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起源:30.一次動植物知識的大總結

2020-12-14 文明的起源

人類創造的世界光彩奪目,絢麗耀眼,令人讚嘆稱奇。它為什麼是現在的這個樣子?迎著陽光,在現代文明精緻的面龐和魁梧的身軀後面,有一條長長的影子,從那裡,可以看到歲月、歷史和長路。

文明的起源:30.一次動植物知識的大總結

分類,是人類認識事物的方式。在世界的整體層面,古代中國人認為物質都能歸類到金、木、水、火、土;古希臘人認為世界就可以用土、水、氣、火來分。對於動物,漢代初年中國的第一部詞典《爾雅》將動物分為蟲、魚、鳥、獸;古希臘人亞里斯多德將動物區別為熱血動物和冷血動物。

我們知道,現代物理學對於作為物質本質的「元素」,可不是如此簡單的分類,雖然在數目上目前發現的只有118種,但找到它們之間的聯繫和按照各自的特徵進行分類排列做成元素周期表,是一項集成了幾個世紀的基礎物理研究和富有智慧的工作。對於動植物的分類也是同樣複雜,雖然我們能經常見到的動植物屈指可數,分別記住它們的名字並不是難事,你甚至可以給它們都起個小名,但世界上的動植物種類該有多少啊!

在1600年,人們知道了約6000種植物,而僅僅過去了100年,植物學家又發現了12000個新種。因為此時正值歐洲的大航海時代,許多航海歸來的生物學家和博物學家帶回世界各地的動植物,並用自己的喜好為之命名,造成一物多名,或異物同名的混亂現象。17世紀末,英國植物學者雷曾把當時所知的植物種類,在他的著作《植物研究的新方法》中作了屬和種的描述。

瑞典動植物學家卡爾·馮·林奈(瑞典文原名:Carl von Linné,1707-1778)是近代生物分類學的奠基人,動植物雙名命名法的創立者(古希臘時的亞里斯多德建立的動、植物命名法規已經具有雙名制的雛形),他最重要的著作是1735年發表的《自然系統》。

林奈

林奈為分類學解決了兩個關鍵問題:第一是建立了雙名制,每一物種都給以一個學名,由兩個拉丁化單詞組成,第一個代表屬名,第二個代表種名,前者要求用名詞,後者要求用形容詞。例如,銀杏樹學名為GINKGO biloba L.,GIKGO是屬名,是名詞;biloba是種名,是形容詞;第三個字母,則是定名者姓氏的縮寫。第二是確立了階元系統,林奈把自然界分為植物、動物和礦物三界,在動植物界下,又設有門、綱、目、科、屬、種六個級別,從而確立了分類的階元系統。

為了說明命名的規則,這裡舉一個例子:松樹有很多種,黃山松是其中一種,它的分類系統是這樣的:植物界-裸子植物門-松杉綱-松杉目-松科-松屬-taiwanensis,它的拉丁化學名是Pinus taiwanensis Hayata,這個名字是按屬-種-發現者名字順序的,「黃山松」在漢語裡是民俗化的名字,放在國際上可沒人知道這個名字代表的是什麼。黃山松是我隨意查閱的一個名字,我發現種名中有"taiwan",這是臺灣的英文名,Hayata是拉丁化的日本人名,那麼我推測,這個松樹種是日本人Hayata在臺灣1895年到1945年的日據時代發現的。

林奈所確立的動植物分類法,現在基本都在沿用,只是隨著生物學研究的細緻化,分類層次不斷增加,單元上下可以附加次生單元,如總綱(超綱)、亞綱、次綱、總目(超目)、亞目、次目、總科(超科)、亞科等等。此外,還可增設新的單元,如股、群、族、組等等,其中最常設的是族,介於亞科和屬之間。

「知識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事物本身。這意味著對客觀事物要具有確切的理解;通過有條理的分類和確切的命名,我們可以區分開認識客觀物體。分類和命名是科學的基礎。」——卡爾·馮·林奈

隨著細胞學和微生物學的發展,人們對林奈的自然界三界分類也做了擴展,當前比較通行的是美國人惠特克於1969年提出的五界系統,他將細菌、藍菌等原核生物劃為原核生物界,將單細胞的真核生物劃為原生生物界,將多細胞的真核生物按營養方式劃分為營光合自養的植物界、營吸收異養的真菌界和營吞食異養的動物界。

林奈依靠自然分類法(等級分類體系和雙名命名法)將前人和自己發現的全部動植物知識進行了一次系統化整理,他也是最早將植物學、物候學和地理學結合起來綜合描述外界環境與植物相互作用關係的自然科學家。

相關焦點

  • 讓娃娃們了解人類文明和起源,就從《古文明地圖》開始看吧
    地球人類文明,是一個很寬泛但又很神聖的說法,四個字,蘊藏著地球上人類經歷著的一切,這是人類作為地球主宰的一個總結,千言萬語無法敘說。但對於地球的居民來說,人類文明發展到目前的高度非常的不容易,在高速發展的現在,回過頭去學習和探索人類文明的發源地,學習各行各業發展的痕跡顯得尤為重要。而對於孩子們來說,去熟悉、了解各個人類文明的起源、發展、地理位置、生活環境、歷史背景,啟發孩子們的歷史認知,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 賀雲翱:中國文明起源研究與三位考古大師的殊途同歸
    國家文明形態的起源及其運動機制研究是人類面臨的重大科學問題之一,為此,許多學科都高度關注這一問題,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就是享譽世界的名著。考古學作為研究世界人類不同族群在不同區域的文化及文明事象起源的優勢學科,當然也對國家文明形態起源的問題有著獨特的學術敏感性和自覺性。
  • 中國文明的起源簡介
    中國文明作為龐大的集體人格,是什麼時候起源的呢?字裡經典 中國文明的起源起源因為太遠,所以缺乏考證,如詩如夢,所以交給如詩如夢的人從考古現場抬起頭來,告訴我們一些簡單的結論。對於早期,朦朦朧朧地分三個印象。
  • 王童:中華文明的起源與特徵
    今天跟大家所匯報的內容,是文明的起源與特徵,也就是中華民族的這個傳統文明的起源和特徵。而要講這一點。我今天把它拆分為四點,首先先跟大家進行這個羅列:第一點,就是我們的文明的起源的模型是什麼?其實第一點就是文明起源的模型政教合一。這一點就是在這政教合一之下,我們的中國思想的理論模型。
  • 人類起源:神話篇——不同的文明卻有著相似的神話傳說!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世界各地神話傳說中相對統一的人類起源。(文章最後有我個人對文章重點的總結,趕時間的話可以直接跳到最後面看總結。)關於人類起源的說法真的是非常多,每一個國家、文明和宗教中的說法都不一樣,卻又隱隱約約有那麼一點相同的地方。不過對於我們來說,那些說法真的好像只是故事,因為有太多不符合我們人類和現在世界擁有的規則,非常不真實。接下來就一個個來看吧。
  • 在《我的起源》當造物主是怎樣的體驗?
    自然碰撞文明 仿生科技成就創作根基  自然與文明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繫。中國人以龍作為自己的圖騰,古埃及人則將貓奉為神靈,生態環境和周邊生物都影響著一個文明的信仰,也影響著他們的科技走向。在《我的起源》廣闊無垠的天狼星上,氣候與環境的差異造就了各地區的物種分配差別,疾行的大角鹿生活在溫潤的大草原上,冰石蟹出沒在終年冰凍的聖山,霧龍獸暗藏在毒氣四溢的瘴氣山谷。世界豐富多樣的原始物產與高等科技文化的碰撞,也給遊戲的個性化成長樂趣搭建了更多元的創造基礎。
  • 中國原始聚落形態與文明起源的路徑,研究中國文明起源問題
    用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國文明起源問題始於20世紀20年代後期,郭沫若開其端。他在《中國古代社會研究》一書中徑直稱該書是「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的續篇。就是說,是接著恩格斯的書寫的。所謂「接著寫」,就是以恩格斯的研究方法為指導寫出恩格斯「未曾提及一字的中國的古代」。
  • 超級工程:文明起源的中國標準——從石峁說開去
    【守望家園】  作者:卜 工(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三十年前,紅山文化遼寧牛河梁祭祀聖地的發現與發掘,為文明起源「滿天星鬥說」的理論提供依據,拉開了中國古代文明起源多樣性研究的帷幕;神木石峁古城的發現與研究,是否也能夠開啟新思路
  • 再訪:西方文明起源與中國,英語英人起源於中國
    【英】約翰 霍布森著《西方文明的東方起源》為此,我們記者一行近日又去採訪了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促進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翟桂鋆。【英】東方影響的西方哲學記者:翟老師好!上次對您的採訪錄在媒體發表後,想不到會引起這麼大反響。您如何看待這件事情?
  • 服飾為何能成中國文明的重要因素?從經濟原因論服飾對文化的影響
    一,文明起源的諸多因素和服飾成為因素的原因1.1文明的諸多起源在說明論述服飾是文明起源的因素這個問題之前,要先說下什麼是文明起源因素。2.2服飾在六大文明區域期間的開始六大文明區域經歷了古國——方國——帝國幾大階段,從諸多紛雜的小國小部族到統一的少數大國大部族再到一個大統一大帝國的過程。在這過程中六大文明區域的發展並不平衡,因此出現文明的多樣性多元化性。
  • 保護野生動植物·養成文明衛生飲食習慣 ——廈門市瑞景幼兒園「保護野生動植物」主題活動報導
    為切實做好宣傳月相關活動,廈門市瑞景幼兒園總、分園各年段開展了以「保護野生動植物,養成文明衛生飲食習慣」為主題的活動。小班的弟弟妹妹通過觀看視頻和宣傳畫,了解了有關野生動物的基本常識,還和大班哥哥姐姐一起閱讀繪本,萌發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 從考古發現看中華文明起源:世界最早水稻在哪
    但是,要論證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必須全面和系統地回答以下問題:具有悠久歷史的中華文明是如何起源的?它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為什麼會經歷這樣的發展歷程?中華文明的起源與發展有何特點?為什麼會形成這些特點?促使文明起源和發展的動力是什麼?作為中華文明主要物質內涵的科學技術發明和創造與精神文化的發展的具體狀況如何?
  • 於殿利:文字、文明的起源與古代美索不達米亞
    本文整理自2020年11月20日晚於殿利教授的線上講座「文字與文明的起源:古代美索不達米亞」。該講座系由復旦大學歷史學系主辦的「西方史學史系列講座」第14講,由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歐陽曉莉教授主持。整理人為復旦大學2020級碩士董靜瀅、潘文睿。
  • 無產階級與現代文明的起源
    不過,西班牙帝國有意識的迫害運動卻充當了「歷史進步的鞭子」,它產生了一個無意識的結果,即導致了歐洲的工匠師傅由原本經濟發達、貿易集中的南歐向當時相對閉塞的英格蘭、北歐流散,這種「工匠」的大流動造成了手工業行會的大聚集,它最終為經由行會向工廠生產的大轉變,即我們後來所謂的「工業革命」,提供了歷史條件。
  • 漢字與文明:起源與發展
    漢字的起源太早了,早到還在人神共存的年代,古老的傳說就已流傳開來——倉頡造字鬼夜哭。文字的誕生足以感天動地,而文字的傳承與弘揚伴隨著文明的發展,歷盡滄海桑田。現存最古老的成體系漢字是甲骨文,甲骨文是原始象形文字。
  • 經方起源考
    經方起源考 文字未發明以前,先民通過口耳相傳的方式,記錄歷史、傳遞知識、延續文明,久而久之,即成傳說。
  • 未解之謎 | 中醫的起源(下)
    由此我們斷定:在毀滅人類的大洪水之後,倖存下來的人類曾經接受過一次高深的文化成果,這次的接受有可能是面對面的傳授,正因為如此,《黃帝內經》才以問答的形式成書。讓我們來推測一下中醫的起源吧: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曾經出現過高度發達的文明,根據世界各民族早期神話記載,這次文明起源於神的教導,我們可以將其稱為人類的第一代文明。
  • 盧梭《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不平等是文明社會的產物
    這次徵文讓他有了機會總結自己一直思考的問題。盧梭後來在《懺悔錄》裡說,他看到這個題目又驚又喜,驚訝於題目之大膽,欣喜於終於有個機會能讓他表達對一直以來都思考的問題的觀點。盧梭與他們的不同的地方在於,他認為之前的自然狀態,實際上都是「文明狀態」,而文明,是人類進入社會之後的產物,所以真正的自然狀態,其實是一種原始人的狀態。在自然狀態中的人,其實是原始的野蠻人。這裡的野蠻並非貶義,而是與文明相對立的一種表達。
  • 民族主義的起源及其在日本與中國跨文明的傳播
    三年後,安東尼·史密斯(Anthony D.Smith) 的《民族的族群起源》一書問世,把有關民族主義的學術討論推向高潮。儘管這三本專著在民族主義理論領域影響甚遠,在它們問世三十多年後的今天,人們對民族主義的理解依然撲朔迷離。
  • 文明的起源:36.照相術
    迎著陽光,在現代文明精緻的面龐和魁梧的身軀後面,有一條長長的影子,從那裡,可以看到歲月、歷史和長路。文明的起源:36.照相術現在大家都用手機或者數位相機拍照,有的人甚至沒有見過膠捲照相機。據說在2010年代初,全球的相機感光膠片基本已停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