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內大型紀錄片《開學》正在熱播,主演的學生們哭著鬧著不想上學。
然而遠在義大利的學霸Giuseppe Paterno(以下簡稱阿諾),卻對剛結束了一個月的大學生活念念不忘……
光聽學霸、大學生活,你可能會覺得這很平平無奇。
但要是在學霸前面,加上一個年齡:96歲,一切就變得有意思多了。
今年96歲的學霸阿諾,來自義大利西西里島。
一個月前,他以專業第一的好成績,從名校巴勒莫大學歷史與哲學系正式畢業。
名副其實,「老學霸」了。
學校為阿諾特意舉辦了一場隆重的畢業典禮;媒體也爭相報導這位義大利史上最年長學士的事跡。
就這樣,一個關於老兵渴望與熱愛的故事,被越來越多的人看見。
1923年,阿諾出生在西西里一戶貧窮人家裡,一簞食一瓢飲,都來之不易。
窮人孩子早當家,在阿諾的六個兄弟姐妹相繼出生後,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別的孩子還在父母懷裡撒嬌要買糖、不要上學時,被迫輟學的長子阿諾,已經跟著爸爸到當地的啤酒廠打工了。
他記不清糖果的滋味,卻忘不了學習的快樂,可這些他都無法再擁有。
1930s義大利兒童
他想吃糖,也想上學,但爸爸媽媽養活一家人很辛苦,他是哥哥,應該要幫忙。
於是半大的孩子,每天起早貪黑。
1930s義大利工廠景象
他學過幾年語文,知道啤酒兩個字,代表了他們一家的生活來源;
接觸過最淺顯的數學,知道多抬一箱啤酒,弟弟妹妹就能多吃一口飯。
阿諾小時候為數不多的單人照
如果當時有網絡,阿諾或許可以憑一篇日記爆紅,名字叫《你見過凌晨四點的西西里嗎》。
但很可惜,世界上沒有如果。
1940s義大利街景
不過幸運的是,上帝關上了阿諾的求學之門,卻為他打開了好學的窗。
他利用休息的縫隙,看舊書讀舊報,碰到不認識的文字,就記下來請教有學識的人。
沒能從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阿諾就在生活裡一點一點地摸索、拾回。
當時整個社會都籠罩在戰爭的陰霾下,啤酒廠生意蕭條,只能付給阿諾父子一份薪水。
阿諾思索了一番後決定離開,但因為平時的自學累積和好學態度,他很快又被一家出版社破格錄取,得到了一份打字員的工作。
看似簡單乏味的打字操作,對阿諾而言卻無比艱難、新鮮。
所以他總是社裡來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人。
示意圖,非阿諾本人
沒有老闆不愛惜這樣的員工,阿諾的老闆也不例外。
開明的老闆特意找到了阿諾的爸爸,說服他送孩子去上學。
而阿諾的爸爸其實一直對大兒子沒能繼續上學心存內疚,老闆的遊說,加上孩子們陸續長大,便成了阿諾重返校園的「催化劑」。
1940s義大利學校
獲得技校學位的阿諾,高興壞了,他沒有想過,自己還能有上學的機會。
他有點「小貪心」,如果可以,他還想讀正式的高中、讀正式的大學。
一幅學習的藍圖,在他的心裡越描越大……
然而一場刻不容緩的「反法西斯行動」,卻讓阿諾的夢想再此告一段落。
1943年,阿諾接到了一個壞消息和一個好消息。
壞消息是,他不得不入伍;
好消息是,因為有過打字員的經驗,他可以擔任戰爭中「相對安全」的海軍部隊電報員。
在電影《拯救大兵瑞恩》裡,米勒上尉臨死前說了這樣一句話:「Earn this,earn it」。
翻譯過來大意就是,既然活著,就好好活下去,不要辜負這一切。
作為戰爭的倖存者,阿諾做到了。
電影截圖
1945年,二戰正式結束,電報小組裡的手速冠軍阿諾,被分配到了國家鐵路局。
此時的他22歲,一窮二白,一切都必須從頭再來。
他想好好活下去,還想繼續學習。
他給自己定下了好幾個小目標,第一個目標:讀夜校。
這之後,開始上班的阿諾,就開啟了白天下鐵路、晚上學習的半工讀模式。
別人的夜晚,左手美酒右手披薩;阿諾的夜晚,左手端茶右手抱書,一看就是一晚上。
很快,夜校已經不能滿足他的需求了。
1940s義大利閱讀室
阿諾向第二個小目標邁進:讀高中。
如果歲月有一鍵倒帶功能,我們就可以看到一個將近而立的男人,和一群青春洋溢的學生同坐在教室裡,埋頭苦讀。
不必錐懸梁頭刺骨,學習標兵阿諾比誰都積極主動。
31歲那一年,學校正式向他頒發了高中畢業證書,同時,他還悄咪咪考了個測量工程師執照。
1950s義大利鐵路工人
阿諾借這個機會申請調回辦公室工作,他想著不用去前線工作,就可以衝一把考個大學。
卻不想辦公室不比一線輕鬆,甚至更加繁瑣。
這一耽誤,就是大半輩子。
2017年,早已退休享天倫之樂的阿諾,因為一次偶然與巴勒莫大學的哲學教授相識。
在教授的指導下,阿諾完成了自己的自傳,而串聯文字的過程,也再次點燃了他最初的大學夢。
那一年夏天,驕陽如火,93歲的阿諾在學校和家人的支持下,正式進入了巴勒莫大學學習。
他每天清早7點起床看書,不會用ipad、電腦,就抱著家裡的古董打字機,佝僂著背,一個字一個字敲下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
碰上deadline,阿諾也會和我們一樣,敲字敲到三更半夜。
但他卻比過去的任何時候都要快樂、滿足。
三年下來,他的學科平均分高達29.8(義大利滿分為30),畢業成績是整個歷史與哲學系的第一名,學霸實錘!
畢業的那一天,阿諾頭戴四方帽,一家三代齊聚校園。
比他小了70歲有餘的學弟學妹們,都來為這位老學長送上一句真誠的祝福。
過去我們只知,韶華易逝,唯有知識歷久彌新。
阿諾卻用自己大半生反覆驗證了這句話,那一刻你會發現,他眼裡閃爍的光,比在場的任何一位青年都更耀眼。
追夢七十載,當耄耋阿諾被記者問到還有什麼夢想時。
老人的回答格外可愛:「再考個碩士看看吧,我媽媽是一百歲去世的,根據遺傳學我還有四年的追夢時間呢。」
是「還有四年」,不是「還剩四年」。
追夢者總有著超乎常人的樂觀心態,或許是因為他們心中始終堅持同一個信念——
唯有熱愛,不可辜負;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而這位老兵,讓小in想起了去年河南的一位老太太師水仙。
62歲的她,因為考上大學和年輕人一起軍訓,上了一回熱搜。
她和當年大多數年輕人一樣,因為時代的原因,錯失了讀大學機會,但她卻沒有被生活磨平稜角。
退休之後,師水仙通過自學考上了大學,還選擇了與過去會計工作毫不相關的康復保健專業。
沒有別的原因,她就想追夢。
圖源:見水印
從阿諾到師水仙,這些例子都在複述:活到老學到老,身份、年齡、階級,都不能成為阻擋你追夢與熱愛的藉口。
最後,我想借阿諾的一句話,送給此刻正在追夢路上的人——
「That is now or never!」
勿失良機,愛你所愛,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撰文、編輯 / 599
責任編輯 / 蜜糖
圖片來源 / 網絡
關注我,更多有趣有價值的資訊分享,帶你發現更酷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