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高雄師範大學教授劉廷揚:兩岸「雙城論壇」可以照亮未來

2020-12-12 澎湃新聞

說著說著就唱起歌來,高雄師範大學人力與知識管理研究所教授劉廷揚第五次亮相海峽論壇時,一身輕鬆。

日前,作為海峽論壇的重要活動之一,「2019海峽科技專家論壇分會場·海峽兩岸管理論壇」在廈門舉行。劉廷揚在論壇上發表題為《跨域人才跨世代交流》的講話,旨在介紹當前年輕一代的觀念變化,特別是如何更好地與臺灣地區青年群體交流。他用一首歌曲結束髮言,引起臺下陣陣掌聲。

縱觀劉廷揚的簡歷,他1984年畢業於臺灣政治大學,曾擔任臺北海洋技術學院校長,常年從事學生工作,在教育領域歷經臺灣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成長。

劉廷揚在論壇期間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專訪時認為,現在臺灣年輕人很自我,他們每一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所以政府在倡導什麼,他們都沒有太接受。

「民進黨說臺灣青年是『天然獨』,其實才不是。」劉廷揚說。

為此他希望,能夠持續有優秀的大陸青年朋友到臺灣做比較深度的交流,「大陸的青年朋友對於國家的認同感是非常強烈的,臺灣青年目前處於有點迷失的狀態,大家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如果借著交換生這樣的互動,能夠彼此引導,效果會非常好。」

在談及去年12月在臺北舉辦的「2018臺北上海城市論壇」(以下簡稱「雙城論壇」)時,劉廷揚給予了高度的讚揚。他表示,「雙城論壇」一直是最重要的論壇,上海是大陸的經濟中心,臺北是臺灣的中心,這兩座城市的交流打開了一扇重要的大門,在兩岸官方交流頻頻受阻的當下,兩座城市之間碰撞的火花是可以照亮未來的。

近日,高雄師範大學人力與知識管理研究所教授劉廷揚在廈門參加海峽兩岸管理論壇並發言。澎湃新聞記者 湯琪 圖

【對話

澎湃新聞:去年12月,「雙城論壇」在臺北成功舉辦,你如何評價該論壇對兩岸交流的影響?

劉廷揚:

「雙城論壇」一直是最重要的論壇,因為上海是大陸的經濟中心,臺北是臺灣的中心,這兩者之間願意去做交流,其實是打開了一扇很重要的門。

其實兩岸之間的城市交流非常多,像高雄和寧波、廈門都有相關的交流活動,可是級別上就完全不可與「雙城論壇」相比,所以「雙城論壇」在臺灣得到比其他任何論壇都要高的關注度,就是因為它的重要性。尤其現在兩岸關係相對嚴峻的情況下,幸好臺北市市長柯文哲願意守住這個窗口,使得雙方有機會互動。在這種黑暗的時候,兩者之間碰撞的火花是可以照亮更重要的未來。

澎湃新聞:有島內媒體報導,柯文哲近日對兩岸關係作出了積極的表態,主張「兩岸一家親」,但卻遭到民進黨的強烈指責,你怎麼看?

劉廷揚:

因為明年是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所以很多的講法都要由時間來沉澱,現在他們所講的話都不是對大陸的朋友講的,他們是對未來臺灣的民眾講的。柯文哲講的方式越容易被接受,民進黨的批評就會越嚴厲,因為民進黨必須把柯文哲的話破解,才不會使臺灣民眾接受他。所以每次碰到「選舉年」的時候,請我們大陸的朋友稍安勿躁,很多事情都是沉澱之後才會看到真相。

澎湃新聞:你這次在論壇上分析了年輕一代的觀念變化,你認為當前青年群體的變化會如何影響兩岸關係?

劉廷揚:

臺灣的年輕人很自我,所以政府講些什麼,他們都沒有太接受。比如,民進黨說臺灣的青年是「天然獨」,其實才不是,他們每一個人都不一樣。也許在某些議題上,他們認為符合公平正義,他們就會聚在一起,當另外一個議題跟他們的想法不一樣的時候,同樣的群體會馬上就散開。所以要一次抓住一批人的心是越來越困難,現在就是要針對每一個個人下功夫。

我一直提倡,希望大陸能夠持續有優秀的青年朋友到臺灣來做比較深度的交流。年輕人比較接受同輩之間的觀點,如果大陸的優秀青年持續來臺灣求學,走入課堂,成為朋友,常常會帶來更大的影響,這就是產生一對一的效應。大陸的青年朋友對於國家的認同感是非常強烈的,臺灣青年目前是處於有點迷失的狀態,因為大家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借著交換生這樣的互動,能夠彼此引導,效果會是非常好的。

相關焦點

  • 上海臺北之後,廈門高雄能否上演「雙城會」?
    12月20日,「2018臺北上海雙城論壇」在臺北舉行,備受兩岸關注。臺灣「九合一」選舉後,絕大多數國民黨當選縣市長都表態,願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加強兩岸交流。臺灣學者陳育霖、臺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謝明輝等人日前建議,高雄廈門可辦「雙城論壇」。
  • 聚焦「寒流」中的兩岸交流 | 2020上海臺北雙城論壇
    「雙城論壇」另一大看點是民進黨當局的微妙態度  除了「雲交流」的創新方式,「雙城論壇」的另一大看點是民進黨當局的微妙態度。柯文哲日前提到「雙城論壇是兩岸唯一正式溝通平臺」,臺灣方面陸委會卻反駁指出,「雙城論壇是兩岸城市間交流平臺,但不是兩岸間唯一的正式溝通平臺。」
  • 國民黨將舉辦「一帶一路下的高廈民間合作」論壇
    孫文南院將於2017年05月14日(星期日)上午8:30與中國國民黨高雄市委員會、南臺灣產學聯盟協會、及中國大陸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與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假高雄師範大學行政大樓6樓第三會議室(高雄市苓雅區和平一路116號),共同舉辦「一帶一路下的高廈民間合作」論壇。
  • 韓國瑜:未來兩岸政策要讓地方牽著蔡英文走
    原標題:韓國瑜專訪:大陸每個地級市都是交流目標【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孫香蘭蕭師言】「讓春天從高雄登陸/讓海峽用每一陣潮水/讓潮水用每一陣浪花/向長長的堤岸呼喊/太陽回來了……」據島內媒體報導,高雄新當選市長韓國瑜25日將在就職演說中引用愛國詩人余光中的這首小詩
  • 高雄青年就業公聽會 學者籲學子赴陸發展
    臺海網5月13日訊 國民黨高雄市議員黃柏霖、陳玫娟12日舉行「高雄市青年就業」公聽會,中山大學政經系教授張其祿告訴與會的年輕學子,「如果我在你們這個年紀,會很認真考慮赴中國大陸發展。」受邀出席公聽會人士包括,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大三學生,以及中山大學政經濟教授張其祿、高雄師範大學事業經營學系教授譚大純、高雄師範大學人力與知識管理研究所所長劉廷揚、樹德科技大學兩岸和平研究中心主任吳建德、屏東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所長李銘義與「勞動部」、高雄市政府經發局、勞工局、教育局等相關人員與會。
  • 臺媒:臺北上海「雙城論壇」釋出兩岸溝通善意
    原標題:臺媒:臺北上海「雙城論壇」釋出兩岸溝通善意參考消息網7月23日報導以「城市防疫 智慧經濟」為主題的「2020上海臺北城市論壇」,22日通過兩地視頻連線方式舉行。臺媒稱,在兩岸交流凍結與疫情衝擊下,雙城論壇持續召開,是彼此釋出善意。據臺灣《旺報》7月22日報導,上海市長龔正透過視頻模式進行開幕致詞,表示「疫情可以阻礙我們面對面,但不能阻礙兩岸同胞心連心」,也強調應秉持兩岸一家親,以此次論壇為契機凝聚更多共識,加強後疫情的交流合作。
  • 2020「雙城論壇」|僵局中曙光?滬臺雙城論壇舉行的背後深意
    換言之,雙城論壇不僅已成為滬臺兩市交流的平臺,同時其精神理念也應是讓在大陸的臺灣人民被善待,臺灣也應善待在臺的大陸人民。透過雙城論壇務實地解決兩岸人民重視的民生問題,持續交流合作,為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開啟契機。
  • 柯文哲逆風舉報雙城論壇,成藍綠照妖鏡
    2020臺北上海城市論壇落幕,意外成為中國國民黨與民進黨的照妖鏡,柯文哲逆風舉辦雙城論壇,獨攬兩岸政治話語權,讓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尷尬難以回應國共論壇議題。柯也語帶嘲諷地提醒,蔡英文日前在民進黨全代會談話臺灣價值與他相差無幾,點出綠營打柯的矛盾。
  • 雙城論壇今日登場!柯文哲有兩岸新論述
    臺北、上海雙城論壇今(22)日登場,臺北市長柯文哲與上海市長龔正,分別在臺北市晶華酒店與上海國際會議中心透過視訊展開會議。據了解,柯文哲雖仍抱持兩岸一家親、5個互相的立場,但今致詞時將有新的兩岸論述;而與往年不同的是,受新冠疫情影響,論壇也首度未籤署交流備忘錄及互贈禮品。 雙城論壇此次主題為「城市防疫交流與經濟發展」,另設4個分論壇,雙方出席人員各約100人,與往年規模差不多。視頻會議使用的通訊軟體,雙方協調後決定採用「思科」(Cisco)系統。
  • 海峽兩岸人文學論壇在海滄舉行
    他們中,既有臺灣「清華大學」教授呂正惠、高雄中山大學教授戴景賢、東海大學教授趙剛等臺灣地區知名學者,也有沈衛榮、薛毅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師範大學、中國社科院等大陸高校的知名學者代表。  【專訪】  臺灣抗日親屬協進會創會會長林光輝  霧峰林家是兩岸紐帶的見證
  • 「兩岸四地城市養老論壇」舉行 籌建養老聯盟
    「兩岸四地城市養老論壇」舉行 籌建養老聯盟 2015-10-18 19:05:56重陽將至,首屆「兩岸四地城市養老論壇」18日在華東師範大學舉行。  原上海市副市長、上海市老年基金會理事長胡延照,中國紅十字會老齡事業部部長李勝強,臺灣大學少兒與家庭研究中心主任、臺灣永慶基金會代表薛承泰、香港中文大學中國城市住在研究中心主任鄒經宇,臺灣高雄科技大學教務長李彥頤,上海中醫藥大學副校長胡鴻毅,民政部養老服務業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吉利大學健康產業學院院長烏丹星等出席論壇。
  • 「韓流」掀兩岸交流熱潮!藍白縣市表態跟進 大陸方面如何回應?
    對於有臺灣媒體傳出,高雄未來有意和廈門發展雙城論壇,韓國瑜抱持開放的姿態,認為未來不光廈門,胡志明市、馬尼拉、青島、深圳,都可以,在城市的交流方面一定會加大力度。臺灣時事評論員邱毅先生在接受《今日海峽》連線專訪時就表示,他認為國民黨內部都明白,要化解當前臺灣內部民生的困境,必得解決兩岸關係的問題,但是過去國民黨屈服於臺灣的「民粹」。
  • 海峽兩岸(臺北/廣漢)雙城腎病學術論壇在廣漢舉行
    海峽兩岸(臺北/廣漢)雙城腎病學術論壇在德陽廣漢市舉行,論壇舉辦期間,臺灣新光醫院和上海市臺商協會向廣漢市第二人民醫院捐贈了價值10萬元血液透析器材。 8月17日至18日,由德陽廣漢市臺辦牽線搭橋、廣漢市第二人民醫院承辦的「海峽兩岸(臺北/廣漢)雙城腎病學術論壇」在廣漢市西園大酒店舉行。來自臺灣新光醫院、成都軍區總醫院、四川省人民醫院的醫護專家、上海市臺商協會代表以及廣漢市各醫療衛生單位的醫護人員共計98人參加交流活動。
  • 走進高雄中山大學 探尋兩岸中大的特殊情緣
    交響樂的演奏者分別來自兩岸中山大學的學生樂團,因為共同的校慶日,他們跨越海峽,共奏一曲。  也許很多人並不知道,在臺灣高雄也有一所中山大學,與廣州中大同根同源,有一樣的校名、校訓、校慶日和幾乎相同的校歌,猶如「一枝兩葉」。大家熟知的著名詩人余光中,就是高雄中大文學院院長。
  • 第九屆海峽兩岸法學院校長論壇成功舉辦
    本次論壇由海南大學法學院和中正大學法學院共同主辦。國臺辦龍明彪副主任、海南省臺辦主任劉耿、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李樹忠教授、海南大學副校長王崇敏教授、東吳大學法學院院長鄭冠宇教授出席了本次開幕式,來自兩岸的中國政法大學、海南大學、復旦大學、華東政法大學、東吳大學、中正大學、輔仁大學等50餘所高校的60餘名院校長參加了此次論壇。
  • 「雙城論壇」新模式,臺北市民怎麼看?
    不過,在這種情況下,上海臺北「雙城論壇」並沒有受到影響,於7月22日以視頻的方式正常舉行,備受外界關注。柯文哲開創了一條獨特的「柯氏路線」在過去的十年時間裡,臺北和上海的「雙城論壇」不僅為臺海兩地的交流做出了不小的貢獻,並且每年都會分別在兩地籤署多項協議和備忘錄,涉及的層面也非常廣泛。
  • 兩岸四地18所師範大學校長籤署「上海合作願景」
    來自內地及港澳臺地區的18所師範大學校長共同籤署了「上海合作願景」,並圍繞「師範大學的共同使命——注入教師教育發展新動力」的主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討。第四屆兩岸四地師範大學校長論壇舉行教育部港澳臺事務辦公室主任岑建君、上海海外聯誼會副會長虞麗娟等應邀出席論壇並致辭。我校黨委書記童世駿致歡迎辭。論壇分別由校黨委副書記兼副校長任友群、副校長郭為祿主持。
  • ...上海,兩岸,臺灣,臺北,上海市,臺北市,張志軍,雙城,中國,講壇...
    「2017上海臺北雙城論壇」在上海成功舉辦,兩市累計籤署30項合作備忘錄,「海峽杯」籃球賽、「中國新歌聲」巡演等一系列滬臺民間交流活動受到兩岸民眾特別是兩岸青年的熱烈歡迎。他表示,2018年上海將繼續做好服務臺商、臺胞、臺生的各項工作,積極促進滬臺合作交流。
  • 兩岸詩人高雄共論「新詩百年」
    新華社高雄12月18日電(記者 趙博、付敏)「新詩經歷百年發展,建立起一整套從說到看、到讀的完整體系,非常適合中國人的現代思維和現代言說,已然出落成具有創造力的獨立文學品種。」廈門城市學院人文與藝術系教授陳仲義的一席話,拉開了「兩岸詩歌高端論壇」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