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 :我們看到,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在勝選後的記者會中,花了相當大的篇幅談到了兩岸問題。對於她的這番講話,你做何解讀?
ANSWER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我個人認為,蔡英文這番講話,還是有值得留意的地方。首先要說的一點是,蔡英文花這麼大的篇幅來講到兩岸問題,說明她已經意識到了兩岸問題既是她個人未來四年執政的癥結所在,也是臺灣未來發展的瓶頸之所在。不改善兩岸問題,臺灣以及她個人未來的執政,都不會有前途。其次,蔡英文提出,未來四年她有關和平穩定的承諾不會改變,並提出要跟大陸展開對話與協商,這說明她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意識到了,拉高兩岸對立與衝突,在選舉期間撈取選票非常有用,但是選後卻不能繼續這樣做,因為它會讓臺灣以及她個人的執政走入死胡同。
如果我們把蔡英文講話中的這些內容當作是積極面的話,那麼,也應該而且必須看到其消極的一面,也就是在這篇講話中她不僅沒有改變自己根深蒂固的「臺獨」立場,而且有可能會給兩岸關係帶來新的問題甚至是衝突。
首先,蔡英文在講話中承諾,未來將以最大的努力,繼續維持兩岸關係現狀。但是,眾所周知,在蔡英文執政的頭四年,馬英九所開闢的兩岸在「九二共識」政治基礎上開展大交流大合作與大發展的這一現狀,已經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取而代之的是,「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不復存在,兩岸官方與半官方層面的交流已經徹底中斷,經貿與人員交流已經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礙。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想要問的是,蔡英文想要維護的究竟是哪一個「現狀」,是回到馬英九時期的「現狀」,還是她自己執政頭四年兩岸冷對抗狀態下的「現狀」?
其次,有關兩岸對話,蔡英文過去採取的是守勢立場,也就是針對大陸提出將認同「九二共識」作為政治對話的前提條件,她主張的是不設任何前提條件下的政治對話。然而,在昨天晚上的講話中,蔡英文不僅繼續無視大陸提出的將認同「九二共識」作為政治對話的前提條件,甚至是開始反守為攻,向大陸提出了民進黨版的兩岸政治對話條件,也就是所謂的「8字方針」,和平、對等、民主、對話。其中,和平,就是大陸必須放棄對臺灣的武力威脅;對等,就是所謂雙方都互不否認彼此存在的事實;民主,就是臺灣的前途要由2,300萬臺灣民眾決定;對話,就是雙方能坐下來談未來關係的發展。我認為,在這四個條件中,只要大陸答應前面三個條件中的任何一個,都意味著臺灣將走向「臺獨」或是「變相臺獨」的不歸路。假如大陸答應了蔡英文提出的這些條件,實際上也就等於是對「臺獨」放任自流了。
因此,我不知道蔡英文提出這些政治主張的底氣從何而來。我希望蔡英文千萬不要把民眾投票支持她的連任,當成了是對「臺獨」的支持,或者是在支持她跟大陸搞對抗。要知道,從蔡英文競選總部發言人林靜儀在選前發表「支持統一就是叛變」言論最後被迫請辭一事來看,「臺獨」仍然是民進黨的票房毒藥。
QUESTION 直新聞:蔡英文在昨天晚上的記者會上還表示,臺灣老百姓用選票選擇讓她繼續執政並且維持立法機構內的多數席位,這樣的結果代表著她與民進黨過去四年的執政走在了正確的方向上。對此,你又做何解讀?
ANSWER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我認為,假如停留在這樣一種認知水平上,那就說明蔡英文不僅錯誤地解讀了這次選舉的結果,而且完全忽視了這樣一次選舉背後所掩蓋的重大問題。而這樣一種認知,只會讓她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首先我們必須要看到,蔡英文贏得這次選舉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她利用兩岸問題與香港修例風波,操弄了所謂的「亡國感」,並因此而充分調動起了支持者以及相當一部分中間選民的集體焦慮感與投票熱情,使得本次選舉的投票率從四年前的66%再度衝高到了75%,並使得她的得票數創下了有史以來的新高。但是,這樣一種結果卻掩飾了幾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其一是,這種高度情緒化、政治化的選舉,不僅使得選戰的主題失焦,而且把島內近年來面臨經濟與民生問題,統統都給掩蓋了。你在選舉時可以操弄「亡國感」可以為選情打雞血,但是到了具體執政時,卻不僅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甚至是會成為束縛自己執政的障礙。
其二是,蔡英文在這次選舉中高舉統獨意識形態對抗的大旗,不僅進一步撕裂了臺灣社會,擴大了本已存在的省籍與族群對立,而且導致了臺灣社會出現了兩道新的裂痕,也就是庶民與權貴階層的對立,以及年輕人與年長一輩的世代對立。這樣一種對立狀態,是非常不利於臺灣社會的和諧的。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過去這些年來,蔡英文掛在口頭上的兩樣東西,就是臺灣的所謂民主與自由。然而,過去四年來,蔡英文為了政治鬥爭的需要,不斷地利用自己掌握行政與立法權的完全執政優勢,追殺在野的國民黨與支持國民黨的軍公教人士,這已經在相當程度上傷害了臺灣的民主,有人甚至預言,假如按照這種勢頭發展下去,臺灣將會出現日本裔美國政治學者福山所說的「民主崩壞」的糟糕結局。同時,蔡英文為了選舉的需要,強行通過《反滲透法》,不僅使得主張兩岸和平發展的藍營陷入到了人人自危的狀況,甚至連在大陸經商、就業、定居的臺灣民眾都將會失去「免於恐懼的自由」。
QUESTION :那在你看來,島內這樣的一個選舉結果,將會對未來臺灣的政治生態以及臺海局勢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ANSWER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確實,實事求是來講,繼2016年之後,蔡英文與民進黨再度在島內的選舉中「贏者通吃」,不僅拿下了島內的行政權,而且完全掌控了立法機構內的多數席位,這樣一種選舉結果,的確是意味著島內的政治版圖與政治生態已經出現了兩個令人憂慮的變化。在這次臺灣地區領導人與民意代表的選舉中,不僅濁水溪以南重新變成了一片「綠油油」的綠地,甚至連傳統的藍色大本營臺北、新北以及臺中市,也都已經被蔡英文與民進黨拿下了,這極有可能預示著島內維持了幾十年的藍大於綠的政治版圖,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逆轉,變成了綠大於藍了。這的確是會對未來的島內政局以及兩岸關係帶來相當大的影響和衝擊。
但是,這是不是意味著未來的國民黨就沒有前途,兩岸的未來就一片黑暗「臺獨」的前景就一片光明了呢?我認為,完全沒有必要這麼悲觀。
因為第一,韓國瑜雖然輸掉了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但是他畢竟還是拿到了550多萬票,比朱立倫參加2016年選舉時多拿了將近200萬票,同時國民黨在立法機構內的席次也增加了3席,這些都意味著,雖然韓國瑜與國民黨沒有爭取到中間選民與年輕人的支持,但是藍營的基本盤卻仍然還在,並沒有出現崩解。
第二,由於去年「九合一」選舉中國民黨取得了大勝,拿到了15個縣市的執政權,這意味著國民黨仍然擁有以地方來對抗蔡英文當局的政治資本。
第三,雖然在島內藍綠的政治版圖已經出現了逆轉,變成了綠大於藍,但是在兩岸博弈中,中國大陸對於臺灣的政治、經濟與軍事優勢卻是在持續擴大並且不可逆轉的。這就是未來遏制「臺獨」與穩定兩岸局勢的定海神針。
第四,近年來美國雖然加大了對蔡英文與民進黨當局的支持力度,並成為了這次蔡英文與民進黨贏得選舉的一個重要外部因素,但是,不要忘了,美國的最終目的並不是在支持臺灣獨立,而僅僅是在利用蔡英文當局,讓他們成為遏制大陸發展的棋子。
最近幾年來,美國國會雖然通過了多部涉臺的法案,但是最終都被白宮鎖在了抽屜裡面,並沒有拿出來用。這些都意味著,美國在兩岸問題上並不會鋌而走險。而美國不敢輕舉妄動,也就意味著蔡英文不敢蠢蠢欲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