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網上看到一個搞笑短視頻,一個小夥去一家商店買水,瓶子上標的是建議零售價1.5元。小夥問:「大爺,這水多少錢」?開店的大爺說:「兩塊錢」「這上面明明明寫著建議零售價1.5元啊」。
「我不接受他的建議,因為我想多掙錢」。
哈哈,商人當然是追求利益,大爺也是個實在人。以上純屬娛樂段子,大家別當真。
在小學數學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類題,和這個恰好相反,問我們怎樣花最少的錢辦最多的事情。
尤其是以景點買票,如何買票最省錢的居多。
下面是一道小學三年級的數學題就屬於這類題。
假日旅行社推出」某地一日遊」的活動價兩種方案:方案一,成人每人150元;兒童每人60元。方案二:團隊5人以上(包括5人),每人95元。現有成年人4人,兒童6人去遊玩,想一想,他們應該選用哪一種方案買票最省錢?
按照這兩種方案分別可計算出方案一需要960元,方案二需要950元。
明顯方案二比方案一省錢。
但有位家長覺得這題出得不嚴謹。只給了兩種方案,應該問哪種更省錢?如果要問最省錢,起碼要有三種及三種以上的方案,從中選出一個才能叫最省錢吧?
況且這題確實有比這兩種方案都省錢的方案。4個成年人加1個兒童購團隊票,另外5個孩子單獨買60一張的票。這樣加起來才:95×5+60×5=475+300=775(元)。
家長認為這題,要麼問這兩種方案,哪種方案更省錢?要麼讓學生自己設計一種買票方案,問哪種方案最省錢?
大家覺得這題表述上是否不嚴謹?
下圖是一位網友發的三年級的數學題,求下列圖形的周長與面積。
上圖是個不規則的圖形,求周長。通過平移之後發現可以補成一個完整的長方形。因此周長是:(9+5+24)×2=76(釐米)。
不過這面積該如何計算呢?有人覺得缺少條件,有人說可以做,歡迎大家在評論中留下你的答案。
上圖是一道小學四年級的求陰影部分面積,有網友覺得這不能求吧,也沒說是兩正方形什麼的?有網友覺得小學的這種題不能想太複雜。
下面這題一位鄉鎮老師發的一道四年級的附加題,全班無人做對。老師感嘆真的這麼難嗎?不就是和差問題換了個說法,做了一點變形嗎
這是一道小學四年級的數學附加題。
弟弟和姐姐共有54塊糖,弟弟給姐姐5塊糖之後,比姐姐還多4塊,問姐姐和弟弟原來各有多少塊糖?
有不網友第一反應是列方程,而且是二元一次方程組。確實在初中之後這種題一定是用方程組來解。分別設兩人原來各有x、y塊。可列出一個二元一次方程組。兩個方程兩個未知數,馬上可以解出來。
但是這是小學四年級的題,還不允許使用方程,更別說二元方程組了。
這類題光想是有點繞,不好理解。多出的部分給只要給一半,大家就持平了。這點好多孩子容易弄錯。比如說哥哥有20塊錢,弟弟比哥哥少10塊,哥哥給弟弟多少錢,兩人的錢就一樣多?
不少小朋友的第一反應是給10塊,但大家想一下,如果哥哥給了弟弟10塊後,哥哥就剩下10塊錢了,他不是比弟弟又少了嗎?其實只要給10塊的一半就好了。
解應用題,最好畫一下線段示意圖,以前我們也強調過,畫圖之後,可有效地幫助我們理解題目中的數量關係。
應用題是數學考試中的必考題型,而且分值一般都比較大。有些孩子怕做應用題,其實學會畫線段示意圖,理清了數量關係,應用題一點也不難,另外應用題還可以自己把算出的答案代入的題目中進行驗算,如果符合題目就正確,否則就錯誤。
《小學數學應用題全攻克》詳細整理了小學所能遇到的應用題的基本類型,以及變形題,不妨給孩子參考參考,讓應用題不再難。
誰比誰多,一般我們以少的為單位1,把示意圖畫出來了,把相關的數寫上,題也就基本解決了。
以後在做相遇問題、追及問題、和倍問題等等,都需要學會畫線段示意圖。不需要畫得有多好,只要能幫助理解就行。
這道四年級的附加題難嗎?如果是你,你會如何教孩子做這道題的呢?歡迎在評論中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