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高雄中山大學 探尋兩岸中大的特殊情緣

2020-12-25 中國臺灣網

  導讀:中山大學是孫中山先生手創。1949年前,中大校友在政府部門和國家建設中佔有重要的位置。1949年後,許多中大校友遷往臺灣,為當地的經濟社會和文化建設貢獻了巨大力量。

  許伯夷先生(右)向中大老師介紹自己收藏的日本投降後歸還的原中山大學圖書。南方日報記者 王輝 攝

  「淡淡的三月天,杜鵑花開在山坡上……」12日晚,中山大學90周年校慶交響音樂會在康樂園中區草坪奏響,抗戰名曲《杜鵑花》仿佛讓人回到烽火連天的七十多年前。交響樂的演奏者分別來自兩岸中山大學的學生樂團,因為共同的校慶日,他們跨越海峽,共奏一曲。

  也許很多人並不知道,在臺灣高雄也有一所中山大學,與廣州中大同根同源,有一樣的校名、校訓、校慶日和幾乎相同的校歌,猶如「一枝兩葉」。大家熟知的著名詩人余光中,就是高雄中大文學院院長。雖然建校不過34年,但高雄中大的國際排名相當靠前,與廣州中大十分接近

  在廣州中大90周年校慶之際,南方日報記者走進高雄中山大學,並獨家專訪了高雄中大校長楊弘敦,探尋兩岸中大的特殊情緣。

  中大老校友推動,1980年在臺建校

  高聳蒼翠的椰樹,黃澄細軟的沙灘。日落西沉,徜徉在長長的防波堤上,涼涼的海風徐徐吹來,令人心曠神怡。遠眺海面,大小船隻星羅棋布,一艘巨輪拖著嗚嗚的船笛緩緩駛入港灣……這便是被評為臺灣八大勝景之一的「西子夕照」。高雄中山大學就矗立在這片寧靜的西子灣。

  高雄中大建於1980年,位於高雄西部,東毗壽山,西鄰臺灣海峽,南望高雄港,依山面海而建。從高雄市中心驅車約20分鐘,蔚藍的大海邊,一座書有「國立中山大學」鎏金大字的暗紅色校門映入眼帘。沿著海濱校道繼續前行,磚紅色的行政大樓前,一尊書形雕塑像一雙張開的臂膀,除了「歡迎蒞臨」幾個大字,書頁上還印有高雄中大的「校寶」、著名詩人、高雄中大文學院院長余光中的照片和新詩《西子灣在等你》:

  海峽浩蕩是前景/壽山巍峨是後臺/日月與眾星是大壁畫/更有長堤舉起了燈塔/把七海的巨舶都引來/這壯闊的劇臺正在等待/一位主角來演出/天風與海潮都在呼喚/美麗的預言正在等待/來吧,西子灣等你到來。

  據高雄中大校史記載,1980年,經由原中山大學、莫斯科中山大學兩校校友的籌備及參與,高雄中大完成在臺灣建校。至今,廣州中大的一些風物仍在高雄中大校內典藏,比如中大老校長鄒魯1931年恭塑的孫中山先生半身銅像,以及曾於1935年擔任中大法學院院長的鄭彥棻教授的書信文物等。

  高雄中大校長楊弘敦介紹,經過三十餘年建設,高雄中大已成為一所享有國際聲譽的研究型綜合大學,轄有文、理、工、管理、海洋科學、社會科學等6個學院20個學系,本碩博在校生9500多人,海洋科學、計算機、數學、化學等理工科實力很強。最新的泰晤士報世界大學排行榜上,高雄中大位列世界第351-400名之內,9個學科進入ESI世界前1%行列。

  兩岸中大學術交往密切,互結「姊妹學校」

  中山大學是孫中山先生手創。1949年前,中大校友在政府部門和國家建設中佔有重要的位置。1949年後,許多中大校友遷往臺灣,為當地的經濟社會和文化建設貢獻了巨大力量。比如,臺灣大學前校長李嗣涔的父親李忠儒先生就畢業於中山大學電機系。

  2012年,中山大學臺灣校友會在臺北圓山飯店成立,很多老一輩的中大在臺校友親臨。最近20年,廣州中大也招收了許多臺灣學生,很多廣州中大的同學也去臺灣交流或就讀研究生,新一代廣州中山大學的臺灣校友起碼數以百計。

  兩岸中大的特殊淵源,並不止於歷史上的血脈,近年來更結為「姊妹學校」,學術交流與合作密切。廣州中大黨委常務副書記、副校長陳春聲介紹,廣州中山大學和高雄中山大學很早就建立了關係。上世紀90年代開始,兩校中文系就舉辦了兩岸中國文學學術研討會,迄今為止已有十屆。2009年,兩岸中大籤署了校際學術交流協議和學生交換協議,正式結為「姊妹學校」。為推動兩校學術發展,2011年,兩岸中大還聯合廈門大學共同發起了「山海論壇」,由三校每年輪流主辦,至今已舉辦四屆,論壇規模和交流領域也越來越寬廣。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們許多學科的發展都有著共同的起源、師承和發展的記憶。我們科研的風格和學科內部的思維習慣都有著不少契合的地方。我們有分歧,但是脈絡是連在一起的。」陳春聲說,山海論壇的出現,實質性地推動了三校學術的發展,為各個學科的學者們提供了交流、合作的機會。

相關焦點

  • 高雄中大盼與廣州中大齊進步
    因此,便有了高雄中山大學學生自己設計的半裸上身的衝浪選手型孫中山,有了國民黨黨史館推出的網遊中划龍舟的孫中山,也有了即將獻身銀幕的能文能武的孫中山……在西子灣畔,坐落著美麗的高雄中大。在這裡,我們見到了各種版本的孫中山的卡通形象。他們有的被做成了鑰匙扣,有的則印製在文件夾上,出現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這樣便可時刻與「中山相伴」。
  • 求學臺灣││高雄中山大學
    為感懷其一生對國家之奉獻及永久紀念孫中山先生之豐功偉績,特於民國十五年將國立廣東大學正式改名為國立中山大學,並在廣州石牌建立新校址。國民黨來臺後,為因應社會對高等教育之需求,於1979年核定設置國立中山大學籌備處於高雄西子灣,翌年七月正式建校成立,並以孫中山先生誕辰11月12日為校慶日。
  • 走進中山大學
    「康樂紅樓」,是中山大學最具特色的景觀。鍾榮光校長的銅像和輓聯一直與紅樓同在,成為今日中山大學繼承著紅樓裡的精神遺產的象徵。 我第一次走進康樂園,是作為新生來報到的。記得車子從南校門直入,在校園中央的懷士堂門前停下,新生接待處設在裡面。我下車走進這座紅磚砌成的殿堂,頓時被這座建築的氣氛震懾住,一種從沒有過的神聖感在我心中升起。在我記憶中,好像學校後來就沒有再在懷士堂裡接待新生了,很多年來,我都感到是一種遺憾。
  • 已故音樂家黃友棣借書69載終回中大 校方稱很愧疚
    已故音樂家黃友棣借書69載終回中大 校方稱很愧疚     圖為高雄中山大學校長楊弘敦教授向中山大學黨委書記鄭德濤教授移交
  • ...中山大學作家寫作營「中大新華行」系列活動在中山大學新華學院...
    2018中山大學作家寫作營「中大新華行」系列活動在我校舉辦,12位來自世界各地的知名作家、詩人、翻譯家、學者走進中大新華校園,開展文學創作教學、文化文學交流活動海內外作家們與中大新華師生代表在中山像前合影留念11月9日,2018中山大學作家寫作營「中大新華行」系列活動在中山大學新華學院(以下簡稱我校)舉辦。
  • 兩岸七夕牽手 客家版「非誠勿擾」高雄上演
    昨(13日)晚,2013海峽兩岸七夕牽手會「寶島客家歡」壓軸晚會,在寶島臺灣甜蜜登場。兩岸數百名單身青年在高雄相聚、放歌,一出客家版的「非誠勿擾」,讓他們玩得盡興,彼此間結下深厚友誼。據臺海網報導,海峽兩岸七夕牽手會12年來,首次在高雄舉辦。過去12年裡,累計有上萬人次參加過豐富多元的聯誼活動。七夕牽手會已經成為福建乃至大陸美譽度甚佳、影響力頗高的兩岸民間交流品牌,成就了不少兩岸青年聯姻佳話。今年,客家情緣寶島再續。
  • 兩岸清華中山大學校歌相同 學生感受同胞情
    兩岸清華中山大學校歌相同 學生感受同胞情 2011年01月30日 14:25:06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0月21日電 據臺灣《旺報》
  • 一壺馬祖高粱的兩岸情緣
    (原標題:一壺馬祖高粱的兩岸情緣) 新華社臺北11月20
  • 青春online行兩岸|兩岸青年探秘錦繡四川
    >14位兩岸青年、網紅參與其中戳視頻,get更多精彩活動內容↓↓↓ 活動特色一:訪古蹟鬥轉星移時空交融歷史逐漸在眼前解封兩岸青年走進歷史>三星堆、金沙遺址,探尋古蜀文明走進武侯祠,聆聽三國故事領略世界最古老水利工程瞰都江堰風採感嘆古人智慧感受巴蜀文明活動特色二:探國寶
  • 高雄大學宣布通過與中山大學合校提案
    中山大學與高雄大學合校案在中斷13年後,近來又重新啟動,高雄大學今天發出新聞表示,已在本月14日校務會議通過與中山大學的合校提案,其中各界最關注的校名,與會代表投票決定以「與公立中山大學協商後的新校名」優先,校長王學亮表示,將秉持公開、透明、對等、理性原則處理合校議題,投票結果也對中山釋出善意與彈性。
  • 中大視野 你不知道的中山大學,百度知道.
    被錄取後對中大生活充滿了期待?時隔了大半年的時間,小編成為了中大的資訊人。搜索對小編來說可是家常便飯啊!當我再次在百度知道上搜素「中山大學「時,看到了這些畫面……有些小編都不知道呢! 首先,在百度知道上打出「中山大學「四個字,我看到的都是跟中大醫院有關的條目,可見咱們的醫學到底是有多出名呀!生病都找中山大學附屬醫院!
  • 祖國大陸,同名名校不止一所,臺灣也有清華大學、中山大學,兩岸同名高校大盤點.
    歷史的風雲際會,使海峽兩岸出現了很多有趣的事情,比如不少在大陸創立的學校曾「在臺復校」,導致兩岸有不少名字相似或淵源頗深的學校,而清華大學就是典型的兩岸同名、同源高校。臺灣清華大學校園內的一處模型臺灣清華大學位於新竹市,成立於1956年,由曾擔任北京清華大學校長的梅貽琦擔任首任校長。
  • 兩岸詩人高雄共論「新詩百年」
    新華社高雄12月18日電(記者 趙博、付敏)「新詩經歷百年發展,建立起一整套從說到看、到讀的完整體系,非常適合中國人的現代思維和現代言說,已然出落成具有創造力的獨立文學品種。」廈門城市學院人文與藝術系教授陳仲義的一席話,拉開了「兩岸詩歌高端論壇」的序幕。
  • 話中大 | 孫中山先生與中山大學
    文,即中山大學;武,即黃埔軍校。後來,多所學校紛紛改稱「中山大學」,共有八所中山大學。分別是:        目前中國仍然有兩所大學仍稱中山大學,一所是由國立第一中山大學延續而來的位於廣州的中山大學,一所是在臺灣的高雄中山大學。國立第一中山大學,即中山大學。
  • 【中大春秋】中山大學校歌的前世今生
    1926年8月17日,國民政府發布命令,正式將國立廣東大學更名為國立中山大學,並將它的英文標準譯名定為「Sun Yatsen University」。把每年的11月11日作為中山大學校慶日。  新中國成立後,1951年11月3日,中山大學發布《決定以孫中山誕辰日為校慶日》的布告,決定將校慶日更改為11月12日(孫中山的誕辰日)。  歷史上的有幾個中山大學,你知道嗎?查閱
  • 除了東、南、北、珠海和深圳校區,還有一個地方也叫中大!
    除了東、南、北、珠海和深圳校區,還有一個地方也叫中大!請正確說出以下圖片的所在位置:這一切對剛在中大待了一年or還要在中大待一年or快在中大畢業的你來說可能會太簡單了,那下面這道題會有些難度哦~這是哪兒?好,最後一題:
  • 特殊年代:中山大學在梅州辦學的日子
    [4]中華文化學院原名國文專科學校,1942秋創開於粵北坪石,由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吳康兼任院長。1943年設立梅縣分院,租用梅城大浪口張七凹的華僑大洋房為校址,由梅州籍中大教授章導任分院主任。[5]大覺寺,始建於公元522年,是梅縣最古老的寺廟,1905年改為「城西學堂」,後校名屢易,今為梅州師範學校附屬小學。校址在梅州市梅江區城西蘿蔔坪。
  • 【中大畢業季】中山大學學位授予儀式與學位服簡介
    他還表示,中山大學要構建大學禮儀文化,弘揚大學精神,就要重視各種『禮儀』制度的重建與規範,學位授予儀式就是一個嘗試。 學校當時特意為所有畢業生訂製了全新的學位服。學士服為黑色袍身、紅色垂布,碩士服和博士服都為深藍色袍身,垂布按文、理、工、醫四種學科對應為粉色、灰色、黃色和白色。學位服的垂布領口處繡有中大標誌,學位袍袍身下擺處繡有中大校徽。
  • 「生命接力先鋒隊」走進中山大學新華學院
    日前,「生命接力先鋒隊」走進中山大學新華學院(以下簡稱「中大新華」)主題黨日活動暨「施予受」平臺對接儀式舉辦。中大新華完成了與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施予受平臺的對接。  校黨委書記周雲在講話中希望每位中大新華人都要時刻牢記自己的社會責任,勇於擔當作為,走在前、作表率,志願成為「生命接力先鋒隊」中的一份子,把這一充滿愛心的實踐活動組織好、實施好。
  • 國立高雄大學宣布通過與國立中山大學合校提案
    國立中山大學與國立高雄大學合校案在中斷13年後,近來又重新啟動,國立高雄大學今天發出新聞表示,已在本月14日校務會議通過與國立中山大學的合校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