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融雲創成立之際,正值國內網際網路金融熱潮興起,創始團隊沒有選擇當時的熱門賽道,而是心懷「科技賦能」的夢想,嘗試將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技術結合應用於金融領域。「我自己內心更喜歡的、更加尊崇的還是偏技術的東西。」張韶峰解釋,經過與幾家金融機構的初步合作,創始團隊堅定了最初的想法。
談及金融科技在推進金融數位化過程中的具體作用,張韶峰認為,首先,金融科技能夠助力金融機構精準獲客。特別是今年新冠疫情爆發後,用戶消費行為、金融行為線上化遷移趨勢不斷加劇,加大線上場景用戶獲取和轉化,已經成為傳統金融機構自身難以突破的重大短板,這為金融科技企業輸出線上場景、流量和數位化獲客能力提供了可為方向。
「AI實力派」是百融雲創留給合作夥伴的普遍印象。在百融雲創的核心管理團隊中,有4位畢業於清華大學,創始人兼CEO張韶峰更是在AI這個賽道上堅守了近20年。出於對數據建模和機器學習的熱愛,張韶峰在畢業之後先後加入科技巨頭甲骨文和IBM,儘管人工智慧在當時還不是風口,但長期的技術歷練,使得他在算法和建模領域形成了獨到積累。直到2014年,AI市場變得沸騰,張韶峰迅速抓住機會,將機器學習等人工智慧技術率先應用到信貸風控的建模中,成為「AI+金融」領域最先吃螃蟹的人。
創立之初,百融雲創提供的人工智慧、機器學習這類算法並沒有獲得太多銀行認可。「許多銀行更習慣傳統的邏輯回歸算法,這樣的算法處理的數據欄位比較少,算法也更具解釋性,用起來相對簡單,技術理解起來很容易。」張韶峰迴憶,轉折點發生在2016年,AlphaGo戰勝圍棋世界冠軍,客戶對於人工智慧技術的態度發生了明顯的轉變。百融雲創開始大量使用機器學習模型,幫助金融機構在信貸風控、企業徵信、精準營銷等多個場景實現了人工智慧技術的落地。
2018年3月,百融雲創正式成立了行業首家人工智慧金融實驗室,進行新式算法與應用研究,通過「數據+算力+算法+場景」的疊加效應,在計算語音、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等各技術領域中深入實踐。成立兩年多來,百融雲創人工智慧金融實驗室自主研發的智能外呼機器人、智能模型訓練平臺「計算未來AutoML」、端到端語音合成系統等相繼問世,AI核心能力不斷增強。
「百融雲創從成立到現在,我們一直專注做的一件事就是使用數據和算法來提高效率。」和許多AI領域的技術創業者一樣,張韶峰相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傳統行業和銀行一樣,需要向「精耕細作」轉型,也因此格外需要AI賦能。
來源:消費日報網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