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歲臺灣老兵離家70年,盼回湘,問侄兒:我沒錢你還養我嗎?

2020-12-20 阿楚說歷史

前言

戰爭年代,身不由己,許多士兵不是戰死沙場,就是難返故鄉,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一位老兵,看一看他的回鄉之路。

家鄉的驕傲

這位老兵名叫鄧雪桂,是湖南常寧人,家裡除了他之外,還有一個弟弟和兩個妹妹。因為家裡貧窮,幾人生活非常拮据,因為從小不上學,也不認識什麼字,所以在鄧雪桂22歲時,他離開了家人,離開了故鄉,入伍參了軍。參軍之後的鄧雪桂,雖然沒有當上大官,但是好歹吃穿不愁。3年之後,鄧雪桂又跟著部隊去了臺灣,但是在臺灣的生活沒有人們想的那樣好,他一個月只有幾十塊錢,買一包煙就要5毛錢,連刷牙的牙膏他都不捨得買。

轉眼間鄧雪桂在臺灣已經過了好多年,雖然身在異鄉,但是鄧雪桂還是十分想念家鄉的,想念自己的母親。在兩岸剛剛恢復交流的時候,鄧雪桂也通過各種渠道找到了自己的弟弟,當問到母親是否安好時,弟弟跟他說了謊,他騙鄧雪桂說母親還在世,希望還能見他一面。於是鄧雪桂立刻收拾東西回家,結果到家之後他才知道,母親早就過世了,後來弟弟帶他到母親的墳前,他在母親的墳前多番懺悔,泣不成聲。

雖然沒有看到母親,但是鄧雪桂也沒有急著回去,而是在家裡住了一陣。當時內地的經濟發展還處於起步階段,所以農村整體都處於比較落後的時期,鄧雪桂不忍看鄉親們生活得這麼艱苦,就決心幫助他們,不僅挨家挨戶給他們送錢,還在當地建設學校的時候予以資助。當時的鄧雪桂把自己存下的錢都奉獻給了家鄉的建設,因為自己沒讀過書,所以希望家裡的孩子們都能夠有書讀、有學上。鄉親們非常感謝鄧雪桂,所以之後鄧雪桂每次回來,每家每戶都會邀請他到自己家吃飯,請專門的戲班子到村裡唱戲,放電影,在當時那個年代,鄧雪桂的小恩值得他們用一生去銘記。

久居臺灣,不敢回鄉

從1988年開始,鄧雪桂每隔4年就會回一次家鄉。然而鄧雪桂年事已高,所以後來漸漸地也就不怎麼回去了,當時獨自居住在臺灣的鄧雪桂身邊還有十幾個一同退伍的同鄉老兵作陪,所以在侄子鄧友愛剛開始說讓他回家的時候,他並不同意。鄧雪桂給侄子的原因也很簡單,一是他在臺灣住慣了,老家那邊沒有公廁,都是旱廁,他已經不年輕了,這種廁所他上著不習慣,二就是夏天那裡的蚊子太多,鄧雪桂實在難以適應。這兩點看似簡單,但是兩地環境的不同恰恰最難改變,鄧友愛後來也就沒有太堅持。但是隨著鄧雪桂年齡越來越大,他周圍的同鄉老兵也都一個個離他遠去,而且他的腿腳也沒有之前利落,一生未娶的他膝下也沒有孩子,現在他真的是獨自一人在臺灣生活了。

侄子鄧友愛知道這個消息之後,就想把他接回家來養老,畢竟鄧雪桂已經96歲了,到時候頤養天年了,但是他在侄子打電話來之後就問了一句:「我沒有錢啊,你還養我嗎?」雖然這麼問了,但是鄧雪桂似乎心中還是有很多的顧慮,也許是因為自己年事已高,怕回去之後確實無法適應水土,又或許是怕太過麻煩侄子,宋之文的《渡漢江》中有這樣一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如今的鄧雪桂雖然無比渴望回家,但卻因為自己的身體狀況不敢提出這樣的要求。

結語

對於鄧雪桂來說,故鄉是最熟悉又最陌生的地方,因為戰爭,他不得不飄零70載,而如今回家居然成為了他最顧慮的事情。正因如此,和平成為了無數人最真誠的願望,因為只有世界和平,國家才能安定,親人才能夠團聚!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96歲臺灣老兵離家70年,盼回湘,問侄子:我沒錢你還養我嗎?
    唐代的詩人王翰曾寫下《涼州詞二首·其一》,詩中「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將這種情景描述得極其悲涼,自古以來戰爭帶來的多是分別的痛苦。而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一位老兵,96歲的臺灣老兵離家70年,每時每刻盼著回湘,問侄子:我沒錢你還養我嗎?01這位老兵名叫鄧雪桂,他原本是一位湖南人士,他的家中還有一位弟弟和兩個妹妹。
  • 96歲臺灣老兵盼回鄉,打了一通電話,問侄子:我沒錢你還養我嗎?
    臺灣老兵盼回鄉回顧過去,新中國自炮火中走來,歷史記載的只有結果輸贏,而在那個戰火紛飛,風雨飄搖的年代裡,多是歷史中沒有寫下的普通人。然而,普通人卻有著屬於自己的故事。鄧雪桂,而今96歲的他卻仍在臺灣孤獨地生活著,望著遙遠的家鄉。面對侄子的詢問,他卻問出這句:「我沒錢,你還養我嗎?」,令人心酸不已。
  • 臺老人帶200多老兵骨灰回大陸 現要為兒孫消"獨"
    臺灣養了我七十年,但一提到家,我一直都覺得我在臺灣是獨在異鄉為異客。我真正的家在山東菏澤,在祖國大陸。」這是臺灣老兵高秉涵第二次參加海峽論壇,雖然已有82歲高齡,但他依然精神矍鑠、思路清晰。身為律師的高秉涵自稱是「陸配的『娘家人』」。在島內當前的政策、法律環境下,陸配受到各種歧視。「我將運用自己的法律知識維護她們的權益,作她們的後盾。」高秉涵說。
  • 漢川籍臺灣老兵三年前離世,在大陸的弟弟盼迎回骨灰
    楚天都市報記者劉閃 實習生張司宇袁良輝三年前,遠在臺灣的二哥去世,身處大陸的胡五元未能將遺骨接回湖北老家。而今胡五元也已入耄耋之年,唯盼闊別家鄉70年的二哥能夠落葉歸根。84歲的胡五元是漢川人。近日老人告訴記者,二哥胡四元於1949年去臺灣,直到1987年才與大陸取得聯繫。2016年在臺灣去世後,骨灰一直留在那裡。圖為年已85歲的胡五元少小當兵離鄉去臺1946年,漢川縣城隍鎮閘口村的胡四元還是一名15歲少年。
  • 輟學70年,96歲二戰老兵重返大學,還以專業第一的成績畢業
    但要是在學霸前面,加上一個年齡:96歲,一切就變得有意思多了。此時的他22歲,一窮二白,一切都必須從頭再來。他想好好活下去,還想繼續學習。31歲那一年,學校正式向他頒發了高中畢業證書,同時,他還悄咪咪考了個測量工程師執照。
  • 輟學70年,96歲二戰老兵重返大學,還以專業第一成績畢了業
    但要是在學霸前面,加上一個年齡:96歲,一切就變得有意思多了。此時的他22歲,一窮二白,一切都必須從頭再來。他想好好活下去,還想繼續學習。31歲那一年,學校正式向他頒發了高中畢業證書,同時,他還悄咪咪考了個測量工程師執照。
  • 蕭山92歲抗戰老兵最後心願 70年前的日本戀人在哪裡
    一則關於抗日老兵周福康的微博,這幾天被各大新聞網站轉載。昨天下午,騰訊新聞也在微信上推送了這條消息,一時間成為網友中秋熱議話題。  有網友評論說,這段故事簡直是電影《海角七號》的翻版,很多網友關心老人現在的生活。  老人的現狀如何?他還能見到69年前的那位日本戀人嗎?
  • 臺灣裡長16年背200位老兵骨灰回家,全部分文不取
    為完成老兵們的祈願,劉德文16年背回200多位老兵骨灰,從臺灣到大陸千裡送歸。1,回不去的故鄉飛機落地後,劉德文在機場出口找到了接機的人。他回答,「我離家快40年了,我不願死在外面,我想回家!」老兵們在街頭巷尾發放宣傳單《我們已沉默了40年》:我們的父母是生是死,卻不得而知。我們只要求,「生」讓我們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則讓我們回去獻上一炷香。如今,已經過去70年,老兵的平均年齡已經達到90歲,幾乎所有人到死也沒見到父母。
  • ,又一位蘇州籍臺灣老兵落葉歸根!
    舊時有個說法,離家的親人只要還活著,把他的鞋子釘在房梁上,親人最終還是會自己回來的。孫母於是在老宅的房梁上,釘了一雙孫惠林的鞋,天天盼著兒子回家。  親人期盼著孫惠林回家,卻不知道他在哪裡。孫惠林知道家在哪裡,卻沒有辦法回去。1949年,17歲的孫惠林在五金店幹完活後出門溜達,突然遇到有人上街抓壯丁,將他強行拉走,帶到了一艘船上。船靠岸後,他才知道自己被帶到了臺灣。
  • 臺灣迎緬甸遠徵軍英靈入「忠烈祠」 老兵:等了70年
    中新網8月28日電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對日抗戰期間中國軍隊進入緬甸協助英軍作戰,經歷近三年苦戰,最後終於驅逐日軍、收復緬北,卻也付出10萬官兵喪身異域的代價。臺當局防務部門日前派員到緬北招魂,將英靈牌位請回臺灣,昨天下午專車直送「圓山忠烈祠」,完成入祀。這次赴緬甸迎靈緣於今年5月「立委」陳鎮湘、楊應雄、詹凱臣的提案。臺當局防務部門組成迎靈小組,由參謀本部少將領隊,於8月18、22日分批前往緬北曾是遠徵軍與日軍重要戰場的密支那,當地至今仍有許多無名荒冢。
  • 臺灣老兵回家:活著做了遊子,死了不能做遊魂
    1930年出生於湖北房縣的何文德,由於家裡太窮,17歲時就當了兵,希望能討一口飯吃,「我離家的時候,母親和姐姐、妹妹就一起在村口送我,我永遠記得她們一邊哭一邊對我說,六娃,早點回來,早點回來啊。」從1947年到1987年,整整四十年,何德文離故鄉卻越來越遠,始終回不了家。
  • 一位臺灣老人的一世鄉愁:一句「娘,我回來了」,隔了四十多年
    他之所以獲獎,是因為他三十多年如一日護送臺灣老兵的遺骨回鄉,有200多壇老兵的骨灰因他而回到故裡,不管他們的家鄉是近在山東,還是遠在新疆,高秉涵老人都一次次手捧骨灰把他們送回故裡。老人所有行為的出發點就是基於那腔濃得化不開的一世鄉愁。對於家是什麼?高秉涵有更深的感觸,他說:「家就是這個曾經再怎麼努力都回不來的地方,但我從沒有放棄過努力!」
  • 跟隨蔣介石到臺灣的老兵,歸鄉探親後,一句家訓發人深省
    這是一個臺灣老兵的故事。1948年到1950年,蔣介石退守臺灣時,140萬大陸士兵跟著他來到臺灣。之後,他們就成了「榮民」,住在「眷村」,睡在「退舍」,被稱為「外省人」。劉祿校是湖南永順籍老兵,1947年被抓壯丁當兵時,他還不到20歲,和妻子陳全梅結婚兩三年。他說,到臺灣後,他們的生活其實很苦。
  • 臺灣老兵——大陸人不曾體會過的生活的辛酸和被命運捉弄的無奈
    隨著臺灣當局「精兵簡政"政策的實施,讓一些老弱殘兵從軍中退了下來,在那個經濟緊張的時候,只給了這些阿兵哥一點錢幾件衣服就踢了出來。唉......誰不是人生父母養的,都想在自己家鄉。需要你的時候就用民族大義做號召,不需要的時候,也不管誰把你帶來臺灣,現在回不回得去大陸,就一腳踢了出來,自生自滅。這些退伍的老兵,給當時的社會增添了很大的負擔。
  • 剛剛,臺灣老兵趙東發已順利登機從臺灣出發啦!
    剛剛,臺灣九旬老兵趙東發攜女兒女婿,已經在臺灣桃園機場順利登上飛機出發,正式踏上回家之旅。一場跨越半個多世紀、感人至深的兩岸大團圓即將上演。20歲離家被抓壯丁 後隨國民黨部隊到達臺灣今天早上七點半,臺灣老兵趙東發從桃園家中出發,啟程前往機場。
  • 臺灣老兵40年後回大陸 母親:當年你說去買東西
    10月7日上午,一段臺灣人講鄉愁往事的視頻,讓不少網友感動得哭了。「1949年,有上百萬人離開家鄉來到臺灣,我的父親就是其中的一員,臨行前他瞞著我奶奶跟她說,我出去買個東西,很快就回來。這一走就是40年。隨著兩岸的開放,1988年,父親終於能回家了。
  • 父親22歲那年失蹤,74年後終於回歸,是什麼讓這對夫妻天各一方?
    他5歲那年,22歲父親無故失蹤,母親一個人把他們兄妹拉扯成人,母親臨終遺願是要和父親合葬。可他們多方尋找,都沒有父親的音訊。74年後,父親的骨灰被他人送回,兄妹幾個跪在機場大哭……1945年,他22歲的父親 從重慶回武漢的路上意外失蹤,當時他5歲,妹妹三歲,還有一個一歲小弟弟。
  • 一個臺灣老兵的紀錄片:曾被"洗腦",金門成夢魘
    母親的前夫因病過世後,她帶了哥哥、姐姐改嫁父親,然後生下我和弟弟。這是家庭中公開的秘密,沒有人提及,但我們都知道。  1975年,我出生時,父親已經45歲——論年紀,我都可以叫他「爺爺」了,為什麼他卻是我爸呢?  父親為什麼會娶我母親?他,一個大陸老兵,在臺灣,能成個家已經不錯了,沒條件挑肥揀瘦。別的老兵,也有娶了殘障或智障的女人,比起來,父親已經很走運。
  • 「我出門啦!晚一點兒回 等我」!今天你支付寶裡的小雞是不是離家...
    都市快報訊 一大早,全網都在問:「小雞去哪兒了」,咋回事啊? 原來,今天一早,小夥伴們打開支付寶螞蟻莊園準備餵雞,結果發現界面上飄著一片孤零零的雞毛。小雞離家出走了,還調皮地留言說:「我出門啦,晚一點兒回,等我。」
  • 老兵不老,記參加過宜昌戰役的96歲抗戰老兵陶巖林
    2012年11月,我訪到他。已88歲的他,記憶大不如以前了,講話一下講這,一下講那,但唱起《不當逃兵》歌,記憶力超好,流暢且充滿激情,沒有深刻記憶,那麼多的詞是無法記住的。 因他證件全毀,民政無記錄,無法享受老兵補貼,2015年國務院發的紀念章與抗戰老兵5000元補貼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