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電臺新聞臺
梅州電臺新聞臺
微信號 mzdt948
功能介紹 聽眾可以在這裡參與節目、新聞報料、提出意見和建議,也可接收到節目預告信息等內容。
收錄於話題
為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傳承愛國主義精神,今天(9月3日),我市舉辦「銘記烽火歷史 傳承紅色基因」——走進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梅州分會場系列活動,通過圖片展、採風行、「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辦學紀念儀式及研學座談會等進一步挖掘和整理華南教育歷史,活化利用抗戰時期嶺南高校遷址粵北辦學遺蹟,講好梅州紅色歷史文化故事。
上午,中國客家博物館《東遷的中山大學與梅州》圖片展開幕,向民眾講述抗日戰爭時期中山大學遷梅辦學的故事,通過文史資料的記載和講解員的宣講,傳遞當年中山大學師生在抗戰烽火中不懼危難,堅持立德樹人、賡續學脈的艱苦奮鬥精神。
中國客家博物館宣教部主任謝靜輝
我們這個展覽從9月3一直延續到9月22日,疫情期間如果需要參觀的市民呢可以關注我們博物館的公眾號,在網上預約客家博物館的展館參觀。
隨後,中山大學臨時辦事處辦學紀念柱揭幕暨辦學紀念地掛牌儀式在梅江區金山頂原梅縣博物館舉行,並宣布梅江區將依託國立中山大學創建者之一——熊銳故居作為主館,進行活化利用,同步打造「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梅州紀念館」,各地辦學舊址作為辦學紀念地,爭取打造成為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的第一座國立中山大學內遷紀念館。
此外活動還在五華縣岐嶺鎮榮福村舉辦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座談會、組織梅州主流媒體和文藝創作團隊走進五華塗屋、新蘇屋和學生宿舍(中山大學農學院舊址)、興寧葉塘鎮報福寺(廣東省立文理學院、廣東省立勷勤商學院舊址)、興田街道西郊朝天圍(私立廣州大學舊址)等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讓大家深刻體會到在抗戰時期先輩先師們如何堅守初心、堅持辦學、報效國家的精神和情懷。
羊城晚報記者
危健鋒
梅州在支持教學支持抗戰方面做了很大的貢獻,因為我們梅州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蘊,非常支持教育,是非常願意拿出錢、物資、房子等做教學辦公的場所。
記者:歐陽 通訊員:溫曉峰、許桂雲
編輯:雨虹
值班主任:文輝
預覽時標籤不可點
閱讀
已同步到看一看寫下你的想法
前往「發現」-「看一看」瀏覽「朋友在看」
看一看入口已關閉
在「設置」-「通用」-「發現頁管理」打開「看一看」入口
我知道了
已發送
「銘記烽火歷史 傳承紅色基因」我市舉辦走進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梅州分會場系列活動
最多200字,當前共字
發送中
相關閱讀
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
正在加載
以上推薦為優質及原創文章
微信掃一掃關注該公眾號
微信掃一掃
使用小程序
取消允許
取消允許
微信版本過低
當前微信版本不支持該功能,請升級至最新版本。
我知道了前往更新
確定刪除回復嗎?
取消刪除
知道了
長按識別前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