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實力派」的進取之道:百融雲創用數據和算法提升金融效率
業內專家表示,金融機構只有積極適應形勢變化,將移動互聯、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技術融入金融科技戰略,實現產品與服務快速迭代,才能提升服務客戶的效率和效能。其中,人工智慧具有帶動性很強的頭雁效應,被認為是在金融業數位化轉型過程中,能夠發揮關鍵驅動作用的技術。
-
百融雲創:專注AI+大數據 助力中小銀行零售信貸轉型
近年來,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迅速,已然成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據《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20》測算,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35.8萬億元人民幣,佔GDP比重36.2%,總量規模和增長速度都位居世界前列。這也意味著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慧為基礎的金融科技,已影響到金融行業,滲透進金融業務中來。
-
數字金融反欺詐任重道遠 百融雲創以AI打造攻防利器
近年來,金融欺詐和反欺詐始終處於動態博弈的過程中。以往針對線下欺詐和網際網路欺詐,常見的反欺詐手段是以黑白名單為主,或是以規則引擎為主、規則引擎與黑白名單相結合的方式。而在數字金融時代,智能的反欺詐手段則是以有監督機器學習技術為主,無監督機器學習、規則引擎和黑白名單為輔。
-
百融雲創:AI風控助力後疫情時期汽車金融轉型
業內人士認為,汽車金融科技化和數位化風控體系,將會成為行業增長的亮點。在日常業務開展中,越來越多的企業更多採用智能驗車、通過數據算法提升周轉效率、基於數據給客戶做大數據畫像和差異化的授信、定價等數據和智能化應用,逐漸成為汽車金融行業的趨勢。
-
百融雲創構建高效靈活的貸前風控方案 助力數字金融發展
在此背景下,百融雲創運用人工智慧、大數據技術推出反欺詐關係圖譜,通過對用戶數據的採集和分析,建立用戶在多種關係上的關聯信息,挖掘出欺詐者數據的矛盾點和可疑點,從而有效識別、預防團夥欺詐事件的發生。 當今時代,是一個萬物互聯的時代,所有個體都通過各式各樣的關係而產生某種聯繫。六度分隔理論說明了兩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五個。
-
百融雲創:AI是金融數位化轉型的核心驅動力
業內人士認為,AI將是金融數位化轉型的核心驅動力,數據將會是企業非常重要的資產,預計到2022年,90%的公司戰略就會直接以數據為驅動力。作為國內領先的AI和大數據應用平臺,百融雲創在創立之初,就制定了幫助金融機構實現智能化轉型的戰略。
-
百融雲創:大數據賦能提升金融機構精準營銷能力
如今數位技術呈持續發展趨勢,發展線上化已經成為了金融領域各個金融機構的共識。同時大數據應用在金融行業愈加廣泛,而且不斷湧現出大數據營銷方式。由於大數據營銷相比傳統營銷更有優勢,許多金融機構開始運用大數據來進行獲客以及精準營銷。 今年,由於疫情使得銀行業務受到了明顯的衝擊,即使在節後恢復速度也較去年緩慢。
-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臺灣政治大學商學院MBA學子走訪百融雲創
「百融雲創的核心優勢是大數據還是算法?百融雲創如何破解小微金融難題?」
-
百融雲創專注AI 堅信數據和算法的價值
百融雲創成立之際,正值國內網際網路金融熱潮興起,創始團隊沒有選擇當時的熱門賽道,而是心懷「科技賦能」的夢想,嘗試將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技術結合應用於金融領域。「我自己內心更喜歡的、更加尊崇的還是偏技術的東西。」張韶峰解釋,經過與幾家金融機構的初步合作,創始團隊堅定了最初的想法。
-
AI全方位賦能 百融雲創持續助力金融機構轉型升級
以百融雲創為例,作為一家人工智慧與大數據應用平臺,百融雲創自2018年成立人工智慧金融實驗室以來,以平臺化思維創新研發,不斷完善機器學習平臺建設,基於風控場景率先在業內推出基於自動機器學習(AutoML)技術的智能模型訓練平臺「計算未來AutoML」。
-
百融雲創:AI+大數據賦能 助力金融機構嚴把風控關
本網12月10日訊 近日,在2020北京國際金融安全論壇上,專家提出要把金融安全放在更加重要和優先的位置上,在做好全面風險管理和安全保障的前提下,穩妥、審慎地推進金融科技創新。「如今,我們要認識到科技發展與安全應是相輔相成的,金融科技正乘著時代的浪潮迅猛地發展,但不可忽視,這種迅速必然會帶來不穩定隱患。
-
「計算未來AutoML」 百融雲創為金融機構轉型提供新思路
作為國內人工智慧驅動金融業務升級的領航者,百融雲創自2018年成立人工智慧金融實驗室以來,以平臺化思維創新研發,不斷完善機器學習平臺建設,基於風控場景率先在業內推出基於自動機器學習(AutoML)技術的智能模型訓練平臺「計算未來AutoML」。
-
百融雲創受邀出席2020中國—阿聯創新投資大會
百融雲創作為中國領先的人工智慧與大數據應用企業受邀出席了此次大會。創始人兼CEO張韶峰在14日下午舉行的圓桌對話環節,與來自阿布達比國際金融中心、中國國新控股、第四範式的嘉賓圍繞「新邊界:AI 賦能金融發展與城市治理」這一主題展開了深入交流。
-
心系金融健康,百融雲創助力小微企業打通借貸渠道
百融雲創,是我國金融科技的頭部企業,作為眾多創新型科技公司中專門以金融科技見長的企業,讓設計的科技產品真正地投入到金融機構的關鍵環節並發揮實際效用,是百融雲創不變的初心。成立六年以來,百融雲創深耕金融科技,用科技手段讓眾多「信用白戶」享受平等的金融服務,是百融雲創對於普惠金融所做的最大的成績。
-
金融家理事會|百融雲創:信用科技為小微金融搭建橋梁
2020年4月,百融雲創穫得工信部2020年大數據產業發展試點示範項目認證。百融雲創自主打造的「產業網際網路平臺模式下的塑化場景小微企業普惠金融創新項目」通過工信部相關評審,成功入選為示範項目。2019年11月,「北京地區徵信支持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聯盟」正式設立,百融雲創與其他4家企業成為首批會員機構。
-
億歐發布 「2020全球金融科技創新TOP 50」榜單 百融雲創榮幸登榜
作為一家人工智慧與大數據應用公司,百融雲創入圍該榜單。 據悉,億歐也同步發布了《2020全球金融科技TOP50》系列報告,報告對金融+科技的未來做了進一步的解讀,指出在創新和監管的同頻共振下,全球金融科技企業呈現出四大趨勢:產品多元化、場景細分化、核心技術快速落地和生態的重構。
-
百融雲創:聯邦學習技術構建數據安全新壁壘
現今,數據安全和數據隱私問題備受重視。首先來說,在當今這個時代裡,以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技術為代表的新型信息技術已經深入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而我們日常衣食住行,手機號碼、消費記錄、信用記錄、出行記錄等都有可能成為大數據的一部分。 金融行業十分注重金融消費者個人隱私保護,數據和信息安全已經成為智能金融時代重要的信任基石。
-
百融雲創:AI聯邦學習有效打破「數據孤島」難題
但是因為收集的訓練數據有限和算力不足,神經網絡沒有得到大規模發展,相反,傳統的基於統計的機器學習模型被廣泛應用。而2010年以後,隨著雲計算、大數據計算和並行處理的算力不斷發展,以及大量標籤數據的存在,深度學習逐步走向前臺,人類能夠訓練出更大、更複雜的基於神經網絡的模型,其圖像識別的準確率大幅提高,逐步超越人的能力。
-
金融大數據分析供應商百融雲創首次遞表 2019年核心客戶留存率為89%
原標題:港股IPO|金融大數據分析供應商百融雲創首次遞表,2019年核心客戶留存率為89% 12月15日,資本邦獲悉,金融大數據分析
-
百融雲創:智能中臺有效賦能金融風險管理
網際網路時代海量客戶行為數據信息量大,但是價值密度不高,很難直接形成高效能決策依據。這導致傳統客戶經營的組織、流程、工具和方法均面臨巨大挑戰。在業內專家看來,以業務為主導,追求技術架構快速迭代的傳統方式,不足以支撐金融公司繼續壯大發展。隨著業內中臺化趨勢加劇,單一中臺在業務賦能中的劣勢初露端倪,以架構性思維預見行業發展,智能中臺或將成為通往未來的「高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