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說著就唱起歌來,高雄師範大學人力與知識管理研究所教授劉廷揚第五次亮相海峽論壇時,一身輕鬆。
日前,作為海峽論壇的重要活動之一,「2019海峽科技專家論壇分會場·海峽兩岸管理論壇」在廈門舉行。劉廷揚在論壇上發表題為《跨域人才跨世代交流》的講話,旨在介紹當前年輕一代的觀念變化,特別是如何更好地與臺灣地區青年群體交流。他用一首歌曲結束髮言,引起臺下陣陣掌聲。
縱觀劉廷揚的簡歷,他1984年畢業於臺灣政治大學,曾擔任臺北海洋技術學院校長,常年從事學生工作,在教育領域歷經臺灣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成長。
劉廷揚在論壇期間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專訪時認為,現在臺灣年輕人很自我,他們每一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所以政府在倡導什麼,他們都沒有太接受。
「民進黨說臺灣青年是『天然獨』,其實才不是。」劉廷揚說。
為此他希望,能夠持續有優秀的大陸青年朋友到臺灣做比較深度的交流,「大陸的青年朋友對於國家的認同感是非常強烈的,臺灣青年目前處於有點迷失的狀態,大家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如果借著交換生這樣的互動,能夠彼此引導,效果會非常好。」
在談及去年12月在臺北舉辦的「2018臺北上海城市論壇」(以下簡稱「雙城論壇」)時,劉廷揚給予了高度的讚揚。他表示,「雙城論壇」一直是最重要的論壇,上海是大陸的經濟中心,臺北是臺灣的中心,這兩座城市的交流打開了一扇重要的大門,在兩岸官方交流頻頻受阻的當下,兩座城市之間碰撞的火花是可以照亮未來的。
近日,高雄師範大學人力與知識管理研究所教授劉廷揚在廈門參加海峽兩岸管理論壇並發言。澎湃新聞記者 湯琪 圖
【對話
】
澎湃新聞:去年12月,「雙城論壇」在臺北成功舉辦,你如何評價該論壇對兩岸交流的影響?
劉廷揚:
「雙城論壇」一直是最重要的論壇,因為上海是大陸的經濟中心,臺北是臺灣的中心,這兩者之間願意去做交流,其實是打開了一扇很重要的門。
其實兩岸之間的城市交流非常多,像高雄和寧波、廈門都有相關的交流活動,可是級別上就完全不可與「雙城論壇」相比,所以「雙城論壇」在臺灣得到比其他任何論壇都要高的關注度,就是因為它的重要性。尤其現在兩岸關係相對嚴峻的情況下,幸好臺北市市長柯文哲願意守住這個窗口,使得雙方有機會互動。在這種黑暗的時候,兩者之間碰撞的火花是可以照亮更重要的未來。
澎湃新聞:有島內媒體報導,柯文哲近日對兩岸關係作出了積極的表態,主張「兩岸一家親」,但卻遭到民進黨的強烈指責,你怎麼看?
劉廷揚:
因為明年是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所以很多的講法都要由時間來沉澱,現在他們所講的話都不是對大陸的朋友講的,他們是對未來臺灣的民眾講的。柯文哲講的方式越容易被接受,民進黨的批評就會越嚴厲,因為民進黨必須把柯文哲的話破解,才不會使臺灣民眾接受他。所以每次碰到「選舉年」的時候,請我們大陸的朋友稍安勿躁,很多事情都是沉澱之後才會看到真相。
澎湃新聞:你這次在論壇上分析了年輕一代的觀念變化,你認為當前青年群體的變化會如何影響兩岸關係?
劉廷揚:
臺灣的年輕人很自我,所以政府講些什麼,他們都沒有太接受。比如,民進黨說臺灣的青年是「天然獨」,其實才不是,他們每一個人都不一樣。也許在某些議題上,他們認為符合公平正義,他們就會聚在一起,當另外一個議題跟他們的想法不一樣的時候,同樣的群體會馬上就散開。所以要一次抓住一批人的心是越來越困難,現在就是要針對每一個個人下功夫。
我一直提倡,希望大陸能夠持續有優秀的青年朋友到臺灣來做比較深度的交流。年輕人比較接受同輩之間的觀點,如果大陸的優秀青年持續來臺灣求學,走入課堂,成為朋友,常常會帶來更大的影響,這就是產生一對一的效應。大陸的青年朋友對於國家的認同感是非常強烈的,臺灣青年目前是處於有點迷失的狀態,因為大家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借著交換生這樣的互動,能夠彼此引導,效果會是非常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