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擺渡:臺灣裡長16年背200位老兵骨灰回家,分文不取

2020-12-18 澎湃新聞

靈魂擺渡:臺灣裡長16年背200位老兵骨灰回家,分文不取

臺灣高雄祥和裡裡長劉德文從2003年起,開始義務幫赴臺老兵回鄉落葉歸根,至今已背回200多位老兵骨灰。為了讓老兵體面魂歸故裡,他會把骨灰罈背在身前。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焦點

  • 靈魂擺渡人!臺灣裡長16年背200位老兵骨灰回家,全部分文不取
    為完成老兵們的祈願,劉德文16年背回200多位老兵骨灰,從臺灣到大陸千裡送歸。1,回不去的故鄉飛機落地後,劉德文在機場出口找到了接機的人。讓骨灰落地,告訴長者「回家」了 ■劉德文是臺灣省高雄市祥和裡的裡長,從2003年至今,經常為了怎麼將赴臺老兵的遺骨背回家而奔波,可謂他們魂歸故裡的引路人。
  • 專訪高雄裡長劉德文:十七載兩岸「靈魂擺渡人」
    現年54歲的高雄裡長劉德文,語氣堅定地對記者說。日前,2020第六屆中華慈孝文化節,公布了「2020中華慈孝人物」名單,劉德文當之無愧地入選。  十七年來,他抱著逝去老兵的骨灰,每年跨越海峽十幾次,足跡踏遍大陸23個省份,幫助了兩百多位臺灣老兵「葉落歸根」,被人稱為「靈魂擺渡人」。
  • 臺灣裡長劉德文17年不間斷運送2百餘位老兵遺骸歸根
    「伯伯跟好,咱們回家了!」高雄市左營區祥和裡裡長劉德文從2003年迄今,不間斷地背著200多位老兵遺骸跨海返回大陸與親人「團圓」。在劉眼中兩岸早已融為一體,過去因大時代所造成的骨肉分離是人間悲歌,但協助老兵落葉歸根則成為他此生最快樂的志業。
  • 一聲「裡長!」,又一位蘇州籍臺灣老兵落葉歸根!
    一聲「裡長!」,又一位蘇州籍臺灣老兵落葉歸根!  中國臺灣網4月23日蘇州訊 4月19日晚,無錫碩放機場,由12位蘇州人組成的接機隊伍特別引人注目。領頭的是兩位年過七旬,滿頭銀髮的長者,兩位老人手裡高舉著一面大錦旗,早早地在接機處張望著。隊伍中時不時,就有人偷偷地抹起了眼淚。  不斷有人拖著行李箱走出來,但都不是他們要等的人。
  • 一諾千金|臺灣裡長劉德文15年背百位「同胞」落葉歸根 分文不取
    一別數十載,去世三年後,山東籍老兵傅遵五魂歸故裡。 從2003年開始,臺灣高雄市左營區祥和裡的劉德文裡長往返臺灣大陸數百次,把一百多位在臺灣去世的老兵骨灰帶回大陸安葬。15年來,他的足跡遍及20多個省,其中送歸山東的老人最多,超過40位。,僅臨沂劉德文就來過7次。劉德文將傅遵五老人骨灰帶回故鄉落葉歸根。
  • 靈魂擺渡人|老兵|劉德文|兩岸_網易新聞
    之後的40年,家人連他的下葬地點也無從知曉。二劉德文曾經是銀行業的金領,住在高雄市左營區祥和裡。這裡的左營軍港是「國軍」海軍最大的軍事基地,1949年後在附近形成了龐大的軍眷區。因為年輕時經常被老人們求助,劉德文乾脆扔掉了金飯碗,競選並擔任了裡長,以更好地服務裡民。
  • 頭條尋人暖心微紀錄片發布 臺灣裡長劉德文十年一諾送老兵回家
    主辦方透露,2018年,頭條尋人共發布29412例尋人尋親信息,幫助3841個家庭團圓。會上,主辦方發布了三條好心人紀錄片,感謝頭條尋人背後幫助失散家庭團圓的無數個好心人。在發布會的「好心人會客廳」環節,主辦方從去年和頭條尋人一起幫助走失者回家的數千名好心人中選擇了三位代表,播放了記錄他們尋人故事的暖心紀錄片,向他們致敬並為他們發放了好心人大禮包。
  • 臺灣裡長送「老兵」回家 到過大陸17個省份
    」骨灰魂歸故裡的臺灣裡長新華社記者 陳鍵興、章利新接近午飯時間,高雄市左營區祥和裡的裡長劉德文走進「祥和山莊」,去給住在那裡的老人送餐。大約10平米的小屋一角,掛著一面錦旗,上面寫著:「德文裡長助人濟事似親人,遠隔兩岸成就靖魂回故裡」,落款是「山西老兵張靖山親屬」。「這些從大陸來臺灣的『老兵』,一輩子獨身,他們視我為兒子,我也把他們當作父親。」做裡長十多年,劉德文親力親為照顧眷村老人,更因為老人的託付,一次次抱著逝者的骨灰,跨越海峽,帶他們回返魂牽夢繞的大陸老家,完成落葉歸根的夙願。
  • 臺灣裡長一諾千金,替離世老兵尋找親人,赴臺老兵終回故土
    他把臺灣老兵的骨灰盒帶回大陸,以實現老兵回家鄉的最後願望。有人說,劉是現實世界中的靈魂船夫,他在祖國大陸和臺灣之間架起了友誼的橋梁。劉祖籍臺灣屏東縣高樹。他來了,在平靜中努力工作,最後在這裡定居下來。李相赫是一個有許多老兵的特殊地方。20世紀40年代末,他們隨國民黨軍隊來到這裡。
  • 劉德文:一個臺灣裡長的願望
    在他的轄區內,有很多當年大陸到臺灣的老兵。為了完成老兵葉落歸根的心願,他多次往返大陸,把老兵的骨灰送回家鄉。  ■ 對話動機  「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于右任的《望大陸》寫的是對故鄉的永誌不忘。時間流逝,從大陸到臺灣的老兵,已經到了凋零的年歲。有的人選擇了葬於臺灣,與故鄉相望。也有老兵希望葉落歸根,埋在故鄉的土地。
  • 臺灣老兵回家:活著做了遊子,死了不能做遊魂
    退不能回到故鄉,留又被臺灣本土居民排斥,在悲苦的離鄉歲月裡,這些來自山東菏澤的旅臺人士和老兵們自然地聚合到了一起:「那時候大家就彼此承諾說,如果誰能活著回到大陸,那麼晚死的人,就負責把先死的老鄉的骨灰背回大陸去落葉歸根。」
  • 漢川籍臺灣老兵三年前離世,在大陸的弟弟盼迎回骨灰
    近日老人告訴記者,二哥胡四元於1949年去臺灣,直到1987年才與大陸取得聯繫。2016年在臺灣去世後,骨灰一直留在那裡。圖為年已85歲的胡五元少小當兵離鄉去臺1946年,漢川縣城隍鎮閘口村的胡四元還是一名15歲少年。
  • 「這裡頭是做人應該有的情」——臺灣裡長劉德文的感人故事
    2016年第8期《兩岸關係》雜誌刊登臺灣裡長劉德文抱老兵骨灰回歸大陸的感人故事。10多年不懈的堅持,他奔赴大陸17個省份,將一個個漂泊異鄉的靈魂送回生命的原點,小人物的大情懷感動著兩岸同胞。大約10平米的小屋一角,掛著一面錦旗,上面寫著:「德文裡長助人濟事似親人,遠隔兩岸成就靖魂回故裡」,落款是「山西老兵張靖山親屬」。  「這些從大陸來臺灣的老兵,一輩子獨身,他們視我為兒子,我也把他們當作父親。」做裡長10多年,劉德文親力親為照顧眷村老人,更因為老人的託付,一次次抱著逝者的骨灰,跨越海峽,帶他們回返魂牽夢繞的大陸老家,完成落葉歸根的夙願。
  • 臺老人帶200多老兵骨灰回大陸 現要為兒孫消"獨"
    而他的一生,不僅凝聚了所有臺灣老兵所經歷的坎坷和艱辛,也見證了海峽兩岸從隔絕到溝通的那一段特殊歷史。1949年,他隨逃難人潮前往臺灣,從此與家人天各一方、骨肉分離。想家的滋味不好受,在還沒有開放大陸探親時,一勺故鄉的泥土都被當成了寶貝。1982年,一位當時已經移民阿根廷的菏澤老鄉回大陸探親,途經臺灣時,高秉涵懇請她帶一些家鄉的泥土回來。
  • 【家的味道】「雙高」才女訓犬心懷大愛&臺灣老人眷鄉擺渡靈魂
    耄耋還鄉,又是什麼讓他決心成為靈魂擺渡人?媽媽我是你的眼王鑫,一位才貌雙全的遼寧姑娘。她曾留學海外,並以優異成績獲得心理學碩士學位。畢業後,有著一份讓人羨慕的外企高薪工作。然而,2010年底,這位「雙高」女孩,卻自願放棄一切,來到大連導盲犬訓練基地,做了一名月薪2000的導盲犬訓練員。
  • 帶回上百大陸老兵骨灰 高秉涵入選感動中國人物
    ,日前到樹林「忠靈祠」領取素昧平生的大陸女子亡父骨灰,代為運送回大陸。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新社北京2月19日電(記者 陳小願 石龍洪)中央電視臺19日晚播出「2012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節目,曾利用到大陸探親機會,帶回100多個大陸老兵骨灰罈的臺灣老兵高秉涵當選。  當天的節目播放了中央電視臺拍攝的關於高秉涵的專題片,講述了高秉涵的家國情懷以及他「感動中國」背後的心路歷程。
  • 一位臺灣老人的一世鄉愁:一句「娘,我回來了」,隔了四十多年
    他之所以獲獎,是因為他三十多年如一日護送臺灣老兵的遺骨回鄉,有200多壇老兵的骨灰因他而回到故裡,不管他們的家鄉是近在山東,還是遠在新疆,高秉涵老人都一次次手捧骨灰把他們送回故裡。老人所有行為的出發點就是基於那腔濃得化不開的一世鄉愁。對於家是什麼?高秉涵有更深的感觸,他說:「家就是這個曾經再怎麼努力都回不來的地方,但我從沒有放棄過努力!」
  • 蔡當局人為設障臺胞春節回家航路 看完這些故事你不心虛嗎?
    飽受了長達40年的思鄉苦對於他們來說此生最長的路,就是回家的路……老兵們用抗爭和鬥爭為自己打開了一條回家的路>可有些人,卻再也回不來了NO.2為了「贖罪」他帶著近200位老兵的骨灰1948年離開家直到1991年才第一次回到家鄉從那以後他每年至少回大陸兩次而每次回大陸都要背上兩個以上老兵的骨灰
  • 臺灣老兵解永茂「回家」記——老兵子女回鄉認親紀實
    尋根:江西老人的一通求助電話  「我把父親的骨灰從臺灣高雄接了回來,想完成老人回老家的遺願,卻不知道老家具體位置。」11月10日,琅琊新聞網接到一個來自江西南昌的電話,66歲的解小蘭老人到臨沂尋親,想幫助父親完成遺願,落葉歸根。  解小蘭老人介紹,父親解永茂是民國前7年(1904年)出生,後來被抓壯丁參軍,來到了江西與母親結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