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英雄出少年,江山代有才人出。」少年天才從來都不少見,尤其是在中國。從古至今,在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長河之中就有不少天才神童。甘羅十幾歲的時候就已經掛帥出徵了,曹衝幾歲的時候就有「稱象」的智慧了。可見中國自古就有神童,當然現在也不少。
勤勞而富有智慧的中華民族,從不缺少學習天賦或學習能力強的人。曾經中科大就有這樣一位神童。他13歲的時候就考進來中科大少年班,後來還去了美國留學。
他就是中國物理神童尹希,18歲就留學哈佛,並且是拿到全額獎學金進入的。後來,還進入了哈佛大學任教,從此加入美國國籍。最讓他飽受爭議的就是,明明是國家培養出來的人才,在外國學成之後,卻發誓即便美國再動蕩不安,也絕不會回國。
為何曾經國家重點培養的優秀人才,會如此的「忘恩負義」。這背後的原因真是耐人尋味!在一代神童尹希的身上到底有什麼樣的傳奇故事!
上個世紀80年代的時候,尹希出生在北京的一戶文化人的家庭裡面。尹希的父母都是學識淵博的專家學者,也是名校的優秀畢業生,因此,尹希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優秀的家風影響。
不僅有受過高等教育的父母親自教育培養,尹希自身也十分的有學習的天賦和熱情。在上小學的時候,尹希就已經能夠讀懂中學課本中的物理知識了。這可讓尹希的父母都十分吃驚,他們的兒子竟然有這麼強大的學習能力。
尹希的父親很奇怪自己明明沒有交過尹希初中物理知識,他是怎麼知道的呢?於是他問尹希:「你是從哪裡知道這些初中物理知識的呢?」,尹希回答道:「我是經過初中部的時候,他們正好在學習物理,我覺得很有趣,就停了下來聽他們講,然後就知道了。」
雖然尹希的父母也知道自己兒子的確很聰明,但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的兒子還有「神童」的潛質。經過這一件事情後,尹希的父母決定重點培養他。當時,北京正好有一家學校招收少年神童,他的父母決定帶著尹希去試一下。
尹希果然沒有辜負父母對他的期望,當時還不到10歲的尹希竟然考進了北京某中學的天才班。在當時那個班級裡面,尹希的年紀是第二小的,但成績卻是名列前茅的。
後來尹希在高考之中憑藉著優異的成績順利進入了中科大的少年班繼續學習,並成功考上了自己喜歡的物理專業,成為了中國物理神童。本來,尹希的母親還擔心兒子會不會不能適應大學的生活,畢竟當時尹希只有13歲而已,按正常年紀,尹希可能還是上小學的孩子,當時現在他卻成為一名大學生了。
小尹希並不是那種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在大學期間,他總是能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妥妥噹噹。並且,他也不是那種只知道「死讀書,讀死書」的書呆子,在業餘時間,尹希經常和同學、朋友去打球、玩耍,課餘生活十分豐富有趣。
大學畢業後,尹希也18歲成人了。當時,他的父母和導師們希望他能夠國內工作或學習,但尹希對自己的未來已經有了盤算和規劃。他希望能夠進入哈佛大學繼續深造,內心懷抱著這個夢想的尹希開始全力以赴的備戰,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尹希順利地被哈佛大學錄取,並且還拿到了全額獎學金。
在出國之前,尹希信誓旦旦的表示:自己學成之後一定會回來報效祖國,不會忘記祖國對自己的培養。只不過他後來這個誓言不僅沒有得到踐行,還給他惹來了一大堆議論。
尹希懷抱著激動的心情進入了夢寐以求的學習樂園,在哈佛大學求學期間,尹希一頭扎進了學習的海洋之中,樂此不疲的蕩漾在知識的廣闊海洋之中。
在尹希即將完成哈佛大學學業的時候,發生了一件改變他命運的事情。哈佛大學打破了不留博士後繼續在校學習研究的歷史,破例允許尹希可以繼續在校進行物理研究。
這個誘惑對於尹希實在太大了,他覺得哈佛大學就是施展自己抱負的最理想舞臺。尹希經過反覆思考後,決定留校不回國。後來尹希就再也沒有想過當初出國前許下的誓言,一心在美國工作和生活。他不僅選擇脫離中國國籍,加入美國國籍,還娶了一位美國女孩。
尹希的這些變化,是當初國內導師和朋友們沒有意料到的。他們沒想到出國以後的尹希不僅早就將學成後報效祖國的誓言忘得一乾二淨,還脫離了祖國在異國開枝散葉。這是令人始料未及!正是,他的這些變化和決定,讓他備受爭議。
新中國成立之初,海外大批學有所成的科學家寧願放棄優渥的待遇和條件也要回到祖國建設。而尹希在中國飛速發展的時候卻選擇了留在美國,甚至還說絕不回國。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尹希的事情,曾經有記者就回國這件事情採訪過尹希,他表示自己現在沒有回國的打算,就是美國再動亂也不會回去。
因為只有在哈佛他才能夠全身心的投入自己的物理實驗和研究。在哈佛他能夠與世界頂尖的物理專家交流學習,並且哈佛有很濃厚的學術氛圍,這些都是在國內他感受不到的。
此話一出,立刻引起了軒然大波,大批的網友更是對他進行了 「討伐」。說「他是民族的敗類,國家的恥辱」等等,也有少部分人說:「尹希不回國不代表不愛國,畢竟科學無國界」。
「備受爭議」的美國教授尹希終於承受不住一波波的謾罵,又稱:自己不是永不回國,只是希望將來有更大的成就之後再回國。之後,對他的爭議才有所減少。
其實,現在像尹希一樣的人並不少,本來是被國家重點培養的人才,到了外國之後,都覺得外國的月亮比較圓,都不願再回國,從而造成了巨大的人才流失。除了討伐他們的忘本,是不是也應該想想有沒有一些更加深層次的原因?
可能正像尹希所說的一樣,國內在某一些方面真的不如外國,還有待改進。但我相信,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我們一定能夠將這些問題解決,給科研人員創造更好的環境,總有一天不會出現出國但不願回國的現象了。
相信在未來回國與否的這個難題,終將會變成一個過去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