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近些年來隨著我國國力的不斷提升,人們收入也有了顯著成長。這直接帶來了一個現象,就是越來越多學生在大學畢業後出國留學,其中不少最終選擇了加入外國國籍。有人認為這是很不道德的行為,也有人說這是個人的選擇,不存在所謂的道德綁架。
在中國科學家官方網站上的外籍院士名單與簡介這一欄目下,介紹了這樣一位外籍院士,「美國國籍,固體力學家。1963年12月生於中國四川成都。18歲即從西安交通大學畢業,1988年獲得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學位。2012年當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
這位外籍教授已經發表了學術論文300餘篇,ISI引用18600餘次,在世界固體力學領域學者過去20年中的引用排名第一,他是目前國際上60歲以下固體力學家中最傑出的代表。在2012年國際理論與應用力學聯合會上,他還被授予四年僅一人的世界力學界最高榮譽—Rodney Hill固體力學獎。
從上面幾點介紹就可以看出,這位外籍教授是真正的人才,他的名字叫高華健,曾經是中國人,如今早已加入美國國籍。2018年5月,美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結果揭曉,其中有6名著名旅美華人學者上榜,高華健赫然在列。事實上,當年高華健學有所成時,我國、德國和美國都向他拋去了橄欖枝,可最終他選擇了加入美國國籍。
高華健是於1982年從西安交通大學工程力學系畢業,在學校就被譽為天才。1988年,高華健在美國哈佛大學獲得了工程科學博士學位,2000年任史丹福大學教授,2001年起擔負聯邦德國Max-Planck金屬材料研究所所長,2006年1月至今任美國布朗大學終身教授。
筆者詳細查閱了高華健的研究領域,發現他在涉及工程及生物系統中的納米力學、納米晶體材料及薄膜力學、多層次材料力學、微納米力學尺度效應、細胞粘附及其吞噬中的力學、以及金屬玻璃的力學性能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驕人成績。
大家都知道,我國材料學的研究一直是一個短板。尤其如此處於激烈競爭的國際環境下,亟需材料學人才。對於高華健,他的老師、原西安交通大學校長鄭南寧的評價非常之高,「高華健的求學歷程,反映了一個年輕人積極向上的追求,他把興趣和事業結合在一起,通過不斷努力和奮鬥,最終取得成功。他是所有年輕學子和青年教師學習的榜樣。」
儘管加入美國國籍,可高華健畢竟是中科院外籍院士。有媒體報導,高華健每年在中國工作的時間超過了2個月,他在2012年還參與創立了清華大學先進力學與材料中心。另外,高華健在美國培養的博士生先後已經有20多位回國,並在各種研究領域都是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