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報訊 記者黃聞禹 通訊員粵文旅宣 黃蘇哲報導 9月3日「『銘記烽火歷史、傳承紅色基因』 ——走進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系列活動在廣東韶關、梅州、清遠、雲浮四市舉行。
當天上午,活動率先在韶關大村主會場拉開帷幕。梅州、清遠、雲浮等地分會場同期舉辦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展示抗戰時期嶺南高校遷址粵北辦學的歷史,以實際行動致敬先輩,傳承歷史。
抗戰時期嶺南高校遷址粵北辦學的歷史,是塵封已久卻異常珍貴的教育文化遺產。先輩們居住於簡陋的民宅和木板宿舍,授業於烽火鄉野中的「校園」,為教育事業無怨無悔,為文化堅守嘔心瀝血,產生了一批流傳至今的藝術作品和學術成果,鍛造了一批勇於擔當的「文化人」。
在韶關大村主會場,廣東省話劇院、廣州交響樂團和韶關學院演出團隊共同完成了精彩的文藝表演。記者了解到,這些節目大都選自曾在韶關教學、工作先賢的佳作,如《遷韶校中書事十首》出自「嶺南才女」冼玉清,記述作者嶺南大學抗戰期間搬遷到粵北韶關大村艱苦辦學的個人生活和生命體驗。
【來源:新快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