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再融資新規落地:5家公司「秒響應」、82家公司或「改方案」這幾...

2020-12-14 投資快報

原標題:A股再融資新規落地72小時:5家公司「秒響應」 82家公司或「改方案」 這幾大板塊將受益

摘要

【A股再融資新規落地:5家公司「秒響應」、82家公司或「改方案」 這幾大板塊將受益】2月14日,A股再融資新規在歷時3個月的徵求意見後正式落地。截至目前,新規落地72小時——24小時內,機構研報快速跟進;48小時內,有上市公司「火速」響應發布方案;72小時內,A股市場以「熱烈漲升」歡迎;幾個月內,預計有數十家公司再融資能需要修改申報;今後,A股市場「韌性監管」將對「任性發行」說不!

本次再融資修改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精簡發行條件,拓寬創業板再融資服務覆蓋面;二是優化非公開制度安排,支持上市公司引入戰略投資者;三是適當延長批文有效期,方便上市公司選擇發行窗口。

仔細研讀可以發現,新規的受益者有三個層次:最直接受益者是上市公司,規則優化後,其發行難度確實降低,畢竟,資產性價比的提升自然意味著發行成功率提升;第二個受益層次是機構投資者,他們可以有更多、更好的選擇,也能更便捷的退出;第三個受益層次是全市場的投資者,上市公司和機構投資者欣欣向榮,其傳遞出的影響力,已經遠不是蝴蝶效應所能比擬的。而且,新規傳遞給市場的其實更多的是「質量導向」,上市公司並不可能利用「規則韌性」實現「任性發行」。

5家上市公司「火速」響應定增新規

定價方式有看點

此次新規較大幅度優化了A股再融資的監管要求,體現了市場化導向。證事聽了解到,當前已有5家上市公司快速響應,修訂或新發再融資方案,定價方式、鎖定期等按照新規設計。

證事聽根據東方財富choice統計發現,截至2月17日截稿時,再融資新規落地3天,已有隆盛科技、元力股份、凱萊英、華平股份、光弘科技等5家上市公司火速修訂或新發再融資方案,募集資金合計共57.3億元。其中,有3家公司甚至是在新規落地48小時內就行動起來的。

具體來看,修改再融資預案的有3家上市公司。隆盛科技公告顯示,擬非公開發行不超過1486.25萬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2.3億元。本次發行價15.48元/股,相比2月17日收盤價22.11元/股,約打了七折。

元力股份則顯示,擬非公開發行不超過7344萬股,募集資金不超過8.83億元。本次發行價12.02元/股,相比2月17日收盤價16.56元/股,約打了七三折。

光弘科技公告顯示,擬非公開發行不超過9222萬股,募集資金不超過23.67億元。發行價格不低於發行期首日前二十個交易日公司A股股票交易均價的百分之八十。

從新增再融資預案來看,共有2家上市公司。凱萊英2月16日晚間宣布終止去年的融資方案,同時推出新版融資方案。最新預案顯示,公司擬非公開發行股票不超過1870萬股,募資總額不超過23.11億元。發行價格123.56元/股,相比2月17日收盤價176.77元/股,約打了七折。

華平股份公布創業板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顯示,公司擬非公開發行股票不超過1.5億股,募資總額不超過6億元。發行價格3.83元/股,相比2月17日收盤價4.95元/股,約打了七七折。

談及再融資新規對相關公司再融資有哪些方面影響?如是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宋贇認為,首先,對創業板鬆綁力度最大。創業板非公開發行取消連續2年盈利的條件,公開發行取消最近一期期末資產負債率高於45%的條件,一共鬆綁了400多家創業板的上市公司。其次,再融資新股降低了非公開發行的價格的下限(9折改為8折),增加了發行對象的數量(10名和5名改為35名),縮短了鎖定期,更容易獲得戰略投資者的青睞。最後,對於獲得再融資的上市公司來說,可以緩解一部分資金壓力。但這一輪與2014年至2016年那輪再融資高峰還是有很大區別的,炒作套現的難度很大,還是應該多用心思在穩定盈利和現金流上。

82家非公開發行「在審企業」或修改方案

影響規模逾2300億元

再融資新規對存量的再融資項目以「發行完成時點」進行新老劃段。證監會網站數據顯示,截至2月13日,再融資排隊企業有238家,其中109家為非公開發行,112家是發行可轉債,11家是配股,3家發行優先股,3家屬於增發。109家非公開的企業中,有24家已經通過發審委,3家中止審查,82家處於正常審核中。

據證事聽統計,上述82家受影響的非公開發行企業,合計最高募資資金2341.83億元。

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對證事聽表示,從再融資新規的具體內容來看,受影響的主要是非公開發行的企業,除了通過發審委和中止審查的,82家已經受理和反饋的主板和創業板公司再融資申請均可能需要修改申報材料。上述公司主要修改內容包括適當增加非公開發行對象數量,降低非公開發行價格,修改鎖定期,修改減持規定等。此外,如果是創業板公司,還需要修改財務指標。

「按照上一輪『再融資放鬆+併購重組放鬆』之後,上市公司再融資規模來看,預計此輪再融資新規鬆綁後,恢復至上一輪高點的80%比例,那麼再融資新規影響的企業融資規模將達到6000億元左右。樂觀情況下,如果能恢復到上一輪的高點,那麼再融資新規影響的企業融資規模將達到1萬億元左右。」潘向東表示。

再融資新規增強對機構投資者吸引力

新規剛一官宣,機構研報就紛至沓來。證事聽也抓緊連線多位大咖。

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湛對證事聽表示,此次新規的實施有望重新激發再融資市場的活力,增加投資再融資市場的吸引力,預計2020年定增規模將大幅增長。

李湛認為,新規增強再融資市場對於機構投資者吸引力,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新規對於創業板發行條件的簡化,拓寬了創業板上市企業的再融資渠道,將增加投資創業板上市公司再融資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是,除了融資和發行難度的降低,減持難度也有所下降。近幾年定增市場的持續縮減,一部分原因在於投資周期過長和折扣安全墊的攤薄,使得投資定增市場的吸引力下降。新規的實施,將兩類投資者鎖定期減半到18個月和6個月且不適用減持規則的相關限制,使得投資定增的減持退出周期大幅縮短;定增發行價格由不低於基準價的九折放寬至八折則使折扣安全墊增厚。

那麼,在再融資新規之下,哪些板塊更受益,機構投資者應又該如何參與?

李湛表示,再融資新規實施前,規模居前的三個行業分別是化工、公用事業和非銀金融。新規實施後,利好創業板,同時有助於提振主板,在市場中長期格局向好不變的前提下,更看好以通信、計算機、電子和傳媒等為代表的成長類TMT行業。同時,前述已佔據較大規模的三個定增行業預計也將有所受益。在新規下,建議機構投資者關注以成長為主的TMT板塊,重點選擇參與未來兩年內有較高業績增速,尤其是新規實施前定增受限的上市企業再融資。另外可適當關注已有較大定增規模的化工、公用事業和非銀金融板塊的上市企業再融資。

(文章來源:證券日報網)

相關焦點

  • 17家廣東公司修訂再融資預案 涉及金額超220億元
    本報記者 趙琳再融資新規落地後,不少上市公司火速修訂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爭搶「頭啖湯」。Wind資訊顯示,截至2月20日,共有17家廣東上市公司調整相關預案,涉及融資金額共計226.3億元,涉及電子、醫藥、機械、輕工、傳媒等行業,其中電子行業最多,達5家,領益智造、康泰生物和格林美3家公司預案募集資金最高,均不超過30億元。具體來看,2月17日晚間,光弘科技、凱普生物和新宙邦率先進行預案修訂。
  • 期盼新政紅利 6家公司撤回再融資申請
    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這是自11月8日證監會對再融資政策進行修訂並公開徵求意見以後,第6家撤回公開發行可轉債或非公開發行股票再融資計劃申請的公司。其中,江化微、中嘉博創和紅太陽均為撤回公開發行可轉債的申請,紅太陽還明確公告,放棄可轉債轉向非公開發行股票進行再融資。
  • 央企股權激勵新規落地近一年 上市公司踴躍「爭鮮」
    為健全央企長效激勵約束機制,國資委於去年11月出臺了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新規,為央企股權激勵打開了政策空間。  新規實施近一年來成效幾何?據上海證券報記者統計,去年11月至今,已有20家央企上市公司推出了股權激勵計劃,另有26家地方國企推出股權激勵方案。受益於新規放開了多重限制,央企股權激勵方案的內容更加大膽靈活。
  • 新華網:央企股權激勵新規落地近一年 上市公司踴躍「爭鮮」
    為健全央企長效激勵約束機制,國資委於去年11月出臺了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新規,為央企股權激勵打開了政策空間。 新規實施近一年來成效幾何?據統計,去年11月至今,已有20家央企上市公司推出了股權激勵計劃,另有26家地方國企推出股權激勵方案。受益於新規放開了多重限制,央企股權激勵方案的內容更加大膽靈活。
  • 科創板上市公司再融資風起!8月以來密集出現5單 這家再融20億元
    圖|科創板上市公司再融資一覽;來源:《科創板日報》統計作為為數不多的科創板再融資新手筆,外界關注度自然滿滿。自今年2月14日再融資新規以來,A股上市公司參與度頗高。不過在新生的科創板,今年8月之前還遲遲未有上市公司嘗試「頭啖湯」。但在近期,科創板再融資開始呈現出增長之勢。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向《科創板日報》記者分析,融資首先是企業自身需要。
  • 一周融資 | 三家人工智慧公司獲得近5億元融資;四家便利貨架公司...
    據悉,這2億美元會有1.5億資金分給BigBasket,剩下5000萬美元用於購買該公司老股東手中的股份。人工智慧AI解決方案提供商Roobo完成3.5億B輪融資36氪獲悉,北京智能管家科技有限公司Roobo宣布完成3.5億人民幣B輪融資,七海資本領投。公司CEO劉穎博表示這筆資金將用於產品升級、技術研發和人才招募等。
  • 不做區塊鏈都不好意思在A股融資 不到1個月8家上市公司增發涉鏈
    春節開市後,A股再融資市場回暖,陸續有企業發布再融資方案,互鏈脈搏統計,2月17日以來,已有8家上市公司的再融資方案涉及到了區塊鏈。在融資方案中,區塊鏈和公司業務的結合非常多元,考慮到這些方案必須具備嚴謹性、可行性、商業性,如若作假非但方案無法通過,還可能面臨行政和刑事責任。
  • 東北證券:再融資新規利好券商 預期承做規模有所恢復
    新華財經長春2月24日電(記者王曉林)證監會近日發布《關於修改<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的決定》《關於修改<創業板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暫行辦法>的決定》《關於修改<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實施細則>的決定》,標誌A股再融資新規正式落地。
  • 併購重組可調整配套融資,有上市公司提前修改方案
    來源:國際金融報再融資新規發布兩周後,證監會正式宣布,允許上市公司對併購重組的配套融資做出適當調整!2月28日,證監會官網顯示,再融資新規發布以來,對於現有的併購重組項目,配套融資部分如何與再融資新規相銜接,市場各方較為關切,證監會高度重視。經認真研究,為便利上市公司募集配套資金,抗擊疫情、恢復生產,允許上市公司履行內部決策程序後,對配套融資部分做適當調整。對於已取得行政許可批文,配套融資尚未實施的併購重組項目。
  • 隨著註冊制的實施 年內A股IPO再融資規模近1.5萬億元
    來源:證券日報 年內A股IPO、再融資規模近1.5萬億元 新興企業加速登陸資本市場主持人孫華:今年以來,資本市場助力實體經濟平穩發展,融資規模大幅增長。今日本報針對A股市場、債券市場和新三板的融資情況給予解讀,以饗讀者。
  • 融資周報:時隔三月再破百億,48家金融科技公司獲101億融資
    √ 美國獲投項目19個、中國5個,其中美國區塊鏈初創公司Paxos獲近10元的C輪融資,中國保險風控服務提供商棧略數據籌得了7000萬元的B+輪融資;英國獲投項目有6個,德國和新加坡各2個。  √ 從項目所屬領域看,區塊鏈相關公司多獲青睞,有18家獲融資,融資金融為13.6億元;保險及保險科技6家,融資金額高達19.6億元;支付5筆;投資理財6筆;網貸4筆;消費金融2筆;監管科技1筆。  √ 上周有5家金融科技公司被併購,支付類公司3家,區塊鏈和投資理財各1家。
  • 南航物流混改正式落地 引入普洛斯等7家公司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南航物流混改正式落地 引入普洛斯等7家公司南航、普洛斯隱山資本、鐘鼎資本、國改雙百基金、君聯逸格、中國外運、中金啟辰、中金浦成、員工持股平臺分別持有55%、10%、10%、10%、5%、3%、1.9%、0.6%、4.5%的股權
  • 李峰:再融資新規誘發套利動機 應警惕槓桿風險和波動風險
    2月14日,證監會發布了修改後的《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創業板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暫行辦法》和《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實施細則》(統稱為「再融資新規」),此次修改顯著放寬了對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上市公司定向增發股票的監管要求。再融資新規改善了融資環境,提升了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靈活度,這從市場當前火爆的定增行情也得到了印證。
  • 禁止使用塑料吸管,這幾家A股公司生產的紙質吸管迎來重大利好!
    這個號稱史上最強限塑令其實已經在a股市場引起了軒然大波。好幾家上市公司因為這個限塑料令跌停,原因要麼是公司主營業務為生產塑料,要麼是公司經營避免不了的會用到塑料。那麼禁止使用塑料吸管紙質吸管將會迎來前所未有的利好!
  • 年內A股IPO、再融資規模近1.5萬億元 新興企業加速登陸資本市場
    再融資方面,不同質地公司的融資難易程度也將分化。 科創板、創業板IPO募資佔比超六成 隨著科創板、創業板註冊制的實施,今年以來,A股IPO融資規模大幅增長。《證券日報》記者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截至12月10日,年內A股IPO公司數量達357家,IPO募資規模達4392.42億元,同比增長81.48%。
  • A股半年報預約時間表來了 這幾家公司打頭陣
    宏觀數據方便,美國第一季度實際GDP年化季率終值為萎縮5%,預期為萎縮5%,初值為萎縮5%;第一季度GDP平減指數終值為1.4%,預期為1.4%,初值為1.4%。美國第一季度實際個人消費支出終值環比減少6.8%,預期減少6.8%,初值減少6.8%。
  • 上市公司為何青睞股權質押融資?
    為遏制定增套利、過度融資方面存在的一些亂象,2017年2月,證監會發布定增新規,取消將董事會決議公告日、股東大會決議公告日作為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定價基準日的規定,明確定價基準日只能是非公開發行股票發行期的首日。這意味著上市公司無法提前鎖定套利空間。2017年以前,超過九成的定增都是以董事會決議日為定價基準日。
  • 新規後,A股上市公司回購行為的三大動因
    上市公司可使用自有資金、發行優先股、債券募集的資金、發行普通股取得的超募資金、募投項目節餘資金和已依法變更為永久補充流動資金的募集資金、金融機構借款、其他合法資金回購股份。3)支持實施股份回購的上市公司依法以簡便快捷方式進行再融資(《關於支持上市公司回購股份的意見》)。4)延展回購實施期限由6個月至12個月。
  • 車險綜改落地,多家公司首單業務保費降幅達20%;銀保監會開展人身險...
    銀保監會開展人身險產品組合銷售核查整頓工作 車險綜改落地,多家公司首單業務保費降幅達20% 安邦保險集團、安邦財險擬進行解散清算 平安壽險改革啟動架構調整,打造「3+1」組織體系 蔣平、周家龍分別赴任重慶、安徽銀保監局局長
  • 「A拆A」公司達54家 14家子公司IPO進行中
    來源:證券日報自去年12月13日分拆上市規則落地以來,至今已近一年。《證券日報》記者據上市公司公告梳理,截至12月9日,54家上市公司「A拆A」正在進行中,其中有14家公司的子公司IPO已獲得證監會或滬深交易所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