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前空軍飛行員李和玉,祖籍寶雞市渭濱區馬營鎮旭光村,2016年因病在臺灣崗山縣去世,享年100歲。2月28日上午,遵循老人落葉歸根的遺願,老人的孫子將爺爺的骨灰帶回老家旭光村安葬。
老人經歷
因轟炸日軍軍火庫獲表彰
2月28日上午10時許,寶雞市渭濱區馬營鎮旭光村陵園,安葬了一位百歲老人的骨灰,這位老人是臺灣前空軍飛行員、臺灣中央空軍學校計劃科原科長李和玉先生,祖籍就在咱寶雞市渭濱區馬營鎮旭光村,老人眾多親屬前來弔唁送行,老人生前落葉歸根的遺願終得實現。
寶雞市渭濱區政協文史員、政協委員吳正茂先生是老人眾多親屬中的一位,吳正茂介紹,李和玉生於1917年4月10日,系陝西省寶雞市渭濱區馬營鎮旭光村二組人。1942年春,正式成為空軍部隊飛行員,先後參加中原會戰和豫西會戰,曾因轟炸日本侵略者的軍火庫而獲得「光華獎章」,1948年12月,李和玉前往臺灣桃園縣。2016年12月10日因病在臺灣崗山縣去世,享年100歲。
首次回鄉
得知母親過世 放聲痛哭
吳正茂回憶,1991年4月,李和玉第一次回到闊別近半個世紀的故土。當年4月1日,李和玉偕夫人喬秀儀女士從臺灣乘飛機至香港。次日,順利到達北京,後至西安,與其族侄、西安理工大學教授李建中會晤。翌日,回到魂牽夢縈,日夜思念,闊別四十五年的故鄉。這是老人第一次回到故土。
到家後,李氏家族、親屬等聚於一堂,迎接漂流在外的親人。李老一一詢問了解家人的情況。當得知自己老母於20世紀50年代過世,嫁於溫泉村的胞姐早逝,胞侄李天壽早逝,頓時難以接受眼前的現實,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緊閉房門,放聲痛哭,一股股委屈、悔恨的淚水簌簌順其臉頰流了下來。
李和玉老人曾說:「鄉音使他回到闊別久違的故土,一草一木十分親切,重新見到了家鄉的親人,也使自己回想起童年的天真爛漫和故土風情,這些,使他又一次感到了故鄉的親切,享受到骨肉團聚後的天倫之樂,使自己欣喜萬分。但是,他痛恨人為地分隔,歷史無情的隔絕,使自己有家歸不得,未能在老母膝前盡人子之孝,數十年思鄉心切,卻不能如願,今得以回歸故鄉與親人團聚,實屬不幸中之萬幸。」在場的親人,目睹此景,都流下串串熱淚,悲喜交加,互訴衷腸。
當時,李和玉老人回憶,當年去臺灣時家鄉窮困,現在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他向大家介紹廣大臺胞對大陸「一國兩制」爭取和平統一祖國的認識和願望,認為祖國一定要統一,臺灣不應長期與大陸分離。
4月5日下午,老人參觀寶雞市新容新貌,遊覽了道教聖地金臺觀。他深有感觸地說:「我回臺灣後,一定要將祖國大陸的真實情況,詳細告訴臺灣同鄉,讓他們消除歷史積怨,消除疑慮,回鄉探親,了解大陸社會變化和開明的政策,共同為祖國統一大業作出貢獻。」
落葉歸根
孫子手捧骨灰回寶雞老家
李文堯先生是李和玉老人的孫子,此次正是他手捧爺爺的骨灰從臺灣回到了寶雞老家。據李文堯介紹,爺爺生前一直囑咐「百年以後,把我帶回寶雞老家吧。」他奶奶目前已是95歲高齡,因身體不適在臺灣住院治療,父親也因身體不適,沒能一同前來。
李文堯回憶,從小和爺爺在一個床上睡,他對爺爺的感情特別深厚,爺爺常常給他講起老家寶雞的人、物、風俗。他童年的時候,空軍學校離家不遠,經常看到爺爺開著飛機從他頭頂飛過,因此從小耳濡目染,也讓他立志做一名飛行員,目前他是臺灣民航的一位飛行員。
「光明磊落,忠孝節義。」李文堯強調說,爺爺雖然已經不在了,但爺爺時常教導子孫的八字家訓卻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作為後輩則時刻銘記。
談起此次人生第一次回到祖籍故土,李文堯感慨良多,「一見如故」,我只能用這四個字來形容。叔侄、堂兄、堂弟這些親人,雖然都從來沒有見過,但感覺很熟悉、就是一家人。」 華商記者 趙國強
編輯:王瑋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