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童15歲進中科大少年班,國家重點培養,卻31歲加入美國國籍

2020-12-16 楓橋陌客

小時候我們可能都被父母灌輸過一個「別人家孩子」的噩夢,當然大多數人都是普普通通的,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完一生。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有些人可能從一開始就註定不平凡,華裔生物物理學家莊小威就是這樣一位自帶光環的「別人家的孩子」。

15歲進中科大少年班的天才神童

1972年,莊小威出生在江蘇省南通市,她的父親莊禮賢、母親朱仁芝都是中科院的科學家,長期忙著學校的科研工作,所以後來莊小威被送到爺爺奶奶家寄養,父母只是偶爾會去看她。這種狀態持續到了5歲,她才重新回到父母身邊。

雖然年幼的莊小威,長期與父母分開兩地,但她從小就天資聰慧,展現出了過人的記憶力,具有異於常人的天賦。當同齡人剛剛才熟練地說話時,她都已經背會了千首古詩,雖然年紀太小不懂得其中的意思,但可以倒背如流。因此,她的父母也沒有按照她的年齡將她送到幼兒園去,而是直接送去了小學。果然不出所望,15歲時她就以高考600多分的成績,考入了中國科技大學的少年班。從此以後,開始了她的開掛人生。

四大力學滿分的超級學霸

莊小威的大學也過得風生水起,由於父母工作繁忙,她並沒有被父母強制性的教育,而是出自於自己的喜歡和愛好,選擇了物理學專業。不論是自己的學習還是生活,莊小威都打理得井井有條。

在校期間,莊小威創下了中科大的理論力學、電動力學、量子力學、統計力學四大力學滿分的輝煌事跡。對此,在一次北大的演講上,莊小威這樣說道:"其實,我那時候對100分並不感興趣,只是想弄懂很多的知識,所以,花很多時間把每門課都考了100分。"

有人說如果考到90分,那麼證明一定還有10分的知識點沒有掌握;但如果考到滿分,那麼她掌握的知識一定遠不止於試卷裡的100分。並不是說滿分代表著完美,從莊小威的表述中可以看出,是她極其認真的學習態度和對知識如饑似渴的心態,成就了大學期間學霸的光輝事跡。那種一定要把每一個知識點鑽研透徹、熟稔於心的學習狀態,讓她受益終生。

國家重點培養,3個院士齊身

莊小威非常順利拿到了中科院物理學學位之後,並且也受到了學校的重點培養,19歲時就被學校送往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留學,老師就是美籍華裔物理學家的沈元壤。這期間,原本打算畢業後進入史丹福大學物理系當教師,但卻因為不是博士後被拒,對於莊小威來說,這是一路走來為數不多讓她挫敗的一件事,也成就了她人生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隨後,她決定進入史丹福大學從事博士後工作,她的導師是已經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華裔物理學家朱棣文。莊小威的導師都是大名鼎鼎的美籍華裔科學家,師從他們,使莊小威在從事科研道路上如虎添翼,一路高歌猛進。

由於朱棣文老師的研究方向是生物,從此以后庄小威開始了生物、物理、化學學科交叉的研究,這為她打開了新的科研世界的大門,為她後來獲得諸多的榮譽打下了基礎。莊小威34歲時,成為哈佛大學雙學科正教授,刷新了學校華裔教授最年輕的年齡記錄。

後來又當選了美國科學院院士和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僅3年裡,40歲出頭的莊小威被評選為了3個院士,名副其實地活成了別人家孩子的模樣,科研道路高歌猛進,不用說三個院士,就是她隨便取得的一個成就,是多少人窮其一生達不到的目標。這位天才神童,取得的科研成就,確實沒有讓任何人失望。

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國籍

頻頻斬獲大獎的莊小威,雖然收穫了很多的掌聲和鮮花,但卻因為31歲加入了美國國籍,受到了人們的詬病。即使作為培養她多年的母校中國科學院的院士,也只能是一位外籍院士。當然,並不是說莊小威加入了美國國籍,就從此與祖國再無瓜葛,她在為祖國培養人才上依然在盡一己之力,頻繁地與包括她的母校在內的很多知名院校進行交流和訪問,也舉辦了很多講座,但每當提起她被中科院重點培養了多年,最終卻依然成了美國人,還是會難免讓人唏噓。

我們國家越來越重視科研建設,培養了大批的留學生,但是真正回到祖國效力的卻屈指可數,科學是沒有邊界的,但是科學家卻有國籍。很多優秀的科研工作者,由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選擇加入他國國籍,在異國他鄉開始科研徵途,取得了的成績也名落他國,讓人惋惜的同時也讓人憂慮問題的所在。

道德綁架解決不了問題的實質

莊小威並不是個例,前段時間名噪一時的美女科學家顏寧,因學成歸國、再次出國的經歷也引起了不小的爭議。顏寧出身於山東小鄉村,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清華學霸, 自普林斯頓留學回國後,取得了卓越的研究成果,獲得諸多榮譽。和別的科學家不一樣的地方,顏寧比較喜歡在微博上記錄自己的生活,曾經還上了撒貝寧主持的節目《開講啦》,以她豐富的卓識和幽默名氣大增,深受觀眾的喜歡,被人親切地稱為美女科學家。

但是回國後取得了諸多成就的顏寧,後來又再次選擇出走美國,許多人都在猜測她離開的原因,有網友在她的微博裡看出一些端倪,推測是2017年中科院院士評選顏寧落榜,也有人說她的研究經費出了問題,這些都是大家的猜測,但她自己也沒有解釋為什麼再次離開。

無論是莊小威留學結束後直接加入美國國籍,還是顏寧學成歸國後再次離開,都讓國人唏噓不已。我們可以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抨擊她們,但是將心比心,如果國外真的有利於自身的發展,她們作出這樣的選擇,又錯在哪裡?道德綁架解決不了問題的實質。

面對那麼多苦心培養的優秀科研工作者加入他國國籍或者出走他國,只是停留在口水戰裡毫無意義,更多的應該是直面問題的本質,究竟是什麼原因攔阻了部分學者回國的腳步?我們和國外的差距到底在哪裡?這才是應該真正思考的。

「打鐵」還需自身硬

頂尖人才的流失並不只是我們國家的問題,這是一個很多國家都存在的共性問題。「打鐵」還需自身硬,想要真正留住人才,不是打口水戰,而是持久戰,建設和發展好自身才是王道,為科研工作者提供更好的科研沃土,這樣才能真正地將我國逐漸變成吸引人才的寶地。

不可否認,我國一直處於迅猛發展,取得的科研成就和國際地位不斷攀升,這是有目共睹的,也是亙古未有的,中國正如一條騰飛的東方巨龍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但在攀巖科研的高峰上,我們依然任重道遠,和西方國家數百年的差距,不是一時半會可以越過的,但我們有足夠的信心,那麼多年兢兢業業、勤奮努力逐步在國際平臺爭得話語權的華夏兒女,定會打造出一流的科研平臺,讓更多的海外同胞甘心樂意地歸來,共助國家發展。慢慢來,讓時間證明一切。

相關焦點

  • 12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讓哈佛大學打破慣例,卻選擇加入美國
    其中中科大少年班更具有代表性,可謂是國內最厲害的少年班。很多少年班的學子如今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而今天分享的這位也是中科大少年班的一員,他就是神童。 12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 尹希是一名十分具有天賦的神童,從小天資聰穎,學習成績一直很好。
  • 她15歲就考上中科大少年班,被譽為化學無冕之王,卻加入了美國籍
    沒想到的是年僅46歲的她,就已經是享譽全球科學家。她15歲就考上中科大少年班,被譽為化學無冕之王,卻加入了美國籍莊小威有一個好的家庭,父親和母親退休前都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在父母親的影響下,她打小就愛科學,喜歡物理這種嚴謹的推理之美。莊小威就已經展露出她的才華,表露出了遠超出同齡人的聰慧。
  • 中國物理神童尹希留學哈佛加入美國國籍,背後原因耐人尋味
    「自古英雄出少年,江山代有才人出。」少年天才從來都不少見,尤其是在中國。從古至今,在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長河之中就有不少天才神童。甘羅十幾歲的時候就已經掛帥出徵了,曹衝幾歲的時候就有「稱象」的智慧了。可見中國自古就有神童,當然現在也不少。
  • 神童莊小威:15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赴美留學後直接加入美籍
    《易傳》中有言:「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所謂「三才」,即天才、地才和人才,這是根據一個人的天賦劃分的,從出生之日起就已經註定了。另外,《論語·季氏》中也提到了何謂天才:生而知之者。
  • 神童莊小威:15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赴美留學後選擇加入美籍?
    其實,莊小威的父母早已看出女兒「非池中之物」,她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已經超越同齡人太多,當別的小朋友還在外面瘋玩時,她已經沉浸在書海中了。 後來,莊小威被舉薦到北京讀了半年的中科大預科班,當時的一些老教授一直在暗中觀察,他們要看看這個女娃子究竟還有多少潛力。
  • 中國神童12歲考中科大,31歲哈佛為其修改校規,卻入美國國籍
    主要描述了一個名叫傷仲永的神童因後天父親不叫他學習,而被淪為父親的賺錢工具,最後成為一個普通人的故事。尹希,生於1983年,12歲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2001年赴美攻讀物理學博士,並與2006年獲得博士學位。
  • 19歲大學畢業,號稱神童的莊小威,加入美國國籍後,怎麼樣了?
    莊小威的學霸潛質仿佛一出生就具備,5歲的她完成了許多同齡人都無法完成的事,她從5歲開始便自己照顧自己,洗衣、做法、打掃……幾乎樣樣都會。回到父母身邊的莊小威得到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她的學習成績從小就非常優異,還在讀初中時就獲得全國中學生數理化競賽第一名,不久後被推薦到北京景山學校上中國科大少年預備班。
  • 天之驕女莊小威:15歲進中科大,身兼三個院士銜,選擇加入美國籍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是林則徐寫給自己家人的一首詩,告誡家人,對於自己的國家,只要是有好處的,那麼即便是要犧牲自己的生命也是值得的,怎麼能因為國家處於危難就退縮。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大力扶持科技產業,但是仍然有些人選擇投身國外,忘卻了自己的出生地。15歲就上了中國科技大學,經過國家培養身兼三個院士銜,而她卻選擇了加入美國國籍。
  • 13歲進中科大,17歲讀博,31歲當正教授。尹希:我不是神童
    神童者,智商碾壓普通人,常在極短的時間內,取得他人畢生難以企及的成就,令人豔羨。 人們津津樂道於神童的事跡,除了獵奇,更希望從中窺見神童們成長的秘密,總結出培養人才的方法和規律。 神童被發現後,就會生活在聚光燈下,受到廣泛關注。這種關注,無形中給了神童們很大壓力。
  • 神童出身中科大少年班,留學後違背誓言入美籍,坦言從沒回國打算
    截止2018年,中科大少年班已經走過了40年,40年來,少年班共招收31期學生總計1620人,已畢業1327人,其中1035人考取研究生,佔91%。在8歲的時候就開始自學微積分和量子力學,一年多之後,未滿10歲的尹希考入了北京第八實驗中學的少年班。在少年班中教學是因材施教的,常規6年的初高中學習課程普遍會壓縮到4年,而尹希則只用了三年時間。在不到13歲的時候,尹希就以572分的高考成績,成功地考入了中國科技大學的少年班,成為當年中科大班裡年齡最小的在校學生。
  • 13歲考入中科大,31歲成哈佛教授,這位天才少年自願加入美籍
    少年班創立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能夠為中國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不誇張的說,能夠進入少年班的學生都可以被稱之為天才,畢業以後也往往能夠在某一領域成為領導者。而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這樣一位從中科大少年班畢業的天才少年。據環球網報導,他的名字叫做尹希。1983年12月出生,13歲考入中科大,31歲成為了哈佛的正教授,通過這一點也能夠看出他的實力究竟有多強。
  • 15歲進中科大少年班、身兼3個院士的江蘇女孩,卻成了一個美國人
    然而,一個15歲進中科大少年班、身兼3個院士的江蘇女孩,最後卻成了一個美國人,她一意孤行的舉動,引起了極大爭議。 初中時,莊小威獲得了全國中學生數理化競賽第一名,於是被推薦到北京,上了半年中國科大預備班
  • 她15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四大力學滿分傳奇紀錄,哈佛雙聘教授
    天才少女、 中科大少年班、 與諾貝爾獎最接近的華人女性、美國科學院最年輕華裔院士、哈佛大學雙聘教授、第一位獲美國「天才獎"的華裔女科學家、以她名字命名的哈佛實驗室...
  • 被重點培養的中國神童,加入美籍成哈佛教授,「從未考慮回國」
    中國人從來都不吝嗇對「神童」的讚美,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時代,每個中國家長都恨不得,將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神童」。但是「神童」可遇而不可求,或者說有很多孩子在小的時候特別聰明,但是長大後也只能泯然於眾人。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我國能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絕對與優秀人才的建設息息相關,因為他們是一個國家的基石。
  • 中科大「少年班」40年培養近4000神童,究竟有多少成才了?
    他們當年被稱為「知識荒原上的少年突擊隊」,更經常被稱為「神童」。而今中科大「少年班」已四十年。當年繼中科大之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高校歷史上都曾經一度招收少年大學生。很多父母多少也曾幻想過,如果自家孩子也是這樣的「神童」會怎樣。那麼,這些曾經的「少年大學生」現在又如何?他們的成功或平凡、他們的輝煌或落寞,給我們的教育帶來怎樣的啟示?
  • 曾經號稱「霍金式」神童,12歲考上中科大,如今入美籍樂不思蜀
    83年出生93年,他九歲,考入了北京八中智力超常實驗班96年,也就是他12歲那年,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01年,他18歲,赴哈佛大學攻讀博士08年,他25歲,受聘成為教授讓人想到了仲永,天才少年。我們國家經歷了百年的落後挨打,如今發展騰飛,無數的優秀人才都聚在一起,為強國復興做貢獻。在這其中,物理學人才的培養變成一個重要的指標,愛因斯坦為美國原子彈的研製成功留下了不朽貢獻,美國在很長時間成為世界霸主,很物理學人才是離不開的。科技時代,物理學人才如同英雄一般,受人尊敬。
  • 12歲考上中科大,24歲當教授的尹希,加入美國國籍後怎樣了?
    關於「天才」這個字眼我們在生活中其實很難見到,但是一旦出現必定會引起我們的關注。不僅是我們會對這類超高智商人群有過高關注,我們的國家對於這類的人才也是十分重視的,就像是每個學校都會有獎學金,國家每年會為他們發放學習補貼等等。
  • 中科大創辦少年班42年,培養出2000多名神童,他們成才的有多少?
    這就不禁讓人想要問,畢業了這麼多人,這麼多的神童都成才了麼?還是數據說話,截止至2014年12月,中科大少年班中百分之九十以上都考取了研究生,其中博士生佔據了64%左右,90%以上都獲得了碩士學位,其中更是誕生了超過兩百名以上的教授。
  • 【3.9】那些「少年班」的神童們
    很多經歷過「文革」後漸漸意識到自己這一輩子可能已被耽誤的家長,把所有「知識改變命運」的期望寄托在了自己的下一代身上,而13歲就能考上中科大的寧鉑,成為了萬千家長指給孩子的榜樣。「看看人家寧鉑!」這是當時很多父母對自己孩子說的一句話。而確實也有不少受到寧鉑激勵,考進中科大少年班的孩子。
  • 此人15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四大力學滿分的傳奇紀錄,哈佛雙聘教授
    1987年,莊小威15歲,正當同齡的孩子都還在奮力備戰高考時,她已經以600多分的高考成績考入了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在學校的時間她學習了理論力學,電動力學,量子力學以及統計力學,並且都取得了滿分,如此相像我的大學,整天為高數大物煩惱真是感到慚愧。要記得,那個時候,她還是一個才15歲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