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國培養的天才,中美德三國都在搶他,他再三思考後加入美籍

2020-12-24 網易

  孫中山先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人能盡奇才則百事興」,說的是要充分的將人才的才能發揮出來,那麼所有的事情都能夠興盛起來。人才的重要性也就體現在這裡了。同時,僅僅是培養人才還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如何讓一個人才能夠發揮出他全部的潛能,不能夠為了一時的利益而犧牲更加長遠發展的機會,培養人才也要有可持續發展的眼光。

  中國科學院院士高華健,就曾經因為留學之後選擇加入美國國籍,留在美國從事科研活動而被人指責忘本,但是這些指責他的聲音沒有看到的是他在美期間為中國培育了更多的科研工作者。

  在國外進行科研活動,能夠接觸到更加先進的技術了理論,高華健就是在儘自己可能的在國外學習更多的先進科學技術。他做這一切,都是為了將這些知識傳遞給國內,在美期間,他培養出了很多優秀科學家輸送回國,在研究工作進行到一定階段以後,他也載譽回國,將自己畢生所學直接地教授給我國的頂尖學子。

  

  堅信知識改變命運

  1963年,高華健出生在四川成都一個普通家庭,他的父母都是工廠的普通工人,家庭狀況也非常的一般。這樣普通的家庭,能夠給小高華健提供的教育條件僅僅是在學校讀書這一條路。但是對於有上進心的人來說,按部就班的讀書,就已經是他展現自己學習能力的最好途徑。

  一方面高華健從小就表現出自己記憶力強,才思敏捷的特點,學習能力一直非常突出,從來沒有在學習上耽誤過自己;另一方面高華健的父母非常的明白學習的重要性。他們自己雖然不是什麼高知識分子,但是卻十分重視孩子的教育。

  他們從小就教導高華健,「知識改變命運」。家庭提供給高華健的,雖然不是什麼很高的起點,但是卻是父母在教育方面對他無限的支持和全部的信任。

  

  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高華健的學習之路可以說是順風順水,一路跳級,學習成績還非常突出。連連跳級的高華健,在15歲那一年就參加了高考,並且成功的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學。

  這並不是一個「傷仲永」的故事,他在考上大學以後仍然堅持學習,進一步提升了自己的學習和探索能力,展現出來他在專業方面的天賦,也給他後來取得的成就打下了基礎。

  這個時候的高華健,面臨著兩個選擇。一個是留下自己的教授身邊,進行科研工作;另一個則是出國深造。對於當時已經在大學中積累的人脈和學習經歷的高華健來說,前一種選擇當然是更輕鬆的,而且選擇留下也可以為我國的科研工作出一份力。

  

  但是他意識到,自己能夠做到的遠不止已經達到的這一切,如果走向更廣闊的世界,或許他作為一個個人的影響能夠達到最大。

  就這樣,高華健做出了自己個人第一個「走出去」的決定,他這種想要學到更多、回饋更多的步伐,從此越走越遠。

  一路探索獲得三國賞識

  高華健的求學之路並沒有禁錮在一個地方,他始終是跟著先進的科研成果的前進。他首先來到了美國哈佛大學,在這裡拿到了自己的工程科學的碩士和博士

  

  僅僅取得學位還不夠,他很快在教授的推薦下,成為了美國史丹福大學的助理教授7年之後還連任副教授。這個時候的高華健,年僅32歲,這些載滿光環的成就,對他來說只不過是科研之路的開始。

  即使已經成為了副教授,高華健還是堅持學習。這一次他選擇了德國,在德國期間,他多次發表震驚世界範圍內的學術論文,甚至還成為了聯邦德國斯圖加特金屬材料研究所的教授。

  高華健的學術研究經歷,都是基於他肯鑽研肯攀登,在這個過程中,是他在追著知識前進,而不是被動的被帶著跑。這個時候的他已經是名副其實的科研人才,甚至已經是中、美、德,三國都要爭取的人才。

  

  沒有人能夠想到,面臨著諸多選擇的他,做出的決定竟然是留在美國。他沒有在意外界對自己的種種爭論,留在了美國繼續自己的科研工作。

  載譽歸國助力祖國全力發展

  公眾對高華健當初留在美國的行為的疑惑在他2000年回國的時候終於全部解開。

  2000年9月,高華健回到了清華大學工程力學系,成為了一名教授。曾經他學生時期,在美、德的學習經歷讓他見到了世界頂尖的科研成果,也讓他對自己的祖國充滿了信心,他希望有朝一日自己的國家也能夠發展出同樣甚至更加先進的科研成果。

  

  但是當時的他心裡很清楚,如果自己放棄在國外積累的科研經驗直接回國,意味著他不能直接的接觸到更加先進的技術和知識,他的學術水平可能止步於此,並不能帶來更多更大的收益。

  因此他選擇了留在美國,一方面是為更多留學美國的中國學子提供幫助,另一方面是儘可能的提升自己的水平,帶著更多更好的技術回歸祖國。

  當時的他已經在國外獲得了更多更高的成就,他在美國期間成為了美國機械工程協會首屆用力學青年的博士,同時還獲得了德國的洪堡獎學金,但是還是依然選擇了回到祖國。即使美國全力挽留他,他還是如自己當初設想的那樣,在白髮蒼蒼的時候回到了自己的國家。

  

  當然,回到國家的不僅僅是他,還有他多年以來的科研成果和他在外學習研究所得到的經驗。他回到祖國,不是為了養老,而是為了將自己所學回饋給培養自己的國家,如今的他仍然是建設祖國的中堅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他是中國培養出來的天才,三個國家拋橄欖枝,加入美籍後現狀如何
    你或許沒有聽說過《國際理論與應用力學聯合會》這個組織,它成立於1946年,在1947年它加入了國際科學聯盟。現在,這一聯盟是力學學科最具學術權威的國際組織。能獲得這一聯盟評價的,可知這人並非一般人,在某些方面一定有他的過人之處。高華健就是一位獲得了《國際理論與應用力學聯合會》&34;高度評價的人。他是中國培養出來的天才,中美德向他拋橄欖枝,最終加入美國國籍的他現在怎麼樣了?
  • 中國天才高華健:中美德三國開出高薪挖他,他再三考慮後加入美籍
    1963年12月,高華健出生在了四川成都市中,他從小家境比較富裕,對他的培養和教育也是不遺餘力,而高華健又一直有著極其強烈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加上個人的學習天賦與努力,在1978年時就考入了西安交大工程力學系中,此時的高華健才剛剛15歲。
  • 遭中美德三國爭搶的中國天才,不出所料,最終加入美國國籍
    出生在中國的天才神童,中美德都在搶他!我國的一位天之驕子,遭到中美德三國瘋搶,但讓人感到惋惜的是,他最終沒有選擇中國而是加入了美國國籍!中美德三國爭搶高華建當時遠赴美國深造,是孤身前往,家人都在國內,面臨這個選擇題的時候,他首先想到了家人,而後冷靜思考後,他覺得我國的科研領域發展較美德來說,比較落後,而且即便他選擇回國,他認為他自己一個人並非能為國創造多大價值,因為中國在那個時代,最需要的是一支科研技術團隊,所以他有些擔憂,以至於最後,他並沒有選擇培育他的祖國,而是果斷加入了美國國籍。
  • 他是北大培養的數學天才,因博士論文被導師打壓,成名後加入美籍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失敗是成功之母,每個成功人士在真正得到勝利之前或多或少都經歷過幾次失敗的打擊,今天要和大家介紹的這位是個世界級數學家他在成名之前就遭遇過一次人生重大的創傷。因為這個事業上的創傷,他後來毅然離開了中國,在美國的數學界成了舉足輕重的大人物,清華想聘請他都請不來,他的名字叫做張益唐,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他的故事:他是北大培養的數學天才,因博士論文被導師打壓,成名後加入美籍。張益唐從小就喜歡讀書,他對數學有非一般的感知度,他一直都是個學霸,即便父母沒有給予他任何學習上的幫助,張益唐還是輕輕鬆鬆的就考上了北大數學系。
  • 中國神童高華健:中美德三國開出高薪搶他,他深思熟慮後加入美籍
    高華健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能夠讓中、美、德三國爭搶。 高華健,1963年出生在四川成都一個普通的家庭,父母雖然不是高級知識分子,但他卻非常聰明,從小學習能力驚人,連連跳級,當同齡人剛剛初中畢業時,高華健已經開始參加高考了。
  • 他是北大培養的數學天才,功成名就加入美籍,公開並表示不願回國
    他是北大培養的數學天才,功成名就加入美籍,並表示不願回國總有那麼一種人,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就像武俠小說中的「掃地僧」,默默無聞,只是專注於掃地,對於這期間的人來人往只是靜靜地看著,卻從來不被這些人來人往中的任何人注意到。
  • 他是清華天才,公費留學加入美籍研究飛彈對付中國,現狀如何?
    ,鄧稼先等人一樣返回中國,放棄了美國優厚的待遇,林樺卻選擇了不一樣的路,他享受了美國開出的優厚條件,在美國畢業後加入了美籍,獲得了綠卡。林樺為美國效力,研究出危害中國的洲際飛彈原本一名華人科學家加入美籍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因為那種事情大家都已經見慣不怪了,發生了太多了,但林樺不一樣,它不僅加入了美籍,而且為美國研發出了洲際飛彈,威脅了全世界人民的安全,尤其是中國。
  • 他的一家三口都是北大培養的,出國後說要報效祖國,如今加入美籍
    北大一直都是中國學子心馳神往的地方,很多的學生為了能夠進入北大可以說是想盡了一切的辦法。從北大這樣的名校走出來的學生基本上也都是社會上的棟梁之才。今天我們要說一個從小就受北大文化薰陶的人,他的名字叫謝曉亮,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他的故事:他的一家三口都是北大培養的,出國後說要報效祖國,如今加入美籍。謝曉亮從小是受到北大文化的薰陶長大的,他的父母都是北大化學系的教授,可以說謝家一家三口都是北大培養的,也是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
  • 中國神童加入美籍成為教授後,從未計劃回國,他的解釋讓人沉默
    重點培養的人才,堅持在國外發展我國近幾年也是在不斷快速的發展,雖然稱不上第一強國,但是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一定能夠實現的。現在生活中,國家給我們提供了很多便利的服務,讓大家可以到國外發展,從而重點培養他們。希望他們能夠在未來學業有成的時候,回來報效自己的國家。
  • 西安交大培養的天才,中美德都拋去橄欖枝,結果他卻加入美國國籍
    大家都知道,近些年來隨著我國國力的不斷提升,人們收入也有了顯著成長。這直接帶來了一個現象,就是越來越多學生在大學畢業後出國留學,其中不少最終選擇了加入外國國籍。有人認為這是很不道德的行為,也有人說這是個人的選擇,不存在所謂的道德綁架。
  • 中國物理天才尹希加入美國國籍!哈佛打破了這300年校規留下他
    國家斥巨資培養的物理天才,卻在哈佛大學畢業後選擇加入美籍,成為哈佛教授,在物理神通尹希引起爭議的同時,有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浮現了出來,我們為什麼沒能留住這個人才?這也是他第一次以中國神通的身份,出現在中國的各大媒體上,在中科大的5年裡,尹希照樣是出類拔萃,尤其是在數學和物理方面,更是展現出了過人的天分,未來追求更好的科學環境,尹希決定出國繼續深造,中科大非常迅速地就選擇了給予支持。給他提供了公費留學機會,尹希留學申請的文書一發出,哈佛,耶魯,哥倫比亞等多所頂級大學,紛紛向他拋來了橄欖枝,整個美國的名校,都在為搶奪這個物理神通。
  • 中國天才,面對西方拋出的橄欖枝,他再三考慮還是加入美國
    今天的中國可以走在世界的前列,因為它重視發展經濟、科技和軍事力量。除了這些原因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中國越來越重視人才的發展。無論在哪個國家,只要遇到難得的人才,其他幾個國家都會爭相爭奪。然而,有這樣一個人。雖然他是中國的天才,但面對西方國家的慷慨對待,他選擇加入美國。他是高華健。
  • 中國重資培養的物理天才,哈佛畢業後卻加入美國國籍,你怎麼看?
    國家斥重資培養的物理天才尹希,卻在哈佛大學畢業後選擇加入美籍,成為哈佛教授,在物理神童尹希引起爭議的同時,有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浮現了出來,我們為什麼沒能留住這個人才?當他後來考入比清華北大更難進的中科大時,才只有12歲,這也是他第一次以中國神童的身份,出現在中國的各大媒體上,在中科大的5年裡,尹希照樣是出類拔萃,尤其是在數學和物理方面,更是展現出了國人的天分。
  • 中國天才少年加入美籍,從未計劃回祖國發展,他的一句話讓人沉默
    天才少年,從古至今,無論中外,都是最炙手可熱的存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科技方興未艾,是大力發展科技的好時機,在這樣的情況下,「少年班」應運而生,招收了大批天才少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少年班
  • 中國神童入美籍後成哈佛教授,沒有回國打算,他的解釋讓眾人沉默
    2005年,由孫紅雷和周冬雨飾演的《少年班》上映,這一部電影反映了中國的特殊教育模式少年班的存在,毫無疑問,這群小孩接受了比同齡人更早的苦樂交織、智慧與智慧的碰撞。但是少年班最後的結果似乎並不好,每個人都在思考著何去何從。
  • 中國物理天才尹希成為哈佛大學終身教授,他為啥拒絕回國?
    最近一條科技界的新聞刷爆了國內媒體,物理天才尹希成為哈佛大學終身教授,此消息引發了國內的廣泛關注。尹希是何許人也,他留美不歸為啥會造成軒然大波呢?1993年,年僅9歲的尹希考入北京八中智力超常實驗班,這個實驗班是專門為智力超群的孩童所設立的,希望能夠通過針對性的培養,盡最大可能挖掘這些孩子們的潛力。尹希在入學的時候,年齡在班裡排倒數第二,但表現卻異常突出,他僅用三年時間就以572分的高考成績考入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96級少年班,那年他才12歲,一舉引發轟動。
  • 13歲考入中科大,31歲成哈佛教授,這位天才少年自願加入美籍
    少年班創立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能夠為中國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不誇張的說,能夠進入少年班的學生都可以被稱之為天才,畢業以後也往往能夠在某一領域成為領導者。而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這樣一位從中科大少年班畢業的天才少年。據環球網報導,他的名字叫做尹希。1983年12月出生,13歲考入中科大,31歲成為了哈佛的正教授,通過這一點也能夠看出他的實力究竟有多強。
  • 他赴美留學加入美籍,不應該忘記國家?他卻是這樣回答的
    在中國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人不能忘本。中國經歷了腐敗沒落的晚清時期,遭受過西方國家的欺凌和蹂躪。而從中國開始站起來的那一刻起,我們就極其重視人才的培養和人民素質的提高。國家花費了大量的資金和資源,為國內優秀的人才提供機會,送他們出國留學,為的就是有一天他們能學成歸來、報效祖國。
  • 國家巨資培養的物理天才,卻在哈佛畢業後加入美籍,成為哈佛教授
    最近都在爭論這麼一位物理神童為何會留在美國,而不是選擇回國發展。首先,在物理神童尹希引起爭論的同時,有一個值得大家思考的問題浮現了出來。我們為什麼會留不住這個人才?他後來考入了比清華北大還要難進的中科大,當時也才只有12歲。而且這是他第一次以中國神童的身份出現了在中國各大媒體平臺上。他在中科大的五年裡,依然是出類拔萃的存在。尤其在數學和物理方面,更是展現出了過人的天賦。
  • 中國天才成美籍教授,哈佛為他打破百年校規,他的回答令人深思
    ,在這些留學生的人群中,有些人會學成歸來報效祖國,也有的人會留在國外,這就導致很多人才流失。也留在了國外沒有回來,1983年的時候尹希出生在知識分子的家庭,他的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尹希作為獨生子享受了最好的學習資源,尹希也沒有讓父母失望,從小對數學就極其有天賦,超越了同齡人一大截,在8月的時候尹希進入了北京八中的智力超常實驗班,在12歲的時候參加了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的考試,成為了中科大年紀最小的成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