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莒縣高考碩果纍纍,取得了尖子生和大面積雙豐收。其中優生優培尤為突出,共有六名學生被清華、北大錄取,一大批學生被香港中文大學等名校錄取。成績的取得是縣委縣政府對教育高度重視的結果,也是社會各界對教育大力扶持的結果,更是我縣教育創新發展的直接外顯。
8月25日上午,家住沭河灣小區的考生單曦增和他的父親,在小區大門口收到了縣郵政公司投遞人員送來的北大錄取通知書,儘管他們原先在網上已經查獲錄取結果,但收到通知書的那一刻,激動的心情仍溢於言表。
單曦增的父親:單曦增考上了他心目中理想的大學,我替他非常的高興,希望他在北京大學繼續好好的學習,學好本領,將來為我們社會多做貢獻。
據了解,今年,我縣除了單曦增外,還有其他5位考生被清華、北大錄取,他們分別是被清華大學錄取的朱曉豪、宿盛、許強、王一峰,和被北京大學錄取的宋家輝。
8月19日晚,山東2020年新高考普通類常規批第一次志願投檔情況統計出爐,當查詢到清華大學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的最低位次為405時,考生許強心裡的「石頭」終於落了地。
莒縣一中畢業生 準清華生 許強:當我在官網上查到山東省今年的投檔錄取表的時候,我驚奇的發現,我居然被清華大學的核工程與核技術這個專業錄取了,當時,我的心可以說是有喜有憂吧,一方面可能是進入了夢寐以求的清華園,感覺倍感新鮮;再者可能對這個專業好像並不是那麼熟悉,可能對陌生的環境有一絲的憂慮。我覺得,沒有一個專業沒有不後悔的人,也沒有一個專業沒有不榮耀的人。我覺得呢,只要我在清華園努力學習,去把這個專業學到最好,一定能夠活出自己更加榮耀的樣子。
2020年是山東高考改革之年,新的試卷結構,新的招生制度為今年高考增添了很多不確定因素。
莒縣教體局高中教研室主任 李成明:面對新高考,教研室及各高中學校充分利用相關資源,廣泛收集高考信息,通過各種渠道提高教師們對高考試題、新課標、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的研究力度,把握備考方向,提升指導能力。
2020年也是多災多難的一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和隨之而來的延期開學,給我縣的培優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莒縣教體局高中語文教研員 高興梅:首先,疫情期間,高中教研室教研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利用雲視訊等平臺,先後組織教師參加了全市高中教師線上培訓活動,尤其突出了全縣高三線上學科教研活動,這一些活動都極大地提高了教師的專業能力。再一個高三線上教學開展的轟轟烈烈,正月初六就開始了全縣高三線上教學授課活動,高一高二也從正月初十就開始了。
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也給今年高三備考的學生帶來了巨大的考驗。作為考上清華、北大學生最多的莒縣一中的小班部來說,他們最先利用網絡平臺,開展「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線上教學活動。
莒縣一中副校長 許慎德:我們一中高三小班部克服困難,正月初二開始,率先開展空中課堂。利用cctalk、釘釘等網絡平臺,積極開展線上培優。採用線上批改作業、線下考試、上門服務送資料等形式,切實落實了「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最大限度削減了疫情對學生高考的影響。
準清華生朱曉豪志向高遠,從小就立志要考清華。高中三年來,他也是一直朝著這個目標不懈努力的。在疫情期間,他更是嚴以律己,不為外物所惑,堅持勤奮學習,最終,通過自強計劃被清華大學錄取。
莒縣一中畢業生 準清華生 朱曉豪:我從小對清華大學有著深深的嚮往,這種熱切的嚮往支持著我孜孜不倦地學習。初上高中時,我的成績並不突出,看起來離清華大學很遠,但我並不灰心,堅定自己的理想。在疫情期間,所有同學無法返校學習,只能在家學習,這對於自制力一向不高的我來說,是一個極大的考驗,但是,在夢想的激勵下,我定下心來,像在學校裡一樣自律,認真的完成老師的作業,保持每周兩次的考試頻率。複課之後,回到學校更是在防控疫情的基礎上加倍努力。最後,功夫不負有心人,我成功考入清華大學,實現了長期以來的夢想。
在自主招生制度被取消的背景下,強基計劃是進入名校的快車道,而奧賽獎牌則是名校強基計劃的敲門磚。
莒縣教體局高中教研室主任 李成明:為提升我縣奧賽學生獲獎機率和層次,縣教研室提前謀劃,打通學段銜接,從初中開始培養,升入高中後,指導各校建立各學科奧賽指導的團隊,並且,縣教體局出專項資金進行保障。教研室協調利用校外奧賽培訓機構,使用他們的網絡資源對奧賽學生進行精準指導,保證了參賽學生的成績。
2020年我縣奧賽獎牌接二連三,有力地保障了目標生強基計劃的入圍資格。其中,莒縣文心高中的畢業生單曦增就是憑藉信息學奧賽銀牌被北京大學強基計劃破格提前錄取的。
莒縣文心高中畢業生 準北大生 單曦增:我是通過信息競賽進入北大。我的感想主要有三點,第一點就是,競賽是進入大學的一個敲門磚,在今年的強基計劃中,競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比如說滿足一定條件的競賽生,可以破格入圍;第二點就是,競賽可以拓展學習的廣度和深度,學有餘力的同學可以在高考之外再多學一科競賽,有利於拓展知識範圍,通過對競賽的深刻學習,更有利於培養自學能力,對高考也有一定的幫助;最後一點我覺得就是堅持,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學競賽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無論是學習文化課還是學習競賽,都要有堅持到底的勇氣還有吃苦耐勞的精神。
高考創名牌,奧賽奪金牌。在學校兩牌戰略的指引下,今年的高考,莒縣文心高中再創佳績,實現了尖子生培養和大面積成材雙豐收。
莒縣文心高中黨委委員 副校長 馬學強:學校成立了尖子生培養專家組,明確任務職責和主要培養目標,根據目標生的學習、生活、家庭、心理等個性特點,建立成長檔案,隨時關注目標生的心理狀態,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學法指導、努力形成和睦的師生、生生關係,形成以目標生為核心的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
莒縣一中畢業生王一峰也是通過強基計劃進入大學的,與單曦增不同的是,他是憑藉690分的高考分數非破格入圍清華大學的,問及他學習的方法,他認為整理、歸納、總結最為重要。
莒縣一中畢業生 準清華生 王一峰:在高考複習中,強調多少次也不為過的一點就是知識體系的構建,而知識體系的構建從何而來呢?當然,大家都會說不要懈怠、多做題,然而,多做題之後,更加重要的是整理與歸納,整理與歸納的重要性,可與多做題相當,甚至比做題更加重要,因為只有從整理與歸納中我們才能得到做題之後的經驗。
強基計劃、高校專項等特殊類型招生是尖子生進入名校的有力保障。為此,縣教體局教研室與高中學校專門組建高招政策研究團隊,根據尖子生學情和家庭情況,選擇最適宜、最有利的報考學校。
莒縣一中副校長 許慎德:對報考特殊類型的學生,學校安排專人進行專項、專門指導,以提高尖子生校考分數,增加錄取的機率。在志願的填報方面,成立研究團隊,認真分析相關數據,提供給各班主任,科學指導志願報考,真正做到分有所值,讓學生考上理想的大學。
準清華生宿盛就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填報志願並被清華大學成功錄取的。
莒縣一中畢業生 準清華生 宿盛:在志願的填報過程中,我們的老師給了我很大的幫助,我們的各科老師在這個志願填報的過程中一直和我一起研究各科志願,經過我們的研究,最後我們決定給我報考了清華大學的理科實驗班,最後也是成功錄取,非常開心,謝謝老師們的幫助!謝謝老師們的付出!
六位準清華、北大生高興之餘,也紛紛為學弟學妹們支招。
宋家輝作為其中的唯一一名體育生,在去年中田賽男子高中400米跨欄中奪冠並打破全國紀錄,同年,得到了北大的免試資格,今年通過了北大的單招考試並順利被錄取,他認為,堅持最重要。
莒縣一中畢業生 準北大生 宋家輝:我是一名體育特長生,我也是通過一次偶然的機會接觸到體育生這條路,然後,就深深愛上了體育。然後,我參加了許多體育訓練,在賽場上也經受過許多挫折、困難,痛過也傷過,但也正是這些困難讓我明白了體育這條路不是一帆風順的,總有一些狂風暴雨,在經受這些挫折困難之後,不要迷茫,不要氣餒,要學會堅持,懂的堅持,不要在吃苦的年紀選擇安逸,你永遠不知道下一步是不是彩虹。
據了解,2020年,我縣高考在連續三年跨越發展的基礎上,再創歷史最高水平:尖子生培養,現有6人被清華、北大錄取;大面積豐收,夏季高考本科進線人數4112人,春季高考本科進線567人,合計4679人,再次向縣委、縣政府和全縣人民交出了一份優秀的答卷。
莒縣教體局局長 宋國安:下一步,我們一方面要深入實施「民生」和「名生」兩大工程,以「培植興趣、關注基礎、發展能力、養成習慣」作為教學的底線和起點,以尊重學生個性特長為前提,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和思考的主動性,讓學習過程成為師生共同成長的探索之旅,發現之旅,成長之旅,從而,帶動教育觀、學生觀、教師觀、教學評價觀的根本轉變,實現「讓學習真正發生,讓學生真正發展」的目的。另一方面,我們以踐行「尊重教育」理念為切入,解放思想,大膽創新,破除教育路徑依賴的求穩心態,樹立基於教育發展規律的破局思維,引領我們的教育價值追求統一到育人本位,統一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上來,切實解決好全縣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汗水澆灌希望,奮鬥成就夢想。新學年,新徵程,新挑戰,我縣教育部門將進一步深化教研,精心管理,著力推進全縣培優工作深入持續健康發展,助力更多學生走進名校,打造我縣教育品牌。
來源:莒世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