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1]香翰屏,餘漢謀部屬,閩粵贛邊區總司令部總司令。該司令部成立於1940年7月,為廣東綏靖主任公署,是專司粵東地區綏靖工作的重要機構,但其轄區甚廣,計有三州二十四市,整個粵東區行政軍事統歸其掌管。
[2]1937年落成,位於梅江區文保路,後改為梅縣博物館,現改造為金山公園。
[3]學藝中學始建於1924年春,前身為「廣益中學進步青年學生互助社」「梅縣學生互助社中學」,後在郭沫若、成仿吾等人建議下改名為「學藝中學」。1925年在東校場背興建校舍,1982年復辦遷到梅江區江南。其辦學舊址今為廣東漢劇院宿舍。
[4]中華文化學院原名國文專科學校,1942秋創開於粵北坪石,由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吳康兼任院長。1943年設立梅縣分院,租用梅城大浪口張七凹的華僑大洋房為校址,由梅州籍中大教授章導任分院主任。
[5]大覺寺,始建於公元522年,是梅縣最古老的寺廟,1905年改為「城西學堂」,後校名屢易,今為梅州師範學校附屬小學。校址在梅州市梅江區城西蘿蔔坪。
[6]文福公學創辦於1921年,位於蕉嶺縣文福鎮路亭崗文福古塔之下,後校名屢易,今為路亭中學。
[7]1941年省政府決定成立廣東省立興寧高級工業學校,校址設在興寧嶺湖鄉望江獅,首任校長為時任中山大學工學院院長的羅雄才。
[8]《教育新聞 中大》,《中山日報》,1945年3月30日,第3版。
[9]1902年由梅縣人黃墨村、吳登初與德、瑞、法基督教巴色差會傳教士合作創辦,是梅州市創辦最早的中學之一。樂育中學採用德文教學,大批學生畢業後升學到上海同濟大學。現名為梅州樂育中學,位於梅江區江北黃塘路。
[10]1896年由瑞士巴色教會創辦,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西醫醫院之一。現名為梅州市人民醫院(黃塘醫院、中山大學附屬梅州醫院),位於梅江區江北黃塘路。
[11]1935年6月1日,國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中山大學設立研究院,該三所大學成為國內最早設立研究院的高校。
[12]益智小學由華僑捐款建,後為梅縣華僑中學分教處校址,後劃歸到無線電廠。
[13]華南中學是上世紀30年代末梅州籍中大校友郭兆華在香港創辦,香港淪陷後,郭兆華將華南中學遷到梅縣大浪口。
說明:本文的歷史圖片除特殊註明外,皆出自中山大學檔案館。(作者單位:中山大學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