通過生活中的一個個案例和故事,讓大家深入淺出的了解經濟學,並把這些知識應用於生活和工作中,成為經濟學的實踐者和受益者。囉嗦了一大堆,還沒說這本書的名字,那就是有網紅經濟學家之稱的薛兆豐老師的書,薛兆豐經濟學講義。作者說社會的種種制度和社會現象,都是圍繞著人類的四大基本約束展開的。
  • 《薛兆豐經濟學講義》:教你用經濟學的視角看世界
    一談到經濟學,大家都會覺得它很深奧,難懂,但我們可以發現生活中的一切與經濟學息息相關。而薛兆豐老師就是代表,他可謂是把經濟學運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薛兆豐,經濟學者,得到APP《薛兆豐的經濟學課》專欄主理人。他對法律、管制和經濟增長間有獨特見解。他在國內發表數百篇經濟評論和文章,持續影響了讀者對經濟市場的認識。
  • 不做老師做網紅、賣課爆賺8500萬,薛兆豐怎麼做到的?
    但這也招致不少業界大拿們的強烈抨擊,質疑薛兆豐的專業能力和付費知識能帶來的真實效益,並對一流知識的商業化持保留態度。但不可否認薛兆豐因為經濟學走紅,這是之前學者們不敢想像的事情。為什麼會是薛兆豐?薛兆豐又做對了什麼?生逢君今日分享「網紅經濟學家」修煉手冊。薛兆豐是誰?
  • 科沃斯天貓超級品牌日,聽薛兆豐如何用經濟學解讀人生「淨值」
    3月29日,全球家用服務機器人專業智造品牌科沃斯攜手天貓超級品牌日,特別邀請著名經濟學家薛兆豐共同探討乾淨的價值與經濟學淨值的辯證關係,開啟居家衛淨的全新「淨」界。     官方數據顯示,本次發布會吸引了全網近800萬人次實時觀看,隨著旗艦產品的震撼發布,科沃斯為消費者提供了擺脫生活束縛的頂尖居家體驗,也為第二天即將到來的科沃斯天貓超級品牌日製造了話題聲量,最終推動了品牌的銷量爆發
  • 直播賣書 薛兆豐遠遠不及薇婭
    疫情期間,不少出版社、作家、紛紛試水直播這一圖書營銷和品牌宣傳新模式,然而幾家歡喜幾家憂,直播帶貨看上去很美,但在直播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4月12日晚上8點,在抖音直播間,學者、頂級暢銷書作家薛兆豐開啟了一場直播,主題是「你逃不開的10大經濟學問題」。
  • 解讀《薛兆豐經濟學講義》9、經濟學的智慧,就聊到這兒吧
    我們常說自己的國家創造了經濟奇蹟,而薛兆豐認為我們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但它卻不是不可理解的奇蹟,它是有跡可循的,是可以用經濟學解釋的。薛兆豐認為,我們至少做對了5件事情。首先是界定產權。如果我們真的是徵得所有人的支持才採取行動的話,那中國經濟的發展不會有這樣的速度,也達不到這樣的高度。看見看不見的在這本書的最後,薛兆豐對教會我們的經濟學思維做了一個簡單的梳理。第一個智慧,看見那些看不見。
  • 從薛兆豐到曼昆,零基礎經濟學入門的正確姿勢|書單
    還有些會推薦馬歇爾和薩繆爾森等前輩大師的教材,其實更難,無非是借大師的名號裝X而已。3、經濟學入門先從經典開始?錯!有些門外漢會推薦你從經濟學經典開始,從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到到凱恩斯《通論》,其實古典經濟學和現在的新古典經濟學,形式上差別已經很大了,而且很多思想已經過時了,從經典入門並非一條好路,有了一點經濟學基礎再去讀經典會事半功倍。那麼經濟學入門到底該看什麼書?
  • 「網紅經濟學家」薛兆豐,一門音頻課營收5000萬
    當下的中國,薛兆豐可謂是把大眾需求、網際網路思維和商業化運作結合得最好的經濟學家之一,也因此而名利雙收。截至7月底,「得到」上的專欄已有超過27萬人訂閱,每份售價199元,這樣算來,他在知識付費平臺的首次嘗試,營收就超過5000萬元。
  • 排隊式發售:為什麼薛兆豐可以靠知識付費收入1個億?
    不知道大家有什麼看過這樣一則新聞,《薛兆豐的北大經濟學課》一共賣了483658份,累計營收將近1個億,然後他就被各種扒皮,比如他根本就不是北大的專職教授,只是北大的臨時工;他的經濟學課含金量並不高,只是經濟學知識的拼湊。
  • 羅永浩和薛兆豐都上直播了,直播為什麼有這麼大能量?
    經濟學家薛兆豐,也上了薇婭的直播間。半小時內,8萬本《薛兆豐的經濟學課》售罄,整個出版業為之震動。其實對於直播賣書這件事,一開始大家都沒有太大把握。薛兆豐沒有把握,雖然出版一年多銷量還不錯,但那畢竟是一年多累計起來的銷量。
  • 薛兆豐說了2個字,家長、學生驚呆了
    可是你真的會報志願嗎?有調查顯示:僅有13.6%的人了解填寫的志願,67.9%的人是盲選專業。薛兆豐老師好多經濟學老師給人的感覺是嚴肅,不苟言笑,同時經濟學知識也是非常枯燥的,所以好多學生會覺得課堂會比較無聊
  • 《薛兆豐的經濟學講義》:如果正準備讀這本書,請三思
    我用4天的時間,把這本拖了兩年的《薛兆豐經濟學講義》讀完了,下面分享一下我讀完這本書之後的一些感想。全書一共分為10章,118講,530多頁的內容,書中把很多經濟學的基礎問題,用一個非常故事化的形式描述出來,讓大家能夠很容易的去接受這個理論,尤其是第1張舉的那幾個例子,確實是很有代表性,像戰俘營裡的經濟組織啦,馬糞爭奪案啦,破窗理論啦,這些帶有趣味性的經濟案例,讓人覺得好像經濟學也不是那麼枯燥的一件事情,在這本書剛開始的時候,我真的是每一頁都有做小標註
  • 經濟學家薛兆豐:人生就要不斷地破圈兒
    具體到節目的話,薛兆豐的解釋就比較可愛了,除了會用經濟學理論對壓力進行策略解讀、分析選手權衡的成本外,他強調:「這是真人秀啊!當被問到是否遇到過用經濟學很難解釋的難題,薛兆豐給出了一個聽起來既淺又深的答案:「此刻,我衛生間鏡子前的燈泡燒掉了,市場經濟理論告訴我,有需求就有供給,一定會有人把它修好的,而我的難題是:這個人是誰呢?」 既然是「皇冠上的明珠」, 經濟學究竟是高冷,還是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