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關注
求轉發
中建一局
工業建築的先鋒,南徵北戰的鐵軍(先鋒文化)
介紹:中國建築一局(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建一局)總部位於北京,是2019年世界500強第21位、世界最大投資建設集團——中建集團旗下最具國際競爭力的核心子企業。2016年中建一局作為中國建設領域首家企業,憑藉5.5精品工程生產線,榮獲中國政府質量最高榮譽——中國質量獎,以專業、服務、品格「三重境界」代言「中國品質」。2017年榮獲「質量之光」年度魅力品牌第一名;榮獲莫斯科建築行業質量最高獎——莫斯科市優質樣板工程第一名,成為榮獲該獎項的第一個中國企業。
中國建築一局集團,隸屬於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前身是1953年秋建造國家"一五"計劃156項重點工程之一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當時代號為652廠,以下簡稱"長春一汽"),中建一局的前身--652工程公司成立。
1954年1月,根據中央指示,包括652工程公司在內的所有建造長春一汽的施工隊伍統歸建築工程部領導,由此建築工程部直屬工程公司成立,作為共和國工業建築的開拓者,直屬工程公司歷經三年勝利完成任務,創造中國建築史上的一個奇蹟。
1958年8月,建築工程部直屬工程公司更名為建築工程部第一工程局,奉命前往西南參加四川德陽和江油兩大工業區的建設。
1959年9月18日被建築工程部和全國建築工會授予"工業建築的先鋒,南徵北戰的鐵軍"的光榮稱號。
1960年8月,根據國家建設任務需要,建築工程部第一工程局抽調部分人員和設備組建建築工程部第六工程局,投身大慶油田建設。
1970年2月,建築工程部第六工程局奉命南下參加荊門煉油廠建設。
1970年7月荊門煉油廠建設期間,建築工程部第六工程局更名國家建委第六工程局。
1974年4月,國家建委第六工程局與101指揮部第三工程公司、安裝公司合併,成立國家建委第一工程局。
1979年3月,國家建工總局成立,國家建委第一工程局改稱國家建工總局第一工程局。
1982年6月,國家建工總局撤消,成立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國家建工總局第一工程局改稱中國建築第一工程局。
1997年8月,中國建築一局(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此後該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企業圖譜(點擊放大查看)
組織結構(點擊放大查看)
中建二局
超越歷史,超越對手,超越自我(超越文化)
介紹:中國建築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建二局」)組建於1952年,總部設在北京,註冊資本50億元,是世界500強企業——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是國內最具綜合實力、投資和建造相融合的大型國有企業集團公司,是國內唯一掌握火電、水電、核電、風電和新能源電廠等綜合施工技術的企業。面對發展的機遇和挑戰,中建二局將以中國建築使命——「拓展幸福空間」為己任,致力於將中建二局打造成為一個「國內領先、國際知名、受人尊敬的投資建造運營一體化的工程總承包服務商」。
說起中建二局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52年成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步兵第99師—「一五」時期156項重點工程建設的骨幹隊伍。
那是新中國剛成立不久,一切百廢待興。1952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步兵第99師奉毛澤東、朱德之令,改編為解放軍建築5師。從此,官兵放下槍桿,拿起鐵鎬,開動機器,拉開了新中國大規模工業建設的壯美序幕,掀開了中建二局創業史的光輝篇章。1953年,解放軍建築5師在上海受了3個月嚴格的專業工種技術培訓和實施實習,之後便被納入華東建築工程局系統,編為華東第二建築工程公司,於同年7月奉建工部命令,調到第一汽車製造廠工地(現為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奉命修建一汽工廠,成為建工部直屬工程公司的主要施工力量。1955年5月,建築5師正式集體專業,脫下軍裝,由原來的供給制改成工資制,成為真正的建築企業職工。1956年,直屬工程公司對下屬單位進行了一次機構調整:將101工區改為第一工程處,102工區改為第二工程處,104工區改為第三工程處,105工區改為第四工程處,108工區改為第五工程處,110工區改為第六工程處,將木工場、鋼筋預製廠、混凝土攪拌廠合併為聯合廠,另設機運處、動力站和修理廠。3月,公司揮師北上到了一重廠工地,一重廠為我國「一五」計劃期間156 項重點工程之一。1958年8月,建工部決定,將直屬工程公司更名為「建築工程部第一工程局」。1962年,建工部和中共四川省委聯合作出決定,將建工部第一工程局與四川省建設廳合併,成立「建築工程部西南工程管理局」。
1965年,建工部決定撤銷西南工程管理局,重新成立建築工程部第一、二、三、四工程局。1966年,建工部決定以建工部第一工程局一公司為主,同時抽調在西北從事國防工程建設的建工部第五工程局五公司等共17,000 餘人組建長江工程指揮部,進駐達縣地區承擔062、064 工程的施工任務。062、064工程當時是國家搶建的重點國防尖端工程和戰備項目。1968年,建工部軍管會為了加強對施工隊伍的領導,決定將長江工程指揮部改名為103 工程指揮部。1973年,國家建委決定將其直屬的第五土石方工程公司劃歸103指揮部。1974年,國家建委決定將103工程指揮部與101工程指揮部合併,組建國家建委第二工程局,局機關設在湖南長沙,主要承擔「小三線」和「湖南工業省」的建設任務。1980年,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出資,以國家建委第二工程局為基礎在唐山市成立中國建築第二工程局。1996年,為了有利於在更高層次、更高平臺上對接市場,中建二局將原在河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的企業註冊轉移至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成為在中建總公司工程局系列中唯一在國家行政管理總局直接註冊的大型建築安裝施工企業。
2007年9月,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進行了整體改制,成立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總公司將中建二局改制為中建股份全資持有的一人有限責任公司,並將其持有中建二局的權益投入中建股份,中建二局的股東由中建總公司變更為中建股份,「中國建築第二工程局」更名為「中國建築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為人民幣43,557 萬元。這之後,中建股份有限公司多次為中建二局增資,截至目前中建二局的註冊資本已躍升為50億元人民幣。
企業圖譜(點擊放大查看)
組織結構(點擊放大查看)
中建三局
敢為天下先,永遠當第一(爭先文化)
介紹:中國建築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建三局」)原為中國建築第三工程局,是世界500強企業上市公司——中國建築重要子公司,是具有多功能、集團化經營的國有大型建築安裝骨幹企業。1965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1993年經建設部批准為全國首批一級工程總承包和一級施工總承包資質;2002年核准為全國首批特級工程總承包資質。2004年4月,獲準成為高新技術企業,2005年初,推行國有獨資企業董事會制度;2007年12月,改制為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獨家持股的一人有限責任公司;2012年3月,獲住建部頒發的房屋建築工程施工總承包新特級資質,率先成為全國唯一覆蓋十大領域業務的房建企業。
三局的前身與一個以花命名的城市離不開關係,那就是攀枝花市。建國初期,為響應國家「三線」建設的號召,數十萬工人、幹部、知識分子、解放軍官兵在「備戰備荒為人民」的時代號召下,進駐那個只有「7戶人家1棵樹」的地方,而中建三局人就是這其中的第一批拓荒者。
1965年7月13日,這個日子值得所有中建三局人銘記。這一天,國務院決定撤銷建工部西南工程管理局,成立建工部一、二、三、四工程局。7月17日,建工部發文,將部屬雲南工程總公司和原西南工程管理局在渡口、西昌地區的施工力量組建成立建工部第三工程局。這天,在大西南的大山深處,在渡口一個叫「爛泥田」的地方,沒有大禮堂,沒有橫幅鮮花,沒有剪彩禮炮,一群人在荒野席地而坐,舉行了「建築工程部第三工程局」成立大會,從此中建三局開始了建築徵程的漫漫創業路。1966年初,建工部要求中建三局總部從四川調遷貴州安順,建設「011系統工程」,即「貴州航空工業集團公司」。1973年7月23日,國家建委正式發出通知,在完成貴州011工程等任務的前提下,中建三局分批調遷湖北。1981年10月,中建三局接到國家建工總局來電,希望派人到深圳特區承攬任務,以支援特區建設。1981年底,中建三局率先出徵深圳,在特區承接了第一個工程——深圳人民醫院門診部工程。
1982年6月,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成立,中建三局應要求改為中國建築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企業圖譜(點擊放大查看)
組織結構(點擊放大查看)
中建四局
精誠善建,精彩四海(精誠文化)
介紹:中國建築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建四局」),世界500強企業2012年排位第100強的「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大型直屬主力公司。中建四局前身為1962年8月成立的建設工程部貴州工程公司,至今已有51年歷史。2002年9月27日獲廣東省人民政府入粵批准,同年12月9日,四局總部從貴陽市移至廣州市正式辦公,作為中央駐粵企業納入國資委管理。中建四局現擁有建築科研開發、勘察、設計、施工、檢測為一體的國家房屋建築工程總承包特級資質,已獲國家建築最高榮譽「魯班獎」、省部級以上優質工程獎等各類榮譽260多項
中建四局前身是1962年8月成立的建設工程部貴州工程公司,由當時國家建工部1958年下放地方的原部屬建築安裝隊伍和貴州省的部分建築隊伍發展演變而成。
1965年8月,國家建工部第四工程局在原貴州工程總公司基礎上組建成立。此後,由於隸屬關係的變化,曾先後改名為:國家基本建設委員會第四工程局、國家建築工程總局第四工程局。1982年6月,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成立,之後中建四局隨之更名為中國建築第四工程局。
2002年下半年,將局總部地址從貴州南遷至廣東省廣州市。
企業圖譜(點擊放大查看)
組織結構(點擊放大查看)
中建五局
以信為本,以和為貴(信和文化)
介紹:中國建築五局廣東公司是世界500強企業(2013年排80名)、中國最具國際競爭力的建築地產集團——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的成員企業中國建築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的直屬分公司。公司總部設在廣州,在深圳、東莞、珠海、惠州等主要城市均設立了分公司,經營業務遍及珠江叄角洲地區,並輻射廣西、海南等省。公司秉承中建五局「信和」主流文化競逐廣東建築市場,經過十餘年的快速發展,已成為廣東地區最具實力的建築企業之一,連續十年綜合實力進入中建直營公司前十名。
中建五局成立於1981年4月,前身為1965年組建的貴州遵義國家飛彈基地061工程施工指揮部,後經數次調整及合併組建了國家建委第二工程局(以下簡稱「二局」)。
1976年,二局遷至唐山參加震後重建工作,同年成立國家建委第二工程局湖南指揮部。1977年,國家建委第二工程局湖南指揮部改編為國家建築工程總局直屬第五工程局。1982年,劃歸至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更名為中國建築第五工程局。
2007年12月,依照中建股份上市需要,更名為中國建築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企業圖譜(點擊放大查看)
組織結構(點擊放大查看)
中建六局
厚德、篤行、創新、共生
介紹:中國建築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建築六局)是世界500強企業、中國最具國際競爭力的建築地產集團——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的骨幹成員企業。中國建築六局前身是由中國人民解放軍20兵團後勤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建築工程二師合併改編而成。1980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組建為國家建工總局第六工程局。1982年7月,改名為中國建築第六工程局,隸屬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1987年4月在天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註冊。2007年12月隨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改制上市,更名為中國建築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國建築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前身是由中國人民解放軍20兵團後勤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建築工程2師合併改編而成。1980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組建為國家建築工程總局第六工程局,隸屬原國家建工局。1982,劃歸至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更名為中國建築第六工程局。
2007年12月,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中國建築第六工程局應要求改制並更名為中國建築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企業圖譜(點擊放大查看)
組織結構(點擊放大查看)
中建七局
為股東增值,讓客戶滿意,與員工共享,同社會和諧(共贏文化)
介紹:中國建築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簡稱"中建七局"),是隸屬於世界500強第18位(2020年排名)、全球規模最大的投資建設集團一"中國建築集團有限公司"的骨幹成員企業集團,總部駐地河南省鄭州市經開第十五大街267號,是國內一流的投資建設綜合企業集團,河南省、福建省建築行業第1位,河南省百強企業第4位,註冊資本60億元,年經營規模3500億元左右,員工近30000人。公司成立於1952年,經歷工改兵、兵改工的跨越性轉變,逐步發展成為一個現代核心區域行業領軍的先進企業;
中建七局的前身為國家建工部東北工程管理局第二建築公司第五工程處,成立於1952年,位於在瀋陽市鐵西區肇工街10號。
1955年4月經建工部和東北工程管理局批准,在第五工程處基礎上組建東北第五工程公司,公司機關遷往錦西遼西大院。1958年8月東北工程管理局第五工程公司更名為遼寧省第五建築工程公司。公司機關由錦西遷入葫蘆島。1960年9月遼寧省第三、第五建築工程公司合併,組成新的遼寧省第三建築工程公司。1961年1月第三建築工程公司基礎上,成立渤海工程局。
1965年3月渤海工程局成建制遷四川省重慶地區承擔三線建設任務。局機關設在重慶市中山二路26號。7月建工部決定,渤海工程局和重慶周圍的施工力量,組成國家建工部第二工程局。1966年8月1日國家建工部第二工程局整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基本建設工程兵第二十一支隊,所轄二〇一至二〇八計八個大隊。
1971年4月奉國務院、中央軍委命令,二十一支隊陸續調防中原承擔小三線建設任務,所屬二〇二、二〇四、二〇五、二〇七等4個大隊和支隊機關、直屬隊部分,分批進駐鄂、豫地區,其它4個大隊也陸續移防新區。二十一支隊機關設在河南省南陽市中州路10號。
1973年5月國家建委決定,調二〇一、二〇七、二〇八(除一區隊)大隊,歸基本建設工程兵二十二指揮部建制。1976年9月二十一支隊奉命調二〇二大隊、二〇三大隊、二〇六大隊和二〇九大隊六中隊、九中隊,承擔唐山大地震後開灤煤礦林西、唐家莊礦的搶修搶建任務。
1983年9月23日奉國務院、中央軍委命令,二十一支隊改編為中國建築第七工程局。局機關駐地在河南省南陽市中州路l0號。1997年9月中建七局局機關由南陽市搬遷鄭州市城東路108號中建七局大廈辦公。2007年11月經中建總公司批准,中國建築第七工程局改制為中國建築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企業圖譜(點擊放大查看)
組織結構(點擊放大查看)
中建八局
令行禁止,使命必達(鐵軍文化)
介紹:中國建築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建八局)是世界500強企業——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始建於1952年,企業發展經歷了工改兵、兵改工的過程,1966年奉中央軍委和國務院命令整編為基建工程兵部隊,1983年整體改編為企業,總部現位於上海市。中建八局是國家住建部頒發的新房屋建築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企業,主要經營業務包括房建總承包、基礎設施、工業安裝、投資開發和工程設計等,下設20多個分支機構,經營區域國內遍及長三角、珠三角、京津環渤海灣、中部、西北、西南等區域,海外經營區域主要在非洲、中東、中亞、東南亞等地。
中建八局的歷史始於1966年8月,是由部分施工隊伍整編為基本建設工程兵部隊。
國務院、中央軍委1970年11月18日批准成立的基建工程兵西安指揮所(師級),是中建八局的前身。1973年5月14日,西安指揮所奉命調遷遼寧省遼陽市,參加國家大型建設項目——遼陽石油化學纖維廠的建設,並進行擴編,番號改稱基建工程兵二十二指揮部(師級)。
1978年4月2日,二十二指揮部改稱二十二支隊(師級)。1982年8月9日,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根據國民經濟調整和國家體制、軍隊體制改革需要,決定撤銷基建工程兵。時年12月15日,國務院、中央軍委同意將二十二支隊改編為中國建築第八工程局,1983年9月19日,中建八局在濟南正式成立。1998年6月中建八局總部遷至上海市浦東新區。
中建八局的歷史,在部隊時期,大體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966年下半年至1973年上半年,這是部隊創立階段,主要在陝西、甘肅、四川等省,參加國家「三線」建設,建成了一批國防工程和軍事工業工程;第二階段為1973年下半年至1978年上半年,這是集中會戰階段,主要是會師遼寧省遼陽市,參加國家重點工程——遼陽石油化學纖維廠的建設,實行大兵團作戰;第三階段為1978年下半年至1983年8月,這是分散施工階段,揮師南下,以大隊(團)為單位,獨立執行施工任務。
企業圖譜(點擊放大查看)
組織結構(點擊放大查看)
聲明:壹砼壹世界使用的圖片、音頻、視頻,來源於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後臺聯繫刪除。壹砼壹世界感謝你的關注。壹砼壹世界,帶你在建材的天空中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