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網
一天之後,荷蘭就不再叫荷蘭,而叫尼德蘭了。北京時間29日,央視新聞報導稱,荷蘭政府近日宣布,為重塑國際形象,將從2020年開始更換國家標識。在新的標識中,原來使用的「荷蘭Holland」一詞將變為「尼德蘭Netherlands」,鬱金香圖案也將被設計成鬱金香形狀的「NL」所取代。
從2020年1月起,荷蘭政府機構、使領館、企業等在對外活動中可以使用尼德蘭這一稱呼,學校、各城市及體育機構在對外項目中也可以使用這一標識。此前有報導稱,改名是荷蘭政府重塑國家形象計劃的一部分,預計耗資22萬美元。荷蘭政府也表示,希望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及第65屆歐洲歌唱大賽舉行之前,可以通過「改名」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國際形象。
據了解,「荷蘭」一詞原指荷蘭的兩個省, 即阿姆斯特丹所在的「北荷蘭省」及鹿特丹和海牙所在的「南荷蘭省」。但該國共有12個省,「荷蘭」只是尼德蘭的一小部分,「卻經常被用來代指整個國家。 「現在我們只把尼德蘭的一小部分即荷蘭推廣到國外,這有點奇怪。」此前,荷蘭外交部一位發言人就曾對西班牙埃菲社如此抱怨道。而改名的目的也是希望將整個尼德蘭推廣至全世界,吸引更多的遊客及投資前往全國。
靠著遍地鬱金香、風車等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荷蘭吸引了大量的外國遊客。據了解,2017年約有1800萬人到荷蘭旅遊,超過了荷蘭總人口。此前,西歐地區的旅遊業發展出現停滯,但西歐的荷蘭是一個例外,2016年外國遊客同比增長了5.5%。
今年9月,荷蘭生活環境與基礎設施顧問委員會還將批評的矛頭指向了荷蘭政府,認為荷蘭政府未對旅遊業給予足夠的重視,在未來將其增長引向正確的方向。該委員會稱,過去十年來荷蘭遊客人數增長迅速,未來幾年也將繼續大幅增長。荷蘭旅遊業現在的收入與建築業一樣多,是農業的兩倍。
改名的理由說得通,畢竟對於眼下的荷蘭而言,一部分地區確實需要吸引遊客,與此同時,另一部分地區則著實需要緩解一個關鍵的問題——旅遊過熱。以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為例,旅遊過熱一直都是困擾阿姆斯特丹的一個長期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從明年起,阿姆斯特丹還將向遊客收取更高的旅遊稅,除了現有的房價7%的旅遊稅之外,阿姆斯特丹還將對每位在酒店過夜的客人徵收每晚3歐元的稅。
此外,為了控制遊客,該市的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和梵谷博物館將不會參加今年底在美國舉辦的大型旅遊會議。而在去年的一項象徵性行動中,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門前廣場的大型雕塑Iamsterdam也被拆掉了。阿姆斯特丹市政當局還打算停建旅館、紀念品商店、售票點和奶酪店。史基浦機場的接待能力也將被限制,客輪將不得駛入市中心。
今年5月,荷蘭旅遊局在一份戰略文件中表示:「為了控制遊客流量,並利用旅遊業發展帶來的機遇,我們現在必須採取行動。現在我們不是推廣旅遊景區,而是管理旅遊景區。」該局還表示,從現在到2030年,管理旅遊目的地將面臨諸多挑戰。該文件也預測,未來十年,前往荷蘭的遊客數量預計將增長50%,從1900萬增至2900萬。