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對於外國人來說,學漢語最難的不是發音,而是理解意思!
學一門外語不是一件輕鬆的事。要說上學時期什麼讓我們最頭疼,那英語絕對是其中之一,反正筆者就對英語特別恐懼,但為了成績是不得不學。學英語的時候用漢語拼音或者漢字來標註英語發音,相信這個笨方法有很多人都用過,但你有沒有想過,我們學英語有難度,那麼反過來,外國人學漢語會不會也很痛苦呢?
「你好」這個詞語是我們生活中經常會用到的,但是電視上那些外國人說出的你好,發音基本上都是「泥嚎」,當然了,也不乏說中國話比中國人還純正的外國人。對於外國人來說,大概最難的不是發音,而是理解意思了,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一個字不僅讀音可能有好幾個,就連具體的含義放在不同的場合,也會有不同的解釋。
來,我們感受一下:「我一把把把把住了!」,還有,「夏天,能穿多少穿多少!冬天,能穿多少穿多少!」這兩句話如果放到外國人的考試裡,估計沒多少人能夠解釋得清楚這是什麼意思吧?這可是只有本土人才能get到的奧妙了!
好吧,筆者還看到有人說讓外國人去念一下趙元任的《熙戲犀》,不具體看這篇文章的內容,筆者就知道肯定是魔鬼級的難度,估計就算是國人來年也會禿嚕嘴的。其實不說外國人了,很多東西我們自己也是在研究中,上下五千年可不是說著玩的,「魑魅魍魎」四個字筆者見到了肯定認識,但是突然讓寫的話,一時半會兒還真的會提筆忘字。
看到這裡,正在跟英語死磕的小夥伴們是不是覺得平衡了許多呢?學漢語可比學英語難多了。都說只有學得更多,才會感覺得到,自己會的實在是太少了,筆者會的不多,更加地覺得自己會的很少。特別是看到電視上很多很小的學生,對古詩詞什麼的信手拈來,默寫漢字寫出來的字筆者看著都懵逼的時候,就越發覺得自己孤陋寡聞。
如今我們的國家越來越昌盛,讓全世界都說中國話也不再僅僅是一句歌詞,而是事實。國外甚至有很多的孔子學院,那些外國人嘴裡說出的都是純正的中國話,如果只聽聲音的話,你估計都不會相信這是個白皮膚黃頭髮的外國人。這說明我們的語言和文化已經走出了國門,走向了世界,說實話,筆者還挺喜歡聽外國人說著一口的京片子的。
當然了,英語還是很有必要學的,只不過在看到老外學漢語這麼吃力,心裡也略有竊喜,努力學習的可不只有我們。當然了,作為純正的中國人,筆者表示,如果外國人去學粵語或者閩語的話,那表情肯定會更加精彩的吧?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對於外國人來說,學漢語最難的不是發音,而是理解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