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立誓報國的神童尹希,拒絕北大留學哈佛,後來怎麼樣了?

2020-12-17 騰訊網

引言

中國的近代歷史是一部落後挨打的屈辱歷史,這很大程度上是源於科技實力的落差,因此,魏源在《海國圖志》中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觀點。近代以來,西方世界通過率先進行工業革命,實現了生產力的大幅提高,國力、軍力皆不可同日而語。通過對內進行政治經濟改革和對外進行擴張侵略,在鐵與血的徵伐之下,西方列強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並藉此在後來的數百年間成為世界的主宰。

在人類步入20世紀後,西方世界的主導勢力再次發生變化。通過兩次世界大戰,傳統意義上的西方強國——英法德走向衰落,而本土未受戰爭影響的美國則果斷抓住機遇,通過一系列手段攫取了巨額財富,作為新興資本主義強國而崛起,就此開啟了二戰後美國獨領風騷的時代。

▲美國國會大廈

美國的成功,很大程度要歸結於它對人才的追求。上世紀四十年代,正值自然科學飛速發展的時間,歐洲湧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科學家。但因為戰爭的原因,他們中的許多人被迫離開歐洲,美國則敏銳地抓住了這一機會,大力引進因為戰爭原因四處避難的各國學者及專家,比如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他正是因為擔心納粹德國的迫害而離開歐洲前往美國,他最終為美國成功研製出原子彈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01

美國有感於過去通過大力引進外來人才,快速提升本國科技與軍事實力的成功經驗,即使在二戰結束後,依然堅持持續引進各國物理領域的優秀人才,並且這一政策至今沒有改變。因此,即便美國在世界範圍內橫行霸道,欺壓他國,世界各地的反美情緒持續上揚,還是有大量核優秀科研人才前往美國深造學習,並最終定居該國。比如本文的主角,我國物理研究領域的天才級人物,尹希。他因為高超的專業天賦和才能被美國方面所看重,哈佛大學為挽留他甚至不惜打破了三百多年的校規。

▲尹希舊照

尹希,1983年生於北京,從小就顯示出了遠超同齡人的天分和智慧。當同齡小孩還在四處亂跑嬉戲之時,五歲的尹希,已經能夠熟讀甚至背誦唐詩三百首了,這實在是個神童。7歲的時候,尹希開始上學了。他在1991年入讀小學,令人驚嘆的是,這個孩子僅用三天時間就把小學課本上的知識全部學完了。後來還有一次,尹希父親給他檢查作業時意外地發現尹希正在做中學物理相關習題,但尹希明明還是個沒有學過物理的小學生。尹希父親便耐心詢問,兒子是怎麼學會初中物理的,尹希這才解釋道,說自己在高年級上課的時候,站在教室門口短暫旁聽,就很簡單地記下了這些知識。從那以後,尹希的父母真正認識到了兒子具有常人難以企及的天賦,並開始有意培養,帶著他報讀北京各種「神童班」。

▲中科大校門

02

1993年,9歲半的尹希考入北京八中智力超常實驗班,是班上最小的學生。12歲時,尹希以572分的高考成績考入中國科技大學96級少年班,成為當時中科大年齡最小的在校學生。從小在父母安排下順風順水的尹希,終於在大學裡遇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那就是究竟是在國內深造就讀研究生(碩博),還是留學海外?選擇前者的話,他將獲得母校中國科技大學給他提供的一筆非常豐厚的獎金,而選擇後者的話,尹希則可以接觸到全世界最前沿的科技,並獲得向更多學術大牛學習的機會。最終,出身優渥的尹希選擇了出國深造。

▲中科大少年班的學員們正在上課

就這樣,本著接觸同領域高層次人才、學習更多知識的初心,尹希最終決定報讀哈佛大學,同時立誓要報答祖國和中科大對自己的培養之恩。與導師商量後,導師對他的決定表示尊重和支持,並為尹希積極聯繫美國方面,以中科大的名義進行推薦。最終,尹希如願得到了哈佛大學的考試名額,而尹希也沒讓老師和同學們失望,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哈佛,同時還拿下哈佛校方2萬多美元的全額獎學金。

▲哈佛大學

03

2006年,經過數年的努力,尹希完成學業,從哈佛大學拿到了博士學位。就在尹希回國的前夜,哈佛大學突然向他伸出了橄欖枝,希望他能夠留在哈佛物理系擔任助理教授的職位,這事實上打破了建校300年來的慣例——不許博士生留校進行博士後工作。面對回國進入中科大工作和繼續留任哈佛,尹希似乎忘記了自己之前的誓言,而是選擇了後者。

▲尹希接受採訪

我們還需要注意到,其實尹希早在畢業之前,便已經在星條旗下宣誓,改變了自己的國籍。後來,留美的尹希在哈佛大學擁有了自己的辦公室,並娶了一位美國女性為妻。不過,當中國記者採訪問及他是否後悔沒有回國時,尹希總是不予作答,只是報以微笑。

結語

今天的尹希繼續在物理領域大放異彩,通過多年的努力和鑽研,尹希獲得了國際科學界的認可。儘管他已經加入美國國籍,但我們依然祝福這顆科學界冉冉升起的新星,畢竟人各有志,我們無法強求。只希望無論他在中國還是美國,都希望他能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為全人類造福。

參考資料:

《中科大「少年班」40年那些神童後來都怎麼樣了?》

相關焦點

  • 中國物理神童尹希留學哈佛加入美國國籍,背後原因耐人尋味
    從古至今,在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長河之中就有不少天才神童。甘羅十幾歲的時候就已經掛帥出徵了,曹衝幾歲的時候就有「稱象」的智慧了。可見中國自古就有神童,當然現在也不少。勤勞而富有智慧的中華民族,從不缺少學習天賦或學習能力強的人。曾經中科大就有這樣一位神童。他13歲的時候就考進來中科大少年班,後來還去了美國留學。
  • 12歲讀中科大,17歲成為哈佛博士,神童尹希如今怎麼樣了?
    能進入這裡學習的孩子,用神童、天才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多年前一位12歲的天才少年尹希考入這裡。幸運的是他並沒有成為「方仲永」,學業和情商同樣出色,並在17歲就考入了哈佛大學讀博士;如今已是哈佛正教授的他,卻飽受爭議……12歲讀中科大,17歲成為哈佛博士,天才尹希尹希的父母是高級知識分子,在其他80後還在摸魚捉蝦的時候,他的爸媽就要求他學畫畫、下圍棋了。
  • 被譽為「神童」的尹希,出人頭地後棄國歸美,成哈佛終身教授!
    每一年畢業的高校大學生都有幾百萬之多,考入清華、北大的高考狀元更是比比皆是。要知道,清華、北大的錄取率只有10%而已,但還是有這麼多的學子憑實力考入,足以證明,這些學子全都是萬裡挑一的人才。有一點必須要說的就是,這些萬裡挑一的人才,要麼從小就是「神童」,要麼就是媲美神童的存在。其實在古代就有神童的說法,像曹操之子曹衝,就是一位智力超群的神童。
  • 北大的恥辱,物理神童哈佛畢業後,為何選擇留在美國
    「有一年我去北大講演,一個學生很驕傲的告訴我說:老師,您知道我們北大在美國留學生數量佔比多少嗎?佔比十分之一。藐了我一下:老師,你們南開大學有多少?」「我們南開當然不如你們北大多了,緊接著我話鋒一轉,請問,你們回來的有多少?他傻了,說不好意思回來不多。」「那就是你們北大的恥辱!」
  • 曾立誓報國的物理神童尹希,哈佛畢業就入美籍,現在怎樣了?
    對於那些「無師自通」的人而言,我們可以稱之為「神童」。今天給大家介紹的物理「神童」,他叫尹希,是一名「80後」,他到底有多牛?5歲能背誦唐詩三百首,上小學後用幾天就把小學課本上所有內容全部學完。有一天他父親在看他作業時,竟然發現上面有物理題目,詢問後才得知,尹希所在學校也有初中部,他偶然聽到一節物理課,非常感興趣,於是就經常去旁聽,所以掌握了這些物理知識。
  • 神童成為哈佛教授,尹希坦言:沒有回國的打算,原因讓中國人羞愧
    在留學熱潮的背景之下,我們國家鼓勵高學歷的人才出國留學深造,增強自身素質積累,以便未來能夠更好地為國效力。物理神童留學美國在這個大時代的背景之下,湖南的天才神童——尹希,踏上了留美求學之路。說道尹希,可能大家都認識了,9歲考入國家特設的北京八中天才少年班;12歲,通過高考考入了中科大天才少年實驗班;17歲,考入哈佛進行碩博連讀;24歲,被哈佛破格錄取為助教及副教授;31歲,成為哈佛曆史上最年輕的正教授。
  • 中國物理天才尹希成為哈佛大學終身教授,他為啥拒絕回國?
    (兒時的尹希)到2001年,尹希完成了中科大的本科學業,隨後他表示希望去美國留學為此學校給予他全力支持,以公費留學的形式為他申請了眾多美國名校。在接到尹希的申請函後,包括哈佛、耶魯、哥倫比亞在內的眾多大學紛紛向他伸出了橄欖枝,這些世界級名校全部為尹希開出了全額獎學金的待遇,可見當時尹希之優秀。經過幾番考量,尹希決定前往哈佛大學攻讀物理學博士,至2006年尹希順利獲得了博士學位。
  • 哈佛最年輕華人教授尹希:神童這個詞 對我是誣衊
    年尹希赴哈佛大學攻讀物理學博士,於2006年獲得博士學位;同年,哈佛大學打破本校博士不得在本校繼續博士後研究的慣例,破格允許尹希博士留校繼續研究工作。  對話尹希  9月4日,哈佛大學高能理論研究組發布一句話新聞「祝賀尹希晉升正教授」。1983年12月出生的尹希,超越了他的學姐莊小威(34歲出任哈佛大學正教授),成為歷史上最年輕的哈佛大學華人正教授。9月20日,身在哈佛的尹希接受專訪,稱晉升在自己的預料之中,這讓他做研究時可以冒更大的風險去探索。
  • 中國物理神童尹希加入美籍,32歲成為哈佛正教授,為何不願回國?
    今天筆者給大家介紹的就是一位曾經有著「神童」之稱的物理天才,他在功成名就之後,卻選擇加入美國國籍,不願回國發展,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天資聰穎,哈弗史上最年輕的華人正教授尹希,1983年出生於北京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母都接受過高等教育,因此父母從小十分重視對他的教育,給他報了不興趣班。
  • 當年的考入中科大少年班的天才少年尹希現在怎麼樣了?
    當年的考入中科大少年班的天才少年尹希現在怎麼樣了?尹希從小就智力超群,五歲時就能熟讀背誦唐詩三百首,7歲讀小學僅用三天時間他就把小學課本全部學完,8歲就開始自學微積分和量子力學。1993年,9歲半的尹希考入北京八中智力超常實驗班,是班上最小的學生。12歲時,尹希以572分的高考成績考入中國科技大學96級少年班,成為當時中科大年齡最小的在校學生。他在少年班時仍是那麼的耀眼,各科的成績幾乎滿分,每年都能得獎學金。可就讀於少年班的他不滿足於現狀,早早就做好了出國留學的打算。
  • 5年前,尹希成為哈佛教授,學成未歸;今曹原拒絕綠卡,堅持回國
    2008年,著名學府哈佛大學首次打破慣例,錄用中國留學生尹希留校任教。尹希,少年天才,中國神童。8歲,能看懂微積分;10歲,進入北京八中智力超常實驗班;12歲,進入中科大少年班;18歲,進入美國哈佛大學深造;25歲,尹希就成了哈佛副教授。2015年,尹希繼續高光,正式成為哈佛大學物理系教授。在留學之前,尹希曾向父母、導師許諾,有朝一日學成歸來,必定為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
  • 5年前,尹希成為哈佛教授,學成未歸;今曹原拒絕綠卡,堅持回國
    2008年,著名學府哈佛大學首次打破慣例,錄用中國留學生尹希留校任教。尹希,少年天才,中國神童。8歲,能看懂微積分;10歲,進入北京八中智力超常實驗班;12歲,進入中科大少年班;18歲,進入美國哈佛大學深造;25歲,尹希就成了哈佛副教授。
  • 神童尹希:12歲考入中科大,17歲在哈佛碩博連讀,卻自稱普通人!
    一、 大家眼中的『天才神童』9歲的尹希就讀於北京八中少兒班;12歲的尹希成為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裡年齡最小的學生;17歲的尹希來到美國哈佛大學碩博連讀,研究方向為弦論和量子場論;22歲的尹希打破本校博士不得在本校繼續博士後研究的慣例,
  • 尹希,超級學霸!31歲成為哈佛大學正教授!
    2001年,17歲的尹希完成中國科大五年制本科學業後,申請了美國排名前10名的著名學府,同時被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芝加哥大學等多所大學錄取,均提供全額獎學金。他最終選擇了哈佛大學,成為當年去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年齡最小的學生。在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時,他的研究方向仍然是理論物理。
  • 神童尹希,12歲讀中科大17歲讀哈佛博士,37歲的他現狀讓人感慨
    之前一位叫尹希的神童,從小成績優異,在其他孩子追逐打鬧的時候他卻甘願留在家裡學習。因為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家裡書卷氣息濃鬱,在這種氛圍的薰陶下,尹希也很喜歡看書,並且酷愛物理,所以他考取了中科大的少年班,這是一種專門針對他這樣的神童而開拓的特殊教育方式。
  • 那個加入美籍當教授,揚言從未計劃回國的中國神童尹希,現狀如何
    可是其中也不乏一些出國留學,開闊自己的視野,增長見識,從而獲得更多的技能回來祖國,為祖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們今天要探討的是,一位中國的天才生。他就是美國著名的大學,哈佛學院最年輕的一位博士生。她是學子們的驕傲,也是中國的驕傲。他的智力水平,遠遠超過同齡人,因此,他取得的成就也很多。
  • 國家巨資培養的物理天才,卻在哈佛畢業後加入美籍,成為哈佛教授
    最近都在爭論這麼一位物理神童為何會留在美國,而不是選擇回國發展。首先,在物理神童尹希引起爭論的同時,有一個值得大家思考的問題浮現了出來。我們為什麼會留不住這個人才?他後來考入了比清華北大還要難進的中科大,當時也才只有12歲。而且這是他第一次以中國神童的身份出現了在中國各大媒體平臺上。他在中科大的五年裡,依然是出類拔萃的存在。尤其在數學和物理方面,更是展現出了過人的天賦。
  • 中國神童13歲就考入北大,後遠嫁美國,如今過得怎麼樣?
    還記得「中國神童」尹希嗎?他從小就具有驚人的數學天賦,12歲就考入了中科大,後去了美國哈佛大學讀書,但他從此加入了美國國籍,再也沒回到中國。今天所講的主人公也和尹希的命運相似。她叫田曉菲,由於受家庭氛圍的影響和從小對文學的熱愛,她在文學這一方面有著極高的天分,小時候寫的文章就被選入了中學課本。
  • 中科大物理天才尹希,加入美籍拒絕回國,32歲成哈佛最年輕教授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中科大少年班,作為神童、天才的聚集地,這裡被稱為是中國學術精英的「黃埔軍校」。能進入這裡的絕不是普通的孩子,能從這裡畢業的,未來也不會成為普通人。作為中國地質大學的高材生,尹希的父母在兒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他在各方面的興趣。所以尹希從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尤其是在數學方面,展現出了驚人的天賦。據尹希父母回憶,兒子在8歲時就開始自學微積分、量子力學。那時候,父母只覺得尹希好高騖遠,於是總教育他要扎紮實實打好基礎,沒想到,後來的尹希會成為一代風雲人物。
  • 尹希:神童出身中科大少年班,讀博時哈佛大學為他改規則
    除此之外,讀博在哈佛大學,這也就罷了,中學時他遲到早退不做作業,學校居然妥協了,在哈佛讀博士時,更被破例允許繼續留在學校攻讀博士後做研究。然而這些尹希在八歲的時候已經經歷過了。也許他在學習過程中,沒有我們「山路十八彎」難。他也沒有因此而高傲自大。被人稱為「神童」,他卻感到厭惡,他說,他只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我姑且可以理解為謙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