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晶片供應短缺背後的原因,自主晶片應用率不足10%

2020-12-17 電子發燒友

導致晶片供應短缺背後的原因,自主晶片應用率不足10%

方文 發表於 2020-12-15 16:05:43

伴隨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程度的不斷提高,車用晶片的單車價值持續提升,推動全球車用晶片的需求將快於整車銷量增速,這也直接造成了晶片的供需失衡。

       導致晶片供應短缺背後的原因

①近年來,全球晶片行業產能投資相對保守,供需不平衡問題在新冠肺炎疫情前就已經有所表現。

②在5G技術發展推動之下,2020年消費電子領域對晶片的需求在快速增加,晶片產能遇到挑戰,搶佔了部分汽車晶片的產能。

③歐洲和東南亞受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主要晶片供應商降低產能或關停工廠的事件陸續發生,這進一步加劇了晶片供需失衡。

④伴隨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推動全球車用晶片的需求將快於整車銷量增速。

技術壁壘是造成零部件短缺的核心原因

目前汽車零部件最缺乏的是功能晶片MCU(微控制單元)。眾所周知,相比其他零部件,晶片的製造過程相對複雜,在生產技術方面具有較高要求。

基於此,一般的中低端零部件廠商無法進行生產,這極大的增加了晶片產量提升時效。

另外,汽車生產本身需要大規模種類零部件,在一定程度上與電子產品相重合。

當汽車晶片缺失導致整體製造受影響時,各科技企業都在加大訂貨量,從而擠佔了汽車晶片的使用量。

不過,從當前的情況來看,中國汽車還未大範圍受到零部件缺乏的影響,部分企業可以在國內尋找合適的代替品。

自主晶片應用率不足10%

晶片在汽車領域的應用非常廣泛,是實現汽車信息感知及控制的前提,目前動力系統、底盤控制和ADAS等關鍵晶片均被國外巨頭壟斷。

據中國汽車晶片產業創新戰略聯盟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自主汽車晶片產業規模僅佔全球的4.5%,而我國汽車用晶片進口率超90%。

先進傳感器、車載網絡、三電系統、底盤電控、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自動駕駛等關鍵系統晶片過度依賴進口。

比如,電動汽車中價值僅次於動力電池的IGBT,98%以上需要從國外進口,且價格是國外的1.2倍至1.8倍。

汽車半導體行業前20家,中國本土企業僅1家。

以英飛凌、恩智浦、瑞薩、德州儀器、意法半導體為首車規級半導體企業佔據汽車半導體半壁江山,而前十基本壟斷了車用級半導體市場。

而在中國市場,上述頭部半導體企業佔據中國93%的市場,國內晶片產業佔比不到5%。

數據表明,2019年全球汽車晶片市場規模約為3100億元,國內車規級晶片產業規模不足150億元。

國內企業目前僅處於起步階段,研發製造出的晶片基本屬於IVI信息娛樂、安全類的外圍晶片。

中國本土晶片公司的技術水平與國際差距至少有三年。中芯國際也有8英寸的產能,但製造技術還沒能達到車規級要求。

國內車企中比亞迪、上汽、北汽、吉利等已經加入到晶片陣營,入局車規級晶片領域,不過從研發設計到應用則需要2-3年時間。

被動調整下的國產晶片加速推進

國產車加強應用國產晶片,這能倒逼國產汽車晶片技術完善並推動生產,從而解決汽車晶片短缺難題。

今年9月,由國家科技部、工信部、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作為國家共性技術創新平臺牽頭70餘家企事業單位成立了「中國汽車晶片產業創新戰略聯盟」,旨在建立中國汽車晶片產業創新生態,補齊行業短板。

市場的需求增長遠超預期,中芯國際將會持續擴充產能,已與國家集成電路基金、亦莊國投三方成立合資公司,總投資500億元建設12英寸晶圓及封裝系列生產線;

芯馳科技自研的16納米主流汽車晶片已經於2019年10月流片,並將於明年投入量產;

黑芝麻近期發布了智能駕駛晶片「華山二號」A1000和A1000L晶片;而地平線的「徵程2號」自動駕駛晶片已經應用於長安、奇瑞等自主品牌汽車上,出貨量已超過10萬個。

華為基於自主設計的汽車晶片710A,以及自研的AI處理器Ascend910,推出了智能駕駛MDC平臺。

百度也開發了「崑崙」和「鴻鵠」等AI晶片;四維圖新自主研發了32位MCU晶片。

目前,國內車企自研或聯合自研晶片漸成一種新的現象。其中。比亞迪、中車的車規級IGBT已經自研成功並實現規模量產,比亞迪的IGBT已佔據國內市場18%的份額。

在車企合作研發晶片方面,至今,已經有吉利控股的億咖通科技與安謀科技中國公司共同出資成立的芯擎科技,研發目標定位智能座艙、自動駕駛、微控制器等汽車晶片。

北汽集團與Imagination集團、翠微股份合資成立了北京核芯達科技;上汽與英飛凌成立了上汽英飛凌汽車功率半導體有限公司;零跑汽車與大華股份聯合研發AI自動駕駛晶片;蔚來正在規劃自主研發自動駕駛計算晶片。

汽車晶片類型眾多,車企國內在個別細分領域有彎道超車的機會,但總體上來說,肯定還是國際巨頭領先。

國內這些細分領域包括新興的場景,如V2X、RISC-V等,大家的起跑線基本一致。

疫情影響海外晶片供應,短期部分車企產能或將受限,中長期更多地反映出國內汽車晶片亟需自主替代的趨勢,有利於國內自主晶片企業及自主研發ADAS企業加速發展。

此外,在全球多個行業均面臨晶片短缺的背景下,半導體晶片板塊正在經歷著資本狂歡,臺積電、高通等晶片企業股價均創下歷史新高。

A股市場中,均勝電子、韋爾股份、四維圖新、紫光國微、聞泰科技、比亞迪等股價均有所上漲。

結尾:

總體來看,當前的車用晶片的短缺,並不完全是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更多的還是行業本身的巨變帶來的。龐大的市場規模與利好政策將為自主汽車晶片發展帶來良機。

責任編輯:PSY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晶片短缺導致大眾停產?汽車半導體需要本土化
    在國內媒體報導「由於晶片短缺導致大眾停產」的新聞以後,這種由於晶片缺少導致汽車產量受限的情況引起了很多的討論。本文從兩個方面來探討一下:1.目前汽車晶片短缺的狀態;2.是什麼導致了晶片的供應和汽車需求的不匹配。
  • 大陸集團、博世稱晶片供應短缺將持續至明年
    近日,大陸集團以及博世表示,由於新冠疫情中斷了某些電子元件的晶片供應,加之局部市場的需求不斷上升,作為汽車組件之一的半導體晶片正面臨供應不足的問題。  年初新冠疫情的爆發使得全球各地紛紛出臺停工停產措施,生產速度有所放緩,但中國市場強勁的需求反彈導致零部件意外短缺。
  • 車用晶片短缺 汽車製造斷供潮起
    來源:北京商報  12月6日,針對大眾在華「因晶片短缺面臨停產」傳聞,大眾汽車集團(中國)(以下簡稱「大眾中國」)相關負責人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影響到一些特定汽車電子元件的晶片供應,而中國市場的全面復甦也進一步推動需求增長,使得情況更加嚴峻,導致一些汽車生產面臨中斷風險。
  • 汽車產業的第一次晶片危機
    文丨AutoR智駕 王碩奇12月5日,來自中央電視臺的一則新聞引發熱議,大眾旗下部分車型受到晶片產能影響,將被迫停產。「有消息稱,受晶片供應不足影響,上汽大眾從12月4日開始停產,一汽大眾也從本月初進入停產狀態。而影響南北大眾停產的主要原因是晶片供應不足。」
  •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回應晶片短缺:問題存在 但沒那麼嚴重
    李邵華表示,作為汽車行業組織,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簡稱:中汽協)一直在密切關注晶片供應事宜,始終與主要會員企業和供應鏈中代表性企業保持著密切溝通。在此次輿論發生之際,中汽協又第一時間通過多種溝通方式,對具有代表性的逾60家整車生產企業、零部件生產企業和相關科技公司等就晶片供應及其對企業生產的後續影響進行了集中調研。
  •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正面回應晶片短缺及其對汽車產業的影響
    李邵華表示,作為汽車行業組織,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簡稱:中汽協)一直在密切關注晶片供應事宜,始終與主要會員企業和供應鏈中代表性企業保持著密切溝通。在此次輿論發生之際,中汽協又第一時間通過多種溝通方式,對具有代表性的逾60家整車生產企業、零部件生產企業和相關科技公司等就晶片供應及其對企業生產的後續影響進行了集中調研。
  • 短缺、被漲價、停產,汽車晶片被「卡脖子」之痛
    就在這種形勢下,大眾汽車國內合資車企卻被曝出因汽車晶片短缺將停產的消息。近日,據自媒體「愉觀車市」爆料稱,上汽大眾已從12月4日開始停產、一汽大眾也從12月初進入停產狀態,並表示導致這兩家合資車企停產的主要原因就是造車所需的汽車晶片供應不足,一時間引起業內廣泛關注。
  • 汽車缺「芯」背後:危機真實存在 影響相對有限
    李邵華表示,汽車晶片供應短缺問題並沒有傳言中那麼嚴重,多重因素的疊加影響,導致晶片供需矛盾在這一時間段集中顯現。「晶片短缺影響到的車型並不多,對整體的影響很小。」一汽大眾採購部的內部人士向證券時報記者證實,部分高端車型可能會受到影響,但情況並沒有傳聞中嚴重。
  • 中汽協回應晶片短缺:問題真實存在 部分車企明年一季度受到較大影響
    央廣網北京12月9日消息(記者李思默)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疫情影響下,全球晶片供應迎來短缺潮。有消息稱,受晶片供應不足影響,上汽大眾從本月4日開始停產,一汽大眾也從本月初進入停產狀態。
  • 德國大眾:晶片供應短缺,將調整中國等市場生產計劃
    集微網消息,據路透社報導,德國大眾日前表示,公司正面臨晶片供應短缺的問題,將調整中國、北美和歐洲工廠的生產計劃。圖源:路透社大眾稱,汽車行業在疫情早期受到了重創,以至於半導體製造商將產能轉移到了消費電子等領域,目前汽車行業的復甦使大眾等廠商處於晶片供應短缺的困境。大眾負責採購的董事會成員穆拉特阿克塞爾(Murat Aksel)表示:「我們現在感受到了全球晶片供應短缺的影響。」
  • iPhone 12在天貓旗艦店恢復供應 下架系新加單電池晶片短缺
    11月5日消息,據科創板日報消息,蘋果新機型iPhone 12產能不足,後續產能PMIC(電源晶片)短缺。今日蘋果天貓旗艦店下架iPhone 12系列新機一事,主要是因為此款手機供貨不足,後續將推出促銷活動。
  •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晶片供應短缺問題真實存在 但沒有那麼嚴重
    來源:央廣網央廣網北京12月8日消息(記者李思默)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針對「晶片短缺影響中國汽車生產」一事,中國汽車工業協會8日進行回應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一直在密切關注晶片供應事宜,始終與主要會員企業和供應鏈中代表性企業保持著密切溝通
  • 大眾汽車「晶片荒」,折射汽車晶片的漫漫「自主替代」路
    12月初,很多人都注意到這樣一條消息:上汽大眾和一汽大眾的部分車型產線面臨停產風險,其主要原因就是某些汽車晶片的供應短缺。目前,短缺汽車晶片的元件主要是ESP(電子穩定程序系統)和ECU(發動機控制器)這兩個模塊。
  • 大眾受晶片短缺影響有限 零部件巨頭加速補齊產能缺口
    上汽大眾相關人士透露,「由於全球晶片產業供應短缺,上汽大眾個別車型的生產確實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但不存在全面停產的情況」。大眾中國方面也表示,「目前,相關車輛的客戶交付沒有受到影響」。汽車晶片的供應能力不足是目前全球性的行業問題,對全球汽車廠商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對此,德國半導體公司英飛凌科技表示,「目前正在加大投資,在奧地利建立一家新的晶片工廠,我們還將調整我們的全球製造能力」。上周五(12月4日),一則「南北大眾停產」的消息,將大眾汽車及其在華合資企業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
  •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晶片供應問題可能影響到生產
    據彭博8日報導,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表示,由於新冠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一些電子元件的晶片供應受到影響。該公司通過電子郵件答覆問題時表示,這一問題導致汽車生產可能面臨中斷風險。隨著中國汽車市場需求的復甦,情況變得更加嚴峻。
  • 小小一塊晶片,竟然可能導致汽車漲價
    最近,一條「大眾汽車因電子晶片供應不足可能停產」的消息刷了屏。事情的起因,是媒體報導由於疫情的關係,大陸與博世等多個供應商生產停滯,導致用於汽車安全的ESP系統晶片供應不足,進而影響到了各大車企的生產。事實上,受到影響的不止大眾汽車一家,包括一些日系品牌與自主品牌都受到了影響。
  • 汽車晶片價格上漲或延續 汽車零部件自主可控將是發展方向(附股)
    來源:證券時報網汽車縱橫報導,中汽協副秘書長兼行業發展部部長李邵華表示,可以肯定的是,此次媒體集中報導的晶片供應短缺問題是真實存在的,但並沒有部分媒體報導的那麼嚴重。李邵華分析認為,由於晶片供應短缺,部分企業的生產可能在明年第一季度受到較大影響。不過,就明年全年而言,晶片短缺的影響將不會太大,目前尚難以做出定量估計。他還提醒,由於產業鏈各環節企業都在加長備貨周期,加之短期內晶片產能依然不足,晶片價格出現上漲或將不可避免。
  • 電動車最怕缺什麼晶片,TA也會被老外「卡脖子」嗎?
    消息稱,由於受到晶片供應不足的影響,上汽大眾從12月4日開始停產,一汽-大眾也從本月初進入停產狀態。這次晶片短缺的原因並不像華為那樣摻雜了複雜的因素,更多的是供需關係和車企對市場的判斷出現了偏差的問題。
  • 國內汽車晶片「卡脖子」嚴重
    就在這種形勢下,大眾汽車國內合資車企卻被曝出因汽車晶片短缺將停產的消息。 近日,據自媒體「愉觀車市」爆料稱,上汽大眾已從12月4日開始停產、一汽大眾也從12月初進入停產狀態,並表示導致這兩家合資車企停產的主要原因就是造車所需的汽車晶片供應不足,一時間引起業內廣泛關注。
  • 汽車晶片告急?不必太擔心,但也算敲個警鐘
    近日,傳出了由於汽車晶片供應告急,部分汽車企業生產告急的消息。之後,不少車企對消息做出反饋,總的來說都是影響不大,不用擔心。但整個事件透露的信息仍然值得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