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中國父母始終秉承著傳統的思想,對於子女,總是抱著&34;的想法的。為了讓自己的子女能夠成為國家棟梁,大部分父母都為此付出了很多代價。
若想讓孩子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通常都是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努力的,這樣孩子將來也可以為祖國效力。但是現在的社會也不缺乏另一種人,那就是他們不僅出身名門而且還有這非常優異的成績,卻在自己學業有所成時,毅然決然的選擇離開自己的國家,轉而去往他國。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一直在與其他國家交好,與很多國家的關係也是與日俱增。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出國留學。由於出國留學有些條件也是苛刻的,不少人為此可謂是竭盡全力。很多人在選擇出國留學時,自以為自己是為了更好地深造自己,學到更多層面的知識,殊不知很多人此舉只是為了追求更高層次的生活。他們在思想上還是行動上都沒有表現得多麼的愛國,也沒有太多的民族情懷。
今天要說的這位主人公,她的父母皆為國內985高等院校的教授,由於家裡條件優異,他的父母勵志要將她培養成一位科學家。後來她確實功成名就,卻也發生了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那就是她將自己的國籍改到了國外。她就是鮑哲南,雖然出生在名門世家,卻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崇洋媚外的知名學者。
鮑哲南在1970年出生於中國一個不同凡響的家庭。這個不同凡響,並非因她的家裡的權貴,而是因為他的父母都是高知識分子,在那個人們以活著為主的年代裡是極其難得的。據了解,鮑哲南的父親鮑希茂是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而母親陳慧蘭也是南京大學化學系教授。
這樣的家庭放在現在可謂是人們口中的書香門第,由於父母德高望重的緣故,鮑哲南從小也是備受關注的。從出生開始,她就一直是別人眼中的焦點。進入學堂後,她也是不負眾望的名列前茅。她的老師更是在她很小的時候就斷定,這個女孩將來定然不同凡響。
在1989年,她在所有人的期待之下成功的考入了父母任教的學校的化學系。無論是實驗能力還是考試成績都很出色,因此在大二的時候就成功的進入了薛奇教授的科研實驗室。這是鮑哲南的成就在國內已算頂尖人才。然而對於她的人生來說,這只是個開始,往後才真正步入巔峰。
就在鮑哲南大三時,由於母親工作需求,全家遷移至美國居住,她也進入了伊利諾伊大學繼續完成學業。正是這段時間的生活和學習經歷,讓鮑哲南決定了繼續在美國身在學習,完成自己的研究。而她的父母雖然有些擔憂,但是為了讓孩子發展更好,便沒有進行阻止,而是全力支持。
後來,美國芝加哥大學了解到了鮑哲南出色的研究能力和優異的學習成績之後,將她破格錄取,並成為了化學系的公費研究生。
如此誘人的條件深得鮑哲南的心,於是她留在這所學校讓自己的研究得到了突破。與此同時,她也被美國的資本主義生活所吸引,從而生出了在美國紮根生活的想法。
自從中國與多國交好以後,無數學生選擇出國深造,學成歸來者確是寥寥無幾。祖國用心培養人才,將他們送至國外學習,只是希望他們能夠學成歸來為國效力,卻沒想到大部分人忘記國恩,只追求自己的高層次生活,最終留在國外為他國作出貢獻。
鮑哲南也是大部分人之中的一員,她在美國享受到資本主義生活的奢靡之後,便也無情地選擇了棄國。不僅如此,她還因為當地影響產生了厭國的思想。
在鮑哲南堅定了留美想法之後,加上學校提供的便利條件,她成功的改變了自己的國籍。從那之後,她可謂是成了一位地道的&34;,而她與國內的父母也是再無聯繫。關於此事,她的父母曾經勸阻數次皆以失敗告終,終究阻止不了鮑哲南加入美國國籍。
鮑哲南在芝加哥大學完成了博士學業之後,便加入到全球最好的實驗室——貝爾實驗室進行工作。2004年加入了史丹福大學進行教學,並且成為了著名學者。2011年更是獲得了影響世界華人大獎。2016年的時候成功的成為了美國工程院院士,幾年之後獲得了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更是當上了史丹福大學第一位華人女院長。多年的努力成為了為美國培養了多位人才的&34;。
鮑哲南的選擇對她自己來說各方面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滿足,但是對於中國來說,她在學成之後沒有歸來始終是祖國的遺憾。關於出國留學的人才們,畢業之後是否應該選擇歸國,大家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前來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