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高雄裡長劉德文:十七載兩岸「靈魂擺渡人」

2020-12-23 華夏經緯網

  劉德文17年來,一次次將老兵們的骨灰罈背在胸前,把這些漂泊異鄉的遊魂送回生命的原點。本文圖片全部由受訪者提供

  華夏經緯網9月4日訊:(記者 李昕)「只要有一口氣在,只要我還能動,便要把這件事堅持做下去。」現年54歲的高雄裡長劉德文,語氣堅定地對記者說。日前,2020第六屆中華慈孝文化節,公布了「2020中華慈孝人物」名單,劉德文當之無愧地入選。

  十七年來,他抱著逝去老兵的骨灰,每年跨越海峽十幾次,足跡踏遍大陸23個省份,幫助了兩百多位臺灣老兵「葉落歸根」,被人稱為「靈魂擺渡人」。

  「我把他們當作父親」

  劉德文2003年來到高雄左營某社區居住,這裡是一個比較知名的眷村——49年左右從大陸遷徙到臺灣的老兵們的聚居地。他們大都單身獨居,生活無著。熱心的劉德文參與了社區義工組織,為行為不便的臺灣老兵們提供幫助。

  相處中,老兵們和他產生了深厚感情,劉德文甚至辭去了銀行的高薪工作,全身心投入到服務老兵的工作中。「他們十幾歲就離開家鄉,跟著部隊到了臺灣。在這裡無兒無女,沒有親人,我就是他們的兒子,有什麼困難我都會幫。」

  偶然一件事,讓劉德文走上了「靈魂擺渡」之路。

  2003年春天,一位老兵提著兩瓶高粱酒走進劉德文辦公室,請劉德文去他房間坐坐。「他十幾歲就離開了家鄉,再也沒有回去過。老人對我說,裡長,拜託你將我的骨灰帶回家,埋在我父母的墳前,讓我儘儘孝道。」面對老人的懇求,劉德文答應了下來。

  不久老人去世了。面對這位百歲老人的臨終囑託,劉德文覺得他「責無旁貸」。幾經輾轉,劉德文終於聯繫上了老人在大陸的親人。2004年,背著老人骨灰,劉德文自費跨越海峽前往湖南,完成了老人的夙願。

  從此一發不可收拾。越來越多老兵找到劉德文,將生命最後的歸宿託付給他。劉德文無法拒絕,一次次將老兵們的骨灰罈背在胸前,把這些漂泊異鄉的遊魂送回生命的原點

  十七年來「愧對家人」

  對這些老人的無私幫助,為他贏得了威望和認同,推舉他競選裡長。然而臺灣裡長是沒有工資的。

  當時家有幼女稚子,生活負擔全部落到了太太身上。面對妻子的不理解,2006年他帶著太太,背著老兵骨灰,輾轉來到了山東淶陽。那位老兵的弟弟已是90歲高齡,跪下來雙手接過骨灰罐涕淚橫流,感謝他將哥哥帶回家。這一幕劉德文終身難忘,也一下子讓妻子理解了他固執的堅持

  從不理解到理解,再到認同,來自家人、親友、外界的支持,讓他收穫了滿滿的認同感。

  十七年來「愧對家人」,他每年十幾趟往返兩岸,大部分時間都用來服務老兵和帶老兵「回家」。「雖然真的很少有時間陪兒子,但兒子的校長,會當眾表揚他的父親。」

  「這是不能用金錢衡量的」

  在送老兵「回家」途中,劉德文常常要坐綠皮火車或長途汽車,因為所有費用都由自己承擔,途中住宿只能選擇最便宜的旅店,但為了表達對逝者的敬意,每次他都會為老人骨灰,多預留一個座位和一張床鋪。

  十七年來,「靈魂擺渡」付出的金錢,劉德文沒有仔細算過。「但是父母前前後後資助了我很多,合人民幣40多萬。」

  「這件事,是不能用金錢衡量的。」劉德文表示,「老兵們把我當成兒子,我也把當他們當作父親,要對得起這份厚愛,這是我的責任。」

  近幾年,大陸民眾也開始聯繫劉德文,希望他能幫忙尋找長輩的骨灰,並帶回故鄉。這樣的尋找對劉德文來說更加困難,「如果沒有被安置在軍人公墓,就只能在亂墳崗中大海撈針。」在尋找老兵墓地的過程中,他曾從山上摔下,摔斷了兩根肋骨。

  差不多每個月兩次的「靈魂擺渡」,劉德文用自己的無私行動,讓這些遲到了半個多世紀的團圓和思念,在兩岸得以延續,流傳為佳話

  「堅持,只要我還做的動」

  因為疫情影響,劉德文今年難得的閒了下來。「現在還有十三位老兵的骨灰罈,被我請到家裡。沒有什麼忌諱的,家人現在都理解和支持我。」劉德文的兒子,現在還在上高中,「我會告訴他,未來有一天也要把這份責任傳承下去。」

劉德文及家人。

  「等從大陸返回臺灣,不需要再隔離了,我就會滿足這13位老兵的心願。」劉德文希望今年底之前能夠再度踏上大陸。

  「現在兩岸氛圍不佳,但是兩岸血濃於水,這是任何外力都無法改變的。我是中國人,做人,不能忘本。兩岸同胞都是華夏子孫,中華文化講百善孝為先,是兩岸社會都要堅持的正能量。人的一生一定要做一些有意義的事來回饋社會,只要我還做的動,我就要繼續做下去。」劉德文說。(完)

 

責任編輯:李欣

相關焦點

  • 靈魂擺渡人|老兵|劉德文|兩岸_網易新聞
    二劉德文曾經是銀行業的金領,住在高雄市左營區祥和裡。這裡的左營軍港是「國軍」海軍最大的軍事基地,1949年後在附近形成了龐大的軍眷區。因為年輕時經常被老人們求助,劉德文乾脆扔掉了金飯碗,競選並擔任了裡長,以更好地服務裡民。劉德文印象很深,每逢清明節和春節,都有當地老兵拿著松香、紙錢、水果,朝著家鄉祭拜。
  • 臺灣裡長劉德文17年不間斷運送2百餘位老兵遺骸歸根
    高雄市左營區祥和裡裡長劉德文從2003年迄今,不間斷地背著200多位老兵遺骸跨海返回大陸與親人「團圓」。在劉眼中兩岸早已融為一體,過去因大時代所造成的骨肉分離是人間悲歌,但協助老兵落葉歸根則成為他此生最快樂的志業。 今年54歲的劉德文為屏東高樹人、中國國民黨黨員、高雄市左營區祥和裡裡長。
  • 靈魂擺渡:臺灣裡長16年背200位老兵骨灰回家,分文不取
    靈魂擺渡:臺灣裡長16年背200位老兵骨灰回家,分文不取 video 臺灣高雄祥和裡裡長劉德文從
  • 「這裡頭是做人應該有的情」——臺灣裡長劉德文的感人故事
    2016年第8期《兩岸關係》雜誌刊登臺灣裡長劉德文抱老兵骨灰回歸大陸的感人故事。10多年不懈的堅持,他奔赴大陸17個省份,將一個個漂泊異鄉的靈魂送回生命的原點,小人物的大情懷感動著兩岸同胞。  接近午飯時間,臺灣高雄左營區祥和裡的裡長劉德文走進祥和山莊,去給住在那裡的老人送餐。「趙伯伯,吃飯啦!」一棟老舊的四層樓房前,他彎腰湊近百歲老人趙劍霓的耳邊大聲說道,而後扶著老人回到房間用餐。  回到辦公室,劉德文說起老人們的故事,如數家珍。
  • 一諾千金|臺灣裡長劉德文15年背百位「同胞」落葉歸根 分文不取
    從濟南遙牆機場走出來的劉德文抱著傅遵五的骨灰盒說。傅遵五的侄子傅國安看到劉德文走過來,迎上去撲通一聲跪了下來,哭著說:「回來了,回來了。」 一別數十載,去世三年後,山東籍老兵傅遵五魂歸故裡。 從2003年開始,臺灣高雄市左營區祥和裡的劉德文裡長往返臺灣大陸數百次,把一百多位在臺灣去世的老兵骨灰帶回大陸安葬。
  • 一聲「裡長!」,又一位蘇州籍臺灣老兵落葉歸根!
    一聲「裡長!」,又一位蘇州籍臺灣老兵落葉歸根!  中國臺灣網4月23日蘇州訊 4月19日晚,無錫碩放機場,由12位蘇州人組成的接機隊伍特別引人注目。領頭的是兩位年過七旬,滿頭銀髮的長者,兩位老人手裡高舉著一面大錦旗,早早地在接機處張望著。隊伍中時不時,就有人偷偷地抹起了眼淚。  不斷有人拖著行李箱走出來,但都不是他們要等的人。
  • 靈魂擺渡人!臺灣裡長16年背200位老兵骨灰回家,全部分文不取
    因為在銀行工作時服務態度好,2001年,劉德文被推舉為高雄市左營區祥和裡裡長。祥和裡很多老兵,劉德文以前沒注意,當上裡長後翻閱資料了解到,1971年,臺灣在這裡為單身獨居的老兵蓋了幾棟宿舍。這裡,最多的時候容納了3800多人,其中2000多人沒有娶妻生子。
  • 劉德文:一個臺灣裡長的願望
    有的人選擇了葬於臺灣,與故鄉相望。也有老兵希望葉落歸根,埋在故鄉的土地。  一個臺灣的裡長,他願意去幫這些老兵實現這個願望。  他和這些老兵是怎樣的關係?他怎樣送這些老兵的骨灰回家?  對於老兵來說,這是一場怎樣的返鄉之旅?
  • 頭條尋人暖心微紀錄片發布 臺灣裡長劉德文十年一諾送老兵回家
    其中一位好心人是臺灣裡長劉德文。從2003年至今,他已經幫助百餘位赴臺老兵的骨灰回到大陸老家。在活動現場,劉德文與老兵陳必壽的家人見面,共同回顧了尋找老兵陳必壽的過程。「兩岸一家親。我的祖先也是從大陸過去的,我們本來就有剪不斷的血脈親情。」劉德文說。
  • 臺灣裡長送「老兵」回家 到過大陸17個省份
    新華社記者 陳鍵興、章利新接近午飯時間,高雄市左營區祥和裡的裡長劉德文走進「祥和山莊」,去給住在那裡的老人送餐。回到辦公室,劉德文說起老人們的故事,如數家珍。大約10平米的小屋一角,掛著一面錦旗,上面寫著:「德文裡長助人濟事似親人,遠隔兩岸成就靖魂回故裡」,落款是「山西老兵張靖山親屬」。「這些從大陸來臺灣的『老兵』,一輩子獨身,他們視我為兒子,我也把他們當作父親。」
  • 靈魂擺渡各坑詳解
    靈魂擺渡三季都播完了,從第一季開始給我的驚豔,到第二季的遍地是坑,再到第三季的恍然大悟,不得不說小吉祥天的編劇能力讓人佩服。今天就把我這些年追的靈魂擺渡以及其中的大坑給各位填平啦。第一:講一講這個觀劇順序,這部劇觀劇順序第一季---第二季1-19集----第三季1-12集----第二季20集。第三季13集可以當做一個靈魂擺渡截取的大電影看,也是填坑的一集。
  • 擺渡人經典語錄:若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的靈魂擺渡人
    十七、當月亮變成紅色的時候,我會去找你的。十八、原來兩個人肩並肩坐在一起,也會走散。我們這間,永遠隔著一條河。十九、靈魂擺渡人,是一個古老的職業,他們把滯留在陽間的死靈帶上冥河的渡船,為永生付出了代價,擺渡人永遠行走在黃泉的邊界,這,是很危險的!
  • 《靈魂擺渡》:夜色黃泉,彼岸花開
    作為一部網劇《靈魂擺渡》取得了不俗的收視率和口碑。接棒第一季的好口碑和收視率,2015年10月30日《靈魂擺渡》第二季正式開播。第一季中的由於毅飾演的靈魂擺渡人趙吏已經成為網友膜拜偶像,他有著非凡法力,行走在陰陽兩界,為靈魂擺渡,圓幽魂心願,是個有情有義的靈魂「造夢人」。
  • 走進高雄中山大學 探尋兩岸中大的特殊情緣
    南方日報記者 王輝 攝  「淡淡的三月天,杜鵑花開在山坡上……」12日晚,中山大學90周年校慶交響音樂會在康樂園中區草坪奏響,抗戰名曲《杜鵑花》仿佛讓人回到烽火連天的七十多年前。交響樂的演奏者分別來自兩岸中山大學的學生樂團,因為共同的校慶日,他們跨越海峽,共奏一曲。
  • 專訪高雄師範大學教授劉廷揚:兩岸「雙城論壇」可以照亮未來
    說著說著就唱起歌來,高雄師範大學人力與知識管理研究所教授劉廷揚第五次亮相海峽論壇時,一身輕鬆。日前,作為海峽論壇的重要活動之一,「2019海峽科技專家論壇分會場·海峽兩岸管理論壇」在廈門舉行。劉廷揚在論壇期間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專訪時認為,現在臺灣年輕人很自我,他們每一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所以政府在倡導什麼,他們都沒有太接受。「民進黨說臺灣青年是『天然獨』,其實才不是。」劉廷揚說。
  • 醫學不分兩岸 情牽大陸同胞——專訪臺灣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名譽院長...
    醫學不分兩岸 情牽大陸同胞——專訪臺灣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名譽院長陳肇隆 2016年11月07日 09:13:00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1月6日電(記者查文曄)臺灣著名肝臟移植專家陳肇隆常年心繫兩岸,積極推動兩岸醫學交流,熱心關懷兩岸病患,廣受讚譽。
  • 兩岸四地青年企業家峰會在高雄舉行
    央廣網高雄6月11日消息(記者張希達 鄭力仁)由澳門青年企業家為班底的澳門中華青年商會代表團於6月11至13日在臺灣舉行「粵港澳臺青年企業家高峰論壇」。11日在高雄舉辦兩岸四地青年企業家「11+T」經貿合作會議,圍繞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和高雄投資機遇、深化經貿合作等議題展開深入探討。
  • 《靈魂擺渡》裡努力考研的夏冬青,怎麼被騙去種樹了?
    一個斯斯文文,柔柔弱弱,根正苗紅的男生和另一個吊兒郎當,瀟灑不羈,邪魅狂狷的男生之間展開的「一眼萬年」相認的感人情節……這,說得,不就是,《靈魂擺渡》裡的趙吏和夏冬青嘛?想到《靈魂擺渡》裡最經典的一幕場景,轉世的夏冬青替阿金看到了戰爭勝利後的北京,「阿金」那一回眸,讓我這張胖臉都忍不住泛起一絲姨母笑容。怎麼講,這顆來自初代社會主義兄弟的糖,真的是越釀越香,至今還在我腦海中留有美好的餘韻。
  • 《靈魂擺渡》裡努力考研的夏冬青,怎麼被騙去種樹了??
    這,說得,不就是,《靈魂擺渡》裡的趙吏和夏冬青嘛?想到《靈魂擺渡》裡最經典的一幕場景,轉世的夏冬青替阿金看到了戰爭勝利後的北京,「阿金」那一回眸,讓我這張胖臉都忍不住泛起一絲姨母笑容。而這部正在CCTV1黃金檔熱播的《最美的青春》就蠻有意思,感覺像《靈魂擺渡》裡的阿金在另一個平行時空裡復活了。
  • 「名師大講堂」——劉德文教授
    此次講座深入人心,劉德文教授旁徵博引,語言生動形象、幽默詼諧,臺下不時響起陣陣掌聲。講座最後,劉德文教授與教師們進行積極的互動交流,並對大家的提問一一做出了詳細的回答。通過劉德文教授精彩地講演,教師們受益匪淺,更加深刻、清晰地認識唯有奉獻,才能愛崗、敬業、樂業;唯有奉獻,才能書寫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