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上市公司再融資風起!8月以來密集出現5單 這家再融20億元

2020-12-23 騰訊網

《科創板日報》(深圳,記者 莫磬箻)訊,近日,科創板上市公司優刻得拋出了一則定增預案,再次將科創板再融資推向了關注焦點。

據公司預案披露,優刻得擬向不超過35名特定對象發行股票募集不超過20億元(含),用於優刻得青浦數據中心項目(一期)和補充流動資金項目,投入金額分別為16億元和4億元。

圖|科創板上市公司再融資一覽;來源:《科創板日報》統計

作為為數不多的科創板再融資新手筆,外界關注度自然滿滿。

自今年2月14日再融資新規以來,A股上市公司參與度頗高。不過在新生的科創板,今年8月之前還遲遲未有上市公司嘗試「頭啖湯」。但在近期,科創板再融資開始呈現出增長之勢。

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向《科創板日報》記者分析,融資首先是企業自身需要。科創板普遍上市時間不長,絕大多數企業目前並無資金壓力,再融資不多有此前募集資金還沒花完的原因。

從募集資金的角度看,截至目前,173家科創板上市企業合計首發募資總額達2606.60億元,其中超募合計673.72億元。

上海榮正投資諮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培敏也提到了科創板募集資金充足的原因。他還指出,科創板企業股價偏高,做定增並不容易;而如果做公開增發,部分企業可能又不符合業績條件。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也談到,主要是科創板開始時間還不長,大規模重組融資,會產生以能更高估值不斷圈錢的負面市場印象,而且科創板的發行估值已經很高,融資規模也很大,疊加目前業務需求端的變化,短時間內對資金的需求就有限。

不過今年6月在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採訪時,某主營晶片設計的科創板上市公司董秘表示,其近期比較關注的科創板的改革方向之一,即包括再融資政策何時可以落地。

繼去年11月公開徵求意見後,今年7月3日證監會修訂並發布了《科創板上市公司證券發行註冊管理辦法(試行)》(亦稱「《科創板再融資辦法》」),調整方面包括在試用範圍上新增可轉債、存託憑證等證券品種,精簡優化發行條件,明確發行上市審核和註冊程序等等。上交所也隨之對科創板再融資相關規則進行了進一步修改和完善。

《科創板日報》記者關注到,伴隨著上述辦法和配套規則進一步落地,科創板再融資開始變得熱鬧了起來。

今年8月12日,嘉元科技公告擬向不特定對象發行可轉債募集不超過12.50億元(含),投資於年產1.5萬噸高性能銅箔項目、新型高強極薄鋰電銅箔研發及其他關鍵技術研發項目、銅箔表面處理系統及相關信息化和智能化系統升級改造項目、嘉元科技(深圳)科技產業創新中心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這也是自上述7月初《科創板上市公司證券發行註冊管理辦法(試行)》發布後,亮相科創板的首例可轉債再融資。

隨後,航天宏圖、廣大特材和中微公司也集中在8月披露了非公開發行預案,募集金額分別達到7億元、17億元和100億元。其中,中微公司再融資是目前科創板中的最大首筆,其擬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100億元,用於中微產業化基地建設項目、中微臨港總部和研發中心項目、科技儲備資金。

9月至今則有優刻得披露了再融資方案。

針對近期科創板再融資案例頻現,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認為,相關政策與案例增多有直接的因果關係 ,再融資辦法出臺明確了再融資的具體操作細節,也降低了相關難度。

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在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採訪時也表示,與7月新政策落地存在一定的關係,在具體規則不明晰的情況下不便出具方案;不過總體而言也非強關係,徵求意見稿去年就出了,有迫切融資需求的企業在正式稿出來後即刻就會推方案。

他還強調,目前有幾家科創板上市公司提了預案實屬正常,並且實際上參與企業佔比不大,還不到10%。企業進行融資的本質動力仍應是公司正常運營的實際需要,而非政策刺激。

相關焦點

  • 普華永道:上半年TMT公司IPO數量55起、融資近千億 科創板上市佔比...
    8月20日,普華永道發布了2020年上半年中國科技、媒體及通信行業(TMT)企業首次公開募股(IPO)數據。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內地TMT企業IPO數量共計55起,較2019年下半年的74起有所下降,融資總額也從2019年下半年的約1553億元下降到972億元。
  • 硬科技投向標| A股首單CDR九號公司科創板上市 新能源車產業發展...
    《科創板日報》(上海,宋子喬)訊,本周,硬科技領域投融資包括:A股首單CDR九號公司科創板上市;《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或下周公布;上海外牌「限行」升級;特斯拉稱將按計劃於2021年開始各地交付Model Y和Semi;威馬召回部分威爾馬斯特電動汽車;AMD同意350億美元收購賽靈思。
  • 科創板再融資駛進高速路!審核時限縮短至兩個月,小額非公開發行...
    開板百天後,科創板再融資提上日程。8日晚間,證監會和上交所聯手放出大招,就科創板再融資相關政策公開徵求意見,意見反饋截至2019年12月8日。具體來看,證監會此次起草的《科創板上市公司證券發行註冊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簡稱《科創板再融資辦法》),主要內容包括設定基本發行條件,規範上市公司再融資行為;優化調整非公開發行股票制度安排,支持上市公司引入戰略投資者;設置便捷高效的註冊程序,提升融資效率三大方面。
  • 科創板再融資是什麼意思?科創板再融資的含義是什麼
    在7月份,科創板再融資新規已經發布了,這對於不少科創板企業的後續融資是有利的。但不少投資者還是不清楚再融資的含義,那麼你知道科創板再融資是什麼意思嗎?  科創板再融資是什麼意思?
  • 定增、配股、可轉債 券商大手筆再融資競逐重資本業務
    定增、配股和可轉債一直是上市券商補充資本金的三大主要途徑。此前,有三家上市券商相繼發布了與再融資相關的公告。業內人士指出,行業競爭日趨激烈,上市券商正抓緊調整和完善業務布局,並競相推進再融資項目。隨著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改革等舉措落地,券商的重資本業務有望迎來新的發展契機,進一步與國際市場接軌。
  • 隨著註冊制的實施 年內A股IPO再融資規模近1.5萬億元
    來源:證券日報 年內A股IPO、再融資規模近1.5萬億元 新興企業加速登陸資本市場主持人孫華:今年以來,資本市場助力實體經濟平穩發展,融資規模大幅增長。今日本報針對A股市場、債券市場和新三板的融資情況給予解讀,以饗讀者。
  • 螞蟻集團巨額ABS融資獲批,重啟上市進行時?
    此前,上交所發布暫緩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科創板上市的決定。作為重要的融資渠道,螞蟻集團上市暫緩後,旗下花唄借唄相關ABS融資項目是否獲批頗受外界關注。
  • ...諾唯贊科創板IPO獲受理 思派健康科技完成近20億元E1輪融資
    《科創板日報》(上海,記者 朱潔琰)訊,本周(12月20日至12月26日),醫藥行業投融重要事件包括:長三角與大灣區藥品和醫療器械審評檢查分中心落地;諾唯贊科創板IPO獲受理,系康希諾上遊企業;思派健康科技完成近20億元E1輪融資。
  • 不用再跑營業部 科創板開戶可以在線預約了!這家1700億大...
    2017年度,公司營業收入為4.84億元,同比增長141.91%;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47億元,同比增長235.59%;今年1月10日,金達萊發布了業績預告,預計2018年盈利同比增長四成至五成多,由此超過2億元。此預告發布後,金達萊次日股價大漲19%,此後又接連攀升,從10.34元至2月21日觸及20.31元,累計達漲幅96%。
  • 註冊制將全面鋪開 2021年再迎「打新盛世」
    2019年7月22日至2020年11月20日,科創板公司從受理到上市平均用時228天,創業板(註冊制)公司僅用時78天,均明顯低於同期主板/中小板/創業板(核准制)的579/550/568天。發行效率的提升推動IPO融資擴容,截止2020年11月20日,科創板開市以來平均每月上市公司數11家,創業板(註冊制)平均每月上市公司數為10家,而主板/中小板/創業板(核准制)分別為5/3/5家。
  • 首批科創板50ETF上市!要買嗎?怎麼買?
    基金經理說這樣更賺  11月16日,首批4隻科創板50ETF正式上市交易,分別來自易方達、華夏、工銀瑞信、華泰柏瑞。  首批四隻科創板50ETF上市首日集體收漲,成交額合計超45.5億元。四隻產品在上市之初便受到資金關注,開盤1分鐘,四隻科創板50ETF產品總成交額就突破5個億,成交量最大的產品1分鐘就突破2億元;半天成交額超32億元。
  • 科創板上市公司有哪些特點?科創板上市公司的十大特徵
    從200家科創板上市公司的地域分布來看,科創公司家數排名前五的省份(直轄市)分別是江蘇省39家、北京市33家、上海市35家、廣東省27家和浙江省16家。  如果以區域分布為口徑進行統計,數量比較懸殊,首尾相差近18倍,具體來看:長三角地區94家、京津冀地區37家、珠三角地區32家、中部地區18家、東部地區8家、西部地區6家、東北地區5家。  三大行業「三足鼎立」。
  • 科創板IPO「帳單」:91家公司合計首發募資1087億元
    來源:證券日報作者:吳曉璐去年3月18日,上交所科創板發行上市審核系統啟動,到目前已經滿一年。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截至3月19日,科創板上市公司有91家,合計首發募資1086.73億元。其中,民營企業71家,合計募資731.53億元,佔比分別為78.02%、67.31%。首發募資金額最高的是去年首批登陸科創板的中國通號(娓偂03969),募資超過百億元。此後再無募資超過50億元的公司,而過半科創板企業首發募資不超過10億元。
  • 17家廣東公司修訂再融資預案 涉及金額超220億元
    Wind資訊顯示,截至2月20日,共有17家廣東上市公司調整相關預案,涉及融資金額共計226.3億元,涉及電子、醫藥、機械、輕工、傳媒等行業,其中電子行業最多,達5家,領益智造、康泰生物和格林美3家公司預案募集資金最高,均不超過30億元。具體來看,2月17日晚間,光弘科技、凱普生物和新宙邦率先進行預案修訂。
  • 數說資本市場30年:上市公司總數大增514倍,20公司市值漲幅超百倍丨...
    總市值81.5萬億!20家公司市值漲幅超百倍  伴隨上市公司數量一同增長的還有滬深兩市上市公司總市值。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2001年末,滬深兩市總市值約為4.35萬億元,2007年初總市值即突破10萬億元,同年又不斷衝上20萬億元、30萬億元關口。
  • 兩融額度再告急 興業證券暫停中信平安融資買入
    今年以來,融資融券業務增速持續超預期。數據表明,截至5月29日,A股融資融券餘額為20795.47億元,較前一交易日的20757.41億元增加38.06億元,再創歷史新高。  隨著融資融券餘額不斷創出新高,市場出現了對於券商淨資本是否足以支撐業務發展的擔憂。
  • 科創板系統預計5月底就緒 散戶可以線上預約開戶啦
    進入3月以來,上交所關於科創板的各項準備工作密集開展,幾乎每天都有新進展通報。  3月1日、3月3日,上交所先後發布了交易所層面的6項配套規則和6項指引。根據「急用先行」原則,上交所將繼續發布發行承銷業務指引、重大資產重組實施細則等配套細則和指引。
  • 陳欣:風起分拆上市 | 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洞見
    【MBA中國網訊】2019年1月,證監會在正式發布的科創板實施意見中提出,「達到一定規模的上市公司,可以依法分拆其業務獨立、符合條件的子公司在科創板上市」。12月13日,證監會發布了《上市公司分拆所屬子公司境內上市試點若干規定》,分拆上市面向中小創及A股主板。
  • 「A拆A」首單再進一步,生益科技子公司科創板IPO註冊獲批
    A股市場首家「A拆A」分拆上市註冊成功的公司誕生。2021年1月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下稱「上交所」)更新科創板IPO信息顯示,生益科技(600183.SH)控股子公司生益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生益電子」)已於1月5日獲得證監會同意其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註冊的批覆。就在1月6日晚間,生益科技也對此事進行了公告。
  • 年內A股IPO、再融資規模近1.5萬億元 新興企業加速登陸資本市場
    《證券日報》記者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截至12月10日,年內357家公司IPO募資規模達4392.42億元,再融資規模達1.056萬億元,二者合計達1.495萬億元,同比增9.43%。 市場人士認為,今年以來,新興產業企業加速登陸資本市場。未來隨著註冊制在全市場推廣,上市審核效率全線提升,IPO融資規模也將進一步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