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了解一點創業投資
來源:IT桔子(itjuzi521)
作者:武玥 編輯:Judy
如果你掌握 10 億人民幣的資金,all in 到某一家還未上市的公司中去——掃一掃市場上的所有公司,你覺得有哪些是值得的?
我猜想絕大部分人能想到的有華為?有字節跳動?其他的好像再難以被提名。
但是,就 2020 這個全世界水逆的年份,IT 桔子仍記錄到了一級市場上有 123 家公司單次就可以拿到超過 10 億元的融資,甚至有幾家是年內拿了 2、3 次超級大額的融資——
一級市場上通常流傳著「一九」/「二八」原則,意為最頭部的 10%/20% 的公司拿走了市場上 90%/80% 的錢。這種情況在 2020 年格外突出,甚至可以說更為極端——3.7% 的公司拿走了市場上 45.59% 的錢。
IT 桔子數據顯示,2020 年國內共計有 3313 家公司獲的投資,涉及交易金額約合 7223.20 億元。而單筆交易金額超過 10 億人民幣的投資事件共出現 130 起,涉及 123 家公司,合計交易金額卻達到了 3293.66 億元。
註:該文章所統計投融資事件標準為 2020 年內發生的、對未上市公司的股權投資單筆大於等於 10 億人民幣,不包括 IPO 及之後融資、不包括基石投資。
從最頂尖的百億級說起
天使投資斷崖、資金瘋狂湧向頭部公司是近幾年來一級市場的常態,今年市場不同尋常的是「單筆超過 100 億」的交易也在頻頻出現。IT 桔子數據顯示,2020 年截止至 12 月 8 日,中國一級市場共計發生 4 起交易金額超過 100 億人民幣的投資事件。
中芯南方是配合中芯國際 14 納米及以下先進位程研發和量產計劃而建設的具備先進位程產能的 12 英寸晶圓廠。
5 月 15 日,中芯南方獲得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上海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共計 22.5 億美元的注資。
國家集成電路基金和上海集成電路基金主要通過多種途徑投資於集成電路產業的價值鏈,其中以集成電路晶片生產、晶片設計、封裝測試以及設備及材料為主。
國產晶片企業的發展是 2019 年以來國家層面重視並大力鼓勵發展的產業之一,中芯國際在 2020 年登陸科創板完成 IPO,並拿到了極高的市值。作為中芯國際子公司中芯南方,在一級市場被國家隊基金的寄予厚望,這一輪出資換算下來有 155 億人民幣之多。
2020 年,滿幫集團獲得 17 億美元的融資,成為年度拿錢最多公司第二名。滿幫集團定位於公路物流領域的智能運力平臺,由運滿滿、貨車幫兩家貨運平臺合併而來。11 月 24 日滿幫集團獲得包括騰訊、紅杉資本中國、Permira 璞米資本等 13 家投資方的聯合投資。
滿幫集團的前身運滿滿和貨車幫在合併之前都達到了獨角獸級別——兩家獨角獸的合併基本使得滿幫集團牢牢佔住了公路物流平臺的頂端。
去年,滿幫集團就拿過一輪 19 億美金的融資,投資方陣容包括軟銀願景基金、國新基金、谷歌資本、元生資本、騰訊、紅杉中國、高瓴資本等等多達 19 家的超級財團。
排在今年融資金額 TOP 3 位置的是威馬汽車 D+輪 100億融資。
2019 年以來,隨著持續走高的交付量,新造車公司再度引起了一波資本熱潮,威馬集團就是其中之一。資料顯示,自 2018 年 9 月啟動交付至今,威馬汽車累計銷量達 3.38 萬輛。2020 年 8 月份,威馬汽車銷量為 2057 臺,同比增長 143%,環比實現六連增。
2020 年 9 月底,威馬汽車獲得了包括百度、SIG 海納亞洲、上汽投資-尚頎資本、長江產業基金、蘇州崑山產業基金、湖南衡陽國有投資平臺、央企扶貧基金等機構在內的 100 億人民幣的投資。值得關注的是,有傳言稱,威馬汽車將要衝擊科創板,該輪融資或將是威馬汽車上市前最後一輪。
當前,在資本層面上,BAT 以及美團都已入局造車新勢力。但巨頭對造車的興趣遠遠不止於小鵬、理想、蔚來、威馬等——阿里巴巴參與的新品牌「智己汽車」所拿到的錢與威馬並列,均為100億。
2020 年 11 月 26 日,上汽集團、浦東新區、阿里巴巴三方合資的高端品牌「智己汽車」正式籤約,智己汽車成為國內首個創始輪即達百億量級的汽車創業公司。
據悉,該電動車項目中,上汽股權佔比 54%,浦東投資佔 18%,阿里佔 18%,其他佔 10%。資源上,集上汽汽車研發技術、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的高科技產業集群生態和 AI&晶片等核心技術資源、阿里巴巴的用戶大數據&達摩院最新技術&阿里雲等生態圈優勢於一身。無論在資源還是資金上都可以與當前的主流玩家一拼。
「只有巨頭」的風口
這兩年大家都覺得資本寒冬、市場上風口不再。其實,只是風口的下線更高了,普通創業者更難參與進去了。
2020 年,資本在生物製藥、新造車勢力、晶片、生鮮電商(尤其是社區團購)、人工智慧、教育等多個細分領域都出現了超級重注。
醫療健康領域在 2019 年就有相當高的熱度,2020 的疫情催生下,該領域在一二級市場都獲得熱捧,尤其以生物製藥為最受關注。
在一級市場,2020 年包括科興公司旗下科興中維、晶泰科技、雲頂新耀等製藥公司均拿到了超過 10 億元的投資。科創板對醫藥企業的退出利好,讓投資人更敢於扣動扳機——不少獲得超大額融資的生物製藥公司如雲頂新耀、傳奇生物與嘉和生物藥業在年內也很快完成 IPO。
2020 年,醫療健康領域中獲得資金最多的公司是華大智造。這是一家由華大基因內部孵化,2016 年 4 月正式註冊為公司的項目,核心業務為儀器設備、試劑耗材等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今年新冠疫情中,華大智造在病毒檢車試劑盒、核酸檢測實驗室等環節都推出重要產品。
IT 桔子數據顯示,華大智造在 2019 年 5 月拿過一輪 2 億美金的融資。2020 年 5 月 28 日,華大智造完成由 IDG 資本、中信產業基金、華蓋資本、國泰君安、華興新經濟基金、中信證券等機構參與投資的 10 億美元 B 輪融資。12 月 7 日,華大智造已遞交科創板上市申請。
去年蔚來汽車的暴跌、數家無法量產交付的造車新勢力、遙遙無期的無人駕駛技術等等狀況讓市場對汽車交通尤其是造車公司都特別不看好。
到了 2020 年,在造車這一塊不光有小鵬汽車、理想汽車紛紛登陸美股,更有上文提到的威馬汽車連續兩次拿錢——一輪 10 億元、一輪 100 億元,新的造車品牌智己汽車帶著 100 億的融資出發。
與造車同樣「費錢」的是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研發。
2020 年,由滴滴拆分出來自動駕駛研發公司「滴滴沃芽」獲得來自軟銀願景基金的 5 億美元的投資;該領域的另一獨角獸公司「小馬智行」更是連續收穫 3 輪超大額融資——2 月豐田汽車、蔚來資本投資了 5 億美元,10 月一汽集團投了 3 億美元,到了 11 月,小馬智行又拿到包括安大略教師基金、五源資本等的 2.67 億美金投資。
在「缺芯」、「國產替代化」的大背景下,2020 年大量的資金湧入集成電路領域。這一年,中芯南方(22.5 億美元)、中星微電子(50.11 億元)、比亞迪半導體(27 億元)等晶片相關產業公司紛紛拿到超 20 億的融資,這幾家公司的共同特點是分別有中芯國際、中興集團、比亞迪等產業集團背景,除了市場上的其他機構與公司的參與,其母公司的注資也很大方。
此外,AI 技術、K12 教育等熱門投資領域也出現了諸多大額融資事件——明略科技於 2020 年 3 月完成 3 億美元 E 輪融資;七牛雲獲得由交銀國際、宏兆基金、國調基金投資的 10 億融資;猿輔導在 2020 年完成了 3 輪融資,筆筆金額超過了 10 億美元,年內融資總額達到 32 億美元。
社區團購風口下,興盛優選、誼品生鮮、同程生活等相關企業也在 2020 年分別獲得了 8 億美元、25 億元、約 3 億美元的融資。
我們發現到了 2020 年,風口不再是成百上千家創業公司擠在一起、數百家機構用百萬、千萬的投資而堆起。
現在的風口裡,抬頭低頭都是超級巨頭、超級頭部機構、超級產業基金和超級頭部的公司用巨額的交易金額在出牌。
當年流行「百團大戰」,現在只有「巨頭大戰」——燒錢還是燒錢,大家都想更痛快點出結果。
你以為早期的你一定投得起?
IT 桔子還發現在這份以 10 億元融資為起步線的名單上,出現了多家天使輪、A 輪的公司——
滴滴旗下共享單車業務青桔單車融資 10 億美元、蘇寧旗下電商業務雲網萬店融資 60 億元、比亞迪旗下的比亞迪半導體融資 19 億元京東旗下工業品採購平臺京東工業品融資 2.3 億美元,吉利公司旗下子公司億咖通科技融資 13 億。
就是你覺得稍微眼生的「壁仞科技」也有著超強的創始團隊背景——壁仞科技創始人兼董事長張文,曾擔任商湯科技總裁,鼎域恆睿股權投資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長。他曾在聯合國和華爾街工作多年,參與多宗大型併購案,共參與過總額達 176 億美元私募基金收購……
留給普通創業者和天使投資人的機會,越來越少了。
問題來了,都有誰出得起這樣級別的錢?
能出現在超級大額交易背後的投資方勢必實力非凡。根據 IT 桔子統計,在 2020 年 130+起超 10 億的投資事件中,紅杉中國以 19 次的出現頻次排在首位。今年紅杉中國即參與了滿邦集團 17 億美元的融資,也是興盛優選 8 億美元 C+輪融資的投資方。此外,紅杉中國也參與了小鵬汽車、車好多集團、京東工業品等等公司的大額投資。紅杉中國在去年年底剛新募集到 23.5 億美元的基金。
騰訊以出現 18 次之多排在第二位。騰訊作為中國市場上最活躍的 CVC,至今對外投資出手已經接近 1000 次。2020 年騰訊也不惜重金押注優質項目,今年騰訊與高瓴資本、紅杉中國、高盛等風投界的大佬們共同參與投資了包括對猿輔導、每日優鮮、震坤行工業超市等企業的超大額投資。
高瓴資本一向大手筆操作,它的資金布局橫跨一二級市場,今年除了對寧德時代、百濟神州等上市公司做了大規模股票認購、對京東健康做了基石投資外,在一級市場參與了滿幫集團、猿輔導、華潤萬象等的大額融資。
此外經緯中國、中金資本、軟銀願景、君聯資本、IDG 資本、招銀國際、中信產業基金也是那一波募得起大基金,投得起大錢的頂尖出資方了。
沈南鵬曾在採訪裡說過如今成為一家優秀公司的主要投資者對於資金量的要求更高了。「由於公司已經不同,今天的規模也將會不一樣。要成為公司的主要投資者,你不可能只投資 1 億美元了。如果你想建立一個價值數十億的公司,為此,你需要 4 億美元或 5 億美元。」
在募資難的大背景下,2020 年頭部機構募資額也在創造新紀錄——
DCM:新基金我募資 8.8 億美金。
啟明創投:我又募了一隻 12 億美金的。
高榕資本:那我這邊就新來一隻 100 億人民幣的,一隻 11.5 億美金的,要那種都有。
然後呢,是把錢掰開了花,投很多小企業?還是豪氣一些只砸大塊頭?管理資產絕對是一門技術活。
回到開頭的問題,如果給你 10 個億,現在條件放寬點,最多拆三份的話,你會選擇以上哪幾家?又一定不會選哪幾家呢?
附表:2020 年單筆交易金額超過 30 億(含)事件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