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裡長!」,又一位蘇州籍臺灣老兵落葉歸根!

2020-12-18 中國新聞網

  一聲「裡長!」,又一位蘇州籍臺灣老兵落葉歸根!

  中國臺灣網4月23日蘇州訊 4月19日晚,無錫碩放機場,由12位蘇州人組成的接機隊伍特別引人注目。領頭的是兩位年過七旬,滿頭銀髮的長者,兩位老人手裡高舉著一面大錦旗,早早地在接機處張望著。隊伍中時不時,就有人偷偷地抹起了眼淚。

  不斷有人拖著行李箱走出來,但都不是他們要等的人。兩位老人始終抬著手臂,高舉著錦旗,盯著出口處的每一個身影,一刻都不敢放鬆。終於,一個面色憔悴的中年男子走了出來,他的胸前掛著一個沉甸甸的背包,一邊走著,雙手小心地護著包。

  「裡長!」領頭的長者激動地喊道。

  隨後,在機場大廳,這十二位蘇州人齊刷刷地跪倒在地,百感交集,泣不成聲。被他們叫作「裡長」的這位中年男子,名叫劉德文,來自臺灣高雄。他胸前背包裡裝的,是老兵孫惠林的骨灰罈。

蘇州電視臺記者李秋月 攝

  葉落,卻無法歸根

  1949年,蘇州定慧寺巷的一戶人家,聽到了一個對他們來說晴天霹靂的消息——在上海五金店當學徒的長子孫惠林突然失蹤了。孫惠林的父母拼命地尋找,卻始終一無所獲,痛苦萬分。舊時有個說法,離家的親人只要還活著,把他的鞋子釘在房梁上,親人最終還是會自己回來的。孫母於是在老宅的房梁上,釘了一雙孫惠林的鞋,天天盼著兒子回家。

  親人期盼著孫惠林回家,卻不知道他在哪裡。孫惠林知道家在哪裡,卻沒有辦法回去。1949年,17歲的孫惠林在五金店幹完活後出門溜達,突然遇到有人上街抓壯丁,將他強行拉走,帶到了一艘船上。船靠岸後,他才知道自己被帶到了臺灣。而他被要求頂替另外一個人的身份,姓名和出生年月都被改了。蘇州人孫惠林,就這樣莫名地消失了。他的心,卻依然留在了故土。

  海峽相隔,這一分離就是整整四十年。1989年,年近六旬的孫惠林回到了家鄉蘇州,尋找日夜思念的親人。找到了定慧寺巷的老宅,家人卻已不住在那裡。他又輾轉找到堂舅、堂姨的家裡,三人相認之後,堂舅和堂姨當即把他帶去了家裡。此時孫惠林的父親已經過世。聽到兒子回來了的消息,孫惠林的母親起初還不敢相信。

孫惠林與蘇州的家人在一起 照片由孫梅雲提供

  此後孫惠林年年都會回蘇州盡孝。2001年,孫惠林告訴家人,他回臺灣去做個手術,之後就準備想在蘇州定居。然而他回故鄉定居的心願,卻再也沒有辦法實現了。2002年,孫惠林在臺灣病逝。

  聽聞孫惠林病逝的消息,他蘇州的家人悲痛不已。孫惠林的妹妹孫梅雲想將大哥的骨灰帶回蘇州安葬,但又遇到了一個大難題。因為孫惠林當年被抓壯丁帶去臺灣後,頂替了另外一個人的身份,姓名和出生年月等信息都被修改。孫梅雲無法證明自己的親屬關係。葉落,卻無法歸根。面對這個萬分遺憾的現實,孫惠林的家人在其父母的墳墓旁,為他立了一個衣冠冢,以寄託哀思。

  背骨灰的人

  將孫惠林骨灰帶回蘇州的臺灣人名叫劉德文,是高雄市左營區祥和裡裡長。在社區,劉德文時常見到老人在「清明節」或其他時間,在路邊朝著大陸的方向燒香燒紙錢。2004年,一位八旬老兵找到劉德文,對他說:「等我走了後,能不能帶我回家?」一年之後,老兵過世了。劉德文背上他的骨灰罈,將他送回了湖南老家。

  這事傳開後,越來越多的老兵找到劉德文。十多年來,劉德文幫助一百多位臺灣老兵葉落歸根,曾經短短一個月內就跑了大陸三趟。在尋找老兵墓地的過程中,他也曾從山上摔下,摔斷了兩根肋骨。劉德文的事跡感動了許多人,他也被稱為「靈魂的擺渡人」。

  在蘇州,孫惠林的妹妹孫梅雲,無意中看到了關於劉德文的報導,心裡又重新燃起了將大哥骨灰帶回家鄉的希望。通過今日頭條「兩岸尋親」項目組與劉德文聯繫上後,劉德文立刻東奔西走,在各個部門之間來回跑流程、辦手續,耗時數月,終於將孫惠林的骨灰遷回了大陸。在出發來蘇州的前一晚,劉德文突然身體不適,一度高燒超過39度。打完點滴吃完藥,他還是決定按時登上飛機。在機場,孫惠林的兩位妹妹,82歲的孫綺文和76歲的孫梅雲,鄭重地將「情系老兵熱心公益,大愛無疆善德永存」的錦旗送到了劉德文手中。

  孫惠林家人向劉德文贈送錦旗 許晴 攝

  4月20日上午,孫惠林重新安葬。「漂泊在外70年了,終於回來了。」孫惠林的家人感慨萬分地說道。

  劉德文和孫惠林的家人,不是親人勝似親人。不久前花蓮地震,孫梅雲趕緊和劉德文聯繫,關心他的安危。

  將孫惠林送回家鄉之後,劉德文又要準備下一站了,他下個月要去遼寧,將另一位老兵的骨灰給親人送去。(蘇州市臺辦 許晴)

相關焦點

  • 一諾千金|臺灣裡長劉德文15年背百位「同胞」落葉歸根 分文不取
    傅遵五的侄子傅國安看到劉德文走過來,迎上去撲通一聲跪了下來,哭著說:「回來了,回來了。」 一別數十載,去世三年後,山東籍老兵傅遵五魂歸故裡。 從2003年開始,臺灣高雄市左營區祥和裡的劉德文裡長往返臺灣大陸數百次,把一百多位在臺灣去世的老兵骨灰帶回大陸安葬。15年來,他的足跡遍及20多個省,其中送歸山東的老人最多,超過40位。,僅臨沂劉德文就來過7次。
  • 臺灣裡長劉德文17年不間斷運送2百餘位老兵遺骸歸根
    高雄市左營區祥和裡裡長劉德文從2003年迄今,不間斷地背著200多位老兵遺骸跨海返回大陸與親人「團圓」。在劉眼中兩岸早已融為一體,過去因大時代所造成的骨肉分離是人間悲歌,但協助老兵落葉歸根則成為他此生最快樂的志業。 今年54歲的劉德文為屏東高樹人、中國國民黨黨員、高雄市左營區祥和裡裡長。
  • 臺灣裡長送「老兵」回家 到過大陸17個省份
    」骨灰魂歸故裡的臺灣裡長新華社記者 陳鍵興、章利新接近午飯時間,高雄市左營區祥和裡的裡長劉德文走進「祥和山莊」,去給住在那裡的老人送餐。大約10平米的小屋一角,掛著一面錦旗,上面寫著:「德文裡長助人濟事似親人,遠隔兩岸成就靖魂回故裡」,落款是「山西老兵張靖山親屬」。「這些從大陸來臺灣的『老兵』,一輩子獨身,他們視我為兒子,我也把他們當作父親。」做裡長十多年,劉德文親力親為照顧眷村老人,更因為老人的託付,一次次抱著逝者的骨灰,跨越海峽,帶他們回返魂牽夢繞的大陸老家,完成落葉歸根的夙願。
  • 靈魂擺渡:臺灣裡長16年背200位老兵骨灰回家,分文不取
    靈魂擺渡:臺灣裡長16年背200位老兵骨灰回家,分文不取 video 臺灣高雄祥和裡裡長劉德文從
  • 一位臺灣籍解放軍老兵的新年願望
    在分宜縣,一位92歲高齡的老人說出了他的願望,讓人肅然起敬。老人的願望是:盼望祖國早日和平統一,走向繁榮昌盛。老人是誰?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心願?故事要從半個多世紀以前說起……   近日,記者在市委臺辦工作人員帶領下,走進分宜縣鈐陽西路上一個普通農家小院裡,見到了這位面容矍鑠、中等身材、略顯清瘦的老人。他就是臺灣籍解放軍老兵溫東嶽。
  • 臺灣裡長16年背200位老兵骨灰回家,全部分文不取
    因為在銀行工作時服務態度好,2001年,劉德文被推舉為高雄市左營區祥和裡裡長。祥和裡很多老兵,劉德文以前沒注意,當上裡長後翻閱資料了解到,1971年,臺灣在這裡為單身獨居的老兵蓋了幾棟宿舍。這裡,最多的時候容納了3800多人,其中2000多人沒有娶妻生子。
  • 漢川籍臺灣老兵三年前離世,在大陸的弟弟盼迎回骨灰
    楚天都市報記者劉閃 實習生張司宇袁良輝三年前,遠在臺灣的二哥去世,身處大陸的胡五元未能將遺骨接回湖北老家。而今胡五元也已入耄耋之年,唯盼闊別家鄉70年的二哥能夠落葉歸根。84歲的胡五元是漢川人。兩年後,他前往臺灣,自此與家人失去聯繫。1987年,有老兵陸續回大陸探親。趁著一位漢川籍的臺灣老兵回鄉,胡再元向他詢問二哥的下落。這位老兵回臺後,通過同鄉會果然找到了胡四元。很快,大陸親人就收到了胡四元的來信。兩年多的書信往來後,胡四元於1990年攜妻重回故裡,家鄉父老夾道歡迎。
  • Beyond為臺灣老兵歸鄉創作《大地》 是兩岸血濃於水的牽掛
    年11月2日一早臺灣紅十字組織門口已經人山人海原定早上9點開始受理探親登記結果凌晨時分,符合要求的返鄉臺胞就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在臺灣紅十字組織門前排起長隊>《八千裡路雲和月》——那是魂牽夢繞的家鄉臺灣知名藝人凌峰在當時萌生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他要把大陸山川風貌做成片子帶回臺灣播放藉此慰藉還沒能返回故土的臺灣同胞的心靈如此真誠的想法卻成了奢望凌峰臺灣藝人當時,有五個單位聯合起來勸阻我
  • 臺灣裡長一諾千金,替離世老兵尋找親人,赴臺老兵終回故土
    他把臺灣老兵的骨灰盒帶回大陸,以實現老兵回家鄉的最後願望。有人說,劉是現實世界中的靈魂船夫,他在祖國大陸和臺灣之間架起了友誼的橋梁。劉祖籍臺灣屏東縣高樹。他來了,在平靜中努力工作,最後在這裡定居下來。李相赫是一個有許多老兵的特殊地方。20世紀40年代末,他們隨國民黨軍隊來到這裡。
  • 一位臺灣老人的一世鄉愁:一句「娘,我回來了」,隔了四十多年
    高秉涵把一湯匙土放在銀行的保險箱裡,另外一湯匙分七次放到茶杯裡,用筷子攪一攪就喝了。高秉涵喝了七杯。七杯水從嘴邊喝進去,又從眼裡流出來。在高秉涵名片的背面,印著一幅彩色的山東地圖,地圖上明確標註著菏澤的位置。「我『流浪』的時間太久了,13歲就去了臺灣。臺灣養了我七十年,但一提到家,我一直都覺得我在臺灣是獨在異鄉為異客。我真正的家在山東菏澤,在祖國大陸。」
  • 「這裡頭是做人應該有的情」——臺灣裡長劉德文的感人故事
    大約10平米的小屋一角,掛著一面錦旗,上面寫著:「德文裡長助人濟事似親人,遠隔兩岸成就靖魂回故裡」,落款是「山西老兵張靖山親屬」。  「這些從大陸來臺灣的老兵,一輩子獨身,他們視我為兒子,我也把他們當作父親。」做裡長10多年,劉德文親力親為照顧眷村老人,更因為老人的託付,一次次抱著逝者的骨灰,跨越海峽,帶他們回返魂牽夢繞的大陸老家,完成落葉歸根的夙願。
  • 靈魂擺渡人|老兵|劉德文|兩岸_網易新聞
    1988年,家信終於寄到了江蘇南京,得知離別了40年的哥哥還活著,家屬興奮不已,趕忙回信告知家庭住址,還在信封裡塞進一張全家福,希望李榮華知道,家裡一切安好。然而此信一去,對岸卻很快傳來了李榮華腦溢血去世的訊息,此時臺灣剛剛開放老兵赴大陸探親才4個月。李榮華有沒有收到家信,有沒有看到那張全家福,也成了未解之謎。大陸的親人們願意相信,李榮華是看到家信,一激動才犯病的。
  • 剛剛,臺灣老兵趙東發已順利登機從臺灣出發啦!
    剛剛,臺灣九旬老兵趙東發攜女兒女婿,已經在臺灣桃園機場順利登上飛機出發,正式踏上回家之旅。一場跨越半個多世紀、感人至深的兩岸大團圓即將上演。20歲離家被抓壯丁 後隨國民黨部隊到達臺灣今天早上七點半,臺灣老兵趙東發從桃園家中出發,啟程前往機場。
  • 頭條尋人暖心微紀錄片發布 臺灣裡長劉德文十年一諾送老兵回家
    其中一位好心人是臺灣裡長劉德文。從2003年至今,他已經幫助百餘位赴臺老兵的骨灰回到大陸老家。在活動現場,劉德文與老兵陳必壽的家人見面,共同回顧了尋找老兵陳必壽的過程。「兩岸一家親。我的祖先也是從大陸過去的,我們本來就有剪不斷的血脈親情。」劉德文說。
  • 他是一位生活在臺灣的抗美援朝老兵
    寶島臺灣有很多著名的景點,如阿里山、日月潭、101大樓、墾丁公園等,在島嶼最南端有一個鵝鑾鼻公園。這是臺灣最南點紀念碑,這裡是南海與太平洋往來的必經航道。從島嶼最南端鵝鑾鼻逆時針沿臺灣東海岸一直北上,就到達花蓮縣,北回歸線穿縣而過,是熱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
  • 以夢傳夢:優秀臺灣青年蘇州講述大陸追夢之路
    中新網蘇州12月8日電 (記者 鍾升)「《告臺灣同胞書》傳遞給臺灣同胞的關愛與情誼,一直延續了40年不曾間斷。大陸制定了越來越多促進兩岸交流的政策,讓我們在生活與心靈上不斷靠近。展望未來,希望兩岸同胞珍惜這彌足珍貴的機遇,讓兩岸各領域的交流更加密切。」
  • 臺灣老兵——大陸人不曾體會過的生活的辛酸和被命運捉弄的無奈
    導語1949年國民黨撤退到臺灣以後,臺灣多出了這樣一群人,他們是臺灣人眼中的「外省人」;國民黨政府眼中的「榮民」;老年的他們是社會的「邊緣人」。當然,今天的這些人,已經不在,有的人落葉歸根,但是更多的人早已客死他鄉,沒能回到大陸。
  • 劉德文:一個臺灣裡長的願望
    端午節的時候,劉德文給社區居民和老兵發粽子。他跟社區的老兵很熟悉,常常一起聊天。資料圖片  ■ 對話人物  劉德文  46歲,臺灣高雄市左營區祥和裡長。在他的轄區內,有很多當年大陸到臺灣的老兵。為了完成老兵葉落歸根的心願,他多次往返大陸,把老兵的骨灰送回家鄉。  ■ 對話動機  「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于右任的《望大陸》寫的是對故鄉的永誌不忘。時間流逝,從大陸到臺灣的老兵,已經到了凋零的年歲。有的人選擇了葬於臺灣,與故鄉相望。也有老兵希望葉落歸根,埋在故鄉的土地。
  • 張光北:"真實"是《亮劍》最大的成功 與臺灣老兵在一起更懂文化血脈
    中國網北京3月11日訊(記者 張寧銳 胡俊)「現在很多臺灣(籍)的演員、導演都在這邊幹活,他們在北京買房子、在上海買房子,我好多臺灣影視界的朋友,他們都是在北京安了家。」2019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著名演員張光北在接受中國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兩岸之間的文化血脈是永遠分不開的。
  • 臺灣空軍前飛行員百歲病逝 骨灰回寶雞落葉歸根
    臺灣前空軍飛行員李和玉,祖籍寶雞市渭濱區馬營鎮旭光村,2016年因病在臺灣崗山縣去世,享年100歲。2月28日上午,遵循老人落葉歸根的遺願,老人的孫子將爺爺的骨灰帶回老家旭光村安葬。  老人經歷  因轟炸日軍軍火庫獲表彰  2月28日上午10時許,寶雞市渭濱區馬營鎮旭光村陵園,安葬了一位百歲老人的骨灰,這位老人是臺灣前空軍飛行員、臺灣中央空軍學校計劃科原科長李和玉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