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南圖新館,看「畫」童謠 - 現代快報

2021-01-19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風車轉,蟹腳癢,九九是重陽。蘆花放,稻穀香,年年想蘆蕩。」昨天上午,南京圖書館新館展覽廳內展出了200多幅新童謠配畫大賽獲獎作品,讓繁忙的都市人領略了撲面而來的清新。

  孩子不亦樂乎

  「思親人,念故鄉,蘆蕩裡面捉迷藏。」來自常州實驗小學的薛雲珂一邊念著新童謠《念故鄉》,一邊向參觀的市民介紹他配的畫,「我畫的這兩棵金黃色的樹,代表了秋天,這個小朋友牽著心愛的小狗,邊看書邊想著故鄉……」薛雲珂說,當他讀到這首童謠,就想到臺灣的小朋友一定也很想念故鄉,所以很快地構思並畫出這幅配畫,並獲得了此次配畫大賽的金獎。

  說到童年的歌謠,每個人都會在心中湧起一陣暖意。然而,現在孩子的生活環境變了,有些老童謠不太能「勝任」現在的教育功能。去年初,省文明辦、省教育廳等單位在全省開展新童謠徵集活動,共徵集到了新童謠12000多首。新童謠配畫大賽是去年7月省文明辦、團省委、省少工委聯合開展的,讓孩子一邊念童謠,一邊為自己喜歡的童謠配畫。

  成人也很踴躍

  別看是給「童謠」配畫,成人也很熱衷。「紅兜兜,綠褲衩,黑黝黝的臉蛋,黑腳丫。嗨!這就是咱農家娃……」成人組的作品中,南京寧海中學的汪瑞童為新童謠《農家娃》配的畫帶著濃濃的鄉土氣息,讓人忍俊不禁:兩個身著紅兜綠褲的農家娃憨態可掬,男娃騎在牛背上背唐詩,女娃捲起褲腳站在水裡抓魚蝦,畫面一派寧靜悠閒,也因此獲得了成人組的銀獎。

  據悉,這次共有217幅作品脫穎而出,其中有6幅是成人作品,同樣充滿了童趣。不少家長也躍躍欲試:「平時忙慣了,其實生活就應該像童謠裡這般輕鬆、自然。回去我也畫一幅!」

  據悉,新童謠配畫大賽獲獎作品展將在南京圖書館新館展覽廳免費向社會展出約一周時間,1月21日已經開始,28日結束。快報記者 陳英

相關焦點

  • 老童謠,眺望時光消逝 - 現代快報
    1945年,他上了小學,一天,時盛麟突然發現,自己上學必經的建康路上有個「金城銀行」,是個西式建築,掛了一幅畫,畫上是一條蛇頭上頂著一面太陽旗,身上插著四把刀,上面寫著中美英蘇。在這樣的形勢下,時盛麟又學會了這樣的童謠:「小日本,你別神,四國打你一國人。中美英蘇齊上陣,看你逞能不逞能,東京扔下原子彈,看你完蛋不完蛋。
  • 【搶先看】省圖新館正式開工建設!國際一流標準會讓你有啥高大上的閱讀體驗?
    昨天,作為陝西實施項目帶動戰略確定的30個重大文化項目之一的陝西省圖書館新館正式開工建設,新省圖啥樣?將帶給您哪些不一樣的閱讀體驗?隨小布往下看↓  新館佔地85畝,建築面積8萬平米,包括閱覽大樓40400平米,儲備書庫12000平米,一個1000座的專業音樂廳和兩個200座的小報告廳,讀者服務中心8080平方米,地下歷史文獻書庫7200平米,停車庫、設備等輔助用房12320平米。  省圖新館開放後,預計將提供2000個坐席,日接待能力預計將突破1萬人次。
  • 明宣宗朱瞻基得子大喜,畫了只老鼠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徐岑  民俗  多地有「老鼠嫁女」民間風俗  2020年為中國農曆庚子鼠年,鼠為十二生肖之首。古人對於老鼠的情感也很複雜,在厭惡的同時,也對老鼠機敏的形象、靈巧的體態、頑強的生命力表示認同,將其視作富裕、智慧、多子多福的象徵。在一些歷史時期,人們還將老鼠視作鼠神。
  • 北京南:Beijing South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昨天,一位正在高鐵上乘車的網友,拍下了自己的高鐵票,曬到了微博上,結果引爆全場。原來,這張從北京南開往南京南的高鐵票,地名的翻譯卻不一樣,北京南翻譯成了Beijing South,而南京南卻直接用了拼音Nanjingnan。  有圖有真相  「北京南——英語,南京南——漢語拼音」昨天下午3:55,一則微博開始瘋轉。這則微博上,沒有文字,只有一張高鐵票的照片。
  • 24周年:上圖新館落成開館記
    1983年6月,市文化局成立上海圖書館擴建新館工程辦公室。021984年3月,經多方考察,市政府決定將淮海中路1525號上海乳品二廠和乳品機械廠原址作為新館建設基地。說到這個地塊,也是頗有歷史底蘊。此處在20世紀初便被西僑購入,作為奶牛養殖場。
  • 南京80後老師畫了412張素描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很多人席地而坐,驚喜地看著畫中熟悉又有些陌生的自己。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這400多張肖像,是他們的美術老師張曉花了3個多月時間畫的,他要趕在這群學生的最後一個兒童節前,送給他們一樣最特別的禮物。  現代快報記者 餘樂 吳怡 黃豔  《面朝青春》震撼了學生  這幾天,一組照片在網上熱傳:廣場上擺放著幾百張素描,畫面上是一張張青春的面孔……發帖人是南京工業大學學生戴旻茜,畫畫的是她在南師附中江寧分校上學時的美術老師張曉,畫中人物是學校的初一年級中10個班的412名學生。
  • 童謠童畫,喜迎新春!濟南市南上山街小學舉行迎新年實踐活動
    吟誦童謠,描繪明天,感受傳統文化之美。1月5日上午,南上山街小學2018級7班舉行「童謠童畫 喜迎新春」實踐活動迎接新年的到來。此次活動,是同學們這學期學習《中國傳統童謠》課程的深化與實踐,同學們在唱童謠、畫童畫的過程中,描繪屬於他們的春節,感受傳統節日的魅力。
  • 南財4個漢子打造「史上最清新男生宿舍」
    南財4個漢子打造「史上最清新男生宿舍」 發布時間:2017-04-13 18:59:14.0現代快報全媒體       現代快報訊(見習記者舒越)軟綿綿的草坪、充滿設計感的書架、掛著素描畫的牆……你能想像這是四個19歲男生的寢室嗎?
  • 打卡撈刀河街道「長沙童謠王國」唱著童謠,走進畫中
    在大星學校,童謠結合民俗畫更好地傳承與發揚了童謠文化,學校有一條上百米的童謠文化牆甚為壯觀,在文化牆上,一首首充滿童稚的童謠和一幅幅生動形象的畫作一起呈現在眼前,「穿新衣,打三下,回去保證不挨罵。」配合一幅兒童在在大人身旁嬉笑打鬧的民俗畫,讓人在讀童謠的時候,腦海中聯想到這一場景便會忍俊不禁同時,在大星學校童謠文化不僅僅是傳承,還有結合新時代的創新童謠,在學校老師的帶領下同學們創作出了不少新時代的好作品,小朋友們自製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書籤,疫情防控時期在家創作的防疫童謠等等,這些都是小朋友們的創新。
  • 南外仙林分校中學部招生政策出爐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現代快報記者昨天獲悉,南京外國語學校仙林分校新初一和新高一的招生政策出爐啦!今年南外仙林分校初一年級計劃招錄優秀學生504名,其中60%為本校直升,40%對校外招生。高一招生則分兩種類型:第一類是面向南京市招收的初三畢業生,計劃招生160名。第二類是面向全省招收的勵志生,這一類學生需要參加學校4月組織的單獨招生考試。
  • 看護士小姐姐的漫畫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高達 文/攝  利用特長進行健康宣教  「天氣真好哇,躺床上冥想,再來根胡蘿蔔,才是人生第一大樂事。」這段話的一旁,一隻卡通兔子正支著腦袋,蹺著二郎腿,優哉遊哉地吃胡蘿蔔。「非也,非也,全髖置換術後不可蹺二郎腿,而且還應該避免在髖關節過度內收內旋位時從床上坐起」。
  • 念著老童謠,想起我的兄弟姐妹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昨天,快報以網友提供的4首南京老童謠「拋磚引玉」,尋找那些朗朗上口的老童謠,很多老南京人打來電話,將藏在自己記憶深處的童謠再次念了出來。老童謠不僅讓他們想起小時候的時光,更想念一起念童謠、聽童謠的兄弟姐妹。  管奶奶今年71歲了,「小時候有很多童謠呢,現在人老了,記性不好,只記得一首了。」管奶奶念了一首:「金銀花十二朵,大姨媽來接我,豬打柴狗燒火,貓兒煮飯笑死我。」
  • 3000多幅鋼筆畫,見證家鄉巨變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這些畫作被他裝訂成了15本畫冊。雖然外觀上有些簡陋,卻能讓人穿越時空,看著這座縣城的大橋從窄到寬、看到城外的一片無人問津的廢舊汪塘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了宏偉大氣的文化中心……  張巖今年57歲,宿遷市泗陽縣人。「我從11歲拿起畫筆,到現在46年過去了,就沒捨得放下。」
  • 廣州圖書館新館開放時間 地址(圖)
    最新消息:最新廣州圖書館開放時間表一覽(2015)   廣圖新館五一開門迎客 投入超13億 7個功能區   最新消息:廣州圖書館新館重新閉館施工  設計方案變化導致延期  近日,記者從市文廣新局獲悉,為讓市民儘早了解廣州圖書館新館建設情況,領略、感受新館建築藝術特色,五一期間新館將向市民作展示性開放,推出「廣州圖書館新館建設圖片展」及「世界圖書館建築圖片展」兩個展覽。展覽將圖片展示新館建設過程、建築特色、技術亮點、服務創新等內容,以及展出國內外有代表性的60餘座圖書館建築圖片。
  • 童謠
    童謠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版權申明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 現代快報小記者展才藝
    9月22日下午,現代快報小記者首屆匯報演出在江南環球港精彩亮相,現代快報的小記者們變身多才多藝的小演員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共同為祖國慶生。    葛小林 文/攝  昨天下午,河海實驗小學的小記者一曲合唱拉開了文藝匯演序幕。今年8歲的孟凡睿帶來了歌曲《祖國祖國我愛你》,聲音雖然稚嫩,卻帶動在場觀眾一起合唱。
  • 奉賢博物館新館今日開館 雍正故宮文物大展免費開放
    在此次臨展中,有一個長42.5釐米、寬30.1釐米的清人畫胤禛便裝像軸,這張生活照還原了雍正皇帝的風採。  據了解,雍正故宮文物大展除了在臺灣展出過39件展品之外,從未對外大規模展出過。為此,故宮相關專家重新梳理了雍正相關的文物,此次大展全方位展示了雍正的執政、生活的美學。  「我們原本也想引入一些特展,將更多優秀的資源引進到奉賢。」
  • 法國建築師競得中國美術館新館設計方案(圖)
    原標題:法國建築師率隊競得中國美術館新館設計方案   美術館面向天空的大露臺。   同時記者了解到,與國家美術館一起被列為「十二五」期間國家重點建設的三大文化工程的中國工藝美術館暨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中國國學中心的設計方案也已敲定。前者設計師為德國馮·格康·瑪格及合作者建築事務所(德國GMP公司),後者為東南大學齊康院士團隊。
  • 快報記者專訪「送子觀音」夏桂成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如今夏老仍然每周出4次門診,看100多個病人,預約看病的人已經排到3年後。他尤其擅長看「不孕症」,被患者親切地稱為「送子觀音」。那麼夏老為何被稱為送子觀音,他有哪些養生的方法,他給女性又有哪些忠告呢?近日,現代快報記者跟隨夏老一同坐診,親歷看病全過程。
  • 日有所誦:從古詩詞到現代童謠,我感受到了親近母語的美好
    1、從古詩詞到現代童謠曾經,我看到有專業人士說古詩詞比童謠更高級,瞬間就覺得童謠很小兒科,畢竟專業人士都這麼說了是不是?而且我想著以後總是要學古詩詞的,於是,在孩子1歲多的時候我就給孩子買了古詩和聲律啟蒙一類的書籍,作為他早期的語言啟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